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陳香梅的原生家族和動蕩青春

(2024-01-11 07:05:09) 下一個

陳香梅(Anna Chan Chennault,1925-2018)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華人女性,她與“飛虎將軍”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0-1958)的忘年戀情、單槍匹馬在“白人世界”打天下的傳奇故事、為促進美中關係遊走半生的非凡經曆,為世人津津樂道。近日閱讀了2003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秋歲月·陳香梅自傳》(簡稱《自傳》)及2005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胡辛撰寫的《陳香梅傳奇·她在東西方的奮鬥》(簡稱《傳奇》),因此對於陳香梅的家世及成長經曆產生了興趣。陳香梅書香傳家,是嶺南大學高材生、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文字嚴謹精煉。胡辛的書號稱是首部經陳香梅首肯的 “傳奇”,但作者的主觀性及文學色彩較濃,細節時有出入。

陳香梅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關於她的生日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23年6月23日(維基),另一說是1925年6月23日(百度),相差兩年。陳香梅在《自傳》中寫道自己出生於1925年6月23日,在《傳奇》中是1925年端午節,而陳香梅在一篇文章中說隻是“接近端午節”。查了一下萬年曆,1925年的端午節是6月25日,1923年是6月18日。都不是6月23日,但1925年的更接近,可見作者並沒有驗證。在文城博主元亨利的博文《美國檔案——陳香梅》中,給出了這兩個陽曆生日的來曆,即美國國家檔案館NARA尼克鬆總統檔案中的文件,其中陳香梅簡曆上是1925年,而陳納德填寫的家屬醫療卡上是1923年。

陳香梅世家出身,祖籍福建,後移居廣東南海。她的祖父陳慶雲是清末商界精英,曾任廣東招商局局長,38歲時因投資錯誤導致破產,大年三十跳樓身亡。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Chan Ying Wing,1893-1978)13歲時就被寡母曾氏送出國讀書,先後獲得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陳香梅的外祖父廖恩燾,字鳳書,廣東惠陽的客家人,清末和民國外交官、詞人,為李鴻章舊部、廖仲愷的胞兄。陳香梅的外祖母邱碧桐是美國土生華人,從小在舊金山長大,精通多國語言,喜歡跳舞、彈鋼琴、打橋牌、搓麻將,十分洋派。陳香梅的母親廖香詞(Isabel Liao,承恒)在十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他們大都在歐美接受教育,廖香詞和三妹先在英國女校讀書,後到意大利學習音樂和藝術,享受著青春少女的夢幻時光。

陳慶雲和廖鳳書是世交,1893年兩家夫人都身懷六甲,約定生下孩子若是同性則結為金蘭、異性則結為親家。廖鳳書開明西化卻恪守中國傳統,他擔任駐古巴公使期間,在哈瓦那中國公使館為“指腹為婚”的長女和女婿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但也埋下了二人日後婚姻不幸的種子。陳香梅長大後聽她的九姨說,母親在倫敦讀書時結識了一位英國貴族男士,兩人交情頗深,因此不願回家,然而父命難違。在《傳奇》一書中,這段往事寫得像言情小說,大概多為作者的演繹。根據元亨利的另一篇博文《美國入境檔案——陳應榮》,1916年8月3日,未婚的陳應榮利物浦乘坐費城號郵輪,8月11日抵達紐約,目的地是哈瓦那,想必是前往完婚,他在牛津和哥大的博士學業都是婚後完成的。

廖香詞婚後接連生下六個女兒,廖鳳書為她們依次取名為香菊、香梅、香蓮、香蘭、香竹、香桃。陳香梅排行第二,比她年長四歲的姐姐香菊(後自行改名靜宜)是在華盛頓出生,多年後陳納德笑稱:“這家女孩的名字怎麽像個植物園。”六姐妹在帝都外祖父家的大宅子裏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陳香梅聰明、淘氣、倔強、有主見,是外祖父最心愛的“寶寶”。當年廖家是京城大戶,廖鳳書擅交際、排場大,夜夜笙歌,高朋滿座,顧維鈞、葉公超等年輕外交家都是廖家常客。陳香梅記得常常和姐姐一起在樓上偷看樓下舞廳的俊男美女翩翩起舞,躲在門後偷聽母親彈琴、三姨唱歌,拍著小手助興。左圖為1896年身穿朝服的廖鳳書,右圖為1926年廖鳳書夫婦與三個最小的兒女。

1928年北京改稱北平,陳香梅四、五歲時,全家隨父親出使緬甸約一年,曾到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國觀光。回國後陳應榮出任北師大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搬到東城貢院自立門戶。回到北京後,陳香梅進入東華門大街孔德小學上一年級。《美國入境檔案——陳應榮》中寫道,陳應榮於1934年8月11日乘坐胡佛總統號郵輪從香港出發,9月1日抵達洛杉磯,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國新墨西哥州總領事。根據《自傳》和《傳奇》,陳應榮先將妻女送到香港安頓,之後獨自赴美即任。然而赴港時間分別寫成1937年七七事變後及1936年初,看來都不確切。當時陳香梅父母的解釋是,她們姐妹必須在香港繼續學業,待父親安頓下來再接她們出去。

南下途中陳香梅一家回廣州到陳家老宅看望祖母。與洋派的外祖母完全不同,在她的印象裏,祖母是最典型的中國舊式婦女,三歲被纏足,每天清晨即起,長年吃素念佛,佛珠很少離手。祖母30歲出頭喪夫,57歲過世,衣服隻有三種顏色:夏天白色、冬天黑色和深藍,就像終生戴孝一樣。她知書識字,也讀些古書,但沒有任何嗜好,也很少出門。陳香梅說: “詩中所謂 ‘心如止水’正是祖母的守寡的後半生的真實寫照。”來到香港後,陳香梅一家住在銅鑼灣金龍台九號廖家親戚的房子裏。她讀書很早,小學初中接連跳級,13歲就考入香港九龍真光中學讀高中。那時抗戰烽煙已起,廖鳳書退休避居上海租界,靠變賣家藏古董名畫度日,往日的富貴榮華都成了過眼煙雲。

在陳香梅兒時的記憶中,母親廖香詞聰明美麗,渾身散發著迷人的光彩,代表“淑女”這個詞的真正含義。然而,如同許多大戶人家的子女一樣,陳香梅很少見到社交活動頻繁的母親。直到在香港進中學後, “才開始了解母親,對她生出一份無比的愛心”。日本侵華使得陳廖兩家的家產蕩然無存,父親寄來的微薄薪酬不夠維持一家生計,母女七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陳香梅無意中發現了母親變賣首飾的秘密和苦惱,暗下決心好好讀書,將來奉養母親,可惜這份母女恩情隻有短短幾年時間。在她13歲生日過後不久,母親生病住院,45歲就撒手人寰。由於姐姐在護校住讀,不滿15歲的陳香梅一夜之間長大,承擔起照料四個年幼妹妹的重任,圖為成年後的陳家六姐妹。

陳香梅的父母具有完全不同的家境,母親廖香詞和姐妹們是在極其優渥的環境中長大,天性浪漫,富於幻想;而父親陳應榮則一生坎坷,注重實際。兩人的觀念和性格南轅北轍,陳香梅從小就懷疑他們在一起是否快樂。她寫道:“表麵上,母親一徑是那麽高興愉快,然而現在回想起來,她並不是真的愉快。事實上,她即使在笑的時候,也有點悲哀的樣子。”幼時父親在陳香梅眼裏就像一個陌生人,兩人幾乎沒有什麽父女之情。後來母親病危時,父親已調任駐舊金山領事。據說由於戰時向外交部請假未準,他因此沒有回來探望和奔喪,一年後再婚,對此陳香梅一直不能釋懷。她說直到幾十年後才對父親有所理解,而父親也盡力彌補對女兒的關愛,卻常常不知如何表達。

母親去世後不久,陳香梅在父親的首肯下,和妹妹們進了聖保祿女書院寄讀。1941年夏天,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戀男友,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那年陳香梅代表學校參加全港中學生中文演講比賽獲得冠軍,她的一位中學女友帶著哥哥及其同學來聽演講,陳香梅因此認識了女友哥哥的同學——她稱其為Bill(畢爾)。26歲的畢爾剛從著名工科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畢業,暑期回港探親,打算去重慶加入抗戰行列。暑假後陳香梅開始在借用香港大學校舍的嶺南大學讀書,她與畢爾一見鍾情,兩人在一起度過了半年快樂時光。後來父親為六個女兒訂好了12月27日赴美的船票,畢爾也將在12月底去重慶赴任並為陳香梅買了一張機票,而她對於何去何從始終猶豫不決。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英美同時對日宣戰,戰爭改變了一切。12月8日清晨,日軍開始轟炸九龍的啟德機場,攻守兩軍爆發激戰,聖誕節下午港島淪陷。陳香梅和妹妹們被困在聖保祿書院內,直到次年春天,才在畢爾和朋友們的幫助下拿到離港證,六月初踏上漫漫逃難路,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到達桂林後,陳香梅姐妹一麵與父親取得聯係、一麵等待學校內遷開學的消息,畢爾等人則繼續前往重慶。後來的幾年中兩人聚少離多,畢爾曾到滇緬公路工作,陳香梅則隨學校東奔西跑。她於1944年來到昆明,成為中央社戰地記者,采訪陳納德的飛虎隊,戰後到上海與外祖父母團聚,盡情享受失去的青春。其間兩人產生了不少分歧和誤會,終於有緣無份,勞燕分飛。

1947年12月21日,陳香梅和陳納德在上海陳納德私寓舉辦了盛大婚禮,成為當年聖誕節期間最具轟動性的大新聞。時隔近三個月後的1948年3月16日,《新聞天地》雜誌第36期刊登了署名 “以太”的文章《女記者與飛虎將軍的婚事》,披露了陳香梅嫁給陳納德的過程。文章中寫道: “二陳在去年聖誕節前四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在上海虹橋路鳥不宿荒林舉行婚禮,這件喜事並非許多人意料之所及。” 元亨利在《美國檔案——陳納德》一文中考證,陳納德應該出生於1890年,而不是維基中的1893年,陳香梅也說過夫君比她的父親大三歲。 1949年2月,陳香梅在廣州生下長女陳美華(Clair Anna);1950年3月,在香港生下次女陳美麗(Cynthia Louise)。

1948年陳香梅在上海與初戀畢爾再見麵時已是陳納德夫人,畢爾作為建築師來裝修他們的新居,青春就此散場。 “畢爾”的真實姓名是伍耀偉(Ernest Wu),本人手頭正好有一本唐山交大校友錄,在1941屆土木係的名單中查到這個名字,學號B574。抗戰期間伍耀偉曾在交大滬校就讀兩年,後轉學至並畢業於西遷至平越的唐校。他與佘畯南同班,師從中國近代建築教育先驅者林炳賢。伍耀偉與陳香梅分手後,結識了陳旭蕙女士,兩人婚後育有三個子女。1950年代他在香港開辦了 “伍耀偉建築師事務所”,事業有成,成為香港最著名的建築工程師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被稱為“怪獸大廈”的五幢巨型商住混合形式樓宇、基督聖母堂等。

由於早年的經曆,陳香梅一直對繼母張玉燕(Bessie Jeong,1901-1992)頗有微辭。其實張玉燕也是一位自強自立的職業女性,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Iris Chang)在她的第三本著作《美國華人史》中,講述了張玉燕的故事。張玉燕出生在加州一個守舊的華商家庭。為了避免姐姐因不幸婚姻而早逝的悲慘遭遇,她十幾歲就逃離家庭。在Donaldina Cameron和舊金山長老會傳教團的庇護與資助下,張玉燕先後就讀拉克斯女子師範學校和斯坦福大學——該校第一位華人女性畢業生,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最後她靠勤工儉學從賓州女子醫學院取得學位,成為全美最早的華人女性內科醫生之一。張玉燕年近40時嫁給喪偶的陳應榮,婚姻幸福,自己開業行醫近40年。

1948年1月20日,陳香梅之父陳應榮出任中華民國駐英屬砂拉越第一任領事,任期一年多。他在1947年12月攜妻回國到外交部述職,參加了陳香梅的婚禮之後前往砂拉越首府古晉蒞任,五女陳香竹同行。1958年,陳納德在華盛頓病逝,陳香梅獨自將兩個女兒撫養成人,闖蕩美國政壇數十年。維基中陳應榮和張玉燕二人育有一女陳杏竹,並攜此女前往古晉。這是不確切的,疑為參考文獻《中國領事館史略》混淆了 “香” “杏”二字。據findagrave.com網站記載,陳應榮有六個女兒,張玉燕名下沒有子女。找到一張陳應榮(左三)在古晉的照片,左二是陳香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元亨利' 的評論 : 多謝告知!我後來沒再繼續查找,會去你的博客看看。你的幾篇關於陳家的文章,對於糾正一些謬誤很有幫助。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樂學樂遊' 的評論 : 謝謝賞讀!陳香梅的原生家庭和早年經曆對她是有影響的,陳納德是她父親的朋友,戰時受陳應榮之托為他尋找流離失所的六個女兒。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這家女孩的名字怎麽像個植物園。”有意思。
知識分子上記巴伯學者文章中有幾位沒有發現中文名的,其中一位是Florence Hwang Wai Ching,不知現在找到了嗎?她是黃蕙貞,我前陣有篇貼子,有她中文簽名。
樂學樂遊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她的經曆這樣有趣,也是書香之家出身啊。
飛虎將軍固然是英雄,就是年紀大了些,留下陳香梅守寡多年。估計也是在他身上尋找沒有得到的父愛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