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諾貝爾留給全人類的遺產(上)

(2023-07-18 06:36:53) 下一個

一份著名的遺囑

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是有史以來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瑞典人,他是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實業家、軍火製造商和慈善家。他在歐美20個國家開設了93家公司和工廠,一生中擁有 355 項專利,積累了巨額財富。1895年深秋,諾貝爾在巴黎度過了大約兩個月時間,專心考慮和製定自己的遺囑。11 月 27 日,他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樂部簽署了遺囑最終版,有四名瑞典證人在場,他們都不是律師。諾貝爾在遺囑中除了寫明將一百萬克朗分給七個侄兒侄女,以及少量財產贈與一些友人和雇員外,其餘部分全部捐出。他在遺囑中寫道: “由我的遺囑執行人將資金轉換為安全證券,設立基金,其利息將作為獎勵,每年給予那些在上一年為全人類最大利益作出貢獻的人。”

諾貝爾決定將每年的基金利息分成五等份,設立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物理學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遴選出的五人委員會頒發,而且 “明確希望在頒獎時不考慮(獲獎人的)國籍”。這份著名的遺囑成就了他最偉大的 “發明”——諾貝爾獎!諾貝爾的遺囑在他去世後被公開,全世界均為之震驚,甚至遭到他的親屬及各國當局質疑。例如諾貝爾生前曾在巴黎居住和工作了18年,身後依舊保留在巴黎的豪宅,法國政府認為諾貝爾基金理所當然應該屬於法國。

諾貝爾指定了兩名瑞典工程師——拉格納·索爾曼(Ragnar Sohlman)和魯道夫·利傑奎斯特(Rudolf Liljequist)作為遺囑執行人,並在遺囑中寫明分別給予兩人十萬和五萬克朗的補償。諾貝爾獎成為現實,兩位遺囑執行人耗費了大量精力,特別是時年25歲的索爾曼功不可沒。自1901年起,幾乎每年12月10日的諾貝爾忌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同時舉行盛大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為了紀念諾貝爾對於人類的貢獻,人造元素锘(Nobelium,原子序數 102)以他的名字命名。

盡管諾貝爾獎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然而世人對於諾貝爾本尊的生平卻知之不多。在斯德哥爾摩老城廣場有一個“諾貝爾獎博物館”,2001年諾獎頒發100周年之際開張,吸引了全世界無數遊客。然而,這個博物館的展品主要是關於諾貝爾獎項及得主,隻有一間展室是關於諾貝爾本人的。博物館所在建築的前身是建於1770年代的斯德哥爾摩證卷交易大樓,與諾貝爾也沒有任何關係。真正原汁原味的 “諾貝爾紀念館”位於瑞典中部小城卡爾斯庫加(Karlskoga),1894年諾貝爾買下了那裏的AB Bofors -Gullspång公司和白樺莊園(Björkborn herrgård),並重建了實驗室。這是他在祖國的最後一處居所,有 “諾貝爾的白樺莊園”之稱,1978年在莊園裏成立了諾貝爾紀念館。

諾貝爾為什麽要捐出自己的遺產?從他去世到正式頒發諾貝爾獎過去了整整五年,這期間都發生了什麽事情?白樺莊園在其中起了什麽作用?其間的是非曲折,筆者將在本文中一一道來。

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於斯德哥爾摩Norrlandsgatan 11。阿爾弗雷德是小埃馬紐埃爾·諾貝爾(Immanuel Nobel the Younger)和卡羅琳娜·安德麗埃特·諾貝爾(Karolina Andriette Nobel)八個孩子中的第四個,但隻有他和三個兄弟長大成年,他出生時的房子也已經在1960年代的城市改造工程中被拆除。老諾貝爾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和工程師,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係統,建造了瑞典第一座浮橋,創辦了瑞典第一家橡膠廠。他因破產負債累累,1838 年帶領全家搬到了俄羅斯帝國的聖彼得堡。老諾貝爾在那裏建立了一個機械車間,為俄軍製造水雷、大炮等武器,在克裏米亞戰爭期間生意興隆。戰爭結束後他再一次破產,於 1859 年帶著妻子和小兒子返回瑞典。

老諾貝爾的兒子們都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人文和科學教育,流利掌握五種語言。阿爾弗雷德的兩個哥哥羅伯特(Robert)和路德維格(Ludvig)留在俄羅斯,接管了父親的產業並東山再起,後來前往裏海之濱的巴庫開采石油,建立起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帝國。阿爾弗雷德早年就表現出科學、技術和語言的天賦,繼承了父親的發明家才幹和母親吃苦耐勞的性格。他17歲即遠渡重洋,前往美國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實習,實習期滿後又前往巴黎,師從著名法國化學家 Jules Pelouze以及他的意大利學生、硝酸甘油的發現者Ascanio Sobrero,當時人們對這種易揮發的產品了解甚少。1863年阿爾弗雷德也從聖彼得堡回到斯德哥爾摩,著手研發如何安全生產和使用硝酸甘油,圖為位於斯德哥爾摩南城的Heleneborg諾貝爾居所。

諾貝爾與父親和弟弟埃米爾(Emil)在 Heleneborg家庭實驗室裏進行了許多實驗。1864 年 9 月 3 日,工廠裏發生了一場爆炸,整個廠房被炸毀,包括21歲的埃米爾在內的五人遇難,之後市政當局禁止在斯德哥爾摩市區從事硝酸甘油的實驗。事故發生後不久,諾貝爾頂住各種壓力,在一位投資人的幫助下建造了實驗室和工廠,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業化生產硝酸甘油的公司。工廠位於斯德哥爾摩南郊Vinterviken湖灣一個狹窄的山穀中,周圍森林環繞,與梅拉倫湖直接相連。公司創建之初,諾貝爾本人同時擔任首席執行官、運營工程師、財務主管和廣告代理人,為他日後作為發明家和企業家的成功奠定了基礎。1860年代,他的長兄羅伯特曾擔任這家工廠的首席執行官,如今這裏仍遺存當年的實驗室、廠房及爆破坑(左)。

1865年諾貝爾又在漢堡郊外的Krümmel購買了 42 公頃土地,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Krümmel瀕臨易北河,與Vinterviken的自然環境類似,兩家工廠都曾遭遇過大爆炸。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諾貝爾孜孜不倦地致力於使硝酸甘油更易於運輸和儲存,同時又不降低其爆炸力。他先後將硝酸甘油與黑火藥、煤、水泥、鋸末和黑麥粉等混合,均收效甚微。後來他在Krümmel的工廠裏將一份當地特有的高吸水性矽藻土與四份硝酸甘油混合,混合物變成了一種像麵團一樣柔軟的材料,運輸保存安全方便,並成功地用自己發明的點火帽引爆了混合物。諾貝爾結合拉丁化的希臘語單詞dynamis(力量)和diatomite(矽藻土,右),將這一新產品 “硝酸甘油炸藥” 命名為dynamite。

諾貝爾於 1864 年獲得炸藥用點火帽的瑞典專利,又於 1867 年獲得多個國家的炸藥專利,便開始在斯德哥爾摩的Vinterviken工廠生產,產能穩步擴大。19世紀後期,歐美國家正處於工業化時期。由於諾貝爾的發明,炸藥成為公路、鐵路、隧道和運河中不可或缺的產品,並且在現代采礦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運輸途中的安全,諾貝爾在20多個國陸續開設了諾貝爾公司,就地試驗和生產。他經常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旅行,雨果曾形容他為 “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1873年諾貝爾將公司總部搬到巴黎,繼續致力於完成和改進他的發明。 1876 年 7 月 8 日,諾貝爾以爆破明膠的名義獲得了第三項重要發明的專利,後來他又發明了性能更安全高效的可塑炸藥。

1878年,諾貝爾與他的兩位兄長合夥成立了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油輪——Zoroaster號,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在巴黎居住了18年之後,諾貝爾因一項發明專利與法國政府產生爭議,被迫離開巴黎,於1891年將自己的大型實驗室搬到意大利北部的聖雷莫(San Remo)。從1905年起,裝點每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和晚宴的鮮花全部來自聖雷莫。1894年,諾貝爾以 100 萬克朗的價格購買了位於瑞典卡爾斯庫加從事鋼鐵及軍需產業的AB Bofors-Gullspång公司大量股份,白樺莊園也屬於公司的一部分。1894-1896年間,每年的四至十一月,他住在莊園打理新工廠業務,全球所有諾貝爾公司的股份為他設立的諾貝爾獎提供了財務基礎。(未完待續)

【注】本文被《賽先生》公眾號推出

相關博文鏈接:諾貝爾獎雙甲子隨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12/1362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