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英倫六日(下)

(2022-11-20 10:00:16) 下一個

【續前】英倫六日(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11/14375.html

遊倫敦除了吃喝住行外,最大的開銷就是門票,一般十幾至三十英鎊不等。雖然某些博物館場有60歲以上折扣或 TFL Travelcard 2for1 優惠,但那也是白花花的銀子。與法國盧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是必打卡之地,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免費!免費!免費!盡管隨處可見的募捐箱及“捐款5英鎊”的提示難免給人以壓迫感。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1759年正式對公眾開放,現在的希臘複興式主體建築於1852年完工,博物館正立麵為古希臘神廟式,由44根愛奧尼克式柱構成的柱廊形成,比例尺度嚴格參照雅典衛城伊瑞克提翁神廟的柱式,穹頂則是工業革命後的鑄鐵結構。

博物館的大中庭於2000年底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頂部用3312塊三角形玻璃組成,中央部分是宏偉的圓形閱覽室。2018年農曆冬月十五是星期五,博物館開到晚上八點半,透過屋頂還能隱約看到一輪明月,頗有些“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境。三個小時隻能走馬觀花,根據示意圖挑重點,走路走到腳抽筋,感覺與看梵蒂岡、盧浮宮、雅典等差不多。雖說大海撈針、九牛一毛有些誇張,但有時確實會有密集恐懼症的感覺。晚上看館的好處是人少安靜,但有些館卻早早就關門了。看大英一刷是不夠的,必須再刷、三刷、...... N刷。

大英博物館最初的藏品來自英王喬治二世的禦醫、古玩家漢斯·斯隆爵士 (Sir Hans Sloane) 1753年去世後捐贈的七萬餘件文物、書籍、手稿和標本,開館後的200多年間內,博物館又通過各種渠道陸續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大批文物,現有的800多萬件藏品來自風格迥異的不同文明。大英的另一優點是可以拍照,兩年前飄過雅典衛城博物館,看到不準拍照的五根伊瑞克提翁神廟少女像柱原物。據說第六根被大英收藏,但找了半天沒找到,也許是秘不示人。左下圖是公元前350年土耳其皇陵的大理石石獅,右下圖是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胸像,他是公元前14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

大英博物館最豐富的藏品是埃及木乃伊,其數量據說遠超埃及本土的博物館。大英鎮館之寶之一的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石雕所在展館也關門了,可惜沒看到。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埃及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左圖) 是大英的另一件鎮館之寶,玄武岩石碑上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詔書,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鑰匙以及今日研究古埃及曆史的重要裏程碑。右圖是來自複活節島的千年艾摩石像,名為“失落的朋友” (Hoa Hakananai'a),這座高2.13米、重4噸的石像用玄武岩雕成,背後刻有“鳥人” (Manu) 的宗教圖騰,被視為活節島原住民拉帕努伊人的精神象征。

凡是造訪大英博物館的國人,一定會去33號中國與南亞展廳,看看那些流落在異國他鄉"美到令人心痛的國寶"。大英博物館關於中國文物介紹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從遠古到晚清,石、玉、青銅、漆、青銅、陶、瓷器,藏品包羅萬象、一應俱全,幾乎涵蓋中華5000年文明史。在經過整體翻新升級後,2017年12月展廳冠名“何鴻卿爵士中國與南亞館”重新對公眾開放,出生於上海的香港富商何鴻卿爵士熱愛收藏古玩,是大英當代最重要的捐贈人。圖片依次為東漢綠釉陶樓;唐代陪葬三彩文官俑;手工塑形施釉的遼代三彩羅漢像,其結禪定印的雙手最為出色。

康有為稱大英博物館和歐美各國博物館均為“博物院”,他在1904年的遊記中這樣寫道:“前五年來遊,見有宋版《杜詩》攤在桌上,乃《哀江頭》、《哀王孫》也,為之感歎。未己庚子之亂,果不幸而躬逢之,於是內府之珍多遷於是。有乾隆禦刻鴛錦雲章七玉版,而玉如意、玉瓶碗、宋刻漆及古磁無數,禦璽尤多,尤可傷心矣。”左上圖為展室全景,右上圖是明代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中間為觀世音菩薩、左為普賢菩薩、右為文殊菩薩;大英陳列著世界上收集最全、最精美、最豐富的中國瓷器,左下圖是元代青花瓷魚藻紋大盤;右下圖是明代龍紋琉璃建築裝飾浮雕,精美的黃藍兩色遊龍穿梭於蓮花之間。

雖然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動物園,但成立於1828年的倫敦動物園絕對稱得上是唯一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動物園,由倫敦動物學會管理,並以學會的縮寫ZSL冠名,建成後從13世紀開始設在倫敦塔的皇家動物園裏的動物就搬到這裏。倫敦動物學會成立於1826年,是英國政治家萊佛士爵士 (Sir Stamford Raffles) 創立的“收集活動物”的協會,1829年獲得喬治四世頒發的皇家詔書。學會成員中不乏著名生物學家,如首先提出“恐龍” (Dinosaur) 一詞的歐文 (Richard Owen),達爾文自1831年起成為學會會員,他的朋友、《天演論》的作者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是學會副會長。園內動物最初是作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後因經費短缺於1847年對公眾開放。

倫敦動物園占地36英畝,是動物們的天堂,目前飼養了近700種動物、兩萬多個活體。1849年建成爬行動物館,1853年開放公眾水族館,1881年擁有昆蟲館,1938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兒童動物園,2007年開放首家蛙類綜合保護中心館。倫敦動物園至今仍是私立動物園,倫敦動物學會不接受國家資金,而是依靠院士、支持者和會員讚助,以及門票收入維持動物園運轉。動物園中最吸引眼球的大概是企鵝海灘,以南美洲海為藍本的企鵝海灘是英格蘭地區最大的企鵝遊泳池,倔脾氣的Rockhopper Penguin頭部兩側垂下兩道明黃色的羽毛,黑白相間的Humboldt penguin呆萌可愛。

在其近200年的曆史上,動物園出現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明星動物,並曾經或正在飼養一些在野外已經滅絕的物種個體。達爾文在撰寫《物種起源》一書時,定期到動物園研究一隻名為珍妮的猩猩。他從珍妮身上觀察到了猿猴的人類行為和特征,並不斷地同自己的長子威廉嬰兒期的情感和反應進行比較,他發現無論是快樂、喜愛這樣的正麵情緒,還是恐懼、氣憤這樣的負麵情緒,甚至在撒謊和欺騙這種似乎更加高級的思維活動中,威廉的表達方式都和猩猩珍妮別無二致,從而開始思考人類從其他動物變化而來的可能性。著名的卡通角色小熊維尼的原型是1914-1934年間生活在這裏的一隻美洲黑熊,性格溫順又樂於與人為伴。

1958年大熊貓姬姬入園,作為來到西方的第一隻大熊貓,它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標誌的原型,姬姬於1972年去世後,遺體被製成標本並由皇家自然博物館永久收藏。可惜現在倫敦動物園中隻有熊貓雕像了,要看大熊貓,必須回成都 。動物園每年都要定期給園內大大小小的所有動物進行稱體重、量尺寸等常規“體檢”,並在動物管理信息係統公布測量數據,與全世界動物園共享。為吸引動物們乖乖配合體檢,管理員們需要充分開啟腦洞。圖片依次為:高冷的倆娃之父——非洲黑猩猩Kumbuka,一王三後的亞洲獅Lion King、淡定的印尼老虎山大王、傲嬌的神獸羊駝草泥馬、忠厚的駱駝、優雅的長頸鹿、打群架的袋鼠、漂亮的獅狨猴 ……。

在倫敦冬日下午的陰雨中,尋訪貝克街221B大偵探福爾摩斯“故居”,仿佛回到19世紀末的維多利亞時代。夏洛克·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是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善於通過觀察與演繹推理以及自然科學常識和法學知識破案。這間四層老公寓始建於1815年,在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福爾摩斯和他的助手華生醫生於1881-1902年間在此居住並破獲了大量案件,火爆的女房東哈德森太太負責打理日常。這位“私家谘詢偵探”具有上層社會的騎士風度,福爾摩斯因此成為現代偵探的鼻祖和象征智慧的符號。如同哈姆雷特、堂吉訶德、塞繆爾·匹克威克、斯文加利等人一樣,福爾摩斯已然躋身於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經典文學人物之列,甚至超越了文學的範疇。

在柯南·道爾的小說中,人們可以讀到近代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法律、外交各個領域的現狀,各個社會階層的各種人物。在小說問世百年之後英國王室決定授予福爾摩斯以爵士勳位,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於2002年10月16日授予福爾摩斯榮譽研究員稱號,他是第一位獲得這些榮譽的虛構人物。1990年英國人在貝殼街221B開辦了福爾摩斯博物館,吸引了全世界大批福爾摩斯迷,參觀者可以在博物館中瀏覽那個時代的文獻、報紙、繪畫和照片。左上圖是貝克街地鐵站一出門的大偵探雕像,左下圖是華生醫生在給福迷們寫回信,右下圖是從底樓走廊到一層的17級台階。

柯南·道爾一共寫了4個中篇、56個短篇福爾摩斯係列小說,最早的兩篇分別是刊登在1887年《畢頓聖誕年刊》的《血字研究》及1890年理本科特月刊登出的《四簽名》。柯南·道爾創作這些故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糾正當時偵探小說中的“重大缺陷”,即缺乏邏輯,“偵探科學”與19世紀的醫學進步也有著緊密聯係。小說還讚揚了英國人對“業餘主義” 的崇拜,無論柯南·道爾寫作偵探小說,還是福爾摩斯偵察破案,其實都不是他們的正業。私家偵探這一行當由於1857年的《婚姻訴訟法》而得到壯大,刑事偵緝部門的建立也使得偵探小說在19世紀演變成一種暢銷“文類”。1870年英國頒布的《全民教育法案》刺激了大眾閱讀市場的發展,引發了社會對廉價小說的渴求,福爾摩斯的故事恰好應運而生,其讀者是城市居民和新興的中產階層。

柯南·道爾的係列小說在某種意義上還推動了現代粉絲文化的誕生,大眾對於福爾摩斯的強烈關注持續至今,發展為無止境的再想象。一位曆史學家寫道:憑借福爾摩斯,柯南·道爾的“名氣堪比維多利亞女王”。福爾摩斯小說早在19世紀末即翻譯成中文,一個世紀以來出現了各種版本,Holmes這個名字也有過“嗬爾唔斯”、“福而摩司”、“福爾摩斯”等不同譯法。福爾摩斯的故事發生年代集中在1875-1907年間,博物館裏的一切均按照小說中的場景布置,公寓一層是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合用的書房,連接福爾摩斯的臥室,書房內有兩扇寬大的窗戶,一角是小說中讓人難忘的福爾摩斯“化學實驗室”。如果半夜看到右下圖的這條手臂,估計會嚇個半死。

在福爾摩斯一個多世紀之後,又一個大眾偶像橫空出世,他就是英國女作家 J K 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羅琳稱得上是本世紀初最勵誌的人物,她的七部哈利·波特魔幻係列小說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的最暢銷書之一。她用頭腦中的奇思妙想和打字機鍵盤,將自己從一個失業的單親媽媽,寫成了比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富有的女性,也在全世界製造了大批“哈迷”。《哈利·波特》成為新世紀之交被最廣泛閱讀的英國小說,據說這個盛況唯有1840年狄更斯的《老古玩店》可以比擬。至於哈利·波特是否會像福爾摩斯那樣流芳百世,還有待時日證明。

據羅琳本人自述,1990年時年25歲的她在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國王十字 (King's Cross) 車站的火車上,仿佛見到車窗外有一個“黑發瘦弱、戴著眼鏡”的小巫師在對她微笑的形象,此後羅琳便在愛丁堡的大象咖啡館寫下了這個小巫師與魔法世界的故事。在倫敦哈利·波特的足跡隨處可見,最著名的當屬 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小說中哈利和小夥伴們就從這個站台前往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上學,如今每天都有大批哈迷前來排長隊拍照,這個車站也是羅琳的父母早年相遇的地方。左下圖是倫敦動物園爬行動物館中一條正在吞食小白鼠的大蛇,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在這個館裏與蟒蛇聊天,發現了自己的魔力。右下圖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被食死徒連根拔起的千禧橋。

《哈利·波特》係列的背景文化蘊含了大量歐洲魔幻神話、巫術曆史,特別是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及《聖經》故事,堪稱歐美神話傳說的百科全書式作品。小說還充分吸收了歐洲經典文學著作的精華,受到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E·內斯比特的《沙仙活地魔》、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係列、肯尼思·格拉姆的《柳林風聲》等英國文學名著的啟發,充分呈現了一個古老的、懷舊的英國。魔幻巫術的神秘文化在英國是有傳統的,300多年前大神牛頓就鼓搗了多年煉金術。

羅琳為全世界的孩子們和童心未泯的大人們構建了一個妙不可言、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也許每個哈迷心中都住著一個騎著掃把的少年魔法師,幻想可以像哈利·波特那樣,揮舞魔法棒、調製魔法藥水,獲得神奇法術。倫敦The Cauldron“大鍋”雞尾酒酒吧借鑒了《哈利·波特》、《魔戒》、《納尼亞傳奇》等魔法世界題材小說中的靈感,打造成獨一無二的互動式魔法酒吧。幽暗的燈光、複古的燭台、木質的桌椅,各種細節營造出一種神秘魔幻的魔法氛圍。客人在魔法調酒師的指導下,使用交互式“魔杖”釀造“藥水”,通過“定製適合嵌入式技術以獲得沉浸式體驗”,帶給哈迷們無窮遐想,價格自然不菲。

1825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鐵路,中國早期的鐵路多由英商承辦,火車站房也多是英式建築,看到倫敦的火車站竟然產生幾分鄉情。1863年倫敦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城市地鐵——倫敦“大都會線”(Metropolitan line),大概由於這個原因,該詞的縮寫Metro成為如今各國"地鐵"的代稱。由於受到泰晤士河的下水管道啟發而建,因此倫敦地鐵俗稱Tube,其形狀也與圓形的管道十分相像。英語中的“大都會” (Metropolis) 一詞源自希臘語中“母親” (meter) 和“都市” (polis) 二詞,當時指古希臘殖民地中最早的城市,例如亞曆山大和大馬士革,而到了19世紀則成為倫敦的專屬名詞。

在柯南·道爾寫作福爾摩斯探案的時代,這條地鐵線路雖早已開通,但在他的書中,倫敦城區通行的仍是馬車。比如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血字的研究》中,殺手就扮成一名出租馬車夫。在實行左行交通規則的倫敦隻有一個例外,就是地鐵站的滾梯均靠右站立。倫敦現在共有11條線路,每條地鐵線都有自己的名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向女王致敬的第12條地鐵線路“伊麗莎白線” (Elizabeth line) 經曆數十年籌劃,於2009年動工,建成後將橫貫首都中央地區,並伸展到大倫敦東西部郊區。目前的預測是2019年年底開通,工期夠長的,上帝保佑女王老人家能親手為新線剪彩,英國媒體各種冷嘲熱諷。

在15-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或稱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曆史時期之一。隨著歐洲發起的廣泛跨洋活動以及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眾多新的遠洋貿易航路,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大量增加,歐洲資本主義迅速興起發展。另一方麵,由於開通了前往美洲和亞洲的航線,航海大發現也變成了武力征服和掠奪,演變為殘酷的殖民主義統治和壓迫。本人2018年出行的第一個地方是寶島台灣,後來又尋訪了三個歐洲國家——西班牙、荷蘭、英國,都是曾經的海上霸主,都曾經曆了短暫的共和時期之後回歸君主製。這三個海權強國先後入主北台灣,從而對於列強占領台灣的曆史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左上圖是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大西洋加迪斯港,哥倫布第二次和第四次遠征美洲的出發地;右上圖是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的巨幅戰船瓷磚壁畫,左下圖是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的繁忙景象;右下圖是淡水“紅毛城”主堡,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1628年西班牙人在這裏建造了"聖多明哥城",1642年荷蘭人重築主堡“安東尼堡”,1860年英國向清廷租借紅毛城建造領事官邸,紅毛城因此成為台灣300多年發展的見證者。

SOHO區看眾飛天,中國城觀紅燈籠,千禧輪前賞明月,歲末冬至夜英倫。直徑120米的倫敦眼是為千禧年所建,因此又稱"千禧輪",曾經是世上最大摩天輪,直到2006年被"南昌之星"超過。網查世界上第一隻大"眼"1893年出現在芝加哥,沒有最大,隻有更大。2018年跨年主題是倫敦市長的口號:"London is open"。

【後記】時間如流水,轉眼間差不多四年過去了,而Covid-19大流行就占去三年,世界發生了很多變化。那年在倫敦西敏寺旁還看到人們舉行軟硬脫歐的和平示威,公投後經過四年半的討價還價,終於在2020年12月31日脫成了。英國首相也如走馬燈似的輪換,從2016年梅姨上台,經過約翰遜、鮑裏斯、特拉斯,到今年剛上台的80後蘇納克,六年五相。而大英帝國的相印落在印度裔小哥手中,大概也是丘吉爾生前萬萬想不到的。最短命的女首相特拉斯隻在位49天,被媒體調侃為 “不超過一朵生菜的保鮮期”。

超長待機70年、經曆了15位首相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接見了特拉斯兩天之後撒手人寰。London Bridge has fallen down。好在修建了13年之久的倫敦地鐵伊麗莎白線在曆經多次延期和預算嚴重超支後,今年5月24日終於正式通車,女王出席了5月17日的竣工儀式。在時隔337年之後,英國迎來了第三位查理國王,而且是以73歲“高齡”成為英國史上登基時最年長的君主。25年前戴安娜的葬禮記憶猶新,15歲的威廉和13歲的哈裏讓人憐惜。如今兩位王子均已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威廉的發型也成了地中海,想必少年喪母的慘痛經曆對他們後來的人生不無影響。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一個時代終結了。

女王過世後,在西敏宮停靈接受民眾吊唁,又在西敏寺舉行國葬,今後大概不會再有如此盛大隆重的葬禮了。可惜一年多前由於疫情,女王夫君菲利普親王身後喪事從簡,無此哀榮。有些中文貼子說女王的權力極大,但自己不用。其實這是對現代君主立憲製的誤解,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以及300多年來的一係列法律,幾乎徹底削去了君主的一切權力。民眾愛戴女王,是因為她親民、納稅、不幹政,而這也是她平安在位70年的基礎。如果她用一下那些“權力”,將會發生極大的憲政危機,所以伊麗莎白二世對英國和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她一生幾乎什麽都沒做,真正活成了一個國家象征的樣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冬月平安!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也相對客觀,是冬日好消遣,謝謝,:)
祝聖誕月並冬日安好。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有趣的經曆!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在kings cross station 拍哈利波特時,我正路過那個地鐵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