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

(2022-05-08 07:41:22) 下一個

2015年8月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經柏林來到德累斯頓 (Dresden) ——巴洛克建築的珍珠、易北 (Elbe) 河畔的佛羅倫薩。德累斯頓是德國東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曆史上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 (Königreich Sachsen) 首府,並在一段時期兼任波蘭首都。德累斯頓擁有數百年的繁榮曆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17-18世紀可謂德累斯頓的文藝複興時期,其曆史中心位於易北河左岸一個優美河灣的頂點。1945年2月13-15日,德累斯頓老城毀於盟軍的地毯式轟炸,至今仍飽受爭議。整座老城於2005年從戰爭廢墟中完成了重建,如同傳說中的鳳凰涅磐。

強者奧古斯特 (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1670-1733),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終生以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為偶像。他將德累斯頓打造成璀璨的文化之都,在眾歐洲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的美譽。強者奧古斯特的名言是:“君王通過他的建築而使自己不朽”,他統治的地方成為歐洲曆史上最大的疆域之一,左圖是強者奧古斯特的金騎士雕像,麵向東方的波蘭。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瓦解,薩克森在拿破侖支持下成為獨立王國,右圖是第三任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 (Friedrich August II,1797-1854) 的青銅立像,強者奧古斯特是他的高祖父。

國都王宮 (Residenzschloss,左側) 是德累斯頓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最早是建於1200年前後的羅曼式建築,16世紀中葉加入了文藝複興風格,1701年大火之後, 王宮大部分重建為巴洛克風格。王宮中的綠色穹隆是世界上最大的珍寶館之一,強者奧古斯特的大批由名師製作的珍寶收藏於此,躲過300多年戰亂留存至今,可惜不能拍照。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薩克森選帝侯帶頭改信路德新教。強者奧古斯特為了成為波蘭國王又改回天主教,於1738-1951年間建造了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天主教宮廷主教座堂 (Katholische Hofkirche,右側),教堂通過華麗的高層走廊與國都王宮相連。

聖母大教堂 (Frauenkirche,上圖) 是德累斯頓的巴洛克風格的路德宗主教座堂,建於1726-1743年間。這座教堂被認為是新教建築的傑出典範,並以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石製圓頂聞名。它最初是德累斯頓公民在他們的統治者皈依天主教後為保持新教信仰的意願而建造的,現在則成為德國與舊日敵國和解的標誌。大教堂前矗立著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雕像,旁邊是新市場。下圖是被德國大詩人歌德稱作“歐洲陽台”的布呂舍平台 (Brühlsche Terrasse),易北河美景盡收眼底,是一個深受本地人和遊客喜愛的散步和休閑的地方。平台得名於1737年的薩克森選帝侯,1814年對公眾開放。

強者奧古斯特年輕時曾造訪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極其仰慕和崇拜當時法國和意大利貴族文化裏奢華氣派。回到德累斯頓後,他計劃自為己建造一座同樣壯觀的宮殿,這就是晚期巴洛克建築的顛峰巨作——茨溫格宮 (Zwinger),其建築和花園無比華美。茨溫格宮的最初階段建於1710-1728年間,涵蓋了目前的宮殿建築群和花園,也包括易北河邊的園林。茨溫格宮內部現在是收藏藝術和科學珍品的博物館,圖片依次為茨溫格宮全景以及象征波蘭王權的金色王冠造型的王冠門 (Kronentor)、琴鍾亭、後花園中的仙女浴池 (Nymphenbad)。在宮廷頂部遊廊上漫步時,想起了圓明園的大水法。

世界上最漂亮的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41年的森珀歌劇院 (Semperoper),得名於歌劇院的設計師Gottfried Semper,瓦格納、韋伯、理查·史特勞斯等德國歌劇大師的多部作品在這裏首演。歌劇院前的青銅騎馬雕像是第四任薩克森國王約翰 (Johann I,1801-1873),他是奧古斯特二世的弟弟和繼任者,用筆名將Philalethes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譯成德文,因此聞名於世。他去世前二年的1871 年,德累斯頓加入了普魯士王國統治下的德意誌帝國。德累斯頓的教堂、宮殿及歌劇院均毀於1945年的大轟炸,全部戰後重建,所幸博物館中的藏品都事先搬走,躲過一劫。

“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真不是浪得虛名,茨溫格宮內的古典巨匠畫廊 (AIte Mester) 是世界上藏有16-18世紀名家一流作品最多的畫廊。又稱森珀畫廊 (Sempergalerie),是Gottfried Semper於1847-1854年間建造的。與巴黎的盧浮宮、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相比,這樣中等規模的精品畫廊似乎更有看頭。左圖是鎮館之寶——文藝複興三傑之一拉婓爾的代表作《西斯廷聖母》,右上圖是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景觀和天空是由提香完成,右下圖是老克拉納赫的《卡塔琳娜祭壇》,均為翻拍的明信片。另一個現代大師畫廊中藏有19和20世紀各種風格流派的作品。

茨溫格宮一側的數學物理沙龍,18世紀初由強者奧古斯特創辦,是世界上現今最重要的科學史展覽館之一,收藏了16-19世紀製造的最古老和最有價值的科學儀器和裝置。令人為之讚歎的不僅是這些儀器的特殊功能,還有它們美輪美奐的精致外觀。這裏是德意誌的時間寶庫,展示了精密計時工業在德累斯頓的起源。右上圖是繼牛頓發明後製造出來的更大的望遠鏡,左下圖是最古老的密碼機,右下圖是16世紀宮廷製表師和天文學家Ebert Baldewein製作的運行軌跡天文鍾,還有古老的羅盤、雙曲鏡麵、地球儀等。想起了紫禁城內的鍾表館,藏有清朝洋人進貢的精美鍾表無數,但都成了擺設。

“王侯隊列圖” (Fürstenzug) 是薩克森統治者騎馬遊行的大型壁畫,長102米,展示了 1127 -1876 年間 35 位侯爵、選舉人、公爵和國王的祖傳肖像,另有隨行的科學家、藝術家、工匠、士兵、兒童和農民共94人。壁畫是為了慶祝薩克森地區最有勢力的家族和統治者韋廷王朝 (Haus Wettin) 創立800周年,由藝術家Wilhelm Walther於1871-1876年間繪製。1904-1907年間,壁畫貼上了兩萬三千片瓷磚,瓷磚來自德累斯頓東北方約40公裏的小鎮邁森,是德國的“瓷都”,18世紀初歐洲唯一的陶瓷生產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陶瓷藝術品,竟毫發未損地經受住了1945年的空襲。

二戰結束後,德累斯頓市政府立即開始對茨溫格宮的重建,1963年基本恢複。其餘曆史建築的重建工作:森珀歌劇院於1985年完工,國都王宮、宮廷主教座堂和聖母大教堂均於2005年完工。重建後的德累斯頓老城粗看上去與18世紀畫家筆下的描繪並無二致,但宮殿內的雕像 (左上圖)、老城廣場旁的廢墟 (左下圖)、聖母教堂旁的殘垣 (右圖) 無時不在警醒人們70年前的那場災難。看到建築物上那些像補丁一樣鑲嵌在一起的新舊牆磚,總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教堂裏的馬塞克玻璃彩窗變成了光禿禿的牆壁,宮殿內外許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塑換成了粗糙的水泥贗品,真讓人欲哭無淚,失去的就永遠失去了。

德累斯頓的幾座特色建築: 1. 建於1764年的王室藝術學院,半圓形玻璃穹頂上有一個鍍金天使傳謠女神像 (Fama),因穹頂的形狀被人們笑稱為“榨檸檬器”。2. 建於1830-1832年間的老城主崗哨,柏林晚期古典主義風格,1956年重建3. 新城區的Pfund乳品店,Pfund兄弟於1880年建造,店麵內部全部以新文藝複興風格的手繪彩色瓷磚裝飾,部分展示了乳品加工的曆史,被稱作“世界上最美麗的乳品店”。4. 摩爾複興風格的原葉尼澤 (Yenidze) 卷煙廠,建於1907-1909年間,名字源於奧斯曼帝國的一座煙草城,這座建築周圍竟有六個宣禮塔形狀的大煙囪,因此也被非正式地稱為“煙草清真寺”。

從奧古斯都大橋 (Augustusbrücke,左側二圖) 出發,沿易北河逆流而上至藍色奇跡大橋 (Loschwitzer Brücke,右側二圖) 暴走,來回約12公裏。奧古斯都大橋是德累斯頓曆史上最古老的橋梁,在強者奧古斯特統治的1727-1731年間建起了一座砂岩橋。大橋於1907-1910年間重建,現有 9 個拱門,將易北河與整個城市景觀融為一體。藍色奇跡大橋建於1891-1893年間,因鐵橋上刷塗的天藍色而得名。這座大橋是歐洲第一座無橋墩的鋼結構橋梁,耗資 225 萬金馬克,當年堪稱技術奇跡。強者奧古斯特金騎士雕像、茨溫格宮的王冠門和藍色奇跡大橋是德累斯頓的三個城市標誌。

易北河全長1165公裏,約有三分之二的河段在德國境內,被稱為“歐洲的心髒”。德累斯頓是易北河流入德國的第一座大城市,如絲帶般蜿蜒近30公裏,兩岸風光秀麗,是人們徒步、騎行、劃船的好去處。沿岸遍布19世紀興建的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城堡、別墅,上方二圖是建於 1850-1861 年間的易北三城堡 (Elbschlösser),其地塊被布置成英式風格的公園。2004年易北河穀以其特有的文化地理景觀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三城堡位於世遺的中心位置。後來德累斯頓政府為緩解藍色奇跡大橋的擁堵,執意修建一座新橋Waldschlösschen (右下圖),世遺稱號於2009年被取消。

位於德累斯頓郊外易北河上遊的皮爾尼茨宮 (Schloss Pillnitz) 是強者奧古斯特及後繼者們的的避暑行宮,宮殿的建築結構是巴洛克與文藝複興風格的和諧統一,並與大自然渾然一體。18世紀的歐洲非常流行東方風格的園林設計,宮殿屋頂和彩繪具有中國風。1791年8月27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普魯士國王在這裏簽署了《皮爾尼茨宣言》,號召歐洲列強支持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促使了1792-1802年間法國大革命戰爭的爆發。由於地處郊區,皮爾尼茨宮躲過了1945年的大空襲。

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薩克森州具有八百年的葡萄種植傳統,從而造就了薩克森葡萄酒之路的獨特風貌。走在這條路上,抬首皆為綿延崎嶇的山脈和華麗古老的建築,舉步盡是寧靜安逸的鄉村和充滿野趣的葡萄農小酒館,如同人間仙境。瓦克巴特 (Wacherbarth) 城堡的曆史始於 1727 年,奧古斯特強者的大臣Wacherbarth伯爵購買了周邊地區土地和葡萄園,建造巴洛克風格的莊園住宅。1836年,在莊園建立了德國第二古老的釀酒廠,生產商僅使用薩克森葡萄釀酒。城堡經曆過多次宮廷歡快派對,因此成為優雅葡萄酒、起泡酒和薩克森人的生活樂趣的代名詞。

德累斯頓街拍:露天音樂會,廣場鋼琴家,餐館的夥計,德國名菜——烤豬腳。

柏林半日浮光掠影,三大標誌性建築:建於1788-1791年間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布蘭登堡門,前後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為支撐,城門上的雕像展現勝利維多利亞女神駕駛一輛四馬兩輪戰車的英姿,這裏是德國統一的象征。建於1884-1918年間的文藝複興風格的國會大廈,並結合了新巴洛克風格以及當時流行的鋼和玻璃結構拱頂,1933年在這裏發生了著名的國會縱火案,這座大廈標誌著納粹曆史的起始點和終結點。歐洲最大的高架火車站——2006年投入營運的柏林火車總站,位於柏林軌道交通線路“蘑菇方案”中心,主體為兩座馬蹄形建築。施普雷河 (Spree) 流經柏林市區,匯入易北河。

博物館島位於德國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 (Spreeinsel) 北端,1999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島上共有五座公立博物館,主要展出考古藏品和19世紀的藝術品。圖為: 1. 建於1830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博物館——普魯士第一座公共博物館。2. 位於島尖的巴洛克風格的博德博物館,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3.建於1867-1876年間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國家藝術畫廊。4. 建於1895-1905年間的文藝複興風格的柏林大教堂,是與羅馬天主教聖彼得大教堂抗衡的新教大教堂,曾為王室專用教堂。柏林有“施普雷河畔的雅典“之稱,大部分建築在二戰中受到嚴重毀壞,戰後才逐漸修複。

二戰期間由納粹德國主導的係統化種族滅絕行動中一共有1100-1700萬人被屠殺,其中包括近600萬猶太人。圖片依次為: 1. 建於1859–1866年間的東方摩爾風格的新猶太會堂,柏林最大的猶太人朝聖之地。2. 魏瑪共和國殉難國會議員紀念碑,96塊彈片狀的鑄鐵碑上刻著每一位被納粹殺害的國會議員的名字和生卒年份。3. 在納粹種族滅絕行動中罹難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地,2012年10月24日揭幕。正圓形水池底色是“深不見底“的黑色,中央正三角形的石座上常年擺放一支鮮花,象征生命、悲傷和記憶。4. 紀念地入口和周邊圍牆上刻著的年表。

柏林菩提樹下大街上的三座雕像:1. 18世紀普魯士國王、歐洲"開明專製"君主的代表、啟蒙運動時期的文化名人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1712-1786) ,基座四周雕有150個普魯士著名將領、政治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塑像;2. 德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學者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3. 量子力學創始人、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普朗克 (Max Planck,1858-1947)。讀大學時曾在牆報上看到普朗克在自傳裏的一段話——被後人稱為“普朗克效應”,非常深刻地描寫了人性:“新的科學真理,不是靠通過說服反對者並使他們看到光明而獲勝;她最後的勝利,主要是因為反對者終於死去,熟悉她的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

從柏林回來不久,歐洲爆發了幾十年來最大的難民潮,11月巴黎發生了惡性恐襲事件,除夕跨年夜德國多處出現騷亂,真不知道結束了大戰剛剛70年的世界還會和平多久。“生命、生活,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真正的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其他則是無關緊要的”——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的這段名言,今日重讀依舊發人深省。

相關博文:伏爾塔河畔的布拉格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4/2527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文珂' 的評論 : 現在取消旅行限製了,打個飛的過來呀 :)
文珂 回複 悄悄話 三十年前在西柏林住過十一個月,那時候牆還在。看了你的文章好想再去看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