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洛夫·帕爾梅 (Sven Olof Joachim Palme,1927-1986) 是1969-1976及1982-1986年間的瑞典首相,1986年2月28日夜間,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看完電影的回家路上遇刺身亡。1980年代後期,我到北京三裏屯的瑞典駐華使館申辦留學簽證,印象最深的就是門口張貼的懸賞五千萬克朗捉拿暗殺帕爾梅嫌犯的大幅布告。帕爾梅一生的59年中,絕大部分時間在斯德哥爾摩度過,生於斯、卒於斯,處處都留下他的印記。左圖是國會大廈中帕爾梅的胸像;右圖是帕爾梅的墓地,他安葬在距離遇刺地點不遠處的Adolf Fredrik教堂墓園,墓碑是一塊樸素的天然石,上麵有他的親筆簽名。
帕爾梅出身於斯德哥爾摩上東區Östermalm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他的父親Gunnar Palme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在他6歲時突然去世;母親Elisabeth von Knieriem是拉脫維亞人,出身於波羅的海一個德國商人家庭,1915 年作為難民來到瑞典。帕爾梅的祖父是代表自由黨的瑞典國會議員,祖母是芬蘭的瑞典貴族後裔,外曾祖父於 1814 年被俄羅斯沙皇封為爵士。帕爾梅小時候與母親說德語,與保姆說法語,與兄弟姐妹說瑞典語,與堂兄弟們說俄語。他6歲上小學,一個學期後跳級升入二年級,10歲進入Sigtuna的一所貴族寄宿學校讀書。
帕爾梅17歲時以全A的成績高中畢業,開始為瑞典大報Svenska Dagbladet撰稿,後來服兵役。二戰結束後,帕爾梅到美國上大學,1948年獲俄亥俄州Kenyon學院的文學士學位,讀書期間用了三個月周遊美國。回到瑞典後,他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法律係學習,1951 年獲法學士學位。1950年帕爾梅加入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很快成為黨內活躍人物。1949-1952年間,他曾與捷克女學生Jelena Rennerová辦理假結婚,以便後者能夠在布拉格政變後離開自己的祖國,Rennerová後來嫁給瑞典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左圖是帕爾梅幼年居住的公寓,現為羅馬尼亞使館;右圖是帕爾梅在報社工作時的證件。
出身上層家庭的帕爾梅常常被問及為何選擇社會民主主義,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青年時代的三個重要事件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1. 1947 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旁聽社民黨、保守黨和人民黨政要的稅收辯論;2. 1948 年在美國讀書和旅行期間,發現了那裏巨大的階級鴻溝,有些同學是二戰老兵、有些來自貧苦家庭;3. 1953年的亞洲之行目睹殖民主義的後果。1953-1963年間,帕爾梅先後擔任首相特別顧問、首相辦公室首席秘書和負責人,1958年當選為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一顆新星在瑞典政壇冉冉升起。
1956年,帕爾梅與兒童心理學家 Lisbeth Beck-Friis (1931-2018) 結婚,這是他的第二次正式婚姻。二人婚後購買了Stockholm西北郊Vällingby區的聯排別墅,育有三個兒子Joakim、Mårten和Mattias。帕爾梅夫人先後在斯德哥爾摩省議會和社會保障部門工作,帕爾梅遇刺後,她於1990-1991 年間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主席、1987-1999 年間擔任瑞典分會主席。圖為帕爾梅及妻兒在自家院子內,三個兒子在這所房子裏長大成人,後來分別成為政治學、經濟學教授及建築師。
1963年帕爾梅進入內閣,先後出任不管部、交通通訊部、教會事務部——後易名為教育部的部長。在他擔任交通通訊部長最後一個月的1967年9月3日,瑞典的公路交通從左行改為右行。1968年在巴黎爆發了舉世聞名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間接導致第二年法國總統戴高樂下台。受到這一事件影響,5月25日數百名瑞典大中學生占領了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生會大樓,要求與時任教育部長帕爾梅辯論。帕爾梅成功化解危機,他在辯論中說:“我們要擁有的是一個民主社會,基於自由的公開選舉,拒絕使用暴力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 這場學運的積極參與者之一、尚未高中畢業的Carl Bildt後來成為社民黨的主要政敵 —— 保守黨黨首及1991-1994年間的瑞典首相。
1969年的大選中,42歲的帕爾梅接替其恩師和前任Tage Erlander,全票當選為社民黨主席,進而成為當時歐洲最年輕的首相,並於1973年連任。在他擔任首相期間,瑞典國會和政府實行了一係列改革。1971年國會修憲,兩院製改為一院製,國王不再兼任三軍統帥,取消了貴族的特權。1973年Carl XVI Gustav即位,成為史上最無權勢的瑞典君主。瑞典還進一步深化完善了“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稅收和高福利政策,那時的瑞典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瑞典模式”一時風靡全世界,曆史走進帕爾梅時代。
帕爾梅從小熱愛體育運動,中學時代打曲棍球並擔任守門員,在美讀書期間是校橄欖球隊隊員。他成家後在自家地下室搭起乒乓球台,和三個兒子打球,不過從視頻中看,帕爾梅的球藝不算高明。1970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瑞典乒乓球公開賽上,中國隊獲得四枚金牌。“球迷首相” 帕爾梅會見了中國隊成員,他獲得的禮物頗具時代特色。這場比賽次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四月在日本名古屋第31屆世乒賽上開啟的“乒乓外交”,因此引發了之後50年世界格局的變化;二是禮物的題詞者九月份飛機失事,如同16年之後帕爾梅本人的命運一樣難以預料。
1973年8月23日,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Norrmalmstorg廣場發生了一樁銀行搶劫案,是瑞典史上大案之一。一名劫匪劫持了四名銀行職員作為人質,與警方對峙六天,一切均在媒體大量密集報道下進行,引發全世界圍觀。其間劫匪與人質曾與時任首相帕爾梅通話,廣播電台現場直播了女性人質Kristin Enmark與帕爾梅長達42分鍾的通話錄音,現在還可從網上找到。在這個事件中人質和劫匪之間產生了某種感情依存關係,這一心理學現象後來被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主要劫匪Jan-Erik Olsson獲刑十年,出獄後改邪歸正並向人質公開道歉。另一當事人Clark Olofsson則繼續犯案坐牢,表示一生很精彩不後悔。
1970年代中期,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瑞典的高稅收製度以及福利製度造成的高額財政赤字也引起朝野嚴厲批評。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著名導演Ingmar Bergman遭到逃稅指控及刑拘,指控撤銷後,他不顧帕爾梅等瑞典政治界和電影界大人物的再三請求,自我放逐德國八年之久。另一個例子則是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Astrid Lindgren被課以102%的重稅,她在報紙上發文指責政府及其稅收政策。社民黨在1976年大選中失去了連續執掌44年的政權,帕爾梅因此走下政壇,直到1982年才重回闊別六年的首相府。圖為首相府門前的花園雕塑“晨浴”,著名藝術家Anders Zorn的作品。
在國際政壇上帕爾梅始終堅持和平中立不結盟的原則,堅決反對西班牙、智利、希臘的軍政權獨裁統治,致力於與發展中國家的良好關係。他強烈譴責美國卷入越南戰爭以及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因此美國在1972年召回駐瑞大使兩年之久。帕爾梅還是會見阿拉法特 (1974) 及對古巴進行國事訪問 (1975) 的西方第一位首相。無論執政或在野,帕爾梅一直投身於國際和平事業。1977年他作為“獨立國際發展問題委員會”成員,對非洲進行實地考察。1980年又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特使,數次出訪伊拉克和伊朗,斡旋調解兩伊戰爭,還擔任非政府組織“裁軍和安全問題委員會”主席。
帕爾梅在野的1976-1982年間,由瑞典中間黨和人民黨輪流執政,中間黨黨首Thorbjörn Fälldin兩度出任首相。老農民Fälldin在瑞典政壇的存在感並不強,卻是史上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瑞典首相,他於1981年訪華,與鄧公和時任總理會談。1984年6月,中國總理出訪包括瑞典在內的歐洲六國,成為第一位訪問瑞典的中國總理,他還見到了已經“告老還鄉”的前首相Fälldin。帕爾梅在歡迎宴會上稱讚曆史上中國文化對瑞典的影響,並愉快地接受了訪華邀請。遺憾的是兩年後主人不幸遇難,又過了三年客人也走下政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983 年帕爾梅夫婦搬到斯京老城Västerlånggatan 31號公寓 (左上圖右側黃色房子) 居住。1950年代末瑞典社民黨政治家Gunnar Myrdal & Alva夫婦買下了這棟房子的頂層,二人分別為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198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們搬離公寓時,將這處房產捐贈給社民黨作為黨首居所,因此被稱為“工人運動最著名的地址之一”。帕爾梅夫婦是樓層的第一家租戶,帕爾梅也從這裏踏上了不歸路。1986 年 2 月 28 日20時30 分左右,帕爾梅夫婦離開公寓,步行去Grand 影院 (左下圖) 看電影《莫紮特兄弟》。在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 23時21 分在Sveavägen-Tunnelgatan 的十字路口 (右圖) 帕爾梅被槍殺,凶手沿著Tunnelgatan的室外階梯逃走。
在1969-1986擔任瑞典社會民主黨黨首的17年間,帕爾梅不得不應對比他的前任更多的動蕩和政治挫折,該黨的民意數字曾創曆史新高及新低。在其職業生涯中,帕爾梅是一位頗受爭議的政治家。對帕爾梅的評價兩極分化,他是一個在國內和國際政治中都引起了強烈支持和反對情緒的人。盡管如此,他死後仍然得到瑞典和世界人民的銘記與懷念。1792年國王Gustav III遇刺身亡後,帕爾梅是194年間唯一被暗殺的瑞典首相,這一事件因此成為瑞典人民心中至今未曾愈合的民族創傷。自從帕爾梅謀殺案發生之後,政府才規定,首相和主要在野黨黨首外出時必須攜帶保鏢,但部長級卻無此“待遇”。
帕爾梅遇刺案一度是瑞典史上調查時期最長的案件,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調查過程耗資六億克朗,上萬人受到訊問,134人承認犯下這樁謀殺案,其中29人直接認罪,最初的辦案人員均已退休,主要嫌犯也大都離世。2017年檢察官Krister Petersson接手調查,於2020年6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確認凶手是被稱為“斯堪的亞男”(Skandiamannen) 的平麵設計師Stig Engström,沒有政治背景。但此人已於2000年自殺身亡,因此檢方宣布結案,不予起訴。由於沒有發現新的技術證據,這一結論受到坊間強烈質疑,民調顯示:19%支持、19%反對,其餘62%不置可否,也許真凶永遠成謎。
本月五日Netflix播出一部名為《不太可能的殺手》(Den osannolika mördaren) 五集電視劇,其藍本為瑞典作家和記者Thomas Pettersson 2018年的同名著作,副標題是“Engström與帕爾梅謀殺案”,書中提供了諸多新的事實和線索。電視劇拍的懸疑、驚悚、燒腦,頗有大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和英格瑪·伯格曼的遺風,卻受到在劇中出現的兩位仍健在的當事人指責。一位是以實名出鏡的Engström的84歲前妻,在Engström離世前一年與其離異,她認為自己的個人隱私受到侵犯。另一位女士的父親涉嫌出借武器給Engström,她認為劇情與事實嚴重不符,兩人均打算訴諸法律。
1986-2003年又過了17年,那年9月10日下午,46歲的時任女外長安娜·林德 (Anna Lindh) 遭遇與帕爾梅相同的厄運,事發地點相隔不遠,不同的是凶手很快被緝拿歸案。林德是繼帕爾梅之後瑞典不可多得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傑出政治家,精幹、敬業、勤奮,每天在上下班的通勤火車上都辦公閱讀。1986年3月15日舉行的帕爾梅葬禮上,林德作為瑞典社民黨青年團主席在演講中說:“感謝帕爾梅為我們理解世界提供了幫助,感謝您給我們對正義如此之多的熱情。…… 我們對您的感謝不應停留在過去,而是在未來。人可以被謀殺,但思想不能。”
帕爾梅去世後,Tunnelgatan街的西部改名為Olof Palmes gata街,街道一端是他的遇難處,街麵上嵌入一塊紀念碑石:“1986年2月28日瑞典首相奧洛夫·帕爾梅在這裏被謀殺”。上圖是2016年2月28日帕爾梅被刺40周年當天,人們在碑石周圍獻上的玫瑰花,以及帕爾梅與林德握手的圖片。在這條街的另一端,1989年豎立了一座紀念帕爾梅的不鏽鋼雕塑“吾心於世”(Mitt hjärta i världen,下圖),被塑造成一顆破碎的心,基座由拋光的輝綠岩製成,四邊刻有銘文:“各民族自由”、“全世界和平”、“人人平等”以及“人人平權”。有道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邊空氣裏已是溫暖的聖誕氣息了同中國傳統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