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詩人" (Skald) 是始於中世紀的北歐吟遊詩人,北歐神話的傳頌者。Carl Michael Bellman (1740-1795) 是瑞典史上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北地詩人,他在瑞典文學中的地位相當於英國文學中的莎士比亞。一些學者認為,如果Bellman用比瑞典語更流行的語言寫作,他將成為世界名人。Bellman最著名的作品集是《Fredman詩體書信集》(Fredmans epistlar) 和《Fredman歌曲集》(Fredmans sånger),以"書信"與"歌曲"兩種文體創作吟唱,先後於1790和1791年出版。 其作品中的人物包括鍾表匠、歌手、下層士官和風塵女子,以及源自聖經、希臘、羅馬和北歐神話人物。
Bellman經常從歌劇、輕歌劇、舞蹈音樂和民歌中借用和改編那個時代的流行旋律,他交替使用洛可可式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既陽春白雪,又下裏巴人。200多年來Bellman創作的詩歌被音樂家和歌手們代代傳唱不衰,斯德哥爾摩這個他生於"斯"、卒於"斯",並且在此生活和吟唱了一生的城市,也被稱為"Bellman之城"或"詩人之城"。遊走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尋覓Bellman的足跡,不失為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Bellman出生在斯京南城一個上等家庭,他的父親是王室高級雇員、祖父是Uppsala大學的拉丁語教授並曾任校長、曾外祖父是Kristina女王時代的政府官員、外祖父是神職人員。Bellman出生後在其外祖父擔任牧師的Maria Magdalena教堂 (左上圖) 受洗,右上圖是他父母頭像的剪影,他出生地所在街道於1871年命名為Bellmansgatan (左下圖)。Bellman家的鄰居和街坊中有不少18世紀瑞典的大學問家,比如發明家Christopher Polhem、植物學家Carl von Linné和數學家Emanuel Swedenborg等。
Bellman童年時在家中受教於私人教師,18歲入讀Uppsala大學學習會計。Bellman年輕時曾打算作公務員謀生,並通過考試入職瑞典央行 (右下圖)。雖然Bellman在工作中展示了法語和德語方麵的才能,但他的數學實在不好,常常搞不清分子和分母,因此隻幹了五年就辭職了。年輕的Bellman被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吸引,表現了出色的演藝才華和社交能力。1757年Bellman首次以宗教詩人的身份發表了處女作《福音派死亡思想》,他還將聖經典故和神話傳說巧妙地嵌入後來的詩歌中。Bellman一生很少在職場工作,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自由職業者的行業。
Bellman常常應邀在私人沙龍演奏,並擔任娛樂圈和富人聚會的策劃人,其風格深受同時代的莫紮特影響,成為斯京知名的公眾人物。Bellman的朋友圈幾乎囊括瑞典當時所有精英,夜夜笙歌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在財務上經常捉襟見肘、債台高築。1771年國王Gustav III (1742-1792) 親政並於次年發動政變,先後建立了皇家劇院、皇家音樂學院和瑞典文學院,新一代藝術家創造了延續幾十年的Gustav古典主義。Bellman是Gustav III時代多元文化的詩意傳播者,他的歌曲#65《為Gustav幹杯》被視為Gustav時代的"國王之歌"及非官方瑞典國歌。Bellman因此受到國王青睞,成為這位與他年齡相仿並具有文藝範兒的國王的座上賓以及首席宮廷詩人。
國王為Bellman安排了彩票部門的職位和法院秘書的頭銜並領取養老金,二人留下一段惺惺相惜的佳話。左上圖是Bellman的好友、建築師Erik Palmstedt於1776-1778年間設計建造的股票交易大樓,當時斯京布爾喬亞圈的主要聚會場所,後來成為瑞典文學院所在地。右上圖是老城的一間酒店,Bellman和他的藝術家朋友常常去那裏作客。左下圖是Bellman工作過的彩票局,右下圖是Bellman寫下《為Gustav幹杯》的南市政廳。
經過多年戰爭、饑荒、瘟疫、火災和經濟衰退的重創,18世紀的斯京開始緩慢重建和複蘇,七萬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城和南城等區域,擁有900多個小酒館。人們居住在狹窄、擁擠、嘈雜、肮髒的小巷裏,喜歡飲用啤酒和烈酒,以應對饑餓、疾病和憂慮。老城賦予Bellman豐富的創作靈感,很多酒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歌聲。Bellman常常在這些洞穴般的酒吧中淺酌低吟,以酒入歌,放蕩形骸。據說Bellman隻有酒後才能表演,被後人稱為"北歐的阿那克裏翁",可謂"世上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Bellman假托當時斯京有名的鍾表匠和酒鬼Jean Fredman,將其描述為酒神巴克斯的使徒。通過Fredman的眼睛捕捉到的生活碎片,Bellman拚接出這座城市美麗的風景線及人生的悲喜劇,右上圖是Fredman的各種表情。歌曲#32是Bellman最用心的作品之一,他與古代神靈們一起繪製了夢幻般的世外桃源夜景,發表在著名的文學雜誌上,表明他不僅僅是一位酒吧歌手。左下圖是Krypin酒吧,書信#23《哦!我的媽媽》描寫了酒鬼的抱怨及酒吧開門的歡快。右下圖是Rostock酒吧,書信#35與這個酒吧中發生的一場打鬥有關。
瑞典的飲酒文化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維京海盜時期,左上圖是Bellman書信#51的插畫,表現音樂家Movitz和朋友們在斯京的皇家狩獵島 (Djurgården) 的Tre Byttor酒吧音樂會上飲酒狂歡的場景。Movitz是Bellman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原型是18世紀斯京酒吧歡場上的一位知名人物。Movitz會演奏多種樂器,經常受聘為聚會的演奏者和組織者,在某種意義上可看作Bellman本人的化身。1646年Kristina女王將狩獵島南岸的部分土地捐出,成為水手聚居的舊鎮,18世紀發展為斯京最熱鬧碼頭和為皇家船隊建造船隻的船廠,創造了很多工作機會,也是Bellman創作和吟唱的重要場所。
右上和左下二圖是舊鎮的老酒吧Mjölnargården和"Bellman之家",他曾在這裏寫下兩首關於舊鎮的水手娛樂場所Gröna lund的歌謠,即書信#12和#62,後者是Bellman最長的書信之一,描寫Movitz和Gröna lund最後一場舞會的嘈雜場麵。書信#22和#25的靈感來自船廠主人住所的中國風內部裝飾和油畫《維納斯的勝利》(右下圖),#25是Bellman的得意之作,其中將其作品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煙花女子Ulla Winblad描繪成美神維納斯。
18世紀後期,斯京發展成為瑞典的商業和貿易中心,新興的中產階級開始出現和壯大,瑞典第三大湖Mälaren從西部流入這座城市,水上航運十分繁忙。大湖南岸有一些古老的農莊,風光迤邐,至今仍是斯京人民假日郊遊的好去處。18世紀也是歐洲的享樂時代,湖邊開設了許多餐館酒吧,成為水手們休閑的地方。Bellman常常流連於湖畔不同的莊園和酒吧,書信#42描述了冬夜裏星星閃爍、月亮發光、白雪覆蓋、野狼咆哮,而他和友人在Klubbensborg溫暖的客棧 (左上圖) 裏圍爐暢飲鬥牌的情景。#49的主題則是一家簡餐廳 (右上圖),冰上的雪橇被湖中的漁船代替,水手們疊起風帆、係好桅杆,老板Hök牧師的熱啤酒為他們驅走寒冷和羞怯,兩首歌曲使用了相同的旋律。
Bellman的姐妹出嫁後住在Mälaren湖畔的莊園裏,他是姐妹家的常客,在詩歌中也多有記錄。1770年秋天,Bellman在他姐姐家的農莊Hägerstens gård (右下圖) 狩獵之後,寫下了《告別Hägersten》,詩中寫道:"悲傷的朋友,在他的小屋裏,我們每個人都玩得開心;生活的煩惱似乎在流淌,當你來到Hägersten時。"
Bellman是斯京最好的山水詩人,堪稱瑞典的李白和陶淵明。他傾心歌頌斯京及郊外的湖光山色,留下了諸多美妙的自然田園詩。1780年代Gustav III在Brunnsviken海灣邊的哈加地區建造了一座英式皇家公園Hagaparken (左上圖),歌曲#64《哈加公園的蝴蝶之翼》是瑞典歌曲寶藏中閃耀的洛可可寶石,散發著永恒的魅力。歌中描繪春天如何來到哈加公園,從蝴蝶翅膀最初的萌動開始,將春意一點點傳播到草場、溪流和森林,令人聯想到Linné的植物學研究。歌曲結尾時唱到:春天的美麗"由溫柔的君主擁有",表達了詩人對Gustav III的致敬。
書信#80《像個牧羊女》是最優美的夏日寫照之一,詩人與朋友結伴來到海灣百年老餐館,品嚐新鮮的小龍蝦,右上圖中Bellman的坐像是狩獵島上相同雕塑的拷貝。Bellman在最後的書信#82《在這個源泉邊小憩》中寫道:"在這個源泉邊小憩,早晨的簡餐端上——茴芹味的紅酒美、新出爐的野鳥香,Ulla,酒瓶在滿滿的籃子裏叮當"。這是一首不朽的讚美詩,在所有樂器的和聲下Fredman意外告別,整個大自然都參與了最後一餐。左下圖是城南的Bellman水井,當地傳統認為#82中的"源泉"就是這口水井,右下圖是這首詩的插畫。
Bellman一生中曾在斯京20多個地方居住,1770-1774年間,他在左上圖南城的Bellmanhuset度過了一生中最有創造力的四年,《Fredman詩體書信集》中四分之三的作品都是在這裏寫下的。右上圖是Mälaren湖上的咖啡廳,其中有一間小小的Bellman博物館,右下圖是館中陳列的Bellman手稿。真實世界中的Fredman是在1767年去世後才成為Bellman作品中的主角,並以這種方式獲得永生。Bellman專門撰寫了歌曲#26《Fredman的葬禮》,這首歌是一位生者為死去的自己演唱,因此通常被稱為世界文學中最短的人物特征:"Fredman既生又死",有點像量子物理學中那隻"薛定諤貓"。
Bellman作品的三個母題是:飲酒、欲望和死亡,醉生夢死中充滿人生的哲思,與曹孟德《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信#38和#54講述下士Boman在Katarina教堂 (左下圖) 墓園的葬禮,飲酒者的送葬隊伍、遺孀悲痛的哭泣,組成一首憂傷的挽歌。Bellman在書信#79中寫道:"星星隱去,海灘陰沉,直到在夜色中看不到天堂;我的痛苦開始了,晚安,夫人!"
Bellman被友人譽為"一個非凡的天才,我們時代的奇跡",但是這位波希米亞風格的詩人不懂政治,並沒有成為國王真正的朝臣。1792年Gustav III遇刺身亡後,Bellman失去了國王的庇護和經濟支持,還因稅務問題忍受牢獄之災。雖然Bellman擁有傑出的音樂天才和巨大的名聲,但是與其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的人生故事以悲劇結束。Bellman在貧病交加中英年早逝,終年55歲,他的遺體安葬在斯京北城的Klara教堂沒有墓碑的開放墓園中。Bellman生前從未當選為瑞典文學院院士,1851年瑞典文學院為他立了墓碑 (左圖)。
1829年7月26日,Bellman的青銅胸像在狩獵島落成 (右圖),是瑞典第一座為非皇族成員建立的塑像,位於他生前最喜歡靜坐的橡樹下。時任國王Karl XIV Johan為雕像揭幕,並鳴放禮炮,盛況空前,這一天也成為Bellman紀念日。Bellman胸像的頭發是由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構成,頗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意境,呈現了北歐酒神的柔和姿態,與山丘和橡樹一同生長。Bellman吟唱時主要彈奏曼陀林和瑞典琵琶,在他的胸像基座和墓碑前的花環上,都可見到後者的身影。
在Bellman去世106年之後,16歲的Evert Taube (1890-1976) 從家鄉來到斯京學藝,他在Bellman墓地旁的長凳上度過了第一夜,並寫下了"庇護我們的老樹還在述說,藏在它的溫室裏,夏鳥回應"的詩句。Taube出生在瑞典西海岸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他和兄弟姐妹們是在父母家中彈唱Bellman等北地詩人的歌曲長大。與Bellman一樣,Taube在學校裏成績最差的科目就是數學。Taube年輕時曾前往南非、錫蘭和、紅海、南美和澳洲等地航行遊曆,從事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為他後來的創作積累了很多素材。
Taube豐富的作品包括散文、詩歌以及素描、水彩和油畫,但最著名的是200多首詩歌。Taube一生中獲得多項大獎和榮譽,成為20世紀瑞典最著名的民謠歌手,猶如Bellman轉世。左圖南城的這棟樓房曾經先後是瑞典著名畫家Anders Zorn和Taube的居所,與Bellman出生地近在咫尺。Taube去世後安葬在不遠處的Maria Magdalena教堂,巧合的是這個教堂也是Bellman出生後受洗的地方,右圖是Taube的墓碑,他的頭像印在瑞典2015年發行的新版50克朗紙幣上。
老城的"金色和平餐廳" (Den gyldene freden,左上圖) 是斯京最著名和最古老的餐廳之一,自1722年開業以來,其環境幾乎沒有變化,因此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這裏是近三百年來瑞典許多藝術精英的聚會場所,Bellman生前曾來此就餐和演唱,餐廳中有一層樓以他的名字命名。1919年Zorn以15萬克朗的價格買下了這家餐廳,花費30萬克朗裝修,並立下遺囑身後捐給瑞典文學院。院士們每年至少有一個星期四的晚上,在這裏享用瑞典傳統的薄剪餅和豌豆湯。Taube也是金色和平餐廳的常客,餐廳附近就是Bellman年輕時曾經就職的瑞典央行南部分行,這棟房子的前麵是Taube的立像 (右上圖)。
Taube還是一位環保主義者,深愛自己為之終生歌唱的這片土地。早在1920年代,他就以"Bellman的斯德哥爾摩仍然可以被拯救"的口號參與斯京的環保運動。1950年代,Taube領導了反對有關方麵將騎士灣的一部分改建成垃圾傾倒場以及拆除南城Mosebacke平台 (左下圖) 的運動。騎士島上的Taube露台建於1960年代,1983年命名。1990年Taube誕生100周年時,在露台上安放了他的雕像——左手彈奏瑞典琵琶、右手展示騎士灣和南城,背後是斯京市政廳 (右下圖)。
雖然Bellman已經離世236年,但是他的詩歌從未像現在這樣活在瑞典人民心中,他的極富想象力的詩意世界提供了通往18世紀的神奇旅程。Bellman用自己的詩歌向生命致敬,他對生與死、欲望與美酒、恐怖與痛苦、外在的喜悅和深沉的憂鬱的吟唱,適合所有聲音、場合、情緒、年齡和時間,是瑞典詩歌寶庫中無與倫比的存在。2016年,瑞典文學院因其"為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帶來了全了新的詩意表達方式",授予美國民謠一代宗師Bob Dylan諾貝爾文學獎。當剛剛宣布這個獎項時可能讓人感覺幾分驚訝,然而在知道了Bellman的故事之後,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Dylan可以看作現代吟遊詩人,而人們認為Bellman就是18世紀的Dylan。Bellman在歌曲#16中吟誦了自己的人生願景:"如果我出生了,我會以最佳的方式體驗生命,就像亞當帶著他的夏娃在天堂裏一樣。" Dylan在《答案就在風中飄》中則唱出了他的心聲:"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 一座山要佇立多少年,才會變成滄海桑田?......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見藍天?......" 這種追求自由的精神,在一代代吟遊詩人的歌聲中傳承和不朽。
Bellman 歌曲#64《哈加公園的蝴蝶之翼》
相關博文鏈接:
冬月夜話文學諾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1/3161.html
建築 文學 自然尤其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