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友蓬萊閣談作家陳傑與錢鍾書的“神交”,勾起對陳的興趣。原來他自16歲起曾是濟南市郵政局的押運員,後來下海經商實現經濟自由,轉而立誌寫作。2002年僅用一個月就以爺爺的故事為藍本,寫下了一本叫《亂世奇商》的小說,後改成電視劇《大染坊》,獲得巨大成功。2005年又完成40萬字的《旱碼頭》,但旋即查出賁門癌,次年離世,年僅50歲。
這使我想起多年的老朋友、人民大學教授冷成金,幾年前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趕寫出電視連續劇《蘇東坡》(陸毅主演),隨即查出直腸癌。經曆與陳頗為相似。【剛剛獲知冷已於3月9日辭世,享年59歲】
陝西作家路遙,好像也是寫完《平凡的世界》就死於癌症。有回憶文章說他在醫院曾對前往探望的賈平凹說,“你看我現在這熊樣,你可得悠著點啊!”
去年參與主編魯迅《唐宋傳奇集》英譯,看到他在花費整整一個月時間完成集子校勘後在《序例》中寫道:“嗟夫!此亦豈所以善吾生?” 聯想到魯迅先生隻活了55歲,他難道不是“善生乏術”而死?
由上述作家之早逝可見,在“天妒英才”背後,還有一個魯迅提出來的“善生”問題,雖然他本人的答卷是不及格。
陳平原教授曾談到有人問他的導師、中山大學教授夏承濤作為詞學大師的成功秘訣,他的回答竟是四個字:“早睡晚起”。這看似玩笑的回答,卻別有深意在其中。
記得在北大讀研時,在未名湖北岸時常見到季鎮淮先生。如果天氣好,幾乎每天下午4點左右,他都會坐在一張木椅上,眼望著湖麵,似乎在欣賞那湖光水色。問他每天做什麽,他說在研究課題,每天做一點。不知為什麽,看到他我總是想到夏教授的話。
夏承濤和季鎮淮先生不僅是成功的大學者,也“善生”有道啊!
(2021-3-30)
謝謝讓人思考的好文。
“善生”才能長久。
善用刀劍者,必為刀劍所傷。為文者潛心於寫作時,往往心無旁騖,況且也要追隨筆下人物去體會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樣的生活方式對健康不啻為一種摧殘。
“善生”才是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