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工業化是人類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笨狼介紹了經濟學家的分析,本文分析更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我通過把中國和印度、墨西哥等國家作比較,揭示中國實現經濟奇跡的獨特優勢。
一、地緣優勢
中國的近鄰是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和韓國、台灣和香港這樣的半發達地區(八十年代半發達,現在都是發達地區了)。墨西哥地緣優勢與中國相似,為什麽沒成工業強國?第一,它沒有中國的基礎教育質量和基礎研究能力。第二,它沒有中國那樣完備的工業體係。它的人均GDP 和中國相近,但隻是一個三流國家。它不能象中國那樣製造成套設備,也不能象中國那樣製造飛機和航母。它是典型的發達國家的附庸國。中共建國把外資企業國有化,就擺脫了對西方的依附。
北非和西亞有成為歐洲產業轉移目的地的地理優勢,但這種轉移基本沒發生。戰亂使中東難以成為投資目的地。九十年代的東歐有類似於中國的條件(高素質的人口,工業基礎),的確成為歐洲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印度離美歐日遠,外資湧入比中國晚了二十年,而且主要針對本地市場。
在美歐東亞三個經濟中心,東亞的“產業接力” 條件最好。東亞有著名的雁型發展模式:日本是第一波,四小龍是第二波,中國和東南亞是第三波。美國周邊和歐洲周邊缺少四小龍這樣的過渡層次。九十年代的中國,歐美人可以把訂單給韓國人,韓國人讓中國人做樣品,到中國工廠驗貨。當時中國和歐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差如此之大,歐美人是很難下到中國的鄉村監督生產的。
二、信息化時代
九十年代互聯網開始進入千家萬戶。通訊成本的降低使外包越來越容易。國家和企業即使不想把工廠向低收入地區轉移,迫於競爭壓力,也不得不這樣做。改開之初,誰能想到互聯網對中國崛起的助推作用?那時的科幻作品是《小靈通漫遊未來》,預言2000年有視頻電話、機器人做家務。2020年有些還真是司空見慣了。
三、穩定的政治環境
中國的崛起有天時(信息化和全球化)、地利(東亞雁型發展接力),也有人和。民國時期內外戰亂不止,怎麽搞建設?中國強勢的政府為投資者提供了和平、安全和穩定的投資環境。
1. 和平的環境
北非和西亞與歐洲隻隔了一個地中海,為什麽迎不來產業轉移?戰亂是重要原因。不打仗的國家西方人也容易成為恐怖主義者攻擊的目標,整天提心吊膽,怎麽做生意?
2. 安全的環境
墨西哥黑幫勢力太大,治安不好。中美洲人偷渡美國,申請難民,常用的借口是受黑幫威脅敲詐。西式法治往往壓不住黑幫。大毒梟“矮子”古斯曼居然在墨西哥兩度越獄,顯示墨西哥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張子強綁架亞洲首富之子,李嘉誠隻能乖乖交贖金。香港保護不了他,但張子強到了大陸地界就被“專政”了。中國有強有力的政府,是絕不會讓黑幫猖狂的。
3. 穩定的政策
一黨製令西方人鄙視,但它卻保證政策的長期性和可預見性。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共和黨執政就開工,民主黨上台就下馬,這工程怎麽做?
四、海外關係
華人遍布全球,大概隻有印度人和猶太人可與之相比。猶太人已經撞線,中國人正在衝刺,就剩印度人了。全球網絡無疑有助於國家的發展。首先,它促進思想和信息的流動。中國和印度都在發達國家有大量留學生。這些人把西方的創業模式和技術帶回國,在中國有搜狐和百度,在印度有Infosys等公司。其次,相通的語言和文化降低交易成本。中國人比印度更幸運,有台灣、香港、新加坡這樣以華人為主的半工業化地區,而且都在大陸周邊。它們充當了發達國家向大陸轉移技術和工廠的二傳手。印度人在一些國家占人口很高的比例(毛裏求斯 62%,蘇裏南 40.8%,圭亞那 38.2%,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35.4%,斐濟 35.4%,留尼汪 24%),但這些地區沒有工業化,所以對印度幫助不大。
中國人是有冒險傳統的。廣東人和福建人有下南洋的傳統,現在交通便利了,內地人也開始闖天下。《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移民如何在非洲創建新帝國》的作者弗蘭奇講訴了河南人在塞內加爾創業的故事。最早是河南的國營建築公司拿下了國家體育場工程,然後河南工人連鎖移民,到此創業,結果塞內加爾的中國移民以河南人為主。大英帝國當年隻有上千萬人口就到處移民。中國擁有了當年英國的世界工廠的地位,到處移民,開拓市場的故事也發生在中國人身上了,而中國最不缺的是人,所以中國的工業化和大遷徙都更為波瀾壯闊。
五、蘇聯援助
蘇聯五十年代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大概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美國二戰後用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但主要是出錢。有些技術是錢買不來的。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項目有電站、煤礦、鋼廠、化工廠、汽車製造廠等現在稀鬆平常的項目,也有北京戰略火箭生產總廠、幾個飛機製造廠、四川的幾個電子廠這種相對高科技的項目。我認為最寶貴的是哈爾濱三大動力、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器廠、沈陽一機床、二機床廠那樣的成套設備工廠,因為中國可以以此自己設計、裝備更多的工廠。這些工業項目幫助中國培養了產業工人。改開初期中國技術非常落後,但至少有懂行的人去學。
中國可以說是冷戰中社會主義陣營的最大受益者,借助冷戰國際主義快速打下了重工業基礎,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係,而提供無私援助的老大哥和老師卻倒下了。
六、儒家文化
一百年前,馬克思-韋伯分析宗教和文化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年代,中國還是一個戰亂不止的“失敗國家”,所以韋伯認為儒教和道教阻礙現代化。日本、四小龍和中國的快速現代化使人們認識到儒家文化是可以和基督新教分庭抗禮的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信仰。
1. 好學上進
與《聖經》相比,《論語》更像一部“成功學”。儒家文化圈的人似乎都裝了“上進馬達”,自強不息。
2. 勤奮吃苦
中國白領的996就是高考的延續。農民工的工時比996還要長,而那跟農民在一年兩熟的氣候裏的勞作相比則算不了什麽。十九世紀的華人在美國遭白人歧視憤恨,一個重要原因是華人生活水平標準低,讓白人沒法競爭。
3. 節儉
中國人儲蓄率高,為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
七、中共的作用
1. 統一的大市場
中國雄冠全球的人口一直是各國資本家做乘法的最愛。舊中國的市場充斥著洋貨,但凱恩斯主義盛行後資本家意識到“養羊”,培植中產階級的重要性。把工廠搬到中國,既降低了成本,又培養了有消費能力的肥羊,可以把蛋糕做得更大。
2. 不談政治
中國人懂辯證法,能把壞事變成好事。文革是十年浩劫,但它讓中國人厭倦了政治,等於多數人有了文革抗體,對政治病毒實現了群體免疫。八九時又補了一針,從此徹底告別政治。中國人是亞洲的猶太人,專心做經濟動物,一舉創造了七九、八九都意想不到的經濟奇跡。
3. 告別激進
中國大躍進跌得太慘,文革又連摔,已經折騰不起了,中共此後做事都小心翼翼。激進的三十年帶來了穩健的四十年。首先,做什麽事都要先搞試點再鋪開。經濟特區成功了,才在各地搞開發區。其次,不逞能冒險。中國一直不讓外國企業獨資,可能是怕中國企業招架不住。2019年讓特斯拉在上海成立獨資工廠,算是破了例。這是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多年以後,可見中共的謹慎。人民幣國際化吵吵幾十年了,但中國就是不讓人民幣自由流動。中國在很多方麵已經超過美國了,作為國際貨幣的比重也許是兩國差距最大的地方,但中國不爭這口氣,因為時機不成熟。中共的謹慎,使中國避免了蘇聯式的衰落和亞洲經濟危機那樣被國際資本割韭菜的厄運。
4. 產業政策
西方國家在國家層麵缺少計劃,但在公司層麵是有長遠規劃的。中共丟棄了計劃經濟中對企業微觀管理的成分,轉向培植國家競爭力,把國家當作激烈競爭中的公司來經營。美國被中國追上了,被倒逼反省,也開始考慮產業政策(見《拜登首次記者會印象--學中製中》)。
5. 國家資本主義
西方國家原來也有一些國有企業,但因為經營不善,很多被私有化了。中國的國有企業在二十年前入世時讓人很擔心,現在居然挺過來了,而且還活蹦亂跳。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富可敵洲,那麽再大的跨國公司也會在跟中國的“國家隊”的競爭中處於劣勢。有國家做擔保人,大國企不怕虧損,不怕壞賬,不擔心破產。中國的很多大公司雖然是私企,但如果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就成了準國家隊,也會財大氣粗,敢冒風險(詳見《四種社會主義》)。
6. 一黨製
一黨製使中共不用顧忌選民,沒有分錢壓力,可以把資金用於建設。美國則相反,先給選民發了三輪六萬億,然後再拿出兩萬億的基建計劃。我認為中共的重建設、輕分配更聰明,因為基建一箭三雕:國家和後代拿到基礎設施,企業消化了產能,工人有了工作。美式撒錢工商業多了一時的訂單,但並沒有留下基礎設施這樣的有形社會資產。
7. 中共的中庸智慧
中共也許錯過了收回台灣的機會,但香港是想收就能收的。中共為了保留一個麵向西方的窗口,直到1997年才和平收回香港。如果當年收回香港和台灣,可能就沒有大國崛起的故事了,因為港台的過渡二傳手作用就沒有了。不把事做絕,為中國留了一口氣,而正是這口氣把中國盤活了。
八、基礎教育
1949年以前,中國飽受戰亂之苦,“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中國終於有了和平的建設環境,識字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9年的96%。 阿富汗的青年識字率隻有47%,伊拉克隻有52%,而中國是99.8%,這說明和平的發展環境多麽重要。
美國的基礎教育體製是多數人陪少數天才讀書,在快樂教育中成為廢材。儒家文化圈的基礎教育體製中天才陪眾人高考,多數人在高壓下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堅韌的品格。這些地區的尖子到發達國家深造成材。美式基礎教育體製在歐美競爭時代沒有呈現危機,因為大家都這麽搞。東亞國家有了安定的建設環境,基礎教育迅速普及,就紛紛後來居上。同樣是90%的高中畢業率,東亞的比歐美的更貨真價實。東亞富裕了既能在國際上吸引人才,又享有國內高素質國民的優勢。兩條腿走路,同時享有人才和人力的優勢,是日本、四小龍、中國經濟起飛的根本原因。美國有人才而乏人力,普通民眾的科技素質差。美國工人素質比中國差,工資是中國的幾倍(現在)、幾十倍(八九十年代),哪個傻資本家不把工廠遷走?
中國的基礎教育不僅遠超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遠超西方國家。高考使中國在出現文革十年人才斷層的情況下快速培養人才,發展出既有紮實基本功,又有成功人格特質的勞動力大軍 (詳見《高考--中國工業化的第三駕馬車》)。
九、基礎設施
中國的一流的基礎設施成了國家名片。中國為什麽把基礎設施作為重點?首先,改開之初中國確實基礎設施落後。為了外貿進出口需要,建了大量的港口、機場和電站。其次,基建投資一直是中國保證經濟增長和實現就業慣用的手段。再次,實踐證明基礎設施可以超前建設。小平南巡之後的幾年,中國經濟過熱,年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十幾。當時建設的電站使用不足。但幾年後,電力出現緊張。類似的經曆給人基礎設施永遠不浪費的印象。最後,中國的一流的基礎設施成為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卻有第一世界的基礎設施,讓其他發展中國家隻能在距離(如墨西哥)和價格(如越南和孟加拉)上與中國競爭。
十、崇尚科學的傳統和基礎研究
《自然》雜誌的高質量文章比較顯示中國在2019年以18026篇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28403篇,是印度的(1655篇)近11倍。中國在文革十年動亂期間中斷了高考,產生了十年的人才斷層,在改開初期科技落後得讓人絕望。中國的經濟奇跡與中國的科技大躍進顯然密切相連。
東亞是美歐澳西方社會之外唯一實現了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地區。東亞人的數學能力顯然起到關鍵作用。2018年經合組織的PISA 國際學生評估比較中,東亞地區包攬數學前七名(京滬蘇浙、新加坡、澳門、香港、台灣、日本和韓國),接下去是33個歐美澳西方國家。東亞人超強的數學能力,使他們擅長理工科,可以在科技上比肩西方,甚至超過多數西方國家。
東亞人數學好,是先天的,還是得益於儒家文化?也許兩個因素都有,這裏我隻做文化分析。首先,理工科要學習好才搞得了。儒家文化是各種宗教中最偏重勤學上進的。多練、堅韌(grit)、延遲滿足、內在動機等心理學家發現的學習原則和成功原則兩千年前的中國聖人已經通過《論語》等經典灌輸給中國人。被正確信仰武裝起來的東亞人不成學霸才奇怪,而學霸自然以學最難的學科為榮。其次,中國有崇尚理工科的價值觀。中國因為政治運動不斷,理工科被看作躲避是非的避風港。美國醫、法、商等高收入行業分流了大量尖子生,中國的尖子生卻仍然聚集在理工科。
東亞一直有“實業救國”、“科學救國”的話語。中國政府利用舉國體製的優勢,集中資源建設國際一流大學,搞千人計劃,確實快速提高了大學的水平。改開初期誰會想到清華北大幾十年後居然與歐美名校平起平坐,國際排名大大超過香港和台灣的大學?
中國的高質量文章比上年增長了15.4%,而美國下降了4.2%。東升西降不隻是中國的美好願望,而是進行時,而且這種趨勢已經保持了很多年了。現在輪到美國覺醒了,以至於拜登在3月25日的首次記者會上罕見地談到要與中國在基礎研究上競爭。
中國的崛起,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也有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的作用。中共抓住了曆史機遇,整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要素,其曆史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秦老師是專業學者,大咖,我隻是一個外圍看客,學習者。不敢多挑戰。
但是我私下裏覺得,秦老師把權重放得過高了,而且秦老師多年前的觀點,不知道是否與時俱進了。
我樸素地認為:
1.中國以“低人權優勢”,首先要有一定的外部條件才能實現價值放大。比如,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平開放的國家環境,良好有效的組織。“老天真”的反駁就是針對這一點,縱向比,為什麽毛時代“低人權優勢”為什麽沒有價值?橫向比,印度等國也同樣存在“低人權優勢”為什麽發展緩慢?這也說明了井觀天博主所介紹的某些原因也是重要的支撐因素。
2.在某一個階段這種“低人權優勢”優勢可能是貢獻比較大,但是不足以支撐40年,不足以把中國帶到現在這個高度,其間,特別是後期還是有很多別的因素在發揮作用。
----中國文化中,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執著而堅定,務實不虛誇,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動力。 ( 大人物們可能容易傲嬌,虛誇,但是百姓從來都有憂患意識,都非常務實。)
----統一的大市場,極大地提升了效率,提升了集約價值。互聯網時代特別有價值。所以互聯網巨頭隻是在中美兩個國家產生,在英文中文兩種語言下產生。 秦政的確很壞,但秦推行的統一為兩千年後的互聯網掃清了障礙。但是歐洲就不行,印度就不行,語言都不通,文化又多元,無法形成統一的大市場。
----交通/能源/通訊,完備的基礎設施,完整的工業體係,良好的產業協作,高效順暢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這些東西最先可能得益於”低人權優勢“,但是今天已經超越之,已經升級成為中國持續發展的長久動力。
所以,象格丘山,秦老師那樣過分抬高”低人權優勢“,持續不變地看待這些優勢是不合適的。
-------------------
秦暉在多年前的一則訪談中說:《中國以“低人權優勢”造就驚人競爭力》。秦暉的話本質上跟格丘山是一樣的,隻是格丘山說的非常露骨而已。
--------------------
你這裏說的十個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格丘山說的:“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條件,中國有十億不能發聲的農奴做低價勞動力,其他四億人在剝削這些農奴的基礎上享受成果 ”。
--------------------------------------------------------
hagerty 發表評論於 2021-04-09 10:39:22
你講的東西對於中國自身來說都是崛起的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就一個,獲得西方的科技。
如果政府執行了兩三年,發現有問題,導致大量的強製流產,大量的強製結紮,就應該及時改正,放開政策。然而,不顧大量公民的感情,對大量公民進行慘無人道的滅後行為,整整實行了30多年,是沒有任何借口可以原諒的。因為中國並沒有達到擁擠得出生一個嬰兒,就會把另外一個成年人擠入東海淹死的地步。就算人多一點,窮一點,大家都有和睦的家庭,總比很有錢,但需要雇傭一個冷漠的機器人在家好。公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資源養活自己,政府無權幹涉。
就算你經濟發達是因為政府的政策,但經濟的發達是用失去自由換來的,你願意嗎?給你一輛奔馳,但隻能在監獄裏開;或者一輛自行車,但可以在大自然裏任你騎。你選哪個?
2008年左右就應該放鬆計劃生育。二胎不好使,應該趕快改成三胎,甚至完全放開。
強製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和當年大躍進一樣,是頭腦簡單的領導人目光短淺的幼稚行為。大躍進為了鋼產超過美國,讓全國人民去煉鋼,導致農田荒廢,大饑荒餓死大批人。計劃生育是為了把中國人口降低到美國,以為這樣就可以趕超美國。隻可惜偉大的中華民族就這樣毀在這個敗家子手裏。
這種文章如果是牆內寫的倒也不難理解,如果海外人寫感覺是精分。
中國好比郭靖,不怕苦,用功,肯學肯練,但以前跟著江南七怪(老毛子)功夫練了多年也不咋地,稍微遇到個高手就被滅了。但後來時來運轉,拿到了九陰真經、降龍十八章(西方的科技)下一通苦工練出來,突然發現自己成了江湖高手。確實有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得意一把,別人就算練了也不如咱不是。但不能動不動吹自己厲害了,沒有武功秘籍,他啥本事都不行。
---------------------------------------
老上不來 發表評論於 2021-04-09 05:37:56
以GDP和軍力來看的話“大清”算不算“掘起”呢?
1. 傳統文化影響,除了勤奮上進外, 向來重視教育和自律,結合現代知識,造就了無數人才。東亞各國有文化親緣關係,這點成為他們崛起的共同基礎。
2. 不應忽略的一點是學習西方-市場化,引進技術、資本和管理,還有現代科技觀。國際環境為此創造了良好條件。雖然中西互有需求,也有矛盾,中國仍應感謝西方的合作。50年代學蘇聯,也引進專家、技術和科技觀,中國也應感謝那時的蘇聯。
3. 中共具有專製的強執行力和強國的急迫責任感,能斷然改革經濟體製。沒有中共也未必不能崛起,但近30餘年的高速發展,中共可以說是“加速師”。憤憤們會舉大躍進和文革的破壞,不然應該更早崛起,這也是事實。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為什麽落後,那時的國人比現在的更吃苦耐勞,智商相當,唯一原因是國際局勢的原因手裏的工具都是自己的,就算是比較先進的也是蘇聯搞來的落後於西方一代的。工具不行,再辛苦還是落後。中國在各領域的發展程度完全取決於手裏的工具先進程度。中國的基建絕對世界第一,為什麽,因為如今中國的工程機械比任何發達國家的都不差,很多都引進自產了。芯片為什麽卡脖子?因為被美國製裁買不到最好的光刻機呀。沒有工具就抓瞎。
中共的一黨製作用非常明顯。布局,政策的落實和連續非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不可,中共做到了。
你是否承認中國已經崛起?如果你不承認,往下無話可說。如果承認,你認為是什麽原因?願聞其詳。
美國真正的主人已經在如臨大敵地認真對待中國的崛起,甚至到了驚弓之鳥的程度,這本身就令人欣慰的。至於究竟是什麽原因,已經無關緊要,隻要這種崛起繼續下去。
。。。問題是你說地緣政治是中國崛起的原因, 。。。顯然你把這個原因當成了崛起的充分條件,其實它最多是個必要條件。
。。。。。。
博主可沒有把有利中國的地緣當成崛起的充分條件。咱隻講邏輯,不講政治。邏輯學上“充分條件”就是說,有了這個條件就足夠了。所以如果博主說“有了地緣條件這一樣,中國就崛起了”,那你可以這樣指責他。可是博主一共列了10個原因,他覺得對於中國崛起,每一個都不可或缺,每一個都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第二,看看你這些大標題的原因,好多都是這樣似是而非,毫無邏輯,-- 中共的作用,中國不是隻有這最近三十年的曆史,以前的中國為什麽沒有作用呢?
"中國崛起"?
什麽時候? 看你的意思, 好像剛剛“崛起”, 你搞錯了吧? 中國在60年前的1958年就早已取得了 “畝產萬斤” 和 “超英趕美” 的偉大勝利。 卻被你推遲了60年, 有何居心?
你這是明目張膽貶低和汙蔑偉大祖國的惡劣行徑, 必將遭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唾棄!
日本在1991年時,經濟體量還是中國的9倍。可是到了2018年,隻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日本崛起已成為“過去時”,不值一提了。
w2009 發表評論於 2021-04-08 14:21:25
。。
美國對印度意識形態相似無疑更包容,為什麽印度沒有崛起?
--------------------------
印度不具備可以利用外部條件的內在因素,中國具備了這些內在條件,這些內在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權力統一。。
但是對於中國這樣已經完成權力集中統一的國家來說,要崛起,外部環境和條件便成了決定因素。。
也不排除在某種程度上,無可比擬的中國文化底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中國自秦統一後近三千年的、大一統社會形式的曆史,孕育了我們這個民族骨子裏的大格局。而存在於一個民族骨子裏的這種大格局,則注定了發展、崛起的必然性。
你把最最重要的原因忽略了,那就是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包容。。
沒有美國的包容,其它都可以是假的。
----------------------------------------
美國對印度意識形態相似無疑更包容,為什麽印度沒有崛起?
現在這十個原因依舊存在,還加了一個更有利的條件,敗書記上台了,收取ccp回扣,出賣美國利益
。。。。。。
這個指控非同小可。如果您有證據而不是信口胡說的話,建議向附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您可以青史留名。
沒有美國的包容,其它都可以是假的。。
Cannot agree more!
----------------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2021-04-08 10:18:30
你這裏說的十個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格丘山說的:“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條件,中國有十億不能發聲的農奴做低價勞動力,其他四億人在剝削這些農奴的基礎上享受成果 ”。
為“大家"做的犧牲。
如果臨近中國的亞洲有場戰爭,什麽都是空,比如朝鮮,台灣,越南
——————————-
哈哈哈,
------------------------------------------------------------------------
格丘山說的:“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條件,中國有十億不能發聲的農奴做低價勞動力,其他四億人在剝削這些農奴的基礎上享受成果 ”。
因為中國的文化底蘊實在是太大了,而文化底蘊是一個社會具有持續性的基礎,尤其是對待災難。
一個社會的強大表現在麵臨災難時,而不是順利的時期,尤其是對待長時間的災難時。而這種災難不是指人為製造的,比如戰爭。
文化底蘊形成的力量是對於計算成本的方式不同,而人類做決定是基於成本。
———————————————————————
憲政國家不管那個黨上台,憲政下的基本價值觀還是不變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格丘山說的:“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條件,中國有十億不能發聲的農奴做低價勞動力,其他四億人在剝削這些農奴的基礎上享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