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2024 (325)
做智商,情商,靈商匹配的事情,不耗能,反而可以提高心智和健康水平。短期內:揚長避短,不用總是挑戰自己的舒適區。長期發展:取長補短,短板不好補,但是補上之後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比如我本來是個很宅的人,喜歡看書,思考,但是現在習慣了定時去大自然放鬆,已經非常喜歡。我的特點是:成長型人格,認知一旦到位,改變得徹頭徹尾。
周一 · 晨間對齊。 寫下今天最重要的 3 件事。
問自己:這 3 件事是否與我最在意的價值觀(健康、家庭、成長、自由)契合?
如果不契合,嚐試簡化或調整。
周二 · 感恩一分鍾。 睡前寫下今天最想感謝的 3 個瞬間。
不管大小,隻要讓你心裏微微一暖即可。
感恩讓大腦停止“缺什麽”的循環,進入“已經豐盛”的狀態。
周三 · 意義停頓。 白天遇到一個小困擾時,不急著反應。
停 10 秒,問自己:
“這件事和我真正的意義契合嗎?值得我投入這麽多能量嗎?”
周四 · 連接自然。 下班/晚間散步 5–10 分鍾,不聽音樂,不看手機。
隻觀察:天空、樹葉、空氣、身體的感覺。
練習在“此刻”裏感到完整。
周五 · 釋懷練習。 睡前對自己說三句話:
今天已經足夠。
我可以放下緊張和焦慮。
我允許自己輕鬆進入睡眠。
周六 · 初心回顧。 花 5 分鍾寫下:我為什麽要走這條路?
可以是當醫生的初心、探索 AI 的初心、陪伴家人的初心。
讓邏輯和情緒再次回到意義上。
周日 · 生命對話。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句話(比如 10 年後的你)。
問她/他:你希望我今天堅持什麽?放下什麽?
這會幫你看到“當下的選擇”如何與長遠意義相連。
不用每天都完美完成,堅持比完美重要。 每次練習隻需 3–5 分鍾。可以放在晨跑後、睡前、散步時,嵌入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