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正文

納泰國家保留地記遊

(2021-05-05 04:48:30) 下一個

納泰國家保留地記遊

 

2021年4月4日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小兒子Tommy 開著六座車帶著三個孫子Leo, Nathan 和Colin來到父母家,讓我們二老與他們一同出遊。Tommy說:去一個我們都沒有去過的地方,距離是66公裏,幾個小時就可以回來。於是,我們欣然和兒孫們一道乘車上路了。

車離開我們住處向西南開,約半小時到大悉尼的西南重鎮Campbelltown(坎貝爾敦),未停車轉而西行,與安南山澳大利亞植物園(Mount Annan Botanic Garden,我去年寫的一篇博文曾經介紹過)擦邊而過,再經過我們不久前乘熱氣球飛過的地域-Camden (卡姆登)- Orangeville (奧蘭治維爾),開始進入藍山山麓地帶。道路沿著緩坡上升,兩側是稀落的農莊和散養著牛羊的牧場,越向上行林木越茂密。我發現有許多桉樹林被去年的山火焚燒過,但殘存的樹幹上又長出了不少新葉,高樹下一些新發葉的灌木也在欣欣向榮地生長,桉樹和灌木耐火複蘇的頑強生命力使我驚歎。大自然的生態係統真是奇妙!

行車一小時後,我們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在停車場自動售票機上刷卡繳納一天4元停車費以後,我們走上布拉格蘭觀景台(Burragorang lookout)。隻見台下的山穀中,靜臥著一座大湖,湖水向北、向南伸展,消失在群山遮掩的遠方。

圖1,我們走上布拉格蘭觀景台

圖2,觀景台位置圖

我從地理位置判斷,這片水域就是大悉尼西南著名的布拉格蘭湖(Burragorang Lake)。觀景台旁的展板也證實,這就是沃勒甘巴大壩(Warragamba Dam)所攔蓄形成的大水庫,承擔大悉尼和藍山地區500萬人口80%供水任務的布拉格蘭湖。

圖3,布拉格蘭湖地圖

圖4,布拉格蘭湖及其附近地圖

觀景台所處位置屬於沃隆迪利郡(Wollondilly Shire)的納泰國家保留地(Nattai State Reserves),有的地圖也標記此處為納泰國家公園(Nattai National Park)。從Tommy手機軟件所測出的實地參數知,此處海拔為591.32米,經度為東經150.4399度,緯度為南緯34.0688度,當時氣溫為29攝氏度,氣壓為94.96千帕,水沸點為98.23攝氏度。

圖5,手機軟件所測出的實地參數

沃隆迪利郡位於大悉尼的最西南部,處於南部高地的山麓,境內滿布著壯觀的自然美景和鄉村牧場。沃勒甘巴大壩位於其東北部,整個布拉格蘭湖都靜臥於其境內。郡的西部為藍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郡的南部為納泰國家保留地。郡首府設在皮克頓(Picton)。全郡麵積2560平方公裏,2018年人口為5萬2千多,平均每平方公裏20人,在悉尼大都會範圍內,屬於相對地廣人稀的地區。

圖6,沃隆迪利郡地圖

圖7,觀景台旁的歡迎牌

觀景台旁有兩組展板,詳細展示了和此處有關的山穀、湖泊、河流、人文等情況。

原來,布拉格蘭穀早年是達拉瓦爾(D'harawal)和貢嘎加拉(Gundangarra)土著人民的土地。歐洲殖民者於18世紀到來後,在穀中發展了居民社區和農牧業,繼而開采煤礦和銀礦。山穀的原始美景使當地成為旅遊熱門目的地,遊客會住在散落於河邊的家庭旅館裏。

但是,由於1934-1942年的大旱,幾乎導致悉尼的供水中斷。麵對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沃勒甘巴壩的建設成為水委員會二戰後的首要任務。沃勒甘巴壩於1948-1960年修建,1960年10月投入使用。隨著大壩的建成,河穀的一切都改變了。作為建壩工作的一部分,山穀底部64平方公裏的植被被清除,穀內所有建築物被夷為平地,墓地也被挖出並遷往他處安置。庫水淹沒了穀底,水委員會禁止人們進入內集水區的政策也終止了人類在布拉格蘭河穀的居住。為了紀念值得記錄的曆史,在附近的橡樹鎮設立了沃隆迪利遺產中心和博物館(Wollondilly Heritage Centre and Muzeum)。館中展出了許多有關的地圖、照片、工藝品、電影和文件。

圖8, 布拉格蘭穀說明牌

圖9, 布拉格蘭河穀洪水前地圖

圖10,布拉格蘭河穀曆史的說明牌

圖11,洪水前布拉格蘭穀中的沃隆迪利河

圖12,建壩前布拉格朗穀景觀

圖13,建壩前布拉格朗穀是大悉尼著名的農業區

圖14,建壩前布拉格朗穀中的居民屋

圖15,位於橡樹鎮的沃隆迪利遺產中心和博物館

我在去年寫的博文《沃勒甘巴壩記遊》中,曾介紹沃勒甘巴壩的基本情況:它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原高度137米,壩頂長351米,壩頂寬8.5米,壩底寬104米,體積123萬立方米,基岩為砂岩。1948-1960年修建。1987年曾將大壩加高5m,使其高度達到142m。

圖16 ,沃勒甘巴壩下遊立麵圖

布拉格蘭河穀被沃勒甘巴壩攔斷蓄水後,形成布拉格蘭湖。它是一個窄長形的山穀水庫,其容積為20.9億立米。流域集水麵積9051平方公裏。水庫水麵麵積88平方公裏,回水長度52公裏,最大水深105米。湖的形狀是:從大壩向西南方向窄長筆直上溯約20公裏,再分為比較寬闊的兩支,一支向南再向西南上溯約30多公裏,另一支向西北上溯約20餘公裏。入庫的河流有科克斯河(Coxs River)、沃隆迪利河(Wollondilly River )納泰河(Nattai River)等。出庫河流為沃勒甘巴河(Warragamba River),它流入尼皮安河(Nepean River)並最後匯入霍克斯伯裏河(Hawkesbury River)入海。

圖17. 布拉格蘭湖流域位置圖

圖18,藍山地區地圖

我們訪問的觀景台位於布拉格蘭湖的南段的東側,在沃勒甘巴壩以南約40公裏處。這是觀賞布拉格蘭湖風景最佳的一個處所。在這裏所看到的水麵要比在沃勒甘巴壩前的水麵寬闊許多。說明此處沃隆迪利河兩岸存在著河穀平原,這也是此地段建壩前發展居民社區和農牧業的一個基礎條件。

圖19,寬闊的布拉格蘭湖段

我驚奇地發現,一般情況下應呈現為碧藍色的湖泊,今日卻顯得渾濁泛白。原來,今年3月19日至24日大悉尼地區連續6天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布拉格蘭湖水位猛漲,沃勒甘巴壩開閘溢流,下遊尼皮安河兩岸不少低窪地域被淹,有數千居民被疏散。暴雨期雖然已過去十天,3月25日以後沒有下雨,但暴雨造成的挾帶泥沙的徑流入注水庫後導致的水體渾濁尚未澄清。可以看到湖對岸有幾處山澗的溪水流入湖中所泛起的白色水花。這表明上一旬的降雨在近庫的山邊直到今天還有入庫的水流。

圖20,湖對岸山邊的入流

為加大沃勒甘巴壩防洪能力,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正在推進一項投資7億澳幣,把沃勒甘巴壩加高14米的計劃。據估計此項工程可使下遊數千戶居民免受洪災之苦。但此計劃也遇到了沉重的生物多樣性補償費用以及來自綠色團體的反對等阻力。前景如何,尚待分曉。

從觀景台眺望,湖兩岸都是連綿的青山。湖對岸屬藍山國家公園,而本岸則屬納泰國家保留地(公園)。青山上部有一段筆立的陡岩,其下則為較緩的林木蔥鬱的山坡。藍天白雲、山光水影,好一幅靚麗的畫卷。

圖21,湖光山色-1

圖22,湖光山色-2

圖23,湖光山色-3

圖24,湖光山色-4

圖25,湖光山色-5

圖26,湖光山色-6

圖27,湖光山色-7

圖28,湖光山色-8

望著一片青綠的山景,不禁令人浮想聯翩。據維基百科介紹,澳大利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個大陸,大約在17億年前,兩個古陸核發生碰撞,聚集成為原始的澳洲大陸。此後經過河海沉積和造山運動,形成了當前的地貌。我觀察分析,布拉格蘭山穀一帶地表為深厚的砂岩,山上部是保持了原產狀的砂岩陡壁,而下部是風化崩塌的岩塊及風化物堆積成的山坡,風化物逐漸細碎成土壤,其上繁衍出植物和動物群落。才呈現出今日多姿多彩的風光。

圖29,山上部的陡岩和下部長滿植被的山坡

在此湖光山色美景中,我們盡情拍照留念。

圖30,三代人合影

圖31,兒孫合影

圖32,我和老伴

圖33,與湖山同框

圖34,祖孫合影

圖35,漫步在園中

納泰國家保留地的布拉格蘭觀景台是大悉尼人觀光休閑的一個好去處。觀景台區域內除設有平台及欄杆的觀景點和歡迎版、說明版以外,還布置有停車場、廁所、燒烤爐、野餐桌凳等,提供給遊人休息和餐飲的方便。

圖36,觀景台介紹牌

圖37,介紹山穀、湖泊、河流、人文等情況的展板

圖38,樹蔭下的野餐桌凳

圖39,遮陽棚下的野餐桌凳

圖40,野餐燒烤爐

圖41,又一處燒烤爐

悉尼訪客除駕車前來者外,還有不少年輕人開著摩托或騎著自行車前來。他們把來此野遊既作為遊山玩水的娛樂,也作為鍛煉身體的戶外活動。我看見父子兩人乘摩托到來徑直停在我們車旁,把頭盔和手套往摩托上隨便一扔也不鎖車就去遊玩了。我估計他們不是第一次前來此地,對此地已較熟悉且對車物安全完全放心,才那樣隨意和瀟灑。

圖42,寬敞的停車場

圖43,停放在我們車旁的摩托

 今天是清明節,因疫情鎖國我們不能回中國為逝去的親人們掃墓祭拜,隻能在納泰高處遙望西北方向在心裏默默為仙逝的親人祈禱。親人們,願你們在天上也和這裏一樣,風和日麗、寧靜吉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