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童年北碚雜憶-之十一敵機對重慶和北碚的轟炸

(2025-07-20 05:05:16) 下一個

抗戰時期重慶和北碚居民包括我這樣的小孩不會忘懷的記憶是日本飛機的空襲。當時重慶多次被敵機轟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房屋損毀。北碚也被炸過幾次,有一次炸了北碚夏壩的複旦大學,時任複旦大學教務長的孫寒冰教授及6位學生不幸遇難。為躲避空襲,許多機關和家庭分散在鄉下民居中。我在老石坑村時,看到過天上轟鳴飛過的敵機群,那是去襲擊重慶的。想到許多中國人將被它們殺死殺傷,不由得對日寇產生了強烈的仇恨感。

近日查網上資料得知:日軍1938年2月至1943年9月間出動飛機9513架次,空襲重慶及附近地區200餘次,投放包括細菌彈在內的各類炸彈2.16萬枚,炸死1.19萬人,炸傷1.41萬人,炸毀房屋1.76萬幢。

對於不設防的小城北碚,敵機也不放過。僅1940年5月、6月、7月和10月就先後轟炸北碚4次,投彈五百餘枚。炸死無辜同胞176名,炸傷244名,多處市街、廠房、學校、機關被摧毀。但北碚人民在區長盧子英帶領下,在敵機飛去僅一刻鍾後,區屬職員、軍人、紅十字會救護隊、北碚防護團等就全體出動搶救傷員、撲滅大火,修複房屋,安置和救濟災民。充分表現出北碚人民同仇敵愾的大無畏精神。

1940年6月15日,田漢在北碚縉雲山訪問漢藏教理院不久前從南洋訪問歸來的釋太虛大師,遇日機去重慶轟炸,他在那伽窟眼看一批批敵機擦頂而過,吼聲震天。於是奮筆題詩怒斥日寇:“太虛浮海自南洋,帶得如來著武裝,今世更無清靜地,九天飛錫護真光”。當年7月31日郭沫若陪同法國總領事揚克列維奇夫婦參觀北碚文化事業,來到縉雲山漢藏教理院時。正遇敵機轟炸北碚,郭沫若步田漢《遊縉雲山寺》原韻,揮筆和詩曰:“無邊法海本汪洋,貝葉群經燦爛裝。警報忽傳城底事,頓教白日暗無光”。田郭二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日機肆虐的揭露與控訴,留下了記錄曆史的篇章。

圖1-日機大轟炸後的廢墟

圖2-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

圖3-北碚漢藏教理院舊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