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1942年期間,父親每到星期六下班後步行十裏從石柱灣村回到老石坑村家裏住上一天和家人團聚。這樣過了兩年,因父親身體欠佳,患了肺結核及嚴重痔瘡需母親照料,我又到了需要去北碚上小學的年齡,所以母親帶著子女也搬去石柱灣村和父親擠住在一起。我的大姐靜一和二姐靜言都先後考上了免學雜費並免費提供食宿的國立中學,一個在嘉陵江上的合川縣,一個在長江上的合江縣,離開家都有上百裏路程,逢寒暑假她們才能回家和父母弟妹們團聚不長的一段時間。
由於抗戰時期經濟凋敝,父親的工資不高。要養活一家6口,經濟上是很窘迫的。父親除在中原公司上班外,還在北碚的“禹甸圖書局”兼任會計以貼補家庭用度。這個圖書局位於北碚蔡鍔路29號,出版中國地圖社編製的地圖。記得父親拿到的該局的贈書有中國分省地圖、台灣地圖、菲律賓地圖(其時,太平洋戰爭中美日兩軍正在菲律賓大戰)等三種。這些地圖由中國地圖社編繪,丁文江、翁文灝審定,禹甸圖書局出版。從地圖版權頁看到審定者的名字時,讓我認識了筆畫繁多的“灝”字,並記住了這個不同凡俗的名字。限於戰時的條件,印刷地圖的紙張是既不白也不光滑的灰黃色道林紙,但這些地圖清楚地標注了山脈、河流、湖泊、城市、道路和邊界,令我反複閱看,浮想聯翩,愛不釋手。從此培養了我終生愛看地圖和從大的空間範圍考察所處位置和方向的習慣並從中受益良多。
七十多年前禹甸圖書局出版的地圖現在已很難找到。我從網上發現,美國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Catalog(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目錄)中有一本“中國分省地圖”是四川北碚禹甸圖書局於民國34年(1945年)出版的,書號3080.9 4557。從出版單位和出書年代看,這正是當年父親給我看的那本地圖。估計中國某些大型圖書館也可能收藏有這本地圖。今後有機會真想借到這本地圖再仔細看看以重溫兒時舊憶。
以下是通過穀歌搜索到的禹甸圖書局出版的中國分省地圖首頁及版權頁圖片。
圖一-禹甸圖書局出版的中國分省地圖首頁
圖2-禹甸圖書局出版的中國分省地圖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