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童年北碚雜憶-之十五重慶師範學校附小的同學們

(2025-07-28 04:24:00) 下一個

我在北碚讀書的小學是國立重慶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分校(簡稱“重師附小”),位於北碚市區的西南側。擁有一個方形的單層磚結構大房子和一個操場。從我家住的石柱灣村到學校大約有3裏多路,要翻過一個不高的山梁,然後順著斜坡石板路下山。山下是一條從北碚通向重慶青木關的南北向公路-碚青公路。公路東麵是內遷來北碚的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過了公路再向東北走一小段路就到了學校。

在重師附小,我學習“國語”、“算術”、“常識”、“音樂、”、“美術”等課程,還有體育課。一、二年級的記憶很模糊,隻知道跟著學,聽老師的話,放了學就回家,做完作業就玩。進入三年級以後,記得的事情多了起來。

在重師附小同班同學中,至今記得名字的有舒乙、高越農、王修。

我和王修常在一起玩。他家就在學校近邊。有一天下學後我到他家,聽他媽媽喊:“王修,拿糖來。”我以為是讓王修給我拿糖吃,連忙說:“不要,不要。”他媽媽又喊了一句:“我燒菜等著用糖,快給我拿來”。我這才知道是我誤會了他媽的意思,頓覺十分尷尬。幸好他媽在廚房忙活,沒有麵對我。那時,糖是很金貴的限量配給的物資,江浙人喜甜味,炒菜常要放點糖。因為這次的尷尬,我記住了王修的名字幾十年未忘。但自我離開北碚以來70多年間,再也未能得到他的消息。

高越農,是我近日在網上看到的名字,覺得可能是我的小學同學。查詢他的文章,在水木清華帖-(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Alumni/3835)上看到:“高越農(1936-)男,教授,195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製係,曾任武漢科技大學自動化係主任、襄樊追日電氣公司高級顧問。多年從事電動機軟起動技術工作,在這一領域的著作有:軟起動裝置的初級智能化,高壓液態軟起動裝置,電動機液阻軟起動概況與前景,電動機液阻軟起動仿真等。”他的出生年份和大學畢業年份和我相同,名字和我在重師附小同班同學中的那位一樣,我推斷他就是我的小學同學。但不知道他的電話、住址和電子郵件、微信,無法和他取得聯係。我在網上查到他的幾篇時評類文章。看來,他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從事技術工作,卻關心政治。

舒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1943年11月隨母親從淪陷區北平輾轉到達北碚和父親團聚,並進入重師附小讀書,正好和我同班。我的印象中他很有才能,美術特別好。1945年抗戰勝利後,同學們紛紛隨父母離開北碚回抗戰前的家庭原住地,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小本子作為紀念冊,互相在上麵寫一頁告別祝福的話。舒乙在我的紀念冊上畫了一幅耕牛犁田的畫,勾勒簡潔有力,題字是:“犁盡天下不平地”。這一句不同凡俗的話,反映了少年舒乙對社會不公的挑戰,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

抗戰勝利後舒乙隨父母回到北平。1954年高中畢業後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基洛夫林業技術大學攻讀林產化學工藝木材水解專業。1959年回國後被分配至中國林業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任實習員。1978年調北京市光華木材廠當工程師,後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1978年起,舒乙收集研究父親老舍的生平和作品。1984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參加籌備中國現代文學館,1985年開館後,曆任副館長、常務副館長,2000年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落成後任館長。舒乙已出版的作品有《我的風箏》、《老舍》、《現代文壇瑰寶》、《老舍的愛好和關坎》、《老舍的平民生活》等。

圖1-舒乙

圖2-舒乙編-老舍作品精典

圖3-北碚老舍故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