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加州的天使之城——洛杉磯(Los Angeles)市出發,沿I-10號州際高速公路向東開車差不多一小時,然後轉入I-15號州際高速公路往東北方向再開車差不多一小時的地方,坐落著一座被人們遺棄了一百多年的礦山小城,當地人稱之為 “坎裏溝鬼城”(Calico Ghost Town),具體位置在現今加州巴斯托市(Barstow,古英語Berry Stow“漿果之地”)東北方向二十公裏,耶爾莫市(Yermo,西班牙語“荒野”)西北方向七公裏處。如果沿著I-15號公路繼續往東北方向開車兩小時(其中包括一段相當陡峭的山路),就到了世界聞名的不夜城——拉斯維加斯賭城(Las Vegas,西班牙語“芳草地”)。
繁忙的I-15號公路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路兩旁是幹涸的礫石荒漠,不遠處偶爾一股旋風卷起黃沙一柱,悠悠升上天空,頗有“大漠孤煙直”的景象,同時又給這荒野增添了一股莫名的靜寂。一個人置身在這四麵群山的荒漠中和無邊無際的蒼穹下,悲涼、惆悵和憂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耳邊不禁響起“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美國油畫家、粉筆畫家George Douglas Brewerton(1827-1901)於1853年描繪此地時說:“我首次看大沙漠時,可以肯定地說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感受。”(My sensations upon reviewing the Great Desert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certainly peculiar.)
從I-15號公路向北極目遠眺,你會清楚地看到深紅色國王山(King Mountain)的山梁上用硼砂粉刷的CALICO六個白色英文字母,每個字母至少有兩層樓高,在加州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也算是寂靜荒漠中的一道人為景觀吧。從滑翔機上俯瞰下去,此處山陵起伏、溝壑縱橫,可以看到有黃色、有綠色、有紅色、有黑色、有白色,還有許多說不上名字的顏色,眼睛仿佛透過一支絢麗多姿的萬花筒在觀望,同時此地又象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巨型調色板,當然CALICO六個白色英文字母從滑翔機上看更顯得耀眼奪目。
下了I-15號公路出口,汽車在通往坎裏溝的柏油公路上行駛,道路右邊是一排飽經風霜、黃裏透黑的木質電線杆,上麵架著輸電線,當然也應該包括電話電報線。可能因為荒漠強風的緣故,電線杆都朝著一個方向歪著矗立在道路旁。隨著車子的行駛,一根根電線杆被拋向腦後,人和車子仿佛被漸漸帶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除了這條柏油公路算是人類比較現代的產物,車前車後車左車右全都是原始荒野,瘡痍滿目、赤地千裏。此地就是加州著名的莫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據說是北美洲最幹旱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隻有五十毫米。如果按濕度劃分,這裏一年隻有一季——旱季。陽曆十一月至四月間天氣轉涼,幸運的話也許會有幾場驟雨,偶爾會有零星雪花飄落,僅此而已,但絕對算不上雨季。死了的土地不會滋生出丁香,卻混雜著回憶和欲望,頭頂是炎炎的烈日光芒,四月的春雨眷顧不到這個地方,呆鈍的樹柢草根無法得到滋養。
但即使如此,幹旱荒漠中仍舊可見開著黃花的鼠尾草(Sagebrush scrub)和四季長青的三齒葉灌木(Creosote bush scrub)。鼠尾草個頭矮小,其貌不揚,枝葉狹窄枯黃,一個個卻把頭高仰,怒視著荒原,把根深深紮進粗砂礫石,絲毫沒有半點妥協和乞求模樣。三齒葉灌木葉梗深綠色,葉子呈深綠色、淺黃綠色至橄欖綠色,有著濃重氣味,不斷地向地上滴落石炭酸,進而殺死生長在其周圍的一切生物,同時分泌出一種樹脂,可以用作消毒劑,也可以用來治療支氣管炎,對於生活在這荒漠中的人們,這無疑是一件寶貝。偶爾的一場陣雨後,三齒葉灌木散發著令人愉悅的氣味,給這荒漠的空氣中增添了一抹幹淨的杉木芳香。外表看起來窮山惡水的貧瘠荒原,人們想不到地下卻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寶藏。
1881年,三名淘金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Charlie Meacham、Johnny McBride和Larry Silvia,維基百科上說有四個人,但是沒有提到他們各自的名字,我們權且認為就隻有這三個人吧)離開葡藤站(Grapevine Station,今巴斯托市)去往東北方向一座紅色山峰尋找金礦。這三個人在山峰上並沒有發現金子,卻意外找到了銀子,這正應了莎士比亞的名句:閃光未必皆金(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隨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加州最大的銀礦——銀王礦山(Silver King Mine)在此揭開了帷幕。這三個人回來後把那座紅色山峰描述成坎裏溝色(Calico-Colored,意思是“印花布顏色”),坎裏溝也因此得名。
但又據說Calico直譯是“印花棉布”,真正得名的原因是這裏的山巒“象姑娘的印花裙一樣漂亮”(As purty as a gal’s calico skirt)。這種印花棉布最初起源於印度西南部,由印度民間傳統織工(Cāliyan)製造的一種未經漂白尚未完全處理的棉布,棉布中可能會夾雜著未脫幹淨的棉籽殼,但是比帆布要薄而且細致得多,這種布料未染色之前價格非常低廉。經過染色並印上各種鮮亮的圖案(印染工藝說不定最早起源於中國)後,印花棉布在歐洲流行開來,應該很快就傳到美洲大陸了,可想而知當時應該很受少女們的青睞。
1882年初,坎裏溝第一家郵局在這裏設立,接著《坎裏溝月報》(Calico Print)開始在這裏發行,後來改成半月刊。政府在此處設立了一個學區和一個選舉區,還配備有一名副警長、兩名警員,兩名律師、五名專員、數名治安法官,並且提供有電話電報服務,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也在此設立了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