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超越東西方》第5章-托兒所的人生哲理(A)

(2022-01-30 10:34:49) 下一個

《超越東西方》第5章-托兒所的人生哲理(A)

英文原著作者:吳經熊博士(Dr. John C. H. Wu)

 

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譯者注:英國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神學家,經常被人們譽為“悖論王子”。)曾說過一句話:“我在托兒所裏學到的是我最初,同時也是我最終的人生哲理,而且我會堅定不移地篤信這些哲理。”這也許有些誇張,但是一個人兒時印象對自己人生觀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響,誰又能否認呢?我小時候曾看到家裏的一位胖老媽子因為下巴脫臼而痛哭流涕的場景,這是兒時最早留給我較深的一個印象。那年我還不到五歲,但我還記得站在她麵前的情景,我對她深表同情,當時我的心都要化了。我問站在我身後的人:“林阿媽出什麽事啦?”有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她過於高興,笑得太厲害,結果下巴脫臼了。沒過多久來了一位大夫,他醫術嫻熟,三下兩下,林阿媽的下巴又能活動了。但這卻喚醒了我的幽默感,於是我雙手小心翼翼地托著自己的下巴,突然放聲大笑起來。隨著這種幽默感的出現,我對生命中的這種反複無常也有了模模糊糊的認識:一個人笑得太過激烈可能會導致哭泣!後來我在一篇中文古典作品中看到了這句至理名言:“物極必反”,這句話對我而言已經是很熟悉了。當我讀到莎士比亞的箴言:“人生就是一張用善惡絲線交錯織成的網”時,我說:“真地是這樣啊!林阿媽就是由笑轉哭,又由哭轉笑的。”簡而言之,我很早就開始了解悖論的奧秘,我的悖論性思維在我接受基督教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我6歲那年,開始在家裏跟隨一位私塾先生學習。這位先生是個儒學老秀才。等我長到7歲,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漢字,我便開始學習一本名為《二十四孝》的小書。這是我人生中讀的第一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第一課是摘自舜帝的傳說故事,據說他在公元前2300年登上王位。舜微為庶人,父頑,母囂,弟傲。父命舜耕於曆山(今山西永濟首陽山),群象為之耕,眾鳥為之耘。一日,父使舜下井,舜既入深,弟下石擊舜,舜竟從匿空出。帝堯聞其孝感,妻以二女。雖父不慈,弟不恭,舜事父母,愛弟彌謹。舜之真誠使得整個家庭和睦,父慈母愛,兄弟友善。整篇課文最後用以下四句美妙的詩句總結:

對對耕春象,
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
孝感動天下。

這是我人生中背誦的第一首詩。盡管我並不相信整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我當時並不懷疑,而且也從未懷疑過,好人雖曆盡千辛萬苦,最終總是安然無恙。“蒼天有眼”、“天道公平”、“老天爺懲惡揚善”,這些都是我那代人耳熟能詳的諺語。雖然我對蒙福和降罪的概念後來脫離了世俗,或者說神靈化了,但在時間的長河中,天道公平的基本原則通過我的觀察和體驗得到了確認。
另一個深深打動我的故事與孔夫子的高徒閔子騫有關。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後母愛二子而惡子謙。冬,後母以蘆花衣子謙,以棉絮衣其二子。一日,子騫為父禦車,天寒身抖,失轡,父斥其心不專,子騫不語。父後察知其故,怒後母虐前妻之子,而欲出之,子騫懇求道:寧叫娘在一子單,不叫娘去三子寒。後母聞之,卒悔改,遂善待子騫。
我忍不住相信上麵所講的真有其事。不管怎麽說,子騫上麵說的話常常掛在我認識的每位夫子的嘴上。孔夫子這位高徒的大度和智慧,使人不禁想到基督教中的某些聖徒。
我喜歡另一個故事的原因是它激發了我的幽默感。陸績,年六歲,嚐作賓客於大將軍袁術府,術出橘待之。績懷橘二枚,此舉有違時禮,客應啖橘而非匿藏之。及績跪拜辭術,二橘墮地。術見之,曰:“陸郎作賓客為何而懷橘乎?”績再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嚐。”術大奇此子之孝。
我讀這個故事時,奇的卻是陸績的勇敢,他竟敢把做客的禮儀之道拋擲一邊而不顧。我記得這本書配了很好的插圖,每當我看到兩個橘子躺在地上時的那幅圖畫,都忍不住笑出聲來。這胸懷該有多坦蕩啊!
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也許是老萊子的故事。老萊子行年七十,齒幾全落,但母尚在。嚐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狀,戲舞於母前,並弄雛母前,欲親之喜。又嚐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母為之樂,兒孫皆為之樂,闔家融融。在我看來,老萊子是某些基督聖徒的原型,諸如基督聖徒斐裏伯•內利(Philip Neri)——“身穿斑衣的神秘人”,以及阿西西的聖佛朗西斯(Francis of Assisi)——“天主的雜耍演員”。
我對這個故事的內容感到癡迷,試圖效仿老萊子。小時候我也常常詐跌臥地,弄雛娛母。但我忘了我尚未古稀,地不幹淨,母親為我做的新衣服很容易被地上的土弄髒。她非但不高興,還懇求我不要再這樣做。盡管我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改進,但她知道我這樣做都是出自我的良苦用心。
糟糕的是,自小養成的習慣很不容易戒除。即使現在,每當天主眷顧我,讓我背負一些小小的十字架或給我以寬大的安慰時,我都感到一股不可遏製的衝動,想在地上打滾,效仿老萊子的各種動作,以博得我們聖母臉上的一絲微笑。有一次,我的好友薛光前(Paul K. T. Sih)正好看到了我在臥室裏玩這些把戲,斷定我一定是在模仿阿西西的聖佛朗西斯。事實上,我不過是改編了老萊子自製動作,以便使這些動作符合我的精神生活。閑言少絮,當我看到有些人可以滿臉憂鬱、心事重重侍奉天主,我對此感到非常驚奇。
我非常喜歡的另一本書是《詩經》。我並未真正研究過那些詩歌,隻是聽我哥哥吟誦。他念得津津有味,我雖不識其中的文字,卻能體會其中的意思。最能令我著迷的詩歌是“木瓜”。任何翻譯都無法傳其神韻,因為這首詩的魅力核心部分在於其音調。但字句仍可忠實對譯: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四十多年來,我對這首詩一直魂牽夢縈。歲月流淌,詩意變得更加濃烈,意境變得更加深遠。
這裏體現了多麽美好的情感啊!“多麽簡單,多麽感性,多麽慷慨激昂!”這首詩實現了中國人的藝術理想:情感必須像海洋一樣深不可測,但表達必須像水晶一樣清澈透明,即所謂的“情深而文明”。在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愛情和友情(友情是愛情最純潔的形式)的全部哲理被奉為神聖,因為愛無法用物質饋贈來計算。愛既奢華又慷慨,愛無窮盡。在愛麵前,一切算計和世俗分歧都煙消雲散,消失在空氣之中。用翡翠換木桃,你說這是奢華嗎?他說:“不不不,這離奢華還差得遠呢。她之所以贈我木桃,是因為她愛我。我隻能用我的愛來回饋她對我的愛。”

2022年1月30日譯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