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佘蒙將軍樹,我們返回再次前往水晶石花洞。通往水晶石花洞的這條公路於1941年建成,在海拔1800米的巨型森林下部從主幹道將軍路分出,沿著蜿蜒的山路越過風景如畫的大理石支流峽穀,穿過一片原始森林,這裏有鬆樹、冷杉、香雪鬆、黑橡樹、山茱萸和數不清的各種低矮開花植物。潮濕地帶虎皮蘭花叢生,豔麗多姿,爭相怒放。野芳發而幽香,嘉木秀而繁蔭。穿過這個過渡區森林的低層部分,公路最終下降到距離巨型森林15公裏的水晶石花洞停車場,即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這裏海拔1600米。這裏是較高的過渡區(Transition Zone)和上索諾蘭區(Upper Sonoran Zone)的交匯處。因為這裏的植被與墨西哥北索諾拉區(Northern Sonora District of Mexico)的植被相似,所以才得此命名。這裏有種類不同的濃密常綠闊葉灌叢,還有諸如槲樹、藍橡樹和加州梧桐等不同樹種。蝴蝶百合花嬌豔美麗,絲蘭花儀態端莊,除了這兩種區域代表性植物,還有幾十種低矮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的開花植物,將公園的這一區域的景致推向色彩與美學相結合的最高點。
穿過紅杉國家公園的西部,從西北到東南方向延伸有數不清的白色結晶大理石露頭(地質學上也稱為“礦苗”),人們已經發現許多露頭下麵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絢麗多姿的石花洞。到目前為止,紅杉國家公園中探明的石花洞至少有240多個,但其中隻有水晶石花洞被人們開發為旅遊景點並對外向遊客開放參觀。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雖然其他石花洞的景觀也會令人神往,但有些要麽所處的位置不易進出,有些要麽在規模和美感上都比不上水晶石花洞。
日正當午,我們來到了水晶石花洞的停車場。公園工作人員不斷用便攜式小喇叭向遊客解釋,所有預約的參觀順延三個小時,工程車前後花了三個小時才把早上那棵倒塌下來的大樹從山坡和路麵清除掉。我們暗自慶幸當時的英明果斷,沒有在路上幹等。因為我們是在參觀水晶石花洞的候補名單上,所以這次還是隻能碰運氣。我們到窗口詢問時,恰恰有一組人剛下去參觀了。隻能等差不多50分鍾以後,才能知道下一組是否有空位。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有前兩次的失敗鋪墊,這次希望能夠如願以償。事不過三,三卯為準。英諺雲: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常言道:好話說三遍,雞狗不待見。
公元1918年4月28日,天氣炎熱,公園中沒有一絲涼風,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兩名工作人員C. M.韋伯斯特(C. M. Webster)和A. L.梅德利(A. L. Medley)正沿著坎斯懇德溪(Cascade Creek)和水晶石花洞溪(Cave Creek)交界不遠的地方釣魚,忽然感到一股習習涼風不知道從何處吹過。於是他倆順著涼風的方向看去,隻見不遠之處有樹影搖動。他倆順藤摸瓜,美麗絕倫的天然地下宮殿水晶石花洞由此就被發現了。水晶石花洞位於一張垂直巨型大理石床中,石床厚度將近70米,延伸到這兩條溪流之間的山脊。當時的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沃爾特•弗萊(Walter Fry)將其命名為水晶石花洞,並且當機立斷用一根大木頭將洞口封上,等待資金到位後再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公元1940年5月29日,水晶石花洞正式對外向遊人開放。剛開放的幾年,遊客可以隨意出入,石花洞中有不少地方遭到人為破壞,即使現在仍可以看到其中被破壞的痕跡。現在石花洞隻在夏季開放幾個月,公園護林人員在開放的日子中會安排固定時間帶領遊客按照每組35人(最初應該是25人一組)分批參觀。護林人員除了向遊人講解要保護石花洞,不要用手隨意觸摸,手上的油漬會殘留在洞中岩石上,許多年都不會去掉。護林人員還會講解石花洞的許多特征,並解釋石花洞從何而來。關於石花洞的起源,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有些問題或許將成為人們永遠解不開的謎團。遊客可以進入水晶石花洞中的大部分地方,公園中海拔600米至2000米的其他石花洞也已經得到勘查。有些石花洞的進口靠近峽穀底部的地表溪流水位,水晶石花洞就是如此。而其他石花洞則位於山脊頂部,遠遠高出目前的溪流水位。至少有四個海拔較低的石花洞中還有溪流,一些現在已經幹涸的石花洞含有礫石沉積物,表明以前曾有溪流存在過。如果對這裏進行一次徹底的地質勘探,就可能會揭示出大多數石花洞形成的共同起源,山脈一係列的隆起導致各個石花洞中排水係統發生變化,從而對山體而產生了微小的變化。
剛才那組遊客參觀完陸續回到了停車場,此時已是下午一點。天遂人願,接下來的一組中可以同時容納我們一行8人。工作人員繼續用小喇叭廣播著參觀的注意事項,並詢問是否有需要特殊服務的遊客。如果有聽力障礙的人士,公園會免費提供手語講解員。但因為通往水晶石花洞的山路崎嶇,不適合兒童推車和輪椅。為了保護水晶石花洞不被外界菌類植物侵襲,導致洞內蝙蝠患白鼻病。所有遊客出發之前,需要把兩隻腳踩在一張墊子上蹭幾下,以便把鞋底可能殘留的一些植被渣滓去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