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現在的城市規模比在奧斯曼帝國初期擴大了許多倍。多數曆史遺跡都分布在伊斯坦布爾的舊城,也就是拜占庭時期的君士坦丁堡,The Walled City。
在舊城中心,拜占庭帝國的皇宮建築群早已不複存在,僅剩下由東正教教堂Hagia Sophia改成的清真寺和一座拜占庭皇帝Theodosius I在公元390年樹立起來的紀念碑(據說是從埃及運過來的)。
由東正教教堂Hagia Sophia改造成的清真寺
拜占庭帝國皇帝Theodosius I的紀念碑,Obelisk of Theodosius
離Hagia Sophia不遠,是一個專供奧斯曼帝國蘇丹和貴族使用的皇家清真寺,俗稱為藍寺(The Blue Mosque)。該寺建於十七世紀初,用以彰顯奧斯曼帝國的強大。
奧斯曼帝國皇家清真寺,The Blue Mosque
The Blue Mosque前麵的噴泉
穆罕默德二世在伊斯坦布爾建都後,在離原拜占庭帝國皇宮的東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宮殿,被稱為Topkapi Palace,做為辦公和居住之地。如今這裏是一座博物館。
Topkapi Palace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處有持槍的士兵在站崗
走出舊城遊客聚集地,來到當地人的居住區。這裏道路變窄,遊人很少。沿著靜靜的街道悠閑地漫步,時間的步伐好像變慢了。
伊斯坦布爾舊城內狹窄,靜靜的街道
一條狗躺在自己家門前睡覺
一家餐廳門口擺放的囊
在一家商店裏看到的幾隻貓
任何帝國都有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奧斯曼帝國也不例外。1919年,一個奧斯曼軍隊的軍官Mustafa Kemal Ataturk發動和領導了從奧斯曼帝國獨立的運動。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宣告成立,Ataturk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奧斯曼帝國正式土崩瓦解。獨立後,Ataturk把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設在了離伊斯坦布爾東部350公裏的安卡拉(Ankara),以重視土耳其的大部分領土在亞洲的現實。自此,在成為兩大帝國首都近1600年後,伊斯坦布爾不再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
做為開國總統,Ataturk做了兩件前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以一個政治家的膽量和氣魄,Ataturk為新生的共和國奠定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礎,開創了語言文字的新天地,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被後人稱為土耳其之父。在伊斯坦布爾歐洲區新城中心的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上有一個共和紀念碑(Republic Monument)就是為了紀念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紀念碑一側的一組雕像就有Ataturk。Ataturk的肖像還被印在了土耳其發行的所有紙幣和硬幣“裏拉”上。我們飛機降落的機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塔克西姆廣場的共和紀念碑
紀念碑雕像中間的那個人就是土耳其的國父Mustafa Kemal Ataturk
紀念碑的另一側
塔克西姆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新城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坐落在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區。周圍有很多商店,銀行,餐館和酒店,也是人們的集會中心。在那裏我偶然碰到了一群遊行的人們。
在通往塔克西姆廣場的一條街上一些人在遊行
我中午在一家叫做Haci Baba的餐館吃了一頓午飯,他們號稱經營奧斯曼帝國蘇丹的皇家菜。餐館的位置就在上麵的照片裏。
Haci Baba Restaurant
土耳其的肉食多以牛羊肉為主,我曾在一家不起眼的餐廳裏吃到過最好,最正宗的烤羊排(lamb chops),肉質鮮嫩,一點膻味也沒有。土耳其人愛用很小的玻璃杯喝茶,一般都加糖(一種方塊糖)。有一次,我和同事在一家餐館用餐。吃完後要結賬,同事對服務員說,“Check, please”,但服務員卻給了我們每人一杯茶。後來我們意識到土耳其語中茶的發音是cha,他是把我們要結賬說的“check”當成了要茶。
離開土耳其的前一天我去了伊斯坦布爾的大巴紮(The Grand Bazaar),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自由市場之一。巴紮很大,有四千多個商家,占地30700平方米,可能逛一天也逛不完。裏麵賣什麽的都有,可以和賣家講價。你買到東西的價格就是經過討價還價後雙方最終都能接受的價格。
伊斯坦布爾大巴紮的一個入口
巴紮裏麵的商店
土耳其的一大特產是浴巾(Turkish bath towel),用土耳其種植的一種優質棉花製成。這種棉花質地好纖維長,浴巾越用越軟,吸水性很強。土耳其的另一特產是Turkish delight,一種各式各樣的軟糖。土耳其地毯也是遊客非常喜歡的。
這次到伊斯坦布爾是出差,而不是旅遊,很多地方都沒有時間去,今後有機會一定再去一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