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聖經雜感(三)

(2025-11-15 03:09:33) 下一個

讀聖經雜感(三)

 

一   讀聖經,是認識主,這個主就是你自己

 

人與人最遠的距離,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大陸人與聖經的距離。這個,不是先進落後的米達尺能丈量出來的。

 

會覺得,許多華人教會裏講的神,是關公,是灶神,是媽祖。唱詩,怎麽就是聽起來像念經,有嘴無心的那種。

 

查經,是不是有點像毛著學習小組?

 

一聽大陸來的五零六零七零後,說“入教了”,就聽成“就是走個形式”“混張黨票”。

 

“隻有愛,才能救中國”“中西最大不同:有沒宗教。” 這不是嚴複《天演論》再版嗎?這不是要借聖經搞五四嗎?

 

不要用聖經。聖經,其實沒用。屈原跳汩羅,衝上天字號熱搜,就是一行字:屈原跳江自盡。聖經讀到這份上,看著敬慕,自己做不到。

 

認識你自己,是純私,是自己hug自己。讀聖經,是認識主,這個主就是你自己。

 

二。    關於聖經

 

費曼(諾物理獎獲得者)說,我就是對物理問題有興趣,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陳寅恪研究柳如是,就是學術興趣。“獨立之思想”的獨立,不是獨立宣言和獨立思考之“獨立”,而是“對影成三人”,所謂清風明月我。

 

聖經,不是《十萬個為什麽》,而是《哪來的十萬個為什麽》。聖經是本完全獨立的思想著作,文學著作,曆史著作……. 費曼者,陳寅恪者,有意無意地踐行著聖經的原創思想。

 

所以,聖經是世俗的不搭。想不俗嗎?學聖經。

 

 

同學發來帖:

 

剝削來源於資本,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

--馬克思

 

剝削來源於權力,而非資本。沒有權力撐腰,資本隻會討好顧客和員工,哪敢肆意妄為?

--馬斯克

 

答:

 

馬克思說的是經濟理論。馬斯克說的是個人感覺。

 

@姚順?馬克思說的看似經濟理論,實際上,對於需求供給關係上,,細處確實很細,係統上並沒有搞清楚。[抱拳][抱拳]馬斯克說到了關鍵處。

 

@姚順?馬克思說的看似經濟理論,實際上,細處確實很細,對於供需關係上,並沒有搞清楚係統問題的全部。[抱拳][抱拳]

 

答:

 

生產方式的研究其實是更本質意義上的。權力之於生產方式的影響,浮光掠影,它其實是生產方式的一種表現。這個樣講太空泛。聞聽過數學上講素數,合數 。感覺實數和有理數無理數等都被包括進去了。講權力之於分配的影響是說有理無理數,講生產方式是講素數合數。亞當斯密以後形成的經濟學,甩開了局部的政體等的研究,抓住了更本質的生產方式這個素數。

 

隻能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不能說經濟是政治的集中反映。曆史是生產方式的曆史,不是政權更迭史。或者說,政權更迭隻是生產方式變更曆史上的一種反映。

 

至清,中國的生產方式變更太慢,所以政治就很大。近現代以來,生產方式的變更又像竄天猴,於是人們又盯著點鞭炮的人和方法。世界貨幣,世界市場,這個生產方式的普世規則,中國怎麽變,也得服從。

 

生產方式的普世規則是重力加速度,馬斯克提出權力來強調,有點像說“萬一有點風進來怎麽辦?”

 

延伸:

 

聖經是素數,使認識你自己這個沒有任何外延的純內涵。創世紀到啟示錄,一個向地指向這,不打岔。

 

讀康德入港者言:這是最徹底的個人自由理論。總覺得,康德哲學是聖經的哲學表達。譬如救贖:沒人給你救生圈,努力啊,自己!

 

有道,教堂是寄托靈魂的地方。走進教堂,自己的一個感覺:此際,此時:沒有了你和我,你們他們和我,隻有我和我。地中海風情尤為舒適的地方:在哪兒站定了,就我和我。日子和過日子的地,到了這個水平的,出了地中海就沒了。

 

 

就自己,去異地,就是潤到歐美;找異人,就是住在洋人群裏;過別樣的日子,就是在安安靜靜地待在北美小鎮,一天天的,得空,去看看兒子一家。於此,感受有宗教地方的人文風物。

 

 

四     地中海

 

人文中,宗教美甚。最戀,地中海。地中海就是聖經的沙盤。走進地中海,走進了無字頁的聖經章節。

 

漢語裏的聖,是朕,旺一人而已。Holy,覆蓋整個地中海。兒子對著梵蒂岡廣場一圈聖徒雕像說:“ saint,不是個JOKE。”在地中海,在街上走,Holy裏徜徉;進了教堂,如蒙Saint洗禮。回不到“現實”,在宗教畫裏走路。

 

蒙娜麗莎的微笑,遇上,心化了,比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熟悉,不夾生;端咖啡的侍者,上歲數了,走近,步是帥的;轉身離去,背,直直的,還留下好聞的香水味。侍候最後的晚餐,一點不掉鏈子。街角,都不閑空著,羅馬書,民數記裏走出的人物雕塑,陪著。羅馬雅典是城市,走著走著,就走進聖經了。用精神家園說地中海,它配得上。離開它,好幾個星期會覺得,四周,看什麽呢?

 

覺得,地中海不是飲食男女的,是領聖餐人的;Holy下的日子,像鍍上了天使頭上的光環,自己這等俗人會覺得假假的。不配優良的自卑,不屬高尚的自省,蹭蹭上竄。其實,這也是讀聖經時遇到的感觸。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