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芥子夢•引子•點絳唇》
冬去夏來,春花秋月何時了?
走南闖北,東西有多少?
千年因果,問誰可知道?
看透了,國家上百,不過一場笑!
話說,一片混沌,萬物運行。在一個小小的芥子中,隱藏著一個宇宙。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無數個星係,其中一個是銀河係。銀河係中,有千億顆恒星, 其中一顆是太陽。太陽係中,有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其中地為地球。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地球圍著地軸自轉一圈為一天。
地球從誕生起,不知經過了多少億年,從火山熔岩的狀態,冷卻了下來。又不知過了多少億年,地球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陸地,號稱盤古大陸。盤古大陸的周圍,是廣闊的海洋。又過了幾億年,盤古大陸分成了五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這五個大陸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共同構成了地球上的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連成一體,陸地麵積有八千四百萬平方公裏。這片陸地上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最長的河流、最深的湖泊、最大的草原和最大的沙漠。美洲板塊的陸地麵積有四千二百萬平方公裏,有地球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森林和最大的島嶼。南極洲板塊位於寒冷的地球南極,麵積一千四百萬平方公裏,有地球上最大的冰川。
這些板塊相互擠壓,在陸地上形成了兩大山帶。一大山帶,在亞歐板塊上從東至西分布,為科雷馬山脈、外興安嶺、大興安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亞美尼亞高原、安那托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另一大山帶,在美洲板塊上從南向北分布,為安第斯山脈和落基山脈。這兩大山帶,總長都是一萬五千公裏。地球上的其它山帶都比這兩大山帶短。
東西分布的山帶可以阻擋發源於北極的冷空氣的流動。這樣,在亞歐非大陸上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氣候。南北分布的山帶不能阻擋冷空氣的大範圍流動。這樣,來自於北極的冷空氣可以掃遍北美大陸。在南半球,因為陸地麵積隻有北半球陸地麵積的一半,因此南半球的氣候受海洋影響更大。
地球上的山或高或矮、或寬或窄,將陸地之間的平原分割開來。陸地上的河流,因勢順流,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歸於大海。
這些山脈中,最為高大者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麵積250萬平方公裏,氣候寒冷,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為印度洋板塊擠壓亞歐板塊而產生。印度洋板塊在下,亞歐板塊在上。印度洋板塊被亞歐板塊壓著,所以海拔很低。而亞歐板塊被印度洋板塊抬著,海拔升高,從而形成了青藏高原。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重疊之處,海拔最高,這就是喜馬拉雅山脈。板塊的擠壓,造成了中國和印度兩種不同的地勢,中國地勢為階梯狀,從東向西,依次升高。印度地形為牆狀,直麵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長5000裏,海拔6000米,空氣稀薄,很多地方連鳥都飛不過去。
青藏高原西邊的伊朗高原,海拔1200米,麵積270萬平方公裏,物產豐饒,土地肥沃。伊朗高原西邊的亞美尼亞高原,海拔1700米,麵積40萬平方公裏。亞美尼亞高原往西是安那托利亞高原,海拔1000米,麵積50萬平方公裏,這裏是亞洲的最西邊。安那托利亞高原往西,是隔著愛琴海的奧林匹斯山。奧林匹斯山向西,就是海拔3000米的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長1200公裏,將歐洲的的平原分割成了幾個區域。
在青藏高原的東端,有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東流入海。經過千萬年的衝積,衝出了兩大平原,分別為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這兩大平原,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塊麵積達50萬平方公裏的平原,合稱中華大平原。在青藏高原的南端,也有兩條大河,印度河和恒河,南流入海,衝積出了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南流入海,衝積出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向西北流入北海、波河向東流入亞得裏亞海、隆河向南流入地中海。
在亞洲腹地,發源於蒙古高原的葉尼塞河穿過西伯利亞,向北注入北冰洋。在非洲,尼羅河向北注入地中海。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向南流入墨西哥灣。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向東注入大西洋。
陸地及其上的山脈、河流與海洋一起構成了生物的生長環境。
在地球上,首先出現的是微生物。微生物體積微小,結構簡單,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地球上幾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蹤跡。
在微生物出現幾十億年後,出現了植物。植物的生長依賴於光合作用。在光的照射下,植物可以將水和空氣中的碳轉化成有機物。因此,植物偏愛陽光充足、水量充沛的環境。在熱帶雨林,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在寒冷的兩極,卻幾乎寸草不生。
在植物出現後,又過了幾億年,出現了動物。動物依賴植物而生活。因此,在植物多的地方,動物也多。
動物、植物與微生物一起組成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態。
從地球誕生起,一批批的物種都經曆了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過程後,或進化、或滅亡了。
在三億年前,出現了爬行動物。又過了幾千萬年,出現了恐龍,那時,它們的體積尚小。而二億年前發生的一次滅絕事件消滅了當時一半以上的物種,從而為恐龍的進化創造了機會。很快,恐龍的體積越來越大,並成為了地球上占統治地位的動物。
恐龍在地球上興盛了兩億多年。有一天,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砸出了個兩萬平方公裏的坑,引起的海嘯,高度超過了100米。濺起的灰塵,遮住了太陽,直到十年後才落了下來。沒有太陽光,地球表麵的溫度迅速降低。這些冷血動物的體溫也迅速下降,直到降到零度以下,變成了冰,再也動不了。溫度接著下降,冰的體積開始膨脹,撐破了細胞壁,徹底將這些動物解體。不久,很多動物都滅絕了。地球上一片黑暗,植物不能光合作用,成批地死亡,幸存下來的動物找不到吃的,也大批地被餓死。
十年後,風和日麗,大地恢複了平靜,但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喧囂,隻有死一般的沉寂。不僅恐龍滅絕了,很多其它動物和植物都滅絕了。
幸運地是,在陸地上不知名的地方,存活了一小部分動物,這一小部分動物是當時並不占優勢的哺乳動物。利用地球上豐富的地形多樣性,它們冬眠了。依靠著身體內脂肪的燃燒,它們的體溫依然頑強地保持在零度以上。終於有一天,在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它們醒了。這一小部分動物,後來就成了哺乳動物的始祖。它們的後代終將統治地球。
幾百萬年前,在亞歐非大陸上的某處出現了人類。因為人類善於利用工具,很快就擴散到了整個大陸。這一時期發現的人類化石,有北京人,格魯吉亞人和爪哇人。
人類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新到的人不斷地與前到的人競爭和融合,促進了文明的發展。亞歐非大陸上的人類在遷徙的過程中,也有個別溜到美洲去的。因為地理的阻隔,那些溜到美洲去的人類,慢慢地失去了與亞歐非大陸的聯係。但因為美洲大陸相對較小,人也少的緣故,而沒有亞歐非大陸上的同類鬥爭激烈,故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
人類從一開始的茹毛飲血,臥天席地,到狩獵和捕魚、到農耕和遊牧,經曆了無數的腥風血雨、風和日麗。這其中,亞歐非大陸上肥沃的平原地帶,出現了四大文明區,分別是東亞文明,南亞文明,中東文明和歐洲文明。這四大文明區各有沃野千裏,相互之間被高山、沙漠和海洋分開。又因同在一片大陸上,所以又連成一體。
四大文明區千百年來發展出了各具特色又相互影響的文明。
東亞文明的特色是儒釋道教,培育了大米、大豆。而盛行於東亞的佛教起源於南亞。
南亞文明的特色是婆羅門教,培育了芝麻。而對南亞有重要影響的伊斯蘭教來源於中東。
中東文明的特色是伊斯蘭教,培育了小麥。而阿拉伯數字來源於南亞。
歐洲文明的特色是基督教,培育了卷心菜。而基督教起源於中東。
在四大文明區產生了六大文明古國,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古代羅馬和古代中國。這六大文明古國也是各領風騷。
古代埃及建有宏大的金字塔。
古代巴比倫有空中花園。
古代印度,擅長的是宗教。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在此交融。
古代希臘,出名的是哲學和數學。
古代羅馬,實行過民主統治。
古代中國,擅長文學和手工,修建了萬裏長城。
在美洲大陸上也出現了三大文明,分別是瑪雅文明、阿茲文明和印加文明。
瑪雅文明,培育了玉米,擅長天文學,建有金字塔。
阿茲文明,培育了辣椒,通過法律管理國家。
印加文明,培育了土豆,建築和農業發達。
地球上不同文明區培育的糧食、發明的物品、創造的藝術、提出的思想,都傳播開來並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這些共同的寶貴財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欲知後文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