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62)因材施教育英才
《論語》關於“因材施教”的故事說,孔子對子路與冉求提出的同一個問題:“聞斯行之!”給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對子路,是退之,對冉求卻是進之。原因是子路好勇上進,因此要打擊他一下,而冉求是膽小怕事的,所以要鼓勵他一下。
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孔子施教的美談。後儒朱熹《論語》集注中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聖賢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人棄也。”
1977年恢複高考招生,1978年中國科技大招收第一批少年班,可以說是我們的教育開始實行“因材施教”了。
接著,全國各省市的重點中學應運而生,重點中學的學生享受了優質教育資源,他們是國家“因材施教”政策的優先受益者。
恢複高考之後,我有幸到湖北省著名的重點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工作了十年。更加幸運的是,其中六年時間,被時任校長袁福指派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語文教材改革實驗。
六年時間是人生短暫的一瞬間,而語文教學改革這六年卻是艱辛而漫長的跋涉。正如人教社副總編劉國正先生給我的贈言所說“征途何處無風雨,更望花繁桃李枝”。
人教社這套分編型實驗教材,在課本封麵已經標明“六年製重點中學初中(高中)語文”,就是為“因材施教”提供的課本;參加實驗的學生是經過升學考試擇優錄取的,保證了“因材施教”的優質生源;而且,人教社每年暑假組織全國實驗教材備課會,所有編輯到會給執教老師解讀編輯理念及教學法指導,還請優秀教師上示範課;各省教研室專人負責領導實驗班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本省實驗班執教老師集體備課、期中期末考試、閱卷、評分、總結等,一切都是為了“因材施教”。
人教社組織領導的這次語文教材改革實驗,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改革步子最大的一次改革。我生逢其時,親曆全程,受益終生。最讓我引以為驕傲的是,我們實驗班不光普遍成績好,而且出尖子。
“出尖子”是“因材施教”的必然結果。
“因材施教”,要求老師必須做一個教書育人的有心人,為學生尋找展示才華的機會和平台。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節目時間。播音員洪亮的聲音傳出了一則消息:湖北省華師一附中初二(2)班學生王江的一篇課外練筆文《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受到武漢市市長吳官正同誌的熱情讚揚……。
一個少年改革者以其新穎的命題,樸實的文字,大膽的設想,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小市長”王江誕生在改革熱潮之中。
王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她寫的是一篇自己命題構思的課外練筆文章,真可謂凡人小事!然而卻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她的關注,正是我們這個偉大的改革時代,造就了這樣的少年改革者,使她“心中不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揮筆寫下了《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這篇優秀作文。
我看完後,作了如下批閱:
很好!請複寫兩份,一份寄現任市長吳官正同誌,一份寄《長江日報》。
當時已臨近期末考試,學習比較緊張,王江隻抄了一份給老師,原稿就在班上的“課外練筆園地”上張貼出來了。當老師幫她寄稿時,附了一封給吳市長的短信,內容如下:
吳官正同誌:
您好!
向您推薦一篇學生的課外練筆文章,這不是命題作文,從題目到內容都由學生自擬自找。當我這個語文老師讀完這篇文章時,也“不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讓市長來批改一下,可能更合適一些吧!
市長工作之繁忙是可想而知的,不過.在公事之餘花幾分鍾時間了解一下當代中學生的思想、誌向,我想可能還是辦得到的。
孩子們的文章稚氣十足,但二十年後的市長不就從他們之中產生麽?請現任市長對二十年後的接班人說幾句知心話也不失為一種教育方法。如果您確實無暇及此,也就不難為您了。
祝
工作順利
學生王江的老師
一九八四年六月八日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訪處工作人員收到王江的作文後,非常重視。他們於六月二十日提出“擬辦意見”:“建議請吳官正市長閱示。”
吳官正同誌閱後作了如下批示:
王江和王江的老師:
我認真地拜讀了你們的文章和來信,深受感動,小王的思想和誌氣都值得我們學習。我為小王這樣的好學生而高興,為能培養出小王這樣好學生的老師而自豪。
小王的意見也很好,我們將在工作中努力去辦。
吳官正
七月七日
《假如我是武漢市市長》公開發表以後,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各地報刊紛紛轉載。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寫作》第一冊,還把該文編入了課本。
1985年暑假,我們實驗班的學生初中畢業了,參加武漢市中招升學考試後,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參加當年高考語文單科測試,考試結果為人平61分,比應屆考生人平59.46分高1.54分。當年高考語文命題組副組長章熊先生,看了我們的對比分析報告後,在《語文教學與研究》上撰文說:“我國的青少年,如果能得到較好的學習條件,而且引導得法,其中相當一部分可以提前達到今年考生的平均水平。”
我們初中實驗班的語文課代表孫燕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取高中後,被別班老師抓鬮抓去了。她本人和媽媽多次找校長,堅決要求繼續參加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為了說服校長,媽媽對校長說:“孩子她爸是搞理工的,我是醫生。家裏沒有一個學文的,但是,孩子讀完初中語文實驗班後,特別喜歡文科。初中升學考試完後,一個暑假,在家寫了一部十多萬字的中篇小說。她這樣喜歡學語文,懇請校長讓她去高中語文實驗班吧!”經校長批準,她轉班到我們實驗班來了。
1985年9月5日,湖北省作家協會在漢口中山公園湖心亭召開少兒文學座談會。我應邀參加,並在會上發言,匯報了幾年來抓學生課外寫作活動的情況,並重點介紹了孫燕寫的中篇小說《正值青春年少時》的梗概後,朗讀了我認為寫得最好的幾個片段,與會兒童作家董宏猷和省作協副主席劉岱都認為該生文筆不錯,就這部分內容看,切合時代需要,比較生動地反映了正在進行的中學教學改革。劉副主席和秘書長田野老師要把該生的小說初稿帶回去看看,並讓我找個時間帶孫燕到省作協去一趟,他們想見見這個學生。
9月13日上午,我和孫燕如約到省作協,拜見劉岱副主席和秘書長田野。兩位前輩就孫燕的小說,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談話,充分肯定了長處,嚴肅指出了問題,並提出了修改意見。他們非常關心孫燕,歡迎她常去省作協參加活動,還送她兩本省作協的大型文學叢刊《長江》,一摞稿紙,囑咐她,稿紙用完了再去找田野老師領。希望我們學校繼續抓好學生的課外寫作活動,他們將適時派作家到學校去輔導學生。這篇小說修改好後,可以在他們作協的《長江》上發表。
孫燕回校後,利用周末休息時間,按照田野老師的意見,抓緊時間進行修改。大約兩個月後,她告訴我,準備把初中實驗班的同學請幾個來我們班,與高中實驗班的同學一起討論《正值青春年少時》(修改稿),她說同學們已經幫她把修改稿抄寫了兩本,分別給原來初中實驗班同學和本班同學傳閱了。
1985年12月13日下午第二節課後,孫燕自己主持的作品討論會,一直到學生食堂開飯時間才不得不結束。應邀來參加討論的初中實驗班的同學有:盧山、李慧、王豔、曹萍等。他們一致認為這篇小說反映了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非常吸引人。盧山同學還把小說與當時熱播的日本電視劇《血疑》相比,她說:“《正值青春年少時》與《血疑》一樣,‘不即不離’,即‘不是生活又是生活’。”他們還對小說提出了許多具體的修改意見。
晚自習,征求高中才參加語文實驗的學生對這次活動的反映,都說:“太好了!從未參加過這樣的討論會,真是大開眼界。”同時認為,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同學說話能力確實強。今後我們也要加強說話訓練,珍惜每次當值日生時在班上說話的機會,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
孫燕的中篇小說《正值青春年少時》,後來公開發表在1988年第三期《長江》文學叢刊上。她也如願考取了南開大學中文係。
班主任老師“因材施教”,還應該善於發現苗子,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尖子。
1985年9月,高中語文實驗班第一次家長會上,汪深的媽媽首先發言。
她說:“我的孩子能進語文實驗班,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而一個高中理科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文化素質。而且語文能力強,將來才能研讀各種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李老師剛才介紹了實驗教材的情況,我覺得特別好,真是建國以來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內容豐富,而且有係統、有序列、有層次。高一學文言,高二學文學,高三學文化。我們在坐的許多家長都是知識分子,都知道一個文化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就談不上文學鑒賞,也就沒有文化可言。特別可喜的是還有一本《寫作》教材,這對我的孩子幫助太大了!”
許多家長聽了她的發言後,點頭稱讚,表示理解,支持學校的決定。
我和汪媽媽第二次見麵是開學兩周後,在年級辦公室。
因為她的兒子汪深在武漢市十五中讀書時數學成績特別優秀,曾多次獲得全國及省市初中數學競賽一、二等獎,教我們班數學的倪政勇老師,讓我請家長來一起商量怎麽繼續發揮汪深的特長,強化數學,三年後衝擊數學奧賽。我和倪老師、汪媽媽、汪深四個人開會,給汪深製定了參加數學奧賽“三級跳”計劃。即在倪老師的具體指導和輔導下,按計劃穩打穩紮,爭取三年後完成“三級跳”。第一級,參加湖北省數學競賽取得一等獎;第二級,參加全國數學競賽獲得一等獎並進入國家奧賽集訓隊;第三級,代表國家隊參加奧賽拿金牌。
汪深奪得1988年在芬蘭舉行的化學奧賽金牌第一名,載譽歸來。到北京後就給我們發電報:“三級躍過一步而已”。
他的爸爸媽媽得知喜訊後說:“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誠然,汪深沒有能在數學競賽中實現“三級跳”,非常遺憾。但是,正是三年強化數學的艱苦訓練,鍛煉了他的思維能力和應對重大競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匆匆忙忙強化化學奧賽備考兩周後,一路過關斬將,直達化學奧賽國家集訓十人團隊,最後被選為國家隊四個成員之一,去芬蘭參賽取得金牌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據說,那一年的試題之難,前所未有,一道30分的實驗題,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隻有汪深一個人做對了。
班主任老師“因材施教”,對學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像孔子對他的學生一樣區別對待。
還是以汪深為例吧。
高一下學期快結束時,化學黃老師對我說:“你的學習委員汪深一學期都沒有做化學作業了,你看怎麽辦?”
我找汪深談話:“黃老師說你一個學期都沒有做化學作業,是怎麽回事呀?”
“課本上的作業太容易了,我一看就知道答案了,還做什麽呢?”
“那以後,我請黃老師另外給你布置課外作業,好不好?”
“好吧!”
1988年化學奧賽冠軍,高一一學期不做化學作業,你信不信呢?
班主任在聽到科任老師對學生的意見後,一定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謂“因材施教”,說白了,就是對吃不飽的學生,必須開小灶。有必要申明一下,我們那個年代,不論是給學生“培優”,還是“補差”,都是不收費的!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如果說,孔子的因材施教是為了推行他的“中庸之道”,那麽,我們的因材施教則是為我民族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培養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