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高,現年53歲,福建省連江縣縣委書記。2004年8月11日,黃在《人民網》上刊登了《防彈衣為何穿了6年》的署名文章,自訴6年來為了反腐敗身穿防彈衣並陷入困境的情況。文章在中國引起轟動,黃一時間成為了一名反腐英雄。
在後來的日子裏,黃先是因為“受賄”和“包養情婦”被“雙規”,後來又被撤消了行政職務和人大代表資格,並被逮捕接受檢查機關審查,2005年8月3日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以黃受賄人民幣368.53萬元、美元22.8萬元、壽山石30塊(價值26萬多元)、筆記本電腦一台(價值1.7萬元)、金磚一塊、白金項鏈二條嫌疑向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期間,他的妻子和多個親戚、其他為黃金高辦事的人員也相繼被捕,連江縣包括百姓在內有近三百人受到牽連。與此同時,官方網站上還陸續登出黃包養4個情婦並經常嫖娼的係列文章,文章對黃的“好色”描繪的細致且生動。伴之而來的是一些“扮演反腐英雄迷惑多少人”“黃金高是投機分子”類的文章……。事件一下變得撲朔迷離、雌雄莫辨。
真相,我們現在不知道,將來也很難知道。本來,知道真相,對中國老百姓來講,就是一件奢侈的、不本分的事情。雖然我們沒有知情權,但是,我們畢竟有大腦,就免不了要猜測,要聯想……。
對於黃自身的腐敗問題,很多人不免會這樣想:無風不起浪,莫須有,但不會這麽嚴重。這種折中的態度,也許就是那些將黃極力敗壞的人的預期。筆者同樣是這樣的心態:如果黃真是4個情婦、經常嫖娼、受賄400餘萬,那他還有穿防彈衣和上網登文章的的必要、精力、膽量和衝動?但同時,中共官場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淪落為煙花青樓之所,廝混其中幾十年的黃真能出淤泥而不染、陷紅塵而保童貞?--不可能。
眾口爍金,積毀消骨。網絡給了黃金高刊登文章的自由,也給了對手們侮辱他的自由。不管群眾如何猜測,反正黃是沒有說話的機會了,反正他的光輝形象已大打折扣了。
盡管撲朔迷離,但是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那就是:黃金高被捕,是福州官僚階層的報複。
黃穿防彈衣,刊登文章,是一種自衛,招誰惹誰了,怎麽會遭到政府遭到整個官僚集團的報複?因為黃的行為,自曝了家醜和行規,違犯了官場的遊戲規則。這個官場的遊戲規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社會的潛規則。
那麽,這個潛規則是怎樣形成的,它的本質又是什麽呢?
中國社會的潛規則,也是官場的潛規則,其實是一種製度性腐敗的規則,它是一種非法的、不成文的、按權力大小進行財富等級分配的規則。這種潛規則絕不隻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不是什麽“社會轉型期”的必然,(“轉型期”是一個很有欺騙性的概念,它是中國人不求甚解、健忘和別有用心的產物)它是中國悠久曆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那麽,這個舉世無雙的、獨一無二的中國潛規則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不得不談及中國的曆史和傳統文化了。
中國官場潛規則是伴隨著大一統專製的形成而產生的,它是中國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結合的一個必然產物。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百家爭鳴。秦國憑借法家思想剪除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疆域遼闊的大一統專製王朝。秦因法家而得天下,也因暴政而失天下。15年後,秦亡漢立。漢繼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權、郡縣製、戶口製度、連坐製度、酷刑等法家專製製度,同時也吸取了秦暴亡的教訓,變焚書坑儒為獨尊儒術。法、儒這兩個戰國時的冤家,在漢代終於因“受體”的分離(法為帝王之術
,儒為臣奴之道)而相敬如賓、握手言歡了。法家通過恐怖來壓製人民,儒家則以“仁政”來欺騙人民,自此,中國的專製政體成熟定性一直延續至今。漢,也因此成為了這個民族的稱謂。
儒家思想是周代宗法製度的升華,宗法製度是一種按血緣的遠近進行財富等級分配的製度。“周天子,家天下”,周人打敗商人占領中原後,便廣封親戚,按血緣的遠近分封大小不等的土地,所謂“封土建侯”。這些分封的土地實行的是一種“中央集權型”的封閉的僵化的土地製度:井田製。由於井田製的僵化、穩定,分封的諸侯、大夫、士等諸階層便由受封土地的多少,決定了財富成等級分配的狀態。這種財富等級分配是周人的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孔丘的話,明確表達了儒教的這種財富觀念。這句話容易被人們誤解,因為“患不均”很容易使人將之與農民起義中常提出的“均貧富”相混淆。這二者是不同的,“均貧富”中的“均”是”平均“的意思,他是農民對中國社會中存在的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的一種反抗;而孔丘“患不均”的“均”卻是”均勻“的意思,即是財富按等級進行分配。
“均貧富”的財富平均觀念是基層農民的理想,也是法家思想的財富觀。這兩者是一致的,因為法家思想是帝王思想,而他們為了社稷的穩定總是滿足基層農民的需要的。
法家主張財富平均分配,儒家主張財富等級分配;法家思想是代表皇帝利益的(常常也能代表基層人民利益),儒家思想是代表官僚利益的。漢代,法、儒合流,便形成了明為平均、暗為等級的中國社會潛規則。明處的平均,就是土地平分,低薪製;暗處的等級,就是土地兼並,和腐敗。
法、儒合流,是經過“磨合”的,其中一個曆史見證,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鹽鐵論》。《鹽鐵論》是記載公元前81年(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死後第七年)西漢朝廷組織召開的鹽鐵會議中法家人物禦史大夫桑弘羊和儒生們辯論的文集,它是一部難得的全麵記載法儒思想鬥爭的辯論集,其中關於官僚薪水問題的辯論,我們不妨旁聽一下,這樣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潛規則的形成。
桑弘羊說:“當醫生的醫術已經很笨拙了,還要多取報酬。當官的多數不好,並侵奪百姓的利益。大官欺壓小官,小官欺壓百姓。因此不怕不精心選擇,就怕所得到的人與我們期望的不一樣;不怕他能力不夠,就怕他貪得無厭。”
儒生說:“古時候製定的官爵俸祿製度,卿大夫的俸祿足夠在家裏供養厚待一批賢士,士的俸祿足可以使得自己及全家族的人生活優裕,在官吏家當差的百姓所得的報酬也足以代替它耕種所得的收入。今天,小吏的俸祿微薄,地方上出徭役遠到京城附近,穀米又貴,收入不能滿足需要。平時生活就缺吃少穿,一旦有什麽事情,就要變賣家畜產業。不僅如此,還有徭吏經常派徭役,官府經常催逼賦稅,地方上的小官吏隻好行賄賂乞求寬免,大官則從中漁利。上一級官府向縣裏要,縣裏又向鄉裏要。鄉裏又向哪裏去要呢?俗話說:賄賂的風氣下傳,好像江河奔騰而下,水源不枯水流不止。今天大江大河流入大海,大海都接受了,卻要小溪不接受地麵上那點積水;想要百官都廉潔,是不可能的。(《鹽鐵論·疾貪》)
儒生的話,就是今天的“腐敗有理”論。
法家的平均是對腐敗、對兩級分化的矯枉過正,而儒家的腐敗、兩極分化又是對平均的矯枉過正。平均和腐敗成了一對讓人同情的怨怨相報的冤家對頭,成了一個讓人煩惱的解不開的曆史之結。
皇帝不搞平均、低薪行嗎?不行,因為第一,“均貧富”是對造反、革命群眾的許諾;第二是專製的需要,因為專製管的很寬,需要的官吏太多,高薪,朝廷供應不起;第三,是道德虛偽的需要,幹部高薪了,還怎麽搞“仁政”,怎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四,低薪還有一個好處:逼你貪,你一貪,你的小辮子就被皇帝攥在手裏了,任何時候,隻要皇帝願意,隨時都可以摘掉你的烏紗帽,甚至項上人頭;第五,高薪,也不能保證你不貪,低薪的實惠起碼是現成的。所以,隨著中國曆史的發展,隨著專製政體的日益成熟,官吏們的薪水是越來越低。
官吏們不貪行嗎?不行,因為官吏們社會交往多,開銷大,過低的薪水會使他們比百姓更貧窮。沒了體麵,還怎麽當領導,誰還願意當領導?貪的少點兒,滿足等級分配的需要,別導致社會兩級分化行嗎?不行,因為貪汙畢竟是潛規則,它是不被監督和控製的。再由於中國社會混沌未開,政治包涵一切,缺乏分權監督和製約,因而一旦開了頭,就難收住腳。
中國社會就是這樣:一個王朝時間久了就會腐敗、財富就會嚴重兩級分化,等這種分化到了一定的界限,農民們就造反了,就會推翻這個腐朽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新的王朝建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過去兼並集中在土豪手中的土地,分了,均給廣大的農民,將舊官僚廢了,新官僚施行低薪製。這個新王朝時間久了,同樣會腐敗、兩級分化嚴重,土地、財富逐漸被兼並在個別人手中,基層人民民不聊生,這樣,他們又會起義造反……如此這般,循環往複,構成了中國的曆史。
中國皇帝們的反腐敗是動真格的,因為國家的財產就是他們的家產,家產被官吏這幫奴才們黑了去,內心是痛恨的,不是感激的;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官吏們的腐敗會使朝廷失去人心,財富的兩極分化會導致社會動亂,事關江山社稷,幹係重大。有了真心反腐敗的皇帝,也就會產生真正的和皇帝一心的清官,盡管人數很少。清官們反腐敗是真誠的,因為他們有皇帝這個反腐鐵杆作靠山,並且皇帝本身作為天子還給清官們提供了一種終極價值觀。今天的中國社會,在反腐敗方麵,遠不如古代,因為現在沒有皇帝,也沒有清官。今天的最高領導,更具官僚特色,因為他的權力不能世襲傳承給自己的後代,所以江山社稷也不是自己的事,要貪,大家一起貪。他們所作反腐努力,隻是為了自己在任期間的天下太平;隻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登台亮個像:哥來了,弟兄們給點麵子,別出格……。至於自己死了或離任之後的事,那就“管他洪水滔天”。清官更不會有,如果有,比如黃金高,那也是非常令人懷疑的。因為現代的中國社會,沒有了反腐敗的終極權力和價值觀,就沒有了廉潔存在的理由和根據,你廉潔--為啥?你守節--為誰?當然,這也是今天黃金高的悲劇所在,如果在清朝,事情發展到了這種份上,民怨如此沸騰,皇帝早就龍顏大怒,對福建領導班子大開殺戒了,哪裏還會有這幫雜碎報複的機會。
皇帝們反腐敗雖是真心的,但是,他們也是講分寸的,因為麵對製度化的腐敗,麵對官僚們的集體腐敗,皇帝的耳目再多,也不是整體官僚的對手。再說,皇帝也不可能將官僚全部殺光;況且,這個製度的製定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所以皇帝們的反腐敗其實是在搞平衡--皇權、官僚、百姓間的平衡。這,就注定了中國的反腐敗,都是表麵的,都是在演戲,都不解決根本問題。今天的社會,更是如此,甚至連演戲都不如,因為現代的反腐敗幾乎全是官僚間的政治鬥爭,因為現代沒有了對社稷終極負責的皇帝。
在中國,腐敗是悠久傳統,廉政是一時衝動,反腐敗則是一出常演常新、百看不厭、永遠沒有結果的戲。
腐敗,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潛規則,就是中國人的遊戲規則。
2005 8
首發於《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