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列車上的旅客
人生就是旅途,出發,到站,再出發,如此循環,直到終點。
那時都是綠皮火車,票不多,能得到窗口的座位最好,而且是麵向火車前進方向的,想睡時可以使用座椅的靠背、車廂的牆麵和座前的小桌板,能隨手拉開車窗,還能沿途觀望風景。特別是在盛夏,車外的風迎麵吹來,一解車廂內的悶熱,真爽。
臥鋪當然比座票好,雖然貴了點,但票數就少了。一張臥鋪票,中鋪最好?不一定,下鋪也好,不睡時可以一直坐在自己的鋪位上,但中鋪似乎更好,既可以到下鋪坐著,也可以隨時上到中鋪躺下,空間還不小。那上鋪不也是這樣嗎?可去上鋪要爬到頂,累!還有上麵的空間小,氣味大,車廂裏人多空間小,氣味往上走,特別是夏天,頂上最熱。
軟臥最好,當然就更少了,而且有錢也買不到,要看級別,那裏確實有點不一般,有門,每個鋪都有掛簾,隻是也分上下鋪,可容納四個人,這點感到有點失望。
要是軟臥包廂隻有一張床那就好了,門一關,就像是在賓館,移動的賓館。有人覺得應該會有這樣的單間軟臥車廂,隻要來乘車的人官銜足夠大。
但為何要設一張床呢?隻要把一個包廂全包下來就行了,貧賤限製了想象力。
無論怎樣發揮你的想象,你無論如何不會想到一整輛長長的、可以載人上千的火車隻為了一個人出行而執行運輸任務,但卻真的如此,而且一路可以是逢站不停,遇車先過。
火車就是社會的縮影,展現了一幅人間的眾生相。
那時你排隊買票,你就是一個平民,級別都在縣處級以下,但你能坐上火車,起碼就是一個不太一般的人,因為在那時很多人連火車都沒見過,若沒錢,沒有介紹信,也不能出遠門。若你比較窗口座位與其他座位的優劣,你肯定是個標準的城市平頭百姓;如果你衡量上中下鋪的好壞,說明你是一個不一般的平民,或許是個幹部,家庭條件較好;但若能坐上軟臥甚至飛機,那肯定官銜在縣處級以上了。對於這種待遇,所有的人都無異議,認為理所當然。
而對整車運送一人的,心中充滿的是無限的敬畏。
慢慢地,出行住宿和外出生計自由了,車票也緊張了起來。
自從高鐵動車出現之後,過去車上的檔次似乎模糊了,都是座票,一切以錢來替代。但其實錢的多少仍然與官銜不無關聯,還有寧願少花錢、去坐過去慢悠悠綠皮火車的,而且即便是高鐵動車,座票也分出了檔次。但等級的差別與過去的相比,確實淡化了不少。
骨子裏頭的等級觀念是否還仍然存在?比如坐在別人座位上而拒絕讓開的淩霸,雖然是極少數,也是內心那種潛意識的流露,出現在這裏的或許等同於當年坐在綠皮車廂硬座上的人,搶座、占座是平常事,侵犯了這裏的人,也沒什麽大不了的;而能伸出一條腿把要出站的列車停住的人在過去絕對是有座票或者有臥鋪票還挑三揀四的人,在平常時唯我獨尊慣了,情急之下攔下一輛硬座車廂沒什麽大不了的。
乘上高鐵,看著滿滿正能量的宣傳報刊和網上資訊,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眼前的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此時此刻是否有坐在軟臥車廂裏的那種感覺,還是更甚?軟臥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而高鐵卻總有一種隔靴搔癢心境,畢竟周圍的人都可以坐得上,靠車窗也好,也沒那麽在意了,雖然高大上,作為個體的自己卻顯得太渺小了。
感歎: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