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研究報告|“無濾鏡的中國”: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調查
來源:澎湃新聞網 5-24
【編者按】5月24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將發布《“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2023)》。CISS自去年年底開始圍繞“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這一議題組織了民意調查,希望藉此向世界呈現中國“無濾鏡的樣子”,減少中外對話中的“信息赤字”。報告發現,近半數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安全”的,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在當前國際環境中,中國是“安全”的;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安全影響程度最大,但也有近五成的受訪民眾認為中美關係未來會有所改善;約八成受訪者認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受訪者普遍強調,俄烏衝突中最應重視的問題是對平民生活的影響;而相較於美國和日本,中國民眾對俄羅斯的好感度最高。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授權刊發報告全文。
簡介(INTRO)
世界正處於曆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秩序正經曆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變化,而中國在這些變化中無疑處於“風口浪尖”。中國之外的世界注視著中國,有人帶著好奇與期待,有人則充滿疑問或者焦慮。中國是怎樣一個國家,中國人是怎樣看待世界的,中國將如何使用自己日漸強大的國家力量?圍繞這些問題,中國一直在努力言說,然而外部世界的不解、誤解和曲解仍然很多。減少中外對話中的“信息赤字”,需要中國的研究機構通過科學方法向世界持續、準確、客觀地介紹中國“無濾鏡的樣子”。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致力於通過研究闡釋和傳播中國理念,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2022年11月,CISS圍繞“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這一議題組織了民意調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中國民眾對當前的國際安全狀況以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看法都頗為樂觀,對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張中國外交姿態應當積極進取。同時,隨著年齡和學曆層次上升,受訪者的態度則變得更為謹慎或複雜。
本次調查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中國大陸公民,在99%的置信水平、2.5%的置信區間下,共需2662個樣本。調查過程中,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按照性別、年齡、城鄉、地區控製樣本比例。最後,實際回收樣本2661個,其中男性樣本1331個,女性樣本1330個;18-44歲樣本1543個,45-60歲樣本932個,60歲以上樣本186個。
注:由於四舍五入,各數據之和可能不等於總額(100%)。
1. 中國民眾高度關注國際安全問題
超八成受訪中國民眾認為自己對國際安全問題稱得上“了解”,超六成民眾認為國際安全對自己個人的影響“非常大”或“比較大”。
從初中學曆開始,基本呈現出學曆層次越高的民眾認為自己對國際安全問題越了解,自己受國際安全影響也越大。與生活在鄉鎮的民眾相比,生活在城市的民眾更關注國際安全狀況對個人的影響。
沒有戰爭僅是安全的基本條件(僅7%的人將其視為充分條件),經濟與金融運轉良好、不存在大規模不可控的人為風險(如氣候變化、數據隱私等)、不存在意識形態衝突也被列入構成安全的重要條件。
但是,年齡越大的民眾對安全的定義越簡單。60歲以上受訪群體中,有12.4% 的人認為隻要“沒有任何形式的戰爭”就是安全,略高於其它年齡段的結果。學曆越高的民眾對安全的定義越為複雜,附加條件越多。在同等條件下,華南地區民眾對安全的看法最為簡單。
近四成受訪民眾將中央媒體(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人民網)視作獲取國際安全相關信息的主要渠道,其餘依次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政府官方網站或應用程序等。
2. 中國民眾對國際安全的整體狀況比較樂觀
近半數(49.8%)的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安全”的,遠超認為世界“不安全”和“不太安全”的比例(19.99%)。有近五成的受訪者認為今天的世界比五年前更安全,略超五成的受訪者相信未來五年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安全。
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在當前國際環境中,中國是“安全”的;近七成人認為中國的安全狀況在改善並將在未來五年持續下去。
年齡和學曆的差異也同樣影響到相關認知。總體而言,學曆越高,對中國的國際處境的安全感越低。從年齡層次看,青年群體的安全感較高。與其他年齡段相比,18-44歲的民眾相對樂觀,認為中國的國際安全狀況“非常安全”或“比較安全”的比例高達73%,而其他年齡段群體持同樣觀點的人數比例均未超過65%。超七成初中及以下學曆群體認為中國目前在國際中的處境“非常安全”或“比較安全”,而碩博研究生則為55.3%,有學曆越高、安全感越低的整體趨勢。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全球化對國家發展利大於弊,在各年齡、學曆、收入層次中,認為全球化對國家發展“利大於弊”的民眾均遠超對全球化持中立或負麵立場的民眾。
對於中國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高於八成的受訪者對擴大對外貿易、外國人來華學習工作經商交流、科技研究領域對外合作持積極態度。在這四項措施中,爭議相對最大的是“是否鼓勵中國留學生赴歐美國家留學”,有17%的受訪者表示“基本不讚成”,不過仍有超過75%的受訪者表示應當支持鼓勵。隨著學曆層次提升,受訪群體中對赴歐美國家留學和堅持對外科學合作的人數比例也進一步上升。
可能受調查時間節點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民眾多種國際安全顧慮中,全球大流行病高居首位。國際勢力介入台灣問題和中美對抗衝突緊隨其後。與之相對,民眾對氣候變化和國際經貿停滯的威脅感知相對較低。
與此相對應,中國人將大流行病、領土領海爭端和中美關係視作中國最應當優先處理的三大國際安全問題,中東和平、恐怖主義則是11個選項中重視程度最低的話題。
盡管中美對抗衝突是中國民眾最擔心的國際安全問題之一,仍有近五成的受訪民眾認為中美關係未來會有所改善,判斷中美關係將繼續走低的受訪者比例不高(24.76%)。
有近四成人認為中美關係麵臨當前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單方麵的因素,另外還有近四成的人認為是由於中美雙方客觀存在的利益衝突。年齡層次越高、學曆相對較低的受訪群體多將中美矛盾歸因為美國單方麵因素;而中青年群體和高學曆人群則更多認為是中美雙方利益衝突所致。
在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這5個國家或國際組織中,受訪者將中國視為世界第一大影響力行為體,2661名受訪者對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平均評分達到4.36(5分為滿分)。
其中,九成民眾認為中國全球影響力較五年前有所提升(90.4%),並將在未來十年繼續提升(90.8%)。城市、年輕群體均持更加樂觀意見,而45-60歲群體則最為“務實”。
美國被認為是全球第二大影響力行為體,平均得分為4.22。不過,本科及以上學曆層次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的影響力略高於中國。
有趣的是,不同性別群體的評分略有差異,女性受訪者隻有在對歐盟給分時略高於男性。
在各類具體的中國對外政策問題上,大部分受訪者同意對損害中國利益的國家、實體或個人實施製裁(91.54%),讚同中國為確保自身安全建立海外軍事基地(74.93%),並主張在中國公民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可以在海外用兵(90.34%)。
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安全影響程度最大,此外,日本、俄羅斯和歐盟次之。中國民眾對俄羅斯的好感度最高,約六成受訪者對俄羅斯印象“非常積極”或“比較積極”,有過半受訪者對美國和日本印象“比較消極”或“非常消極”。
約八成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在美國和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負有主要責任的人數不足百分之十。
受訪者普遍強調,此次衝突中最應重視的問題是對平民生活的影響,此外受訪者較為關注中國在烏的人員安全和經濟利益及全球能源供給所受影響兩個問題。
(作者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
編輯:李華山
2023年05月25日 0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