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YouTube 同胞看印度

(2024-08-07 16:24:40) 下一個

YouTube 與黃欽勇社長的八天印度行,我們看到印度殷殷期盼的半導體夢《國際淩界點》EP.14

DIGITIMES  首播開始於 2023年3月14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jGWhrkgTA&t=1138s

960 條評論

@zhuozhu4728 1年前
印度是跨國公司的墳墓,全世界都知道。

@yuan-hsiangliao4968 1年前
先生在印度隻停留了八天,我在印度加爾各答出生,先生隻看到了事先安排好了的行程,我是從基層看到上層的普通人,先生所說的隻是相關產業的範圍,印度各大小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還沒看清楚,我從1982年離開印度,中間有回去過探親之外,其建設基本上沒有大變化,其落後程度先生看後,絕對不敢想像中的國度,我們旅居印度幾十年,當然也希望印度有所發展,但是就是搞不好!很多華人完成學業以後都想盡辦法離開印度,究其原因就是對印度的前途擔憂!是真不虛言!

@user-guangguang 1年前
小心印度人的肚腸,他們沒有報恩的心,超短利,假好人,暗地裡常背盼叛盟友,這種國家離遠一點,千萬別幫。
@zectsen 1年前
印度。。。。。真的一言難盡,如非必要還是別跟印度人打交道
@kevinchou6913
1年前
誠信是最大問題 跟印度人做過生意的都懂
@ringshineo4948
1年前
和印度的貿易往來,不管公司大小,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必須先收錢,錢到賬才能發貨,這是中國所有從事對外貿易的人上的第一課。
@rammpage4468
1年前
14:20 這就是非常片麵的看法了。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那麽多的印度人在 美國當高管,而不是在印度當??? 你又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麽那麽多印度人可以在美國的世界級公司當高管,為什麽印度國家自己的世界級公司反而非常少? 個位數而已。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世界500強,中國有200多家公司上榜,比美國的還多,而這200多家中國的公司,高管無一例外,統統是中國人,這還不算台灣的公司;印度呢? 隻有區區的個位數,7個而已,那我相信這7家公司的高管都是印度人。 那麽200多比7,嗬嗬,印度人如何來的自信比華人強? 我們華人在美國的頂級公司當高管的少,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國家有能力創造世界級的公司,高級人才可以在祖國發展,不需要背井離鄉去美國討飯吃,這才是最大的區別好吧!!!!?
@jackie406coupe
1年前
印度人做生意沒信用、樣品看起來沒問題,整批貨收到後都是瑕疵,誠信是需要幾十年的累積、印度還要幾十年的歷練沒這麼快。
@aronyang
1年前
印度...外有中國的挑戰?  看到這句話不會覺得奇怪的,應該是brain-dead狀態。先得認知自己的位置,再談"應對"的方案才有意義。過去30年,中國大陸談米國,都是講"追趕(chasing)",可不是講"應對米國的挑戰",印度這種笑死人的自我認知,難怪米國從來不把它當回事,想跟這種族群共事發展,必是蠢蛋。
81
@user-vr6hy9uk7r
1年前
印度一直和中國比。中國從來沒想和印度比。如果印度發展到現在中國這樣。那美國所有的招數都會用在印度身上。
18
@jangoju5450
1年前
infosys董事長說中國的進步還要先給觀眾打個預防針,就憑這點就能看出印度社會沒什麽希望。我幾十年來從來沒聽說過哪個中國企業家或官員在台上說美國日本歐洲進步時還要照顧下觀眾情緒,大家都是認可他們進步我們落後的,台上台下都是憋了一股勁要努力迎頭趕上的。
21
@lainfonet
1年前
把印度人講得太謙虛了,看看印度網友自己的評論,很多人認為印度今天、現在、在這一刻,就已經是一個超級大國。相反,中國一再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最近,美國國會還通過了一個法案,要把中國踢出發展中國家行列。
21
@user-nc9lk5vb4d
1年前
三哥是扶不起的阿鬥,幾千年來的歷史印證了這事實。
12
@user-W-J-V
1年前
市場決定一切
        比爾蓋茲說,打壓中國最終隻會讓美國科技人才失業。
        依賴才能產生真正的壟斷及控製,打壓不成隻會造成反噬,因為有利可圖就會趨之若鶩。       
        中國的稀土產業為何能夠壟斷全球,中國擁有特殊的提煉技術不是絕對因素,是中國把價格拉低至沒有國家及企業願意投入研發經費去研究,因為資本主義講究利益,沒有豐厚的利潤回饋,怎麼願意投資,中國的龍門吊掌控全球85%的市場,不是這項技術多困難,是因為中國將價格壓在企業覺得市場不夠大利潤不夠豐厚不願意投入研發。
        任何產品隻要產量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市場及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係,隻要中國有能力生產的產品,其生產成本將比各國都低,其他國家將無法與其競爭。
        川普對中國增加20%的關稅,結果隔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不減反增,隻有少量的訂單流向他國。說要供應鏈撤離中國,結果隔年外資投資中國成長24%,其中美國廠商投資最多,日本次之。政客靠唬爛嘴騙選票,企業卻是用真金白銀及生命做選擇。
        過去美國能夠整垮HTC(宏達電),打趴日本的半導體業,是因為美國掌控市場,日本的半導體近八成銷往美國,美國因此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大幅升值喪失競爭力,美國趁勢大力推動半導體發展,數年後美國半導體就超越日本。同樣的全球半導體近七成銷往中國,中國的市場足夠培養其半導體業。
        世界上沒有技術可以永遠不被超越,有市場就有利潤,有利潤就有研發經費,半導體九成以上的市場都是28奈米以上,中國都有能力製造,透過成本優勢,未來中國將主宰全球28奈米以上的半導體市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首度出現逆差,其中最大的逆差,就是中國的半導體大量反銷韓國。
        美國的前六大IC設計公司都是華人創辦,美國半導體業的主管近五成都是華人,川普的種族歧視,造成大量華人科學家回去中國,過去中國留學美國隻有一成會回中國,如今近八成的留學生回國發展。
        中國過去因為內亂,所以比西方晚發展工業,有許多技術落後西方,但追趕速度非常快,中國每年產生的理工科人才比G7國家加總還多,在第三代半導體美、中起跑點相同,中國未來有機會超越美國。
        過去美國就結合多國包含歐盟及俄羅斯簽訂瓦森那協議,禁止高科技技術流入中國,結果中國用算盤計算製造出原子彈及氫彈,不讓中國參與太空站,中國就自己研發自己的太空站,北鬥衛星也組網完成,連美國空軍都使用,中國購買買美國的超級電腦,美國上鎖要使用必須由美國人操作,中國一樣發展出自己的超級電腦,中國購買德國的盾構機,連維修都不準中國人在場,結果中國開發出自己的盾構機,還反收購德國的盾構機企業,還有航母鋼、航母攔截索、手撕鋼、高鐵、發動機、3奈米蝕刻機(台積電也採用)等許多被西方國家壟斷封鎖的商品及技術,一件件的被中國打破壟斷甚至反壟斷。
        另外中國已經研發出光量子芯片比現今的矽芯片運算速度更快1,且能耗消耗也更低,中國的光量子芯片生產線已經在建設中。
        石墨烯芯片比矽芯片運算速度快1000倍,中國高純度石墨烯芯片已經研發成功,即將要進入商業規模量產中,未來將可以完全取代矽芯片,改變全球半導體生態。
        張忠謀(外省人、五毛)在54歲之前未曾來過台灣,目前也還是美國籍,他是蔣經國時期,因為台灣經濟騰飛,海外華僑菁英看到台灣是中國的希望,紛紛接受蔣經國的邀約來台報效祖國,台灣現今的電子業人才及基礎,都是蔣經國時期建立的,蔡英文隻會吹噓坐享其成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民進黨對台灣的經濟隻有破壞沒有建設。
        如今海外華僑菁英沒有人願意來台灣,全部都去了中國,中國近期公布比穀歌的量子電腦運算速度快一億倍的九章量子電腦就是海外華僑菁英的傑作。另外開發出3奈米蝕刻機及28奈米光刻機的中微電子尹誌堯,也是海外華僑菁英的傑作。
        妨礙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兩岸關係緊張,一個頻臨戰爭的地區誰願意來投資,台灣自李登輝時代,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外逃資金超過10兆台幣。民進黨國會過半不敢宣佈台獨,連訴諸民意的台獨公投都不敢,卻嚴重傷害台灣經濟發展。
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24
@user-yc5dg6dc1o
1年前
印度在美國眼中也是一種不受控的國家  真發展起來對美國也是大威脅最終就是和日本一樣的下場  這才是最關鍵的
23
@kevinzhan7387
1年前
印度要想加快發展,在解決能源、基礎設施、政府效率等問題之前,首先要懂得誠信,有些問題好解決,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裏的
171
7
@user-mv7mc8jv4l
1年前
我曾經去過印度的城市和鄉村旅遊,扶不起的阿鬥是我對印度的感嘆,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希望我的想法是錯誤的…..
54
@lainam5709
1年前
05年去印度十一天、遠至克什米爾,當車子剛進舊德裏的時候場麵真的用震撼來形容,公路兩旁一大片住宅就象是難民區,以當時的情況還比不上七十年代我在大陸居住的環境,克什米爾也是如此,入夜市區裏街道兩旁住滿了無家可歸的民眾,十多年過去了不知現狀如何。
22
4 條
@xiuliuwong4879
1年前
騙你去印度投資、就像小米那樣到最後所賺的錢全部歸給印度
23
@user-sg5lc9zs3t
1年前
言而無信的國家,如果真在印度發展很好,印度政府就會無端找藉口割你韭菜,這種國家就有黃金也別去!
16
@koyo9455
1年前
民族性使然,自古以來就沒有強大過,不用太重視的國家。
95
@shanno88
1年前
我去過印度,見過很多當地企業家和高官,也和當地很多普通人麵對麵聊過很多東西。個人認為30年內不可能。
34
1
@bullkicksbear5400
1年前
幾年前我在Vanguard工作時帶過一個5 人的“他們所謂的軟件工程師”offshore印度組,我能活著已經是很大的幸運。 感覺就是職業培訓班上了兩個星期課,後然給我帶的。 當然能拿到工作簽證來美的有些能力還很強。 在美國軟件行業,印度人他們很團結的。 一個印度人進公司了,不到兩年那個組多數會是印度人了。 這是為什麽他們能在軟件行業立足的根基。 反正和印度人,或者說和人,打交道自己看著辦吧
9
4 條
@LT-ob6qi
1年前
與中國比,印度現在最大的有利條件是美國沒把他當敵人,用盡洪荒之力對付他。在自信這一點上,印度比中國強,印度也沒有中國那麽多反賊。謝謝烏老師的介紹分析!
21
@user-wq8hr4ob7z
1年前
我去過,去了就瀉肚子,回來就好
11
@ianchu8232
1年前
中國的優勢,不在那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辦公室,而是千千萬萬的二級供應商。他們在深圳東莞惠州中山油膩肮髒的廠房裏為跨國企業提供了一切所需的材料,如同大海裏的蝦米,雖然沒有顯赫的名字,也時常生生死死,卻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整個海洋的興旺。
沒有這些蝦米,再多的跨國企業,也隻能從別處采購。再光鮮的玻璃辦公室,也不會維持多久。
4
@bukeyxu5869
1年前
沒去過印度,但是和前公司裏在印度site的同事合作過,他們經常會改報告,讓結果達到預期。
8
@Funky028
1年前(修改過)
台灣各種圈子人士的思維永遠跟著美國設定在走,隻要是在對抗中國崛起這個大主題之下,什麽國家都可以拿來說嘴,一會產業鏈去越南,一會印度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你們討論東西都是隻設定目標不看過程和現有數據的嗎?一個王冠級產業要從無到有,要涉及都少個利益主體,國家要積累多少年的教育人才,科技實力;貿易戰都五年了,印度現在連吃富士康這種產業鏈都吃力,還半導體這種王冠級產業,印度這個國家永遠想的比做的多,和台灣一樣最近二十年最愛用皿煮國家這個大招牌麻痹自己,認為自己最後的最後一定會靠皿煮自由戰勝中國,真是笑死人了;不同的是台灣在兩蔣集權時代已經打下了經濟基礎,印度還遠在混沌期。
21
@MontyGumby
1年前
黃金大小姐的心, 小丫頭的命 - 這就是印度
7
@jiasongwang5128
1年前(修改過)
印度無解了,在人格方麵印度是世界上最愛貪便宜的國家,向外國定商品尾款不給和少給是普遍現象,(做外貿的朋友都是要百分之80到100,沒有定金之說,老板沒有現錢印度貨一般不發貨)沒有契約精神和狡詐心態。投資印度最要命,民主國家基本地方權利很大,印度是個貧苦貪汙嚴重的國家,不是你給錢可以搞定,他是要你掛掉的那種坑法,他以為你賺了好多,我很眼紅的,要搶哪!而且晶片產品很特別,不是我要出口給你國家,是你國家需要,使用晶片廠一般不會投資印度,沒有理由投資印度,給自己找不痛快
2
@user-uv8vh7iu1s
1年前
至今為止,到印度投資的台商製造業,還沒有真正賺錢的,鴻海去印度也是被蘋果逼的
印度人頂層精英,很聰明,英語很好都沒有是沒有錯,
但是去印度,奉勸還是別去的 好,
自古度就不是一個國家,是無數的小國城邦,所組成,
嚴重的種姓製度,讓高種姓的不願意曲就低層次的工作,也不願意讓,低種姓的高階主管管理,一個印度國家有二十多種的語言根本沒有統一,雖然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但低階的的百姓,根本沒辦法用英語溝通,再加上加上印度人天性,並不是安份遵守sop和規定,喜歡隨心所欲
外加低效能的政府行政效率,差勁的基礎設施
,還有薄弱的其他工業製造能力,都是隱性的地雷
半導體產業,並不是隻需要半導體這個產業的力量而已,還有眾多的其他的產業需要搭配配合,太多的支支末末要搭陪,印度根本就沒有,
要一步登天,直接引進台積電,其他的都沒配套,半導體產業就隻有死路一條而已
如果現在去印度投資,大概就是隻有打水漂而以
6
@batarlee8755
1年前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在印度人的自信裏,太陽係已經容不下它了。如果印度想搞半導體業,這個地球上也隻有美國和台灣才配給予它支持。印度人自信用不了5年,台積電都不在它眼裏了。
希望以後談起印度時,不要提及地球上的其它國家,隻提一下美國和台灣就行了,不然,印度會不高興的。
42
4 條
@tcngr
1年前
節目主持人忘了說,印度人麵臨的最大挑戰是他們的基礎設施。
這也是很多香港時裝公司不願意在印度設廠的主要原因。
5
@TheDrdickenstein
1年前
您在印度期間有沒有人提到過,阻礙印度製造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不是基礎設施落後,不是種姓製度傳統,也不是政府低效,而是超高的文盲率(78%) ?
7
@user-xs4cm5ds3k
1年前(修改過)
現在處於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及其盟國都想脫鉤中國產業鏈。  這麽好的外部環境如果印度在這十年之內沒發展起來的話後麵基本上不可能了。 像日本韓國中國都抓住了產業鏈轉移的機遇,印度抓不住的話就完全沒希望了。等到中國產業升級上來,美國完全壓不住的時候印度更加沒希望了
6
@zxxi2919
1年前
印度看起來市場很大, 但實際上印度有九億人口根本與市場不發生關係, 並且印度對外國公司不太友好, 通常是技術拿到就想趕外國公司走, 怕你占他的市場, 怕你轉他的錢拿走, 政府的效率底下,  進入這種市場................
11
@CW21989
11個月前(修改過)
印度想要在半導體產業發展,首先要把國民心態調整,喜歡動口不動手,認為動手的就是基層才做的事改變,喜歡做高管,不喜歡做技術的觀念改變,再把基礎建設調到台灣科學園區90年代的水準,就有圓夢的可能性。
3
@africh2401
1年前
印度的傳統文化是發展的桎梏,而他們的文化自信更加加深了打破桎梏的難度
9
@td1757
1年前
印度人隻說不做
12
@user-rp3ln7ue7l
1年前
本人曾往印度旅遊十餘天,也和一些去過多次與派駐到印度的中階主管討論過。共同的結論是它是一個永不超生的大雜燴民族。極少數的精英救不了它。絶大多數的貧民會繼續拖垮它。
3
@populusgenus1926
1年前
希望台灣人到印度去投資建廠,也可以移民。
11
@kangkandevboro9958
1年前
I am from India seeing this news lol   love all Chinese people from northeast India ,, 
1
@cocosu5415
1年前
囉裏囉嗦 聽了一半原來你是個印吹呀
6
@roclee3610
1年前
印度並不是被一帶一路包圍,而是拒絕參加一帶一路
8
@pofenglin5962
1年前
謝謝烏老師的分析,印度的誠信比毛子還差,美中日韓都被割韭菜,別不自量力想去那裡賺錢,隻會被割韭菜
9
@choujames192
1年前
非常感謝烏總編具前瞻性分析,我們應善用半導體國家隊的實力,爭取最大的利益。期待未來更精彩的主題分析。
26
@dancerinmaya6813
1年前
鄔老師:那個有關一帶一路包圍印度的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格局太小了。印度人的確言必稱中國大陸,心心念念跟大陸別苗頭,但是中國大陸(包括普通中國大陸人)並不認為印度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會去針對它,或者做什麽以印度為中心的布局。中國的一帶一路,隻跟中國自己有關,跟喂飽14億人,取得糧食資源和能源安全有關。
5
@bh-jh8po
1年前
Very impressive video.  Nicely done, Dr. Wu 
4
@monciachen
1年前
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告知印度關係,且視野多元,讓人一聽就懂。
5
@MarvinChenFantasy
1年前
英國埋的雷,印度至今還在享受,或許能有點進步,但天花板就在那裏
7
@aquariuscz5449
1年前
印度知道“謙虛”、”韜光養晦“、”誠信“、”互利共贏”為何物嘛?
1
@jimmyc1860
1年前(修改過)
文化因素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 同樣是走民主製, 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就是比西歐北美以外的民主國家發展得更好, 同樣是走威權體製, 中國以及曾經的韓國也是發展得比其他威權國家好~重視教育, 勤勞謙虛, 廉恥感等東亞文化特質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 也是我難以看好印度的原因
5
@user-cb3cg4ws3i
1年前
請問全世界的人民?中國計麽時候挑戰過過印度?沒有。印度是二賴子嗎?媽呀。
4
@andydong100
1年前
烏學長辛苦了, 努力為台印牽線, 感覺到印度有心發展半導體產業, 但千頭萬緒, 不容易啊 !
14
@user-er2pu7uo5r
1年前
要當阿舍或阿鬥  還是得靠自己的能耐  別人隻能給你輔助罷了  到目前為止還感覺不到印度能發展成為先進發達國家的能耐
18
@chenkch3060
1年前
學到很多。謝謝總編輯!
3
@huang_mou
1年前
印度賺錢印度花,半分別想帶回家……
9
@stevenlin6148
1年前
選舉製度下與中國的中央集權區別在於效率,還有一點是中國可以隨便動用國家力量去幫一個落後地區的發展,比如西藏,動用全國各省各自出資,出技術,出人才,出硬件去幫助其發展,但選舉製度下的社會是做不了,比如美國,更不用說聯邦的印度
1
@cowboyrock6274
1年前
印度在美國與西方鼓動下,可是信心滿滿啊!各方媒體也隨之起舞,鼓動風潮說印度即將取代中國,因此現在檯麵上敢講真話的人不多了,貴社評論個人覺得還算理性,唯一欠缺的是沒有討論為何許多企業會在這裡踩雷甚至退出印度市場,我想這才是許多企業裹足不前的最重要原因。
1
@linbay1599
1年前(修改過)
已經爭取到啦!不是在美國亞歷桑那州建了兩個廠?
3
@ilt4761
1年前
嘟嘟車東南亞也很多。
本質上就是摩托車加一輪和蓋子,類似以前台灣的鐵牛車加上蓋子。
3
@malicemizel
1年前
第一次跟第二次去印度都在新德裏跟浦內,那時拜訪一些當地汽車製造廠,基礎建設不行,經常斷電,並且充斥著貧民區。前兩週又有次機會去考察位於東南邊的清奈週圍,看了幾個工業區,幾個生產工廠。印度政府與人民效率極低,路上非常多新建中的高架公路,去了一個禮拜,總是沒看見有幾個人在施工。但是與前兩次大約6.7年前比較起來,我隻覺得印度必然崛起,隻是同樣的發展,時間可能需要中國的兩倍。加上他們投機的性格,會在這路上搖擺很久慢慢前進。其實我覺得與其不斷強求大企業大公司進印度,不如好好跟台灣還有日本合作,大量引進各產業的中小企業。
2
@taqilabon
1年前
Good info, thanks!
2
@kellychen2247
1年前
顛覆我對印度的影響,非常精闢的報導。讚
3
@RockyWulianghai
1年前
多謝謬讚!
@ytwang8384
1年前
多好的老師呀!謝謝!
@wong4667
1年前
先學會用紙擦屁股,用餐具吃飯和奴隸製度,再談基礎設施交通建設,改善營商環境,提升政府行政效率,還早
10
@neo_smith
1年前
過了20年,夢還在繼續
12
@uancan
1年前
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印度和舉世滔滔的幸福之地台灣,必然是強強聯手共襄盛舉,這才是G2的內涵
1
@KimD1
1年前
每個國家都有謀發展的權利,有野心也是好事。不過看看小米,企業還是要謹慎為好,至少想個安全退出的辦法。
7
@yusufli4604
1年前
我在中東,這裏的印度人占人口40%,打過交道的印度人多了去了,如果你要問我印度能否趕上中國,我無法回答你,因為那是永遠不可能,為什麽?這個問題可以用一篇文章來回答!主要是民族性!
3
@paulcheung734
11個月前
印度人真心的很自我感覺良好,有位南亞同事同我講,台灣的科技也很高超,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二個印度。
1
@cryptictoilettwo3696
11個月前
又又又又又又放長眼看看!
@wenling3487
1年前
衝著印度精英的持續不間斷的雄心,就不能小看印度。一定要謹慎小心,關注它的每一個發展節點
13
1
@culturecomp09chn64
1年前
喜歡 烏先生的深入研討!
3
@kuongmenglay8680
1年前
謝謝。烏老師
1
@1268henry
1年前
吹牛,印度想要先進唯一的辦法是把它格式化,從新裝OS。
2
@peterng7219
1年前
印度的投資環境如何, 可以從過去有多少企業想或離開印度反映 - 如Carrefour. Vodafone…. 最近又有消息台灣的緯創要搬走.
3
@janq-shiannlin1065
1年前
印度人長於動腦,拙於動手,精密的電子元件做得好很不容易,良率很差。若要進入晶圓製造業,建議先設個樣板廠,從45奈米以上著手,並以聘用高品質工程師而非僅作業員開始。另外印度員工有偷拿公司小東西及卡公司便宜的壞習慣,得善用同為印度人的主管來想辦法治治。
3
@PeterSher
1年前
精闢!深入!
2
@user-gv7he8dq6f
1年前
今天去印度投資的台灣企業需要考慮一下在台灣被統一後會不會遭到印度強行沒收資金和產業。不要覺得我危言聳聽,現在都2023年了,10年20年的長期投資隻要台灣當政的這個主體消失了人家就是明搶你也一點辦法沒有,未來的命運要賭在解放軍會不會繼續內戰解放台灣這點上嗎?時代給的機遇一旦選錯了就再也回不來。
1
@openzzf9937
1年前
大陸80、90年代城市拆遷,按戶口人數分配住房,讓多數城市人口住上樓房,農村有宅基地。有了土地,有了農地,人才有機會積累財產、消費。生活穩定才能進一步提升。印度農村人口15%的高種姓擁有全國3份1的土地、城市9成人口擠在平民窟(百度資料)、印度發展還需要建設用地,而人口還一直增長,比中國還多的人口擠在中國3份1的土地上。因此土地改革是印度提升水平的關鍵!相對來說,整個非洲大陸的麵積是中國大陸的三倍、人口才13億,論條件,非洲某些國家的條件比印度要好上10多倍。
7
@user-hf3xs1tt6z
1年前(修改過)
印度是電腦程式、軟體極強的,但是當地財閥非常排外、種姓製度、百姓知識水平極低(作業員堪憂)、公共建設落後(除了兩大大都市以外沒有柏油路麵)、女性晚上出門妳試看看。
建議這位先生,在印度不要穿西裝搞跟班像巡視一樣,穿搭和當地中下階層一樣,去恒河兩岸生活五天,包你腹瀉,不要和他們貴族、世家混在一起,才能看真相。
印度也不是什麼好賺的,人口紅利?腦袋發燒吧,%65都非常懶惰醃臢的人,每一省法規都不一樣,這也和中共同樣,拿錢幫你辦,不見的可成功。
這位烏先生,想空手套白狼,靠裝西裝的外表騙獃子入坑。
8
4 條
@rebeccakuang4097
1年前
印度還有超級大國夢,台灣人幫印度實現吧
3
@stevenwang1222
1年前
隻有一句話 你這麽low的節目 不要拿印度跟中國大陸比!再給它3000年 它也不能比….懂的人自然懂…
2
@tzer86
1年前
旁徵博引,乾貨滿滿!
1
@wenkaimai1113
1年前(修改過)
有一個競爭對手可以令自己時刻保持狀態,不應該排斥競爭對手,要相信我們能做到更好
8
@haimingzhang8986
1年前
其實世界其他區域的人,都不太適合半導體製造業這種既需要高精尖人才,又需要這些人才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也就東亞人才能接受這種壓迫吧?其他地方的聰明人,他們能接受?
6
4 條
@tonydong5946
11個月前
國外的印度人能團結到絲毫不會it他也敢招進去,還工資高50美元一小時他也敢給朋友。然後是各種挖公司牆角,亂填加班。反正上麵也無法知道,大家一起挖。國外的大公司人浮於事你根本想象不到,一個星期不幹活很正常。國外的中國人也蠻團結的,但是有原則,很認真,你必須差不多。印度人這個性格這不是好事,側麵決定印度人不可能崛起。。
1
@user-mf2er8dq3v
1年前
和印度人同事多年。也在老印主管手下工作過。他們非常聰明也可以說是狡猾。他她們追求帳麵上數字的完美。比如他/她們做儀器的質量控製會通過增減樣品加樣量來讓實驗結果落入質量控製允許的範圍。而不是借質控來發現問題。他們會讓你先去探路等你中規中矩地按SOP操作發現質控出錯後,馬上訓斥你操作不當,然後他們自己take over 通過少加或多加樣品且量來讓結果進入正常範圍。當然是先看了事先我們的結果來調整他們的加樣量的。結果質控過關但是留下
隱患。所測結果可能沒事也可能失之千裏。
1
@User-anti-1450
1年前
印度交通的秩序,他們自己有句話形容:
who dares, who goes
5
@c970
1年前(修改過)
幫助印度,就是把中低端芯片產能從中國轉到印度。應該是美國設計的戰略。這個策略的成功是個漫長的曆程甚至伴隨風險,畢竟芯片製造不是蘋果手機那樣的簡單組裝。莫迪上台開始改革已經9年,對外負債在不斷膨脹,而外匯儲備的增長卻遠遠低於負債的增長。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印度會變得非常脆弱。印度的眼前的繁榮是建立在高負債,低生產率,低造血功能(不能創匯)之上的,不改變這個局麵,印度是沒有將來的。台灣對印度芯片產業的援助,應該主要是為了減緩印度對外貿易赤字過大的壓力。
8
@noelska119
1年前
一兩年前看到一期馬臉姊頻道說印度未來是科技最進步的國家的預言。世界變化的箭頭正在實現。
1
@baymaxliu6775
1年前
烏教授,非常期待你持續關注並深度解析印度半導體行業發展,謝謝!
1
@qr5558
1年前
印吹  再過十年在來看
5
@kingbo340
1年前
我的好多徒弟是印度人。。。印度人做半導體???Good Luck。。。
5
@hediito383
1年前
謝謝分析。
1
@jimmyli56
1年前
Rising to China challenge, 這句話每個單詞都透露出印度人的無知和傲慢,連寫書的作者都是如此的話,我並不對印度人抱太多希望
2
@briangriffin3127
1年前
我覺得印度最大的問題,或者說大部分人的認知裏,在二戰後的世界,一個國家是否能富足,第一優先的事項就是他和美國的關係,或者說美國是否需要這個國家,如果美國對這個國家有需求,那麽不管他有沒有工業基礎,人口是不是多數文盲,甚至政權是民主還是非民主,都是不重要的,隻要美國對這個國家有經濟,政治,或者軍事需求,對他開放市場,這個國家就會變發達,變成富裕國家,反之,無論怎麽努力你也發達不了。而印度就是這一理論的信徒,他認為隻要得到美國的認可和支持,印度就會成為發達國家,因為美國現在需要印度反中,抓住這個曆史機遇,就是印度的國策。
4
@MasonAZ
1年前
烏還是不了解印度人。這個G20 logo的立意是G2-美印
4
@maggieling6578
1年前
要求一個用選票決定政府的國家有戰略耐心是不切實際的
@WebControlss
1年前

1
@Jack-mm3bl
1年前
我這裏是新馬地區,這裏有土生土長的印度裔,也有從印度或美國過來的印度人、印度裔。不妨把印度人想像成是黑皮膚並迷信的中國大陸人,可能會比較容易瞭解印度人。祝那些到印度開公司工廠的企業家好運,若無印度政府的保駕護航,必定問題多多。
7
@yusufli4604
1年前
印度人會說話,善於說話,更會做夢,行動嗎,呃,還是算了吧;所以你想找個人來說什麽,找印度人,你想找人來做什麽,找中國人!
4
@george6696
1年前(修改過)
我遇到了很多印度人,我隻能信任100 個印度人中的一個
1
@user-uj8re8fv8c
1年前
印度不缺水嗎 可以參考聯合國資料哦
1
@specterlala
1年前
政出多頭的印度,現在有個手腕強硬的強人掌舵,一切看起來蒸蒸日上一片光明。可是有人想過已經70多莫迪,要是哪天駕鶴閑遊後會發生什麽嗎?大概率民主內鬥又要無休止開始了。。。
7
@meowuuu
1年前
感謝烏主編精彩的解說,印度的雄心壯誌令人敬佩,若能解決基礎建設和行政效率上的問題,想必未來可期,期待後續與印度半導體相關的報導。
11
@zzgreyhat3886
1年前
印度發展製造業,最大的問題是距離和文化上離東亞太原, 中國是怎麽發展中芯國際的,先挖受到排擠的研發副總梁孟鬆,再挖沒得到重用的蔣尚義,再挖廠長劉曉強,再挖200個工程師。中國的京東方也是從三星挖的團隊。 印度很難做到這一點
1
@einroboter1301
1年前
芯片在東亞能做到最好是有原因的,芯片製造需要相當的紀律性,印度人不適合這種工作。
2
@muhibbaht1097
1年前
你給他,他吃掉你
3
@LyuChen94
1年前
all is well 
@chanlouis9634
1年前
感謝主持人的分享。但如果下次可以整理一下更好,感覺內容在事實和個人經曆穿插,聽完也找不到重點!
@qiangliu5950
1年前
印度上下階層之間的差距極大。印度有很多優秀人才,但是發展製造業,隻靠top 3%, 5%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bottom 50%, 70%的老百姓的國際競爭力。印度雖然廉價勞動力多,但至今都沒能發展出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業,可見這個國家在根基上是有問題的,別說跟東亞國家比,跟東南亞比都差很多。
5
@stevenan7461
1年前
這麼深入的第一手報導,讓人受益匪淺,原來印度的改變已這麼多,謝謝.
6
@linxuanhu8834
1年前
沃達豐 沃爾瑪都折戟在印度 要想真正了解奇葩印度 可以參考李嘉誠把印度賣給沃達豐一案  台灣汽車想進入印度??不是技術也不是資金問題 要想和印度塔塔集團分蛋糕??真的是異想天開 痛苦的是怎麽死的你都是一清二楚 卻是無能為力
1
@eircleenb
1年前(修改過)
印度的民族性,不是不可能,但是要扶植起來不容易呀!要改變的東西太多了。
1
@hedychiu6939
1年前
內容精闢、清晰,謝謝烏總編的報導,更深入了解印度這個一直以來,對台灣人來說好像很遙遠的國度。
8
@taiwanallen3544
1年前
你說台灣有五缺,印度反而沒五缺? 開什麼玩笑的觀點?   這種顛倒是非的論點,你對推廣印度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2
@user-ns3eh5qn9x
11個月前
哈哈。
@reyjao
1年前
印度人難管理,印度人才能管印度人,但是印度主管本身也不一定好管….. 官僚主義,貪腐橫行,行政效率差,交通混亂,守法意識薄弱,貧富差距大,貧富權力差異也大….印度人不在印度服務的,有成就的很多,本地的都是用權力跟種姓製度的階級致富。真的不容易跟他們合作。
1
@phongcheelim8873
1年前
印度在台灣的幫助下,半導體產業一定是日跑萬裏。相信不出一二年,印度的關導體產業就能走在中國前麵幾千裏。
3
@pefsgk5092
1年前
印度要發展半導體?先把錢用來多蓋幾間廁所再說吧。。
5
@enzol2823
1年前
印度發展半導體,他們的強項在於IC設計。
印度與中國在未來半導體各有千秋。
但是印度要變成製造大國,別傻了!
越南才是要崛起,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
1
@zyxtaipei
1年前
夢終究是夢 春夢了無痕??
@user-vt9cj4ss8y
1年前
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驕傲,就是人民的悲哀與不幸。相反的則是人民的福祉。相信印度的崛起,必是另一個反省的契機。
3
@user-iz6zx5oc1q
1年前
印度常說在不努力.馬上被上海超過.
3
@whoami9551
1年前
講得很好!支持
@maphischen432
1年前
縱觀世界曆史,能真正發展起來的都是單一(或絕對主體)民族國家。不管是中國,還是韓國,日本,或者再之前的歐美,莫不如此。像印度這種多民族國家,絕對沒戲。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