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大師的驚訝:料到中國崛起,沒料到速度這麽快
21世紀商業評論 趙雋楊 2018-03-06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80306/herald/540283b621ce74345739bd5823cfd9bd.html
有關中國和中國製造,未來學大師的樂觀和告誡。
說起1982年賴以成名的《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方麵》,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充滿自豪,“你能相信嗎?那本書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上整整存在兩年,幾乎每周都排第一。”這位年近九旬的老者,白發蒼蒼,坐在輪椅上,幽默地回應著《21CBR》記者的問題。
約翰.奈斯比特
36年前出版的《大趨勢》中,約翰.奈斯比特預言,人類正在從工業時代走向信息化時代,且1929年出生的奈斯比特,早年專攻社會學,曾在肯尼迪政府時期擔任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長助理,1968年開始提供商業谘詢服務。
1970年代開始,他帶領一個50多人的研究團隊,主要運用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 從200多份報刊、書籍中提取大量社會信息加以研究,總結當時的世界趨勢,在此基礎上每季度發布一份《趨勢報告》。
1982年,奈斯比特推出力作《大趨勢》,基於10餘年的積累,從10個方麵論述美國社會發展趨勢,認為美國正在進行無情的結構調整,由“工業社會”進入一個以創造和分配信息為基礎的“信息社會”,“我們會沉浸在信息中,卻渴望知識。”
當時即有批評認為,其運用的方法過於隨意,結論受直覺影響過大,準確性難以保障,但是, 他的預言完美應和了當下的現實,其他的趨勢判斷也大體不謬(其中包括:國家經濟向世界經濟轉變、社會由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美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等)。
《大趨勢》出版後,全球銷量超過14000萬冊,約翰.奈斯比特本人迅速走紅,一躍成為很多人的追捧對象,人生經曆豐富多彩,本人成為享譽世界的“未來學大師”,四處講演布道,甚至開公司、辦大學,該書在1980年代翻譯成中文,在彼時饑渴的中國知識界引起巨大反響。
《大趨勢》主要以美國社會為參考,其後,約翰.奈斯比特逐漸將研究興趣擴展到亞洲。1996年,他出版了《亞洲大趨勢》,概括了亞洲八大趨勢對世界的影響力,於2010年出版《中國的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同時,他在天津大學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成為國內知名大學的座上客,現在,他和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Doris Naisbitt),主要居住在維也納和天津兩地。
在合著的新書《掌控大趨勢》中,奈斯比特夫婦討論了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將地緣政治與大趨勢結合分析,描繪了世界舞台上新角色、新趨勢,其中,“中國”在書中成為高頻詞匯,奈斯比特認為,掌控將來的大趨勢,必須要了解中國。
擁抱大勢
21CBR:上世紀80年代,你出版了《大趨勢》,在有關趨勢的預言中,哪些發展出乎意料?
約翰.奈斯比特:首先,我沒能預料到中國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我曾提到過,中國會迅速崛起,日本會緩慢衰落,但是,中國的崛起速度依然令我驚詫。實際上,中國就是抓住了大趨勢的國家。現在,中國擁有優勢,掌握大趨勢相對容易,美國和歐洲就沒有那麽輕鬆,歐美掌握大趨勢的前提是要認清現實。
另外,關於男女性別平等,我以為很快就會實現,現在看來,美國本土的女性開始捍衛自己的想法和立場,不過男性依然占據了主導話語權。
21CBR:在新書《掌控大趨勢》中,你提到西方國家應摒棄固有觀念,尊重中國的發展方式和思路。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中美兩國會處於怎樣的位置?
約翰.奈斯比特:我認為這是個關於平衡和角力的問題。中美兩國對比,美國麵積小一些,人口少很多,而中國麵積大,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正在重新獲得曾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政府的治理方式和美國不同,美國是一個有著普世價值觀的國家,意味著“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便要讓所有人都這麽做”;中國秉持不同的理念,相信“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僅僅是於我們而言;你們覺得正確的事情,於你們來說才是正確的”。
每個人都關心,中國是否會取代美國現今的地位和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及可能在什麽時候取代。我對此沒有答案。在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確實是美國退出了,而中國挑起了大梁。如果美國能聰明一些,依然有可能保住地位的,畢竟美國的實力不容小覷。其實,世界需要更好的國際化管理組織,來解決移民等國際問題,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做了不少好事,盡管有時完全是出於自身的利益。
眾多國家非常關注中國如何扮演新角色,尤其相鄰的國家,有著這樣一個龐大且有影響力的鄰居,他們尤其會關注,我認為,對於任何國家——無論中國、美國或者歐洲,在處理國際關係時,自省非常重要。大家都有自己的視角,常常會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多關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才能實現自我提升。
約翰.奈斯比特與新書《掌控大趨勢》
21CBR:你提到,“一帶一路”會是世界貿易的新秩序,“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可以理解為主動推動了大趨勢?
約翰.奈斯比特:對,“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創造,是自上至下的過程,它不像信息科學的發展,是自發的,由下及上的。從上至下、有計劃的倡議需要吸引參與,大家對此感到興奮,這個過程不見得就比自發過程更難推進,前提是要敏銳抓住時代和世界的變化。
2015年,我到訪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倡議尚在構想階段,當時哈薩克斯坦人已非常激動,現在有超過60個國家已經參與,雖然部分國家有遲疑,發展中國家對此普遍反應積極。西方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隻是一種新殖民主義,這顯然是錯誤的。
有個詞叫做“把握時機”,當你想要扮演某個角色時,就伺機行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具有前瞻性,看到了“一帶一路”帶來的經濟機會和可能性。其實,就像二戰後美國幫助重建歐洲一樣,並非因為美國人有多麽熱心腸,就是因為美國需要一個繁榮、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歐洲。
我認為,“一帶一路”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為已有的經濟體再次注力,二是為待起步的地區提供商業機會。現在,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已經包括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國家,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麽美國不能在南美洲也倡議一個經濟帶?真希望美國領導者也有這樣的戰略眼光,從不同的角度推進,畢竟這個時代的主題是合作,不僅僅是競爭。
避免狹隘
21CBR:有研究認為,人工智能正逐漸取代人類勞動力,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是否會受到很大影響?
約翰.奈斯比特: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提升中國製造業大國的角色。50年前,我第一次到訪中國,落後且貧窮,沒有太多製造業。如今的狀況是,中國強調創新,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向非洲國家轉移,勞動力成本增加,中國世界工廠的優勢正在下降。
不過,中國非常聰明地布局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機器人方麵已全球領先。基於此,加上中國有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在製造業的國際競爭中,中國會變得更加強大。
將中國的發展和西方國家做對比時,可以發現,中國在數字化方麵早已領先,中國人特別擅長在已有技術上進行增強和改進,想想看支付寶、微信和滴滴,均比國際上對應的產品更好。
21CBR:特朗普政府鼓勵製造業回流,中國工人需要擔心嗎?
約翰.奈斯比特: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已是世界大趨勢,不同的國家對此反應各異,有些非常積極、充滿動力,有些不斷退縮。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讓美國再次強大”的口號,倡導讓製造業回歸美國,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製造業的回流無法增加很多就業機會,現在的製造業不需要像傑拉爾德.福特(美國第38任總統,任職於20世紀70年代)的年代一樣,雇傭大量勞動力。
我記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時,街上就有條幅寫著:“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其實,這是個古老的想法,現在看來非常滑稽,不可能回到用手扳擰緊螺絲的汽車製造時代。實現特朗普的口號,方式不應是讓美國回到以人工挖煤、切冰塊的時期,太不現實了。當然,公司和產業未必會聽從特朗普的,會在競爭中依然保持創新和鬥誌。單以就業而言,倘若國家在戰略層麵有所規劃,引導行業提高科技水平,會更加有幫助。
21CBR:書中談及中產階級的作用,中國的中產群體有著普遍的焦慮感,美國的中產處於怎樣的狀況?
約翰.奈斯比特 : 在美國,階級流動性不如中國。我從自己的孫子輩那裏就能感覺到,工資增長幾乎停滯十年,但是房價和租金高企,年輕人怎麽可能買得起房子?
在美國,貧富差距正擴大,以前,一個人工作能獲得的家庭生活質量,現在要由兩個人承擔,而有財富積累的人開始在南美風景秀麗的地方置業,破壞當地人的機會,抬高國際房價;而在發展中國家,成千上萬的人可以躍升到中產階級。
21CBR:就個人而言,該如何掌控大趨勢?
約翰.奈斯比特:掌控大趨勢意味著利用管理趨勢、為我所用。許多人認為《大趨勢》一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讓他們擁抱轉變。
由於社交媒體的發展,我們正在和越來越多與自身觀點一致的人建立聯係,變成共同觀念或利益的團體,這容易導致視野狹隘,陷入陳舊思維或是對於事物過於樂觀。作為普通人,如果要了解世界上的機會,要有全球化的視野,不斷挑戰和質疑自己的想法。
(編輯:陳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