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2025 (73)
文章稱,幾十年來,美國一直為貿易和資本的全球化而歡呼,這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費者成本方麵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在一個危險的世界裏,僅僅提高效率是不夠的。在美國和整個西方,中國的崛起正把其他目標帶到了前台。可以理解的是,官員們希望通過限製中國獲得可能增強其軍事實力的尖端技術來保護國家安全,並在中國保持控製的領域建立替代供應鏈。
結果是針對中國的關稅、投資審查和出口管製鋪天蓋地,先起初先由前任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發起,現在拜登繼續這些政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已前往德裏和河內宣傳“友岸外包”的好處,向公司老板們發出信號,表示從中國轉移是明智的。盡管這種“降低風險”的措施會降低效率,但這種想法認為,堅持對敏感產品進行限製會限製損害。額外的成本是值得的,因為美國將會更安全。
文章稱,這種新思維的後果現在正變得清晰起來。不幸的是,它既沒有帶來彈性,也沒有帶來安全性。在適應新規則的過程中,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和不透明。而且,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美國對中國關鍵投入的依賴依然存在。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政策產生了反常的效果,促使美國的盟友與中國走得更近。
(截圖自經濟學人)
這一切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因為乍一看,這些新政策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美之間的直接經濟聯係正在萎縮。2018年,美國從一組“低成本”亞洲國家進口的產品中,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去年,數據降至僅超過一半。相反,美國轉向了印度、墨西哥和東南亞。
投資流動也在調整。2016年,中國公司在美國投資了驚人的480億美元;6年後,這一數字已縮水至僅31億美元。25年來,中國首次不再是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大多數會員的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聲稱在亞洲新外資項目中占有最大份額。去年,它收到的外資比印度和越南還少。
然而,深入挖掘,你會發現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仍然沒有改變。美國可能正在將其需求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但這些地區的生產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中國的投入。例如,隨著東南亞對美國出口的增加,其從中國進口的中間投入品也呈爆炸式增長。中國對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在過去五年中翻了一番,墨西哥是另一個受益於美國降低風險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研究發現,即使在美國最渴望從中國轉移的先進製造業領域,那些打入美國市場最多的國家也是那些與中國工業聯係最密切的國家。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貿易變得更加昂貴。但中國的主導地位並未減弱。
發生了什麽?在最令人震驚的情況下,中國商品隻是被重新包裝,然後通過第三國運往美國。2022年底,美國商務部發現,東南亞的四家主要太陽能供應商對中國產品進行小規模加工,實際上是在規避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在稀土金屬等其他領域,中國繼續提供難以替代的投入。
但更多時候,這種機製是良性的。自由市場隻是在適應,以找到最便宜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在許多情況下,中國憑借其龐大的勞動力和高效的物流,仍然是最便宜的供應商。美國的新規則有能力改變自己與中國的貿易方向,但他們無法擺脫中國對整個供應鏈的影響。
因此,脫鉤在很大程度上是虛假的。更糟糕的是,拜登的做法還加深了中國與其他出口國之間的經濟聯係。這樣做,會使他們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對立起來。盡管有些國家的政府對中國日益強硬的姿態感到擔憂,但它們與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商業關係正在加深。《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許多東南亞國家和中國於2020年11月簽署的一項貿易協定,它為近年來貿易蓬勃發展的中間產品創造了一種單一市場。
對許多較貧窮的國家來說,接受中國的投資和中間產品,並向美國出口製成品,是就業和繁榮的源泉。美國不願支持新的貿易協定是他們有時視其為不可靠夥伴的原因之一。如果要他們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他們可能不會站在山姆大叔一邊。
將風險轉化為去風險
所有這些都給美國官員上了重要的一課。他們表示,他們希望精確地使用“小院高牆”來防範中國。但是,如果對關稅和限製的取舍沒有清晰的認識,風險就在於,每一次安全恐慌都讓院子變得更大,籬笆變得更高。到目前為止,激光聚焦的好處是虛幻的,而成本比預期的要高,這一事實強調了激光聚焦的必要性。
此外,這種方法越有選擇性,就越有可能說服貿易夥伴在真正重要的領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沒有它,去風險化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安全,反而會讓世界變得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