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文揚 中華文明曆史連續性 如何解釋

(2023-07-17 08:00:57) 下一個

文揚:為什麽中華文明具有曆史連續性?理論上如何解釋?

https://cifu.fudan.edu.cn/b4/20/c413a504864/page.htm?

發布人: 吳夢琦  2023-06-07

編者按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在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特別指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並將其作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第一個。自2019年1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繼承和發展”這一命題後,4年多來相關的理論研究不斷出現,形成了新的思潮。以本次座談會為標誌,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除了連續性之外,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等也作為突出特性提了出來。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與中華文明相關的話題在海內外迅速升溫,不斷有人提出問題,也不斷有人嚐試給出理論解釋。

上個月25日,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文揚,通過視頻的方式針對美國投資家和金融評論員吉姆•羅傑斯在去年底某次論壇上的公開提問進行了一個較為係統的回答。基於他在2019年和2021年先後出版的《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和《文明的邏輯——中西文明的博弈與未來》兩本專著中的研究成果,文揚老師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什麽眾多文明古國都消亡了,唯獨中華文明在崩潰之後能夠數次崛起”這一長期以來令人迷惑的問題。該視頻的英文版本在網上播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10天之內已有860多條評論,很多讀者在評論區進行了非常理論化的討論。現節選其中部分跟評附在正文之後,供讀者參考。

本文為係列視頻講座第一集

文揚:

美國投資家和金融評論員羅傑斯曾經說過,在世界曆史上,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曆過三四次崩潰後,仍然能夠再次崛起的國家。

羅傑斯先生是在一個漫長的、跨越六個千年的文明時間尺度上提出問題的。他提到了古埃及文明、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因此,我們最好也從世界曆史總的輪廓上開始討論。

至遲到公元前4千紀,位於尼羅河畔的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河穀的蘇美爾文明都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大約在同一時期,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也已非常發達。盡管這些文明似乎是獨立發展的,但它們的生命周期實際上遵循了相似的模式:在外部蠻族入侵者的持續打擊下,一個接一個先後從輝煌的頂端走向衰落,此後就再也沒有複興。

為什麽那些偉大的古代文明都先後消亡了,沒能再次崛起?

假設有一個不朽的太空人從外太空俯瞰整個東地中海地區,他會注意到那個時期的大多數人類群體,都是不斷遷徙、追隨食物來源的采獵者,過著居無定所的遊居生活。在他的鳥瞰下,已經發展為複雜定居社會的古埃及、古蘇美爾和米諾斯文明,屬於幾個零星的異類。

古埃及人發明的太陽曆和陰曆,古蘇美爾人建造的大型城市和良好的灌溉係統,以及古克裏特島人建造的宏偉宮殿和道路網,都是長期定居的典型標誌。但是,這些定居文明是如此孤立和脆弱,就像汪洋大海中的零星島嶼,隨時麵臨著類似於洶湧波濤的危險:遊居民族的入侵。

正如英國知名曆史學家H.G.Wells所說的那樣:兩種生活方式是對立的。遊居民族和定居民族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遊居民族對定居民族來說是強硬的野蠻人,而定居民族對遊居民族來說是軟弱的、陰柔的、非常好的掠奪對象。沿著文明發展的邊緣,在強硬的遊居部落和山地部落與城鎮和村莊中數量較多但卻不太善戰的居民之間,一定持續發生著襲擊和衝突。

公元前2278年至2154年間,古特人的大軍入侵了阿卡德帝國,結束了一個現有的文明,卻沒有在其領土上建立另一個文明。公元前1790年至1560年期間,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一個帝國,早期巴比倫帝國失去了其在南部和東部的大部分財產。古蘇美爾的古代權力中心就此大多被摧毀,處於荒廢狀態。

公元前1782年至1630年間,流浪的西閃族人奪取了埃及的王位,並結束了埃及的中王朝。在公元前1400年和1200年之間,克諾索斯的宮殿被摧毀,被遺棄,再也沒有重新建造起來。最後,在公元前1177年左右的某個時候,被稱為“海上民族”的最凶殘的戰士從海上的基地出發,毀滅了既有的東地中海文明世界並開始了一個新的黑暗時代。隨著他們的大遷徙,古埃及的衰落也隨之而來。埃及的碑文中寫道:他們乘著戰船從海上來,沒有人能夠抵擋他們。抵抗是徒勞的,宮殿被燒毀,城市成為廢墟。

這就是東地中海的早期曆史,一部遊居民族的勝利史,針對定居民族的蹂躪性征服接連不斷。但人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定居民族贏了呢?

如果定居社會越過了某個“臨界點”,他們不僅擁有了更多的人口和更大的土地,而且變得組織良好、裝備精良、教育和訓練有素,從而強大到不僅可以保衛自己的家園,還可以反擊遊居民族的大本營,那麽主要的曆史敘事就會非常不同。

現在,如果那位不朽的“太空人”將眼光移向歐亞大陸的東端,他將看到在同一曆史時期,與東地中海地區發生的情況相反,中國的故事不是遊居者的勝利史,而是定居者的勝利史,古代中國人通過與周邊遊居民族的同化和融合,推動了定居文明的不斷擴張。

人們看到,中東和東亞從此走出了兩條不同的曆史演化之路。

在中東,遊居民族征服了全部定居的民間社會,然後在原有文明的廢墟上重建了一個新的社會,同時保留了遊居民族的傳統。在東亞,定居民族通過對遊居統治者的不斷抵抗和反征服,最終將整個定居社會擴展到更大的地域,雖然也會不時被強大的遊居民族統治,但新社會在本質上仍然保留著定居文明傳統。

羅傑斯先生還問道,為什麽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都隻在某一個曆史時期內成為第一,在衰落之後再也沒有恢複過來?事實上,7-10世紀的阿拉伯帝國、13-14世紀的蒙古帝國、16-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也都是如此,它們在崩潰後從未複活。

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都是遊居民族主導的帝國,他們的統治者要麽來自騎馬民族,要麽來自駱駝民族,要麽來自航海民族,雖然這些遊居民族統治者也從定居的被征服者那裏學到了許多典章製度和高雅的藝術,並逐漸成為文明的一部分,但他們仍然都遵循同樣的興衰模式:在征服戰爭中達到鼎盛,並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定居下來,最終在新的海外冒險失敗和/或內部民族同化和文化融合的失敗後迅速分崩離析。

以羅馬帝國為例。摧毀了古代東地中海文明的野蠻人部落,事實上也正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創造者。在亞曆山大帝國建立之前,來自高盧的凱爾特野蠻人即進入了羅馬,100年後羅馬統一了意大利半島,200年後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文明不僅占領了舊文明的所有定居地,而且構成了更大、更複雜的定居社會結構,再想恢複古巴比倫、古波斯和古希臘的舊文明已經完全不可能。但是,當羅馬帝國對外沒有了新的定居社會可以征服,同時內部的腐敗也日益加劇時,它的轉折點就來到了。當它的北部邊界被更強大、更凶猛的日耳曼野蠻人入侵時,它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大英帝國的興衰也遵循同樣的模式。來自不列顛島上的海盜民族在掌握了先進的航海和武器裝備後,先後征服了不同大陸上眾多的定居社會,建立了一個“日不落”的龐大帝國。然而,當再也沒有新的定居社會可以征服,同時更強大的競爭者出現時,它也同樣無法逃脫曆史上其他遊居民族帝國的命運。

現在我們來談談中國。西方曆史學家的一個觀察是,中國文明似乎沒有一個開端。正如亨利-基辛格博士在他的書中所說的那樣:“中國……,在其曆史意識中,是一個隻需要恢複,而不需要重新創造的國家。”

事實上,中國文明也有它的開端,但這個開端沒有遊居民族所熟悉的那種征服戰爭紀念事件,它隻是定居社會通過親族村鎮的聯合,實現的一個決定性的勝利。從軒轅黃帝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夏王大禹,所有傳說中的中國開國統治者都在重建而不是創造一個定居社會國家。這些開國統治者中的每一位都對定居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不僅是文化融合和民族同化,而且還周期性地擴大了領土和人口。

大禹成為夏朝的統治者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事件。在那個古老的時期,大洪水盛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類都隻有兩種選擇:被洪水吞噬或遠遠逃離。但是中國人,也隻有中國人,做出了第三種選擇:依靠人類的力量來平整土地,使水改道。一個被選中的道德高尚的君主成功地聯合了所有親族領主,在其領土範圍內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完成了這個巨大的防洪工程,從那時起,中國人的定居就以九州的形式永久地固定下來,四千年來都沒有改變。

通過大規模的治水工程,中國早期的定居社會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疆域,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生存“臨界點”,抵禦住了周圍遊居蠻族的入侵。在中國的古籍中,南、北、東、西四個方向上的遊居民族都有不同的名稱,這說明在那個時期,中國的定居農耕社會已經擴展到了一個以黃河中下遊平原為中心的近乎圓形的廣大地域,將所有的遊居部落都擠壓到了更遠的邊疆。這就是為什麽中國被稱為“中國”,盡管其麵積有時大,有時小。

羅傑斯先生了解到,中國在曆史上也曾多次淪陷,中國曆史上也有許多內戰、間歇期和混亂時期。他所說的這些時期,不過就是中國作為一個定居農業社會被遊居民族占領和統治的類似的黑暗時代。大約在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帝國的同一時期,生活在中國北方的眾多草原部落,被統稱為“五胡”,終於強大到足以突破中國北方的防禦邊界。然而,與羅馬帝國在攻擊下完全崩潰而無法重建不同,“五胡”進入中國,接受了以定居文明為基礎的中國文化,成為新的“中央王國”的一部分。經過幾個世紀的大融合,隋唐大一統王朝作為秦漢大一統王朝的重建,囊括了更多的民族,覆蓋了更大的領土,並達到了更高的文化高峰。

然後曆史重演。13世紀,人類曆史上最龐大的草原帝國蒙古帝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崛起,席卷了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整個中國。但是,與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中央王國”的土地上建立的蒙古王朝再次脫離了自己的傳統,不再是一個遊居帝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秦漢定居大一統王朝的複製。就中國而言,雖然統治者被外國人取代,但其自身的文化領域實際上常常會擴展到統治者的故鄉。更進一步,由於生存的“臨界點”逐漸升高,在每次崩潰之後,就像自然法則一樣,中國作為國家的自我重建能力都再次提高。

15世紀到18世紀的明清大統一是曆史的再次重演--囊括了更多的民族,覆蓋了更大的領土,達到了更高的文化高峰。到此為止,我相信我已經非常全麵地回答了羅傑斯先生的問題。

那麽,了解了上述這一切,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天的世界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今天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仍有其獨特性,不能與曆史上其他帝國的興衰相提並論。將中國與近代史上的德國和日本相提並論,或將中國視為威脅現有世界秩序的新興超級大國,即使不是故意誤導,也是很不正確的。

自晚清以來至今中國從衰落到複興的曆史過程,仍然可以看作是曆史的某種重複,即自身傳統的複興以及通過吸收不同文明的元素逐步創造新的文明,而這正是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也是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連續、最成功的定居文明的根本原因。

在全球範圍內,自19世紀末以來,隨著更強大的國家主權、更嚴格的邊境管製和城市化率的迅速上升,以民族為主體的大規模移民現象逐漸消失,而定居社會的人口則急劇增加。與人類曆史上的大部分時間相比,我們可以說,今天的世界已是一個全球定居的世界,不再有整個社會規模的騎馬民族、駱駝民族或航海民族大移民。

從世界曆史總的輪廓來看,如果將17-19世紀西歐白種人在全球範圍內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征服戰爭視為六千年中最後一次遊居民族對定居民族的巨大勝利,那麽,20世紀以來特別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定居社會在全球的大發展,則意味著定居社會才是六千年以來笑到最後的曆史終結者。

而中國的再次複興,正是在這樣一個宏觀背景下獲得了重大的曆史和現實意義。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就是這些意義的體現。

評論節選

Joey:

我覺得幾十年後,當人們回首往事,會為我們今天針對中國存在如此多的誤解和偏見感到驚訝。(獲得382個點讚)

MultiplierFX:

非常棒的演講!我從未聽過如此新穎的觀點。確實,定居民族通過耕種土地和生產商品獲取財富,而遊居民族則通過掠奪定居民族(或其他遊居民族)獲取財富。這種解釋甚至可以適用於今天的帝國主義和非帝國主義國家。

如今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定居的發展道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曆史的終結”。地球上確實已經沒有更多的土地供遊居民族征服了,但是我們應該抬頭看看頭頂的天空和更遠的地方。現代遊居民族已經將目標定向遠方,中國絕不能安於現狀,它的征途應當是星辰大海。

當未來有一天,中國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定居點,並成為一個星際文明時,這意味著這個有著5000年曆史的定居部落將演變為一個遊居部落,這無疑也將成為人類曆史上的頭一個。(獲得53個點讚)

Yeo Alexander:

文揚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全麵的中國和世界曆史的講座,從古代到今天,請繼續深入做好這個工作。(獲得85個點讚)

andtam008:

謝謝文揚教授!

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麽蘇格蘭想要獨立,即使它已經和英格蘭聯合了300多年,而且他們說同一種語言。這些假裝是定居民族的遊居部落,當他們的國家失敗時,他們就會分道揚鑣。所以,我認為美國將步其前母國英國的後塵。當美國無法維持其霸權時,我打賭它會分裂成2到3個獨立的國家。(獲得52個點讚)

sckchui:

如果帝國通過征服得以擴張,那麽當再沒有人可以被戰勝時,帝國的發展就會停止。如果帝國通過基礎建設獲得發展,這樣的帝國可能永遠也不會終結,因為總是有更多的建設需求。

除了中國,羅馬人也是道路、溝渠和城市的偉大建設者。可惜的是,最終征服羅馬的遊居民族並沒有繼續建設和維護基礎設施,而等歐洲重新恢複到差不多的文明發展水平又過去了數百年的時光。有許多其他曆史悠久的文明也建造了重大的基礎設施,如波斯人、印度人、埃及人等,或多或少都是如此,但也許沒有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持久堅韌。但是,文明的建設並不是競賽,而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需要所有人的堅持與合作——如果得不到關注,基礎設施將分崩離析;而隻有將遠方的人們連接在一起,道路和橋梁才可謂有意義。

如果說未來將不再出現遊居民族,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的確,我們整個地球已經變得定居下來,但我們最終還是會進入太空探索,屆時將出現另一個偉大的遊居時代,盡管可能不是在地球上。(獲得39個點讚)

Hiyuke La Vie:

我認為這是因為規模的原因。

從土地麵積和人口方麵來看,中國文明達到了足夠大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即使有災難事件發生,該文明也能夠存活下來。

更重要的是,關於中國文明的規模,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注意。首先,要看中華文明達到規模的方式。當中國文明傳播時,與之相伴的是知識的教育和文化的培養。看看中國南方地區,例如廣東,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地區被認為是“荒野”,直到唐朝才被完全視作中國領土。

當中華文明傳播到廣東及其周邊區域時,北邊的中國人沒有滅族、奴役、剝削或歧視當地人,而是試圖與之分享他們的文明,傳授他們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千多年,最終的結果是在唐朝末期,廣東及其周邊地區終於完全同化為中國文明的一部分,且時至今日也仍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與此相對比,大英帝國主要尋求在所到之處進行剝削和壓迫。難怪當地人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力量或機會就將他們趕了出去。

關於中國文明規模的第二個關鍵點,是大規模所帶來的的韌性。

由於中國的巨大規模,外國勢力幾乎不可能單憑武力征服中國。在整個曆史上,隻有少數幾次中國被外國勢力征服並統治。而且每一次這種情況發生,外國占領者的成功都不是因為壓倒性的武力優勢。

以滿洲人為例,他們基本上花了數代人的時間試圖征服中國卻徒勞無功,最終他們的勝利也隻是因為明朝的都城被叛軍攻破,導致許多明朝將領改投滿洲人。甚至在那之後,滿洲人大部分的統治時間也被用來鎮壓民間叛軍的反抗。

蒙古人也是如此。他們也花了數代人的時間試圖征服中國,但未能成功。即使蒙古人曾征服了中國北方,宋朝仍然奮起反抗,殺死了一位蒙古可汗並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戰況是如此慘烈,以至於當宋朝最終決定投降時,蒙古人鬆了一口氣,並願意給予他們優厚的投降條件。(獲得41個點讚)

Mark Miller:

文化帶有磁性。不管王朝崩潰了多少次,人們總是試圖重建它,因為文化把你吸引進去了。即使是野蠻入侵者也願意選擇同化,因為他們無法抗拒文化的吸引力。(獲得212個點讚)

CLS:

有句諺語意思大致如下:

“如果你想看唐朝,就去日本。如果你想看明朝,就去韓國。”

從曆史的角度上看,人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唐朝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還是宋朝興旺發達的工業化原型,中華文明的核心始終是追求現代化發展。清朝崩潰後,滿族的種族製度被廢除,中華文明核心區域的本土百姓積極推進現代化,思想觀念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發生的還有從國民革命黨到共產黨暴力與非暴力相結合的過渡。與此同時,一個核心的儒家原則始終存在,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不論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當今的東亞社會,當許多日本企業堅持使用傳真機等傳統技術而逐漸消失在20世紀時,中國的主要地區則通過數字基建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展現出快速的現代化進程。

無論是在古代戰勝匈奴聯盟的輝煌勝利,還是在20世紀的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英雄般取得核威懾的非凡壯舉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可識別特征,那就是對現代化發展的持久願望。可以說,與普遍觀念相反,儒家思想不一定是一種保守的信仰。畢竟,如果取得了必然的進步,那麽儒家的選拔賢能的概念與謙遜的概念怎麽可能是教條主義的保守思想呢?當英國帝國崩潰時,許多不安定的英國同仁更加堅持“傳統”的英式價值觀。如今,當美國崩潰時,許多美國同仁也選擇繼續堅持傳承“傳統”美式價值觀。相比之下,當中國經曆巨大動蕩時,許多現代化的改革被強行塞給中國。許多中國人遊遍世界,拚命地向他們的西方和非西方同仁學習,學習法語、德語、英語、俄語、日語等等(曾經,偉大的中國數學家陳省身自學了偉大的數學家Cartan的數學論文。這些論文用法語寫成,是出了名的難以理解,但這樣的任務對陳省身來說並沒有帶來嚴重的阻礙)。你能想象美國在帝國晚期崩潰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習嗎?

的確,從某些人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共產黨本質上是西方的,但在其核心,它是儒家文化的一種演化。因此,中國版本的當代共產主義(舉例而言,可參考在中國特色共產主義中的科學社會主義概念等)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是找不到的。(獲得112個點讚)

Clumsytriangle:

精彩的講座。我是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十年的外國人。我非常高興能在這個美麗的國家生活、學習,我深愛它非凡的曆史和壯麗的現在,並期待著它不可思議的未來。如果西方國家能夠看到與一個曆經時間考驗的文明結盟的好處,那將是非常好的。(獲得135個點讚)

Larry Sherk:

一千五百年前,當大多數國家都在為了征服發動戰爭時,中國利用自己的艦隊與印度的東西兩岸、非洲東岸展開貿易。今天中國人在做什麽?他們正在促進國家間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貿易,不知道為什麽這對西方來說如此難以理解。(獲得85個點讚)

Deep One:

不同於那些無法與其興衰成敗相提並論的其他國家,中國是一種文明。它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古老民族適應現代世界的生活方式——這是它存活到今天的秘密。逝去的清朝和毛澤東是對中國的變化和適應性最好的詮釋: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裏,不無痛苦地轉變為一個現代的、一流的民族。(獲得19個點讚)

Tan Choon Hong:

目前的“遊居帝國”可以說是美國。自1776年作為大英帝國的分支成立以來,美國就像蝗蟲一樣蔓延到全球。二戰後,作為一個“乘船、乘飛機”的遊居民族,又稱海空的超級大國,美國繼續橫衝直撞,通過發動政權更迭,並在全球建立800多個軍事基地的方式,掠奪世界資源。相比之下,作為一個持續的“定居文明”,中國引領亞洲、非洲、拉美和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定居國家,建立基於共同繁榮的新文明。中國的發展速度震驚了美國和那些試圖在美國的領導下維持自己霸權地位的前歐洲帝國。世界的命運寄托在定居民族的肩上。在與遊居民族的文明衝突中,定居民族努力建立一個以和平和國家平等為基礎的新世界秩序。

William William:

西方的問題在於,有些人仍然活在過去的輝煌與權力中,另一些人拚命試圖重現往日的榮光,還有一些人,比如英國人,自欺欺人地認為他們仍然擁有權力和昔日的輝煌,甚至試圖在全世界範圍內施加他們想象中的權力和影響力,這實在是可悲。中國為自己悠長、豐富和持久的曆史感到自豪,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是務實的。它從曆史中汲取了教訓,明白他們需要現代化和新技術,這對於他們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來說至關重要。

Zac Tianne:

過去曆史上各種遊居勢力與現在所發生的兩種 "入侵 "之間我注意到的唯一區別是,那些較現代的大勢力隨後都回到了他們的原居地--奧斯曼人回到了土耳其,英國人回到了英國,法國人回到了法國,以及西班牙人、比利時人、德國人(從非洲、遠東、南美返回)等等。當然,除非你將整個地球看作是那個 "定居文明"。在這種情況下,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歐洲的後裔仍然試圖通過霸權控製、軍事或經濟來強加他們的 "統治",主要還是通過那些騎馬進入北美大陸並將那裏的土著人趕進賭場的人。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應該在這個最新的定居地球村中與其他部落共存。他們甚至可以用中國的模式作為模板。但恐怕還是甘地看穿了人類的獸性,他說:"每個人的需求總是足夠的,但永遠不會滿足任何人的貪婪"。

Alvin Ma:

自從22年前章家敦重新定義“崩潰”的含義以來,中國一直在“崩潰”,或正在走向“崩潰”。這種“崩潰”的結果之一是將中國送上世界上第二超級大國的地位。

Yong Zee How:

有很多批評者希望看到中國崩潰。老實說,我們可以向你保證,無論你是否喜歡,如果中國崩潰,全世界的人類社會都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饑荒將發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中國所有貿易夥伴的交易都將中止。考慮到中國的貿易規模,告訴我有哪個國家沒有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國家不會受到影響呢?如果一個世界級別的工廠倒閉,你應該關注你的日常生活會受到什麽影響。

如果中國崩潰了,你指望救世主會出現嗎?看看現在美國的情況,它甚至無法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難道我們期望又一次把問題推給別人嗎?現在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已經沒有可以繼續拖延的餘地了。

我的話可能有點糙,但看起來可能會出現災難性的情況。

Radix Malorum:

這是因為人民的原因。從曆史上看,帝國擴張後會混合被征服的民族,這導致民族核心的動機和能力被衝淡,進而失去了維持和進一步擴張帝國的能力。中國沒有陷入這個陷阱,在建國後保持了封閉主義,並專注於鞏固自身的傳統和人口。這就是為什麽中國能夠在崩潰後進行改革,因為所有的拚圖碎片都還在那裏,而且形狀足夠相容以便重新組合起來。而其他帝國都因為民族分裂而瓦解,並且保持著分裂狀態,因為拚圖碎片已經不再相容。

johnathan W:

我同意文揚教授的觀點,中國能夠在文化上同化別人,在保留統一國家身份的同時納入這些新的民族群體。中國也很幸運,在2001年,美國看到了一個強大的中國所帶來的崛起的威脅,並正準備開始采取行動遏製其發展。然後9•11事件發生了,美國不得不先應對來自穆斯林極端分子的威脅,所以壓力從未施加給中國。如果那個時候美國像現在對待中國一樣對中國實施製裁,中國將無力回應,隻能像日本在70年代那樣順應美國的要求。那樣的話,中國是否能再次崛起就是個未知數了。

現在的情況不同,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與非西方國家之間建立了龐大的貿易網絡,這使得中國能夠在麵對製裁時生存下來。芯片製裁對中國也是一個重創,但他們在技術上已經足夠先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這些製裁。目前,我毫不懷疑美國能夠在太平洋地區的公開海戰中擊敗中國,但我對美國和日本是否能夠在與中國爭奪台灣的戰鬥中取勝並不那麽確定,因為台灣離中國如此之近。

孫悟空:

答案是,兩千年以來,基於漢族人口和文化的中央王國基礎一直非常穩固。漢族人口遠遠超過遊居民族人口。為了統治中央王國,遊居民族在征服了最後一個中央王國後別無選擇,隻能接受先進的漢文化。最終的結果是,漢族人同化了中央王國的遊居民族。兩千年以來,漢族人占據了東亞最好的領土。遊居民族在征服最後一個中央王國後往往不願返回,而且經常被被中央王國同化。此外,雖然中國南部的漢族人口直到一千四百年前才興旺發展,但是兩千年以來,漢族人在中國南部一直占據著一個較為安全的緩衝區,利於民族生存。當北部的蠻族攻占中國北方時,北方的中國人常常會移居到中國南方。長江經常阻止或延緩北方蠻族的入侵。在大規模移居的浪潮中,漢族男子經常與非漢族的中國南方女子結婚。最終,漢族人民通過婚姻在中國南方同化了其他的遊居民族。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的人口不足,並且缺乏先進的政策來同化被征服地區的其他民族。

See Chun Chong:

一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古代文明的出色簡要解釋。然而,公平地說,古印度通常沒有得到它的突出/關注,可能是因為它被來自英國的 "現代海上民族 "殖民了。古印度文明不能被忽視,因為它在宗教、文化、科學、數學和醫學,甚至食品等方麵都有很大的領先影響,範圍非常廣泛,從中東到印度支那、中國,最遠到巴厘島。眾所周知,古代印度商人與美索不達米亞、羅馬以及非洲和其他地方進行貿易。亞曆山大和蒙古人從來沒有征服過印度,後來Tamerlane(另一群遊居民族武士)成功入侵,他的後代征服了北部地區(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而最南部的泰米爾地區基本上 "未被觸及"。後來,雖然英國殖民了整個國家(和地區),但印度文明一直保留到今天,也有自己龐大的人口。他們對現代社會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印度和中國能夠像他們的古代曆史一樣緊密合作,這種夥伴關係將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夥伴關係(就其勤勞堅韌的人口的生產力而言)。這可能是困難的,但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金磚國家是一個好的開始。幹杯。

Oliver Kwok:

中國的文明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的語言源於圖形,你可以以任何方式發音。中國還有成千上萬種方言,甚至日本人、韓國人、琉球人和越南人也借用了漢字。當北方部落征服了整個國家時,統治者仍然可以使用相同的書麵語言。發音不斷變化,但書麵語卻沒有變化。其他語言是以聲音為基礎的,當統治者改變時,就會使用不同的語言,而舊的官方語言就會消亡。

ELLA SHY:

講座的最後部分指出,自從遊居社會演變為定居社會後的觀點引發了我深刻的思考,因為全世界已經進入定居文明,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融合。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麵的想法遠遠領先,和平的融合方案將會笑到最後,因為人們接受沒有武力的文化。

Tony At Google:

太棒了,這是我在youtube上看到的最好的、有啟發性的視頻之一。謝謝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