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Sullivan 一代人中的智者 中國最可怕的對手

(2023-05-28 07:33:22) 下一個

拜登“幕後”的“政治新星”沙利文 

2021-04-20 08:45
 
他出生於1976年,拜登在推薦語中稱讚他為“一代人中的智者”,他也成為近60年來美國最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

在每一個崗位上,沙利文似乎都能與同事建立友好的關係,並取得同事們高度的信任。

服務美國中產階級,一直是沙利文外交政策的關鍵詞之一。

當地時間2021年3月17日,美國華盛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右)陪同美國總統拜登出席與愛爾蘭總理馬丁的視頻會晤。 (人民視覺/圖)

2021年3月19日,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庫克船長酒店內,媒體記者們在大門緊閉的會議室外焦急等待。這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首次會晤,出席會談的美方代表,分別是外交老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以及年輕的美國政壇新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

會議結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門而出,身為國家安全顧問的沙利文緊跟其後。沒等沙利文站定,布林肯便拉下口罩,直麵焦急的提問者。在一張廣泛流傳的定格鏡頭中,布林肯眼神犀利、眉頭緊鎖,而沙利文則隱在黑色口罩和虛化背景中。

白宮公布的新聞稿顯示,在布林肯結束尖銳的發言後,沙利文的回應簡短又溫和。他提到:“我們將繼續就前進的道路與盟友及合作夥伴們協商,當然也將通過正常的外交渠道就從伊朗到阿富汗的問題進行磋商。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合作。”

“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

2020年11月23日,美國總統勝選人拜登公布了首批內閣成員名單,其中包括國務卿、國土安全部部長、國家情報總監等關乎美國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要職位。拜登指出,這些團隊成員的多樣性背景及政見,成為了他們獲得任命的原因。

在一眾“熟臉”老將中,被提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傑克·沙利文,是一個年輕的白人男性。這是他退居幕後數年再度出山。公開履曆顯示,他出生於1976年,年僅45歲。拜登在推薦語中稱讚他為“一代人中的智者”。不久後,沙利文正式履職,他也成為60年來美國最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

國家安全顧問(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其正式稱謂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擔任者是總統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麵的首席顧問。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由總統直接任命,無需通過美國參議院確認,因而通常被視為總統的主要心腹之一。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就曾擔任尼克鬆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並在1973年成為美國國務卿。布什政府中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賴斯,也成為影響布什決策的關鍵人物。

這一職位最早任命於1953年,首位任職者為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的羅伯特·卡特勒。不過,該職位最初角色是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行政秘書。1961年,年僅42歲的麥克喬治·邦迪受到肯尼迪青睞。在權衡了國務卿更適合由年長的人擔任後,邦迪被任命為新一任的國家安全顧問,而總統與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關係也愈加親密。

不過,並非所有的國家安全顧問都和總統“一條心”。

2020年6月23日,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新書《生事之屋:白宮回憶錄》在美國出版,其中揭秘了不少白宮秘聞,不乏對時任總統特朗普和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的批評。

為阻止此書發售,特朗普政府還以泄露國家機密為由,將博爾頓告上法庭。“書中充滿了謊言和故事”,特朗普痛罵其“應該進監獄”,蓬佩奧也稱其為“叛徒”。

相較於特朗普政府時期頻繁出現的“人事地震”,新一屆白宮“安全大三角”似乎更加穩固。早在2013年,沙利文就開始效力於當時掌控對華關係的副總統拜登,並擔任副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在此期間,他與拜登以及其資深幕僚安東尼·布林肯等人長期密切合作。

時隔七年後,拜登終於從副總統“扶正”,而昔日幕僚也重新“組團”入閣,共商國是。沙利文也就此成為繼麥克喬治·邦迪之後,美國最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

從學霸到政壇新星

1976年11月28日,沙利文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與四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他的父親曾在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壇報》商業部門工作,後來又在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學院工作,母親則在公立學校任教。

沙利文曾在受訪時回憶童年生活,“晚餐常常意味著,兄弟姐妹們從某次體育或音樂實踐中回來,聚集在一大碗意大利麵旁,然後轉動地球儀。當手指從一個國家指向另一個國家時,父母會向孩子們評論那裏的政治。”

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沙利文一路闖關名校,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

少年時,沙利文成為美國西南高中的辯論冠軍。在那裏,他領導校學生會,並被評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1998年,沙利文在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在牛津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隨後,他又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於2003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短暫的職場經曆後,沙利文進軍政界,開始成為一枚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沙利文效力於民主黨人希拉裏,擔任希拉裏競選團隊顧問。其間,他成為希拉裏競選準備工作的頭號助手。在《艱難的抉擇》一書中,希拉裏稱讚沙利文“謹慎、認真、聰明”。

奧巴馬政府時期,希拉裏執掌國務院,沙利文繼續在其麾下效力,並成為了美國務院曆史上最年輕的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他同希拉裏到訪過110多個國家,遠遠超過其他同級別幕僚。為此,沙利文的前同事菲利普·雷因斯(Philippe Reines)多年後仍感覺“深受打擊”,他調侃沙利文“工作能力真是令人討厭”。

希拉裏離任後,身為“嫡係”成員的沙利文並沒有從華盛頓政壇消失。相反,他繼續受到民主黨領導人的青睞,屢屢受到重用。

據《明尼蘇達郵報》(Minn Post)報道,2012年11月,沙利文受時任總統奧巴馬之邀在緬甸共進午餐,飯局上奧巴馬問起沙利文美國的曆史、緬甸的曆史。毫無疑問,“這次測試”順利過關。2016年的希拉裏競選團隊和2020年的拜登競選團隊中,也都有沙利文的身影。

沙利文還深度參與了中東地區的伊核協議的談判。據公開報道,2013年3月,時任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威廉·伯恩斯和傑克·沙利文飛往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與伊朗官員會晤。隨後,雙方又多次舉行秘密會議,討論核協議框架。

在每一個崗位上,沙利文似乎都能與同事建立友好的關係,並取得同事們高度的信任。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民主黨高層對其十分欣賞,已故外交官理查德·霍爾布魯克認為,沙利文有擔任國務卿的才能,希拉裏甚至跟朋友吐露稱,“他可以擔任總統”。

“不該滑向冷戰”

2019年9月,《外交事務》刊發了長文《沒有災難的競爭》(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文章由庫爾特·坎貝爾和傑克·沙利文聯合署名,詳述了對中美關係的思考,也成為研究沙利文對華政策的重要依據。

文章中,沙利文對特朗普政府把中國定義為所謂“戰略競爭對手”並不讚同,他認為,中美不該滑向冷戰。“盡管中國崛起為比蘇聯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它也已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這種合作的必要性,在冷戰時期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為此,沙利文建議,華盛頓應該吸取冷戰的教訓,但不能沿用冷戰邏輯。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目標應該是,在軍事、經濟、政治和全球治理等四個關鍵競爭領域,與北京建立有利的共存條件(coexistence),而不會引發美蘇對抗的類似情況,從而確保美國的利益。

除了經濟領域的競爭外,沙利文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智庫學者們,也在擔心“中國模式”對西方民主製度帶來的衝擊。

2021年1月29日,沙利文在無黨派的美國和平研究所主辦的一次活動上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裏,越來越多的人明確表示,除了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在推進的民主市場經濟模式之外,還有一種可替代的中國模式。

在2021年3月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舉辦的一場線上活動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認為,西方國家需要“相信自己”,這是一個“內部問題”而不是“中國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就這一點與中國達成諒解,我們將猶如歐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況,一個接一個的衝突需要馬上解決,但總會有一個衝突在某個時點就失控了。”基辛格表示,美國及盟友需要與中國就新的國際秩序達成一致,來確保穩定,不然全世界可能再度進入一戰前的危險時期。

“我們不是特朗普,但我們也不是奧巴馬”

服務美國中產階級,一直是沙利文外交政策的關鍵詞之一。

在2015年一次公開訪談中,沙利文曾談及他對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內政策的聯係。他認為,美國國內政策與外交政策並非“非此即彼”。

“如果我們在國內強大,我們在國外也強大,如果我們為世界各地的繁榮與安全作出貢獻,我們在國內就會受益。”沙利文說,“采取行動應對全球危機與努力解決美國麵臨的現實問題,並為美國中產階級提供服務並不矛盾。兩者相互聯係,相互促進。”

2020年9月,沙利文擔任署名作者之一的《使美國外交政策更好地為中產階級服務》報告,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官網發布。該報告提到,“外交政策的許多其他方麵影響中產階級的福祉……它需要采用正確的外交、發展、國防、情報策略,以發現並阻止可能破壞中產階級家庭及其社區的全球經濟衝擊。”

沙利文對美國中產階級的重視,與拜登不謀而合。

2020年11月23日,拜登在公布第一批內閣成員名單時對沙利文如是評價:“沒有人比他(沙利文)對我們麵臨的挑戰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沒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通過國家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來保護我們的中產階級。”

上任之初,沙利文就曾表示,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主要重點”,至少在最初階段將是戰勝冠狀病毒大流行並重組國家安全委員會,以使公共衛生成為國家安全的永久重點。

繼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劃後,拜登又於3月31日公布了一項超過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和經濟複蘇計劃。該計劃為期8年,旨在重建美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創造就業機會等。

除了重視美國國內事務外,拜登政府上台後,其安全團隊也在積極修複與盟友關係,並通過外交手段參與國際事務。

2021年4月2日,美國馬裏蘭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的美國海軍學院舉行的高級別安全會談中,美韓日達成一致,三方將共同努力繼續向朝鮮施加壓力,促使其放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

2018年,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實施經濟製裁。拜登政府上台後不久,外交窗口再次開啟。

2021年3月12日,沙利文對外透露,美國和伊朗已經開始與歐洲和其他國家進行間接外交,傳達有關他們如何恢複遵守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信息。

“我們此刻正在等待伊朗人的進一步消息。”沙利文說,“這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相信,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外交進程中,我們可以繼續前進,並最終確保實現我們的目標,即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並通過外交手段實現這一目標。”

拜登政府上台後,特朗普時代的諸多外交政策被推翻。但是,拜登政府團隊並未走此前民主黨政府的“回頭路”。

《外交政策》2021年4月9日刊文指出,拜登“重建美好的未來”(Build Back Better)的理念,似乎帶有奧巴馬時期人性化和富有同情心的印記,且二者都讚成更溫和的國際參與和某種程度的經濟民族主義。但是,“二者的相似之處也僅此而已”。

沙利文在和外交官們的一次會議中表示,“我們不是特朗普,但我們也不是奧巴馬。”

拜登布林肯川普靠邊站 他才是中國最可怕的對手

https://info.51.ca/articles/1213199?wyacs=www-homepage

發布:2023年05月27日 14:05來源:香港01

 

 

楊誌剛評論文章:他是中美博弈數十年中國遇到最可怕的對手。中美博弈像一盤棋,軍事經濟科技工業等實力是棋盤上的“車馬炮、士象卒”,決定勝負的並非這些實力,而是棋手。高手可以用過河卒力壓對方車馬炮,正如中國用細小的航母殺手東風導彈可以力壓美國陣容豪華的航母戰鬥群。美國國力日衰而中國不斷壯大,涉及多項綜合因素,其中一項決定性因素是棋手:過去數十年美國政府高層都是三流政客,而中國卻全屬全球頂尖高手。但今天美國終於出了一名能與中國政治家爭鋒的高手。

沙利文(Jake Sullivan)是美國60多年來最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今年46歲。拜登總統稱他為“一個世代第一人”。希拉裏獲奧巴馬委任為國務卿後,第一件事是羅致沙利文成為她的左右手。她任內到訪一百多個國家,沙利文每次都在她身邊。我對他觀察多年的評估是:他今年內會取代布林肯成為美國國務卿,而國務卿在美國總統繼任人排名第四,僅次於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和參議院最資深參議員。美國曾經有六位國務卿成為美國總統。希拉裏本應是第七位,但馬失前蹄輸了給川普。沙利文會完成她未竟之誌,成為第七位出任美國總統的國務卿。

“ 一個世代第一人”

我和美國朋友交往時,他們喜歡抱怨:中國不斷向世界輸出中國的製度。我一聽見此言,總是忍不住笑笑口對他們說:不用擔心,中國絕不會輸出我們的製度,因為如果美國或印度采用了中國製度,肯定會強大起來,擔心的是中國,不是美國呀!美國朋友聽得出我笑話中的真實,總是尷尬的笑幾聲然後轉換話題。而沙利文正是中國的擔心,因為他施政理念的核心就是:美國應該照搬中國模式的精華,以扭轉乾坤!

當然他把中國模式的精華,換上美國製造的新裝,取了一個美國式的洋名,在包裝及名稱上“去中國化”,而在實質上則“學中國化”。

他的第一項建議,是要推翻美國資本製度的“市場主導”原則,改為推行“現代美國工業戰略”,以政府資金大力投資於有利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的指定工業類別,因為私營企業無法實現美國的鴻圖壯誌。

這項建議,不單是照搬中國製度的精髓,更加是要革美國資本製度的命。這顯示沙利文的戰略眼光,更顯示他居然有中國領導人的“革命精神”,要革美國難以為繼的製度的命。他把這場“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陳述得雲淡風輕,以減輕市場主導信徒們的反對聲音;他懂得以星火去燎原。

資料圖:2021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會談

他的其它建議包括推行美國版的“一帶一路”等。讀者如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查他4月27日於美國智庫布魯斯金學會的演講,該篇演講在不斷細化完善後會是他將來作為國務卿然後當上總統的大方針。

取代布林肯對華角色

回歸我這篇評論的主旨:沙利文的上位,我們的應對。本月10至11日 一連兩天沙利文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毅在維也納會晤。王毅的美國對口單位本應是國務卿布林肯,但布卿卻無份參加,而王毅和沙利文一談便是8小時,會後雙方形容會議“有建設性”。中方的會後聲明很簡短,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之外,隻有106字。字數越小,意義越大。這106個字之中有一句:“雙方同意繼續用好這戰略性溝通渠道”,即王毅和沙利文兩人的渠道。

同一個信息,在美方發表的聲明中竟然強調兩次:“雙方同意保持黃毅主任和沙利文之間的渠道”,以及:“雙方同意黃毅主任和沙利文之間的溝通渠道可以用來管理美國和中國的競爭”。

雖然雙方聲明中沒有寫明,但牆上卻寫得很清楚:作為王毅對口單位的布卿在中美溝通中沒戲了。

布林肯作為美國國務卿是美國溝通中國的第一渠道,亦是美國總統拜登親自點名的中國事務第一把手。去年11月14日,中美兩國元首會麵,會麵後白宮發表聲明說:“兩國元首同意國務卿布林肯將訪問中國,以跟進兩國元首所討論過的事項”。

但布林肯交不到貨,雖然他多次公開表示想訪問中國。

習拜會之後兩個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於1月17日表示:“中方歡迎布林肯國務卿訪華。中美雙方正就有關具體安排保持溝通。”麵對中方的善意,布林肯不但沒有為其訪問創造良好條件,反而在多個範疇加強對中國的施壓,包括台灣問題、菲律賓和南海問題、北約與日韓關係、新冠病毒源頭、對華為的新製裁等,他以為施壓會增加他訪華時的談判籌碼。兩周後中國改了口風,在1月30日的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及布林肯訪華時表示:“美方不能一邊要溝通、談合作,一邊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兩天後,發言人再度被問及布林肯訪華時表示:“目前我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那時,布林肯已經知道他的訪華已生變數。

再過兩天之後發生中國“流浪氣球”事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別浪費危機”。布林肯沒有浪費這危機,他可以表演其外交手腕的成熟穩妥,亦可以表演火力的強大。美國出動F- 22戰鬥機發射飛彈對付一個氣球,令人目瞪口呆。但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在射下氣球之後,布林肯仍然“不浪費危機”,把事件無限擴大。明明是中國不發訪問邀請給他,他卻把氣球事件無限升溫,然後扭曲說因為氣球事件,他決定押後訪問,更調動盟友北約日本加拿大英國等一齊起哄,齊齊聲稱中國間諜氣球和無人機進入多處領空。

氣球事件炒熱了兩周之後,布林肯依然不斷把危機升溫,公開表示: 中國侵犯了美國領土主權,違反了國際法。2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說:“布林肯國務卿口出狂言,顛倒黑白”。外交部用字之強,反映已全麵放棄布林肯。

在布林肯將事件無限升溫的同時,沙利文的發言人月2月16日對一連串“間諜氣球事件”白紙黑字公開表示:“我們評估過這些氣球對地麵居民會否構成安全風險,答案是不會。我們調查這些氣球有無發出電波訊號,答案是沒有。我們研究這些氣球有否自我調控能力,答案是沒有。我們評估這些氣球是否有人操作,答案是沒有。”

未來的美國總統?

我在這裏請問本文讀者: 見到沙利文如此表態,你感動嗎?

沙利文刺中了我們的軟肋。我們國家民族受了太多的描黑,吃了太多的冤屈,一旦有外國高層說出最起碼的事實,我們感激到幾乎流涕。於是舍布揚沙,讓沙利文拿下與中國溝通的寶貴渠道。這亦是公道的,沙利文並非對中國“忽然友好”的機會主義者。十年來,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被問及中國議題,沒有一次蓄意扭曲描黑中國。多麽難能可貴呀!

但可貴的背後是可怕。他有戰略眼光、全盤布局、放眼長遠,還有革命精神;而布林肯鼠目寸光、不懂天下格局、狂妄自大,隻是一個拔槍快、腦袋慢的美國西部牛仔,沙利文才是可怕的對手。但讓這名可怕對手踏上春風一路的,竟然是我們自己。十年後,中美博弈成王敗寇的關鍵時刻,他56歲,經驗智慧和精力都在巔峰,會是美國的棋手,我們最可怕的對手。

今天我們幾代人的美好歲月,是數以千萬計同胞的犧牲換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犧牲容易,但在敵人手中飽受摧殘求死不得的中華兒女實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我們對他們的終極回報,是絕對不能在決定14億人命運的中美博弈中敗陣。博弈的最高測試,是何者有利國家民族。按此原則,我們送上春風一路的,應該是布林肯這樣的三流政客,讓他風風光光訪問中國,送他厚禮,他才能以西部牛仔的英姿凱旋回鄉,顧盼自豪春風得意帶領美國暴走下坡;讓沙利文鬱鬱不得誌無從上位,才符合我們國家民族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