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東大和解 中國出手不一般

(2023-04-09 05:06:21) 下一個

中東又有大動作,中國出手果然不一般

2023-04-09 09:19:58 來源:牛彈琴
 

中東又有大動作,中國出手果然不一般

最近的中東局勢讓人眼花繚亂,以色列和黎巴嫩又在戰爭邊緣,但在阿拉伯半島,又一個大動作在進行中。

與中國肯定也有關。因為就在前幾天,沙特和伊朗外長在北京會談,宣布兩國正式複交,這顯然是勸和促談行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

打了8年的也門衝突,可能真要結束了。

據媒體報道,沙特和阿曼的代表團,計劃幾天後前往也門首都薩那,與胡塞武裝達成永久性停火協議。如果談判順利,各方可能會在4月20日起的開齋節前宣布達成協議。

按照知情人士的透露,雙方這次談判的重點,是全麵重開也門的港口和機場、支付公務員薪資、重建進程和政治過渡等事宜。

8年前的2014年,什葉派胡塞武裝奪取也門首都薩那。沙特指責伊朗支持該武裝,第二年,沙特牽頭成立多國聯軍,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

中東又有大動作,中國出手果然不一般

也門人口近3000萬,屬於阿拉伯半島最貧窮的國家,連年的戰火,導致大批民眾流離失所,約80%的也門人口依靠人道主義援助。

沙特聯軍雖然占據主動,但胡塞武裝也不斷發起反攻,其無人機多次對沙特產油基地發動打擊並得手,一度導致國際油價暴漲。

但現在,一切終於要接近尾聲了。

最重大的背景,就是在中國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日前,兩國外長又在北京舉行了7年來的第一次見麵,宣布從即日起正式複交。這顯然對也門局勢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個積極信號,沙特聯軍解除了對胡塞武裝控製的港口實施了8年的進口限製。

另一個信號,胡塞武裝也宣布,將單方麵停止針對沙特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停止戰場上的一切進攻行動。如果沙特承諾解除對也門的封鎖並停止空襲行動,胡塞武裝將永久性停火。

當然,在這中間,阿曼等阿拉伯國家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和中國一樣,一直從中斡旋。所以,我們看到,這一次沙特代表團去和胡塞武裝談判,是和阿曼特使一起去的。

打了8年的戰爭,終於要結束了,確實太不容易。我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3月15日就指出,對話談判是解決也門問題的唯一現實出路。中方希望沙特和伊朗恢複外交關係能為也門局勢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中東又有大動作,中國出手果然不一般

可以說,以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和解為突破口,中東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而深遠的信號。

接下來,一係列可以預料到的進展。

1,也門達成和解,八年衝突結束,開始重建吧。

2,伊朗總統訪問沙特,兩國關係迅速升溫,不再是仇敵了。

3,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大家庭,中東進一步和解。

此外,土耳其和埃及關係也在重歸於好,卡塔爾和沙特矛盾進一步彌補。一直戰亂頻仍的中東,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誰是最重要的推手?

世界將目光聚焦到中國。

所以,今年已經100歲的基辛格,不久前很感慨地說,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和解,堪比當年他和尼克鬆訪問中國,從長遠來看,中國作為和平締造者的出現,“改變了國際外交的職權範圍”。

我看到西班牙報紙還有過一個比喻,“中國的這次調解無疑是對美國施壓式外交的一記耳光,美國在中東向來是用導彈和製裁來為其大使及和平特使開路。”

秦剛也感歎,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類跨越衝突、實現和解的一大步。

什麽是外交藝術?

這就是外交藝術!

用秦剛的話說,這也為倡導全球安全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精彩實踐。

中國人真不是說說玩玩的。

我總覺得,沙特和伊朗的和解,毫無疑問是今年世界最重大的外交突破,這已經不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分量了,關鍵是在構建一個新的中東和平秩序。

美國沒幹成或者不想幹成的事情,中國幹成了,確實不簡單。

當然,世界越是讚譽中國,我們越要警惕美國的酸葡萄心理,尤其是接下來的挑撥離間和使壞。

作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日前突然秘密訪問了沙特,他對沙特方麵抱怨,美國對沙特在中國斡旋下同伊朗和敘利亞和解,“感到措手不及和失望”。

美國很失望,更不高興的,還在後麵。

中東又有大動作,中國出手果然不一般

看西方媒體就酸溜溜地說,“阿聯酋現在也在追求(couring)中國”,尋求中國幫助解決與卡塔爾、土耳其、利比亞的地區爭吵,盡管阿聯酋仍與美國保持著防禦關係。因此,阿聯酋的角色,已從美國前防長馬蒂斯口中的“小斯巴達”變成了現在的“小新加坡”。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美國最新的舉動,就是高調宣布在中東部署一艘核潛艇。

按照美國第五艦隊的說法,這艘核潛艇“能夠攜帶多達154枚戰斧陸地攻擊巡航導彈,將幫助確保地區海上安全與穩定。”

確保海上安全與穩定?在中東和解的關鍵時候?

美國的戰爭機器要來了。(責任編輯:傅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