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個智庫的報告稱中國對關鍵和未來技術的壟斷正在形成,並建議民主國家展開更多的科研合作,包括旨在防止非法技術轉讓的簽證審查。

報告稱中國在多個領域具有科研優勢,包括航天

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ASPI)周四(3月2日)發表一項調研顯示,在44項關鍵及新興技術領域,中國在37項上占據領先地位。這項調查由美國國務院資助,對全球軍事、航天、能源以及生物科學領域被引用最多的科學論文進行了追蹤評估。研究發現,在某些領域,全球最先進的10所研究單位均設在中國。

報告稱,美國在7項科研上領先於世界,其中包括高性能計算、量子計算、小型衛星以及疫苗技術。

報告認為,印度、英國、韓國、德國和澳大利亞這類所謂的"第二梯隊 "國家也在提升科研能力,但它們仍然遠遠落後於美中兩個大國。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蓋達博士(Jamie Gaida)對美國媒體ABC表示,中國的科研優勢目前還沒有轉化為技術優勢,但北京已為此奠定了基礎,"在某些領域,我們看到中國發表的文獻接近世界頂尖科研論文的65%。"他評論道,"目前的科研尚未直接轉化為國防以及製造能力,但如果希望在5年後占據領先地位,那麽,目前應處於創新和突破性研究的最前沿。"

中國可能在10個領域形成壟斷之勢,其中包括合成生物、汽車電池

中國有哪些科研優勢?

報告舉例寫道,2021年中國出人意料地取得高超音速導彈的突破,但如果知道中國在該領域的科研實力雄厚,這一突破應在意料之中。報告寫道,"在過去的5年中,中國發表的先進航空發動機論文占全球48.49%,包括高超音速技術。"

報告還稱,在光子傳感器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的科研實力可能會導致西方的"五眼"變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的情報機構合稱"五眼同盟"。

報告警告道,中國可能在10個領域形成壟斷之勢,其中包括合成生物、電池、5G以及納米製造。在這些領域,中國的科研的力度占全球三分之一。

在對44項科研的追蹤發現,中科院在其中的大部分領域占據第一或第二的位置。這些領域涉及軍事、航天、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先進材料以及量子技術。報告提到,中國也受賄於西方科研技術,中國領先的科研人員中有二成在所謂的"五眼同盟"國家受過訓練。

報告呼籲全球民主國家展開更多合作,建立安全的供應鏈,迅速推動戰略關鍵科技的提升,並建議為阻止非法技術轉讓實施簽證審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