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營救孟晚舟秘辛:習近平下百道指令

(2022-12-01 04:30:59) 下一個

營救孟晚舟秘辛:習近平下百道指令

2022-11-30 | 發布者: 猛男一號|  世界新聞網

中美角力戰,華為成為被製裁的對象,孟晚舟因此被波及。(Getty Images)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上周宣布新一波對中國企業的製裁令,華為又榜上有名,勾起外界對孟晚舟事件的記憶。事實上,從孟被捕到獲釋,習近平下達上百道指令,表示從孟晚舟事件到華為被美掐著脖子打這些年,中國高層無時無刻都盯著。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回顧中國電訊商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從被捕至獲釋的內幕。包括在中美的角力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為營救孟晚舟,下達過百道指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曾向習近平遞出手寫中文紙條。而在中國決定“挑選”並逮捕兩名加拿大人之後,中美雙方的競爭由相互提防激化成全麵敵意。

 

香港01引述華爾街日報報道,加拿大警方在2018年12月,應美國政府要求,拘捕正在溫哥華轉機的孟晚舟。美國目的是要針對華為,以打擊華為當年在全球在5G競爭上的領先地位。盡管指控孟晚舟的罪名很窄,但目的廣闊:說服盟友“華為並不可信”。

報道指出,這行動是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所指示的,外界對行動前有否告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眾說紛紜。據知情人士表示,川普對行動並不滿意。幾天後川普在白宮聖誕晚宴上質問波頓,為何要逮捕孟晚舟:“難道你不知道她是中國的伊萬卡(川普女兒,Ivanka Trump)?”

作為報複,中國公安部手上有一份加拿大人名單,建議習近平從這份名單中挑選兩個人作為目標。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及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因而被捕。

報道稱,在美、中日益激烈的權力競爭中,這件事件是轉捩點,使雙方競爭由相互提防激化成全麵敵意。華為是美國爭奪對5G控製權的對手,這種無線網絡將為世界各地的設備傳輸數據,美國不願在競爭中落敗。

夾在兩國之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直試圖解決困難。在2019年的20國集團(G20)峰會,特魯多找到機會與坐在身旁的習近平對話,他向習近平遞了一張手寫的中文本條,字條上寫著:“我們得溝通一下”。

兩人並沒有直接會晤,而是各派一名官員嚐試磋商。而加拿大的代表,就是之後會擔任加拿大駐華大使的鮑達民(Dominic Barton)。

中國至今一直與美國溝通,兩國討論孟晚舟的議題有如換囚談判。特魯多先後在英國及美國奔走,希望兩國能協助說服中國讓兩國被捕的加拿大公民回國,但中國的回應明確:中國不會允許康明凱和史佩弗回家,除非孟晚舟能回家。

 

事件在美國2020年大選,川普落敗後出現轉機。拜登上台後,習近平希望重啟中美關係,孟晚舟被捕案是一個阻礙,他指定外交部副部長謝鋒來結束孟晚舟案的僵局。此時,習近平已親手下達100多道關於孟晚舟案的指示。

2021年7月,謝鋒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美中高層會議。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表示,如果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協議,美國國務院不會阻止孟晚舟回到中國。這正是謝鋒希望尋求的保證,為達成協議鋪平了道路。

在天津會議的一個月後,鮑達民應召前往美國大使館的安全室,閱讀了拜登與習近平通話的文本紀錄。北京方麵表示,這是兩位領導人達成的共識。

此後,鮑達民前往青海訪問時突然接到來自謝鋒的電話,隨即進入一輛藍色麵包車。兩人通過翻譯討論了孟晚舟案延期起訴協議的細節,這會是讓孟晚舟回國的關鍵:孟晚舟不會明確承認撒謊,隻會說她對匯豐的陳述“不真實”,兩人對這解決的方法感到滿意。

但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關鍵問題:習近平會同意嗎?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一份手寫信帶來了決定——習近平同意了。

9月19日晚,孟晚舟的律師通過電子郵件向美國司法部發送了一份事實陳述,孟晚舟將承認她在2013年告訴匯豐的事情並非真實。五天後,孟晚舟在溫哥華通過視像會議出席了紐約布魯克林的庭審。她對指控不認罪,並接受了延期起訴協議。

同一天,鮑達民前往監獄探望康明凱,一名安全官員對鮑達民稱:“你將有幸告訴他們,他們要回家了。”鮑達民向康明凱和與史佩弗通話時,努力讓自己的嗓音保持穩定。史佩弗在聽到終於可回家時,一度表現不能置信。

9月24日清晨,兩名加拿大人戴著手銬、蒙著眼睛抵達天津機場,鮑達民在機場貴賓室候接。與此同時,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登上了返國的專機。

 

中國電信巨擘華為的智能型手機業務,一度有望在歐洲挑戰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但在美國的密集製裁下,華為的雄心壯誌被壓垮,隻能在夾縫間求生存。華為一名人員曾感歎說:“孟晚舟(華為副董事長)下飛機的那一刻,就是華為對全球化心死的時刻”。

 

中央社引述歐洲新聞網站Politico.eu刊出一篇以“華府如何將華為趕出歐洲”為題的專文,采訪了20多位華為員工及策略顧問後指出,在美國施壓下,華為暫時擱置成為全球領頭羊的雄心,將重心轉回中國市場,在歐洲則僅聚焦於德國、西班牙、匈牙利等少數幾個國家。“這不再是一家靠著全球化而行的公司。這是一間靠著國內市場保命的公司。”一名華為人員表示。

隨著公司在西方進入休眠狀態,幾年前才聘用的西方高端管理人員開始被華為邊緣化或趕走,以反製美國對華為事業的攻勢。有公司人員私下承認,離職潮反映了2021年9月開始的劇變。但華為官方表示,人員離職很正常,且人員流動的公司不隻有華為。

當時擔任華為財務長的孟晚舟回到公司深圳總部,此前,她於加拿大度過近三年可能被引渡到美國的時期。一名人員說道:“孟晚舟下飛機的那一刻,就是華為對全球化心死的時刻”。

孟晚舟是任正非的女兒,被視為接班人。從加拿大回到中國後,不僅擔任副董事長,還引發公司高層改組。華為也重新調整在歐洲的業務,計劃把總部設在德國杜塞道夫,分別經營西歐以及東歐、北歐市場。

報道指出,由於擔心中國建造的電信基礎設施構成嚴重的安全和間諜風險,華府的政治逆風在川普當上總統後達到颶風強度。華為出高薪從西方國家延攬高層主管,還組成一支包含有前西方記者和政治人物的強大團隊,可以直通法國總統府和英國首相辦公室應對。

起初這項策略似乎奏效。2020年1月28日,時任英國首相強生替華為建設英國部分5G基礎設施開了綠燈。但一天後,歐洲聯盟(EU)提出擺脫對中國供應商過度依賴的計劃。之後疫情來臨,川普在2020年5月對華為實施新製裁,切斷他們的半導體供應。7月,強生宣布英國5G網絡必須移除所有華為設備。

2020年和2021年,法國、瑞典、羅馬尼亞、波羅的海國家、比利時和丹麥等歐洲國家政府,不是在國內5G網絡的關鍵部分禁止使用華為設備,就是要求業者在中期階段停止使用華為設備。

 

隨著川普競選連任失敗和歐洲疫情趨緩,似乎給華為提供了反攻的機會。報道稱,2021年初,華為甚至在歐洲議會安排會議來遊說。而這些會議在2月24日被取消,就是俄烏戰爭開打的那一天。

對歐洲許多人來說,關於華為的利弊得失衡量在一夕之間產生變化,他們意識到依賴俄國天然氣的問題,同時也思考依賴俄國天然氣或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兩者哪個比較糟糕。

專文末段寫道,華為當然沒有完全放棄歐洲市場,依然在歐洲大陸尋找對他們友好的國家。如同任正非2022年7月對深圳總部高端主管所說,“我們以前有一個全球化的理想,努力為全人類服務。我們今天的理想是什麽?生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