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報告:中國勞動力成本僅比美國低4%
2016年03月18日 07:32:26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如果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比美國便宜4%,你會相信嗎?不過,牛津經濟研究院在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給出了這樣的數據。這份報告分別將美國2003年、2012年和2016年的勞動力成本設定為基準值,可以發現2003年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四成左右,但2012年時就已經接近美國的成本。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比美國便宜4%。
牛津經濟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預計僅比美國便宜4%。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2012年時就已經接近美國的成本。對於此數據,有分析師指出,讓中國企業感到人工成本偏高的原因並不在於工人實際收入增長得快還是慢,而是在於中國的工資增長已經大幅超過了生產力的增長,而強勁的生產力幫助美國有效地拉低了勞動力的單位成本,即與員工產出對應的工資。
日本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70%-80%
報告還列舉了其他多個國家的情況,其中預計奧地利、德國、瑞典的勞動力成本都將是美國的兩倍甚至更多。而與中國相比,日本、墨西哥、印度的勞動力成本都要更低,其中印度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三成多,日本也僅為中國的百分之七八十。
這份報告的數據引發了很大爭議,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真的那麽高嗎?其實,類似的調查報告去年美國波士頓谘詢公司也曾發布過,其中稱“如今在美國平均花1美元生產的東西,在中國需要花費96美分”。報告稱,中國依據生產力調整過的製造業工資在過去10年增加了兩倍,從2004年的4.35美元/每小時增加到去年的大約12.47美元/每小時。而在美國,按生產力調整過的製造業工資從2004年至今增長了不到30%,達到22.32美元/每小時。因此報告認為,中國上漲的人工和能源成本正在降低其製造業的競爭力。波士頓谘詢公司還稱,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的數據顯示,紡紗業在中國的成本甚至比在美國高出30%。但事實上,無論是從中國工人的實際收入還是購買力來看,都遠達不到這種水平。
換成小時工資中國工人“便宜”得多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國內人士對這些統計數據的權威性提出了質疑,其中不乏設立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管理人士。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012年的用工成本僅比中國高三分之一左右,而預計2016年日本用工成本大幅下降到反而比中國還要低。對此,有日資家電企業人士昨天向北青報記者算賬稱,目前他們中國工廠的工人平均工資在每月4000元左右,即便加上社保等成本,平均也就在5000多元。“但如果把這種勞動量放在日本,每月人工成本是不可能低於16000元人民幣的。”另一位美資企業人士也表示,美國工人的勞動力成本也至少要比中國高兩倍以上,不可能隻有中國的水平。
前述日資企業人士分析稱,這份統計中日本勞動力成本的明顯下降應該是基於日元對美元貶值的影響,因為整份圖表都是以美元計算。但是無論對於 2012年日本用工成本僅比中國高三分之一還是預計今年日本用工成本低於中國的說法“肯定都不準確”。他認為,無論日本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單純從用工成本比較,目前中國僅是它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一名廣東某電子企業的會計師昨天則表示,“這項數據的算法可能與我們通常理解的不一樣,如果把中國工人的月均收入與其他國家工人相比,可能會出現差距明顯縮小的趨勢。但是要知道,目前中國工人的月平均工作時間是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有的多一倍都不止,要折合成小時用工成本就會大不一樣了!”此外他分析,中國的用工成本近年來確實在快速增長,這從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就能夠看出。同時由於人民幣近十幾年來的快速升值,更加大了中國用工成本在國家間相比的增速。“簡單說,就是本身用工成本的增幅加上匯率升值的增幅,統計中把這些都混為一談了。”
中國工人工資漲了 生產力與美國比還差很多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過快,甚至讓企業難以承受的聲音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近年來則更多。不過中國勞動力成本究竟漲了多少,根據不同行業,結果也不盡相同。有數據顯示,近5年東莞的電子製造廠勞動力成本至少上漲了30%。而以中國的棉紡織行業為例,中棉行協近5年連續跟蹤了近百家行業大中型企業,那麽5年間企業用工成本到底上漲了多少呢?數據顯示,近5年間這些企業的職工人均工資年均增長率為13%。
但需要指出的是,同樣這5年間這些企業的全部從業人員數量的年均降幅為5.7%,也就是說具體到企業的工資支出總額年均增長率大約在7%左右。在企業運轉正常的情況下,企業人均工資漲幅遠大於工資總額支出的漲幅,也映射出5年來企業單位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行業轉型升級的顯著成效。
不過有分析師也指出,讓中國企業感到人工成本偏高的原因並不在於工人實際收入增長得快還是慢,而是在於中國的工資增長已經大幅超過了生產力的增長。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也從側麵印證了這一觀點。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6年,美國每名員工的製造業產出增長約40%,德國增長25%,英國增長 30%。雖然在此期間印度和中國的生產力實現翻番,但美國的生產力依然高出80%至90%,是強勁的生產力幫助美國有效地拉低了勞動力的單位成本,即與員工產出對應的工資。
人工成本隻是製造成本的小部分
當然,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是不爭的事實,這導致近年來有大量的中國紡織品加工、電子加工企業開始向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轉移。但有企業人士分析,這種趨勢並不完全是人力成本的差異造成的,更多的應該是人力和資源成本以外的優勢,比如對當地市場的期待,或者當地政府在稅收、關稅等政策上的優惠措施。
對於製造行業而言,人工成本隻是整個製造成本中的一部分。雖然在不同行業中所占的比例不一樣,但肯定都算不上主要成本。對一些依仗資源性產品的行業來說,當地資源成本可能是主要因素;一些對產業上下遊配套要求較高的行業則更注重周邊的產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