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多次回擊對華偏見,巴西新總統成為中國強援?

(2022-11-01 07:01:12) 下一個

盧拉“回爐” 巴西“向左”

在10月30日舉行的巴西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巴西勞工黨候選人、前總統盧拉以微弱的優勢擊敗自由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博索納羅,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到明年一月,盧拉即將正式開啟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個總統任期。
 
            巴西前總統盧拉與第三任妻子在聖保羅完婚-巴西華人網在勝選後,盧拉擁抱了他的妻子
         在勝選後,盧拉擁抱妻子
 

根據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公布的數據,在已統計完畢的98.81%的選票中,盧拉得票率為50.83%,博索納羅為49.17%。這是自巴西1985年結束軍政府統治恢複民主選舉以來,總統候選人之間選票差距最小的一次,甚至比民調預測的差距都要小得多。

盧拉是巴西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出身鋼鐵工人的他長期投身勞工運動,身份背景有著強烈的左翼色彩。

在他於2002年開始的8年總統任期內,巴西年均經濟增長達到4.3%,重回世界經濟十強行列,“零饑餓”等民生計劃令巴西貧困人口減少超過五成,在國際舞台上也讓巴西有了更多話語權,甚至在任內為巴西贏得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的主辦權,出色的執政成績令他的支持率一度高達曆史性的83%。

而與盧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治光譜位於極右翼、人稱“熱帶特朗普”的博索納羅,而後者也是巴西自1985年以來唯一一位競選連任失敗的總統。

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的大選一直都引人注目。在2018年拉美的“選舉年期間”,右翼領袖人物在諸多國家當選最高領導人,博索納羅也是在這一時期上台,其崛起也令拉美當時“左退右進”的政治風向更加明顯。

然而,曾因腐敗而入獄的盧拉在本次大選中所上演的“非凡回歸”的劇本,不僅將巴西的政治風向再次扭轉過來,也進一步強化了整個拉美地區國家近幾年的“左轉”浪潮。

2019年11月8日,巴西前總統盧拉走出聯邦監獄後對支持者講話

2019年11月8日,巴西前總統盧拉走出聯邦監獄後對支持者講話

“粉紅浪潮”卷土重來?

在巴西以外,左翼政黨在多個拉美國家重新掌權執政,顯示出拉美政治局勢正在悄然發生改變,21世紀初覆蓋拉美的“粉紅浪潮”(pink tide)似乎卷土重來。巧合的是,在那一場浪潮期間,盧拉正好擔任巴西總統。

巴西大選引起廣泛關注

巴西大選引起廣泛關注

在智利,新興左翼政黨聯盟“讚成尊嚴”領袖加夫列爾·博裏奇於2021年12月成功勝選;在洪都拉斯,人們迎來了左翼的自由複興黨領導人卡斯特羅上台執政;在今年6月的哥倫比亞,左翼競選聯盟古斯塔沃·佩特羅在總統選舉中獲勝,成為哥倫比亞有史以來第一位左翼總統。

國際觀察家們指出,受困於社會內外的多重問題,以及拉美各國政府對這些問題在治理策略上的失當,而選民們又素以投票權利來表達對執政黨的憤怒與不滿,因此從20世紀末至今,拉美左右翼執政一直呈現著“鍾擺式”波動。

曾經,巴西左翼政府被卷入貪腐醜聞的漩渦之中,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經濟長期衰退和社會治安惡化等諸多問題進一步激發民眾對左翼政府的失望,這也使得反對左翼政府的博索納羅在2018年大選時“異軍突起”。

如今,盧拉的“回歸”在巴西媒體和政治觀察家看來,主要是因為博索納羅執政期間積累的諸多治理問題令民眾不滿,這在客觀上有利於政府對立麵的左翼陣營,而盧拉過去優秀的執政成績以及自身高漲的民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盡管拉美政壇普遍存在著“左右交替”的周期性現象,左翼的回潮並不算稀奇,但相比以往,本次“左進”的周期來得比以往要更早一些。有分析人士指出,拉美右翼在崛起後不久就麵臨了失敗,其“左退右進”的政治局勢實際上隻持續了3年左右。

曆史不斷地告訴我們,在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加劇的時候,左翼思想便會逐漸占據社會思潮的主流。對於包括巴西在內的拉美國家而言,近年來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貧困、失業等問題的加劇,都令左翼力量加速了“複興”的步伐。卡塔爾電視台引述分析人士的話指出,“在過去5年裏,拉美出現一股潛在的“進步主義浪潮”,這股浪潮孕育了今天左翼政治人物的登場”。

新一輪“粉紅浪潮”蔓延到哥倫比亞

新一輪“粉紅浪潮”蔓延到哥倫比亞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近幾年出現的新一輪“粉紅浪潮”並非是20世紀末思潮的簡單複製。新一代左翼政治人物更為多元且溫和的立場、更重視環保等新興議題,而且左翼力量今天麵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可供他們“一展拳腳”的政策空間被大幅度地壓縮了。

分析指出,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際大宗商品熱潮使拉丁美洲的左翼總統對各種社會項目和國家項目進行巨額投資,然而由於俄烏衝突、通貨膨脹等因素,拉美經濟體很難再利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優勢,而如今的政府支出普遍遠低於應有的水平。

“拉美一體化”加速

左翼在拉美的崛起,不僅是因為右翼新自由主義政策在拉美地區的失敗,也與“拉美一體化”的思潮密切相關,這種思潮有著濃烈的“獨立自主”的色彩,其中暗含著對美國的抵抗和拒斥。

長期以來,拉美國家與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關係密切,美國更是把拉美地區視為“後院”,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麵不斷幹預滲透,扶持了諸多親美的政治勢力,而對於意識形態與美國有所不同的國家,則慣常采取打壓的辦法,冷戰時期美國對於古巴的一係列製裁措施就是一大例證。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拉美外交的獨立性傾向越來越明顯,拉美“向左轉”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趨勢。與傾向於“反全球化”的博索納羅相比,盧拉則推崇多邊主義合作的模式,尤其是對“拉美一體化”情有獨鍾,矢誌不改“實現拉美戰略自主”的意願,將其視作“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地區發展”的重要方式。

盡管在過去幾年裏,拉美一體化基本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狀態,但以盧拉為代表的正在執政的許多拉美左翼領袖,明顯表現出對“拉美一體化”的支持,而這一政治共識將加速建立“一個更為獨立自主的拉丁美洲”。

半島電視台近日發文指,拉丁美洲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盡管美國政府對此視若無睹,甚至繼續對該地區采取著“不合時宜”的外交政策,但美國政府必須意識到,新一輪的“粉紅浪潮”無疑是對美國近幾十年拉美政策的明確拒絕。對於美國而言,“拉美一體化”進程將會對其在拉美地區的霸權和分化政策無疑會造成不利影響。

作者丨陳淼鬆,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多次回擊西方對華偏見,巴西新總統可能成為中國強援?

胡毓堃,中國翻譯協會會員、國際政治專欄作家多次回擊西方對華偏見,巴西新總統可能成為中國強援? 鳳凰大參考   2022年11月01日 

https://news.ifeng.com/c/8KamJRolJLc

核心提要:

1.巴西新總統盧拉,其名在葡語意為“魷魚”,而其人更是不服輸的“魷魚”。被戲稱“擦鞋總統”的他出身貧困家庭,年幼輟學打工,飽嚐辛苦讓其加入工會抗爭,又從工會走向議會。他經曆曲折,兩任總統期滿卸任後被查出喉癌,戰勝病魔後重返政壇後,很快被“洗車行動”波及,因貪腐指控鋃鐺入獄。直至去年才重獲清白,宣布再度競選總統,不變的個性與信念和國家問題繁多的大環境,最終將這位堅毅的老工人第三次送進了總統府。

2.盧拉的施政理念被稱為“盧拉主義”,深刻影響了巴西並創造赫赫政績。其目標是調和盧拉與巴西保守力量之間的關係,“調解”不同利益群體衝突,其核心策略在於談判。“盧拉主義”帶來國內經濟繁榮,也使巴西在國際舞台上更加活躍。但如今上任的盧拉所麵對的難題,讓不願傷筋動骨的“盧拉主義”恐難成為良藥。

3.在外交政策上,秉持著在國際舞台上“令巴西再次偉大”的執念,盧拉將重點放在“南南合作”與“體現大國地位”,試圖讓巴西加入安理會。對華政策方麵,盧拉有望更積極地處理對華關係,在保持中巴投資與貿易關係的同時注重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盧拉曾直接戳穿美國總統反華陰謀,幫中國加入WTO。這位打中國疫苗的巴西總統重視金磚國家平台,並有望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10月30日,在巴西史上最撕裂的大選中,勞工黨候選人、前總統盧拉以不到2%的微弱優勢戰勝自由黨候選人、現總統博索納羅,實現總統府“三進宮”,後者則成為第一位連任失敗的巴西總統。

盡管博索納羅長時間內不承認敗選,但隨著司法機構對選舉結果的確定與維護,外加美國、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多國領導人已經對盧拉當選表示祝賀,博索納羅采取極端行動(甚至複製去年美國國會山騷亂)翻轉選舉結果的可能性料想不高。

雖然最終得票率優勢不比選前的民調支持率領先程度,但自去年5月宣布參選以來,盧拉回歸總統府的道路可謂“一鳴驚人”。從一度牢獄之災到三任總統,盧拉的傳奇經曆與巴西局勢的變化息息相關。如今,77歲高齡的盧拉回歸總統府,但“盧拉主義”未必能如此容易回歸。

從監獄到總統府:遲來的老兵回歸之路

“他們想要活埋我,但我還在這裏。”盧拉的抗爭,是他一生永恒的主題:出生於貧下中農之家,小學未讀完便被迫輟學做工,盧拉早年飽嚐世間酸甜苦辣;在汽車零件廠當工人時,他因為工傷失去了左手的小拇指,事故發生後跑到數家醫院,幾番周折才得到無濟於事的治療,這引發了年輕的盧拉對加入工會的興趣,讓他開始思考維護勞工權益、解決社會不公正的問題,開啟了“從工會走向議會”的抗爭之路。盧拉在金屬工人工會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圖源:蓋蒂圖片社

盧拉在金屬工人工會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圖源:蓋蒂圖片社

過去12年,經曆人生的大起大落,曾被戲稱為“擦鞋總統”(12歲做過街頭鞋童)的盧拉依舊是那個不服輸的“魷魚”(“盧拉”不是其本名,而在葡語意為“魷魚”)。始終不變的個性與信念,在國家問題繁多的大環境下,最終將這位堅毅的老工人第三次送進了總統府。盧拉在勞動節示威中做手勢。圖源:羅德裏戈派瓦/蓋蒂圖片社

盧拉在勞動節示威中做手勢。圖源:羅德裏戈派瓦/蓋蒂圖片社

這不是盧拉第一次試圖卷土重來。如果沒有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四年前否決他的參選資格,博索納羅恐怕連體驗總統的機會都沒有:根據巴西民意和統計研究所(Ibope)在2018年大選前的調查,33%的選民意向投票給他,領先第二名博索納羅18個百分點。

盧拉的支持者慶祝他的獲勝。圖源:Daniel Munoz/VIEW press盧拉的支持者慶祝他的獲勝。圖源:Daniel Munoz/VIEW press

換言之,盧拉對博索納羅的領先優勢,從那時就已經開始了。隻是那些年,已入古稀之年的盧拉,要抗爭的實在是太多。

12年前,完成前兩個總統任期的盧拉以87%的個人滿意度與77%的政府滿意度“功成身退”。但剛剛離開總統府,他便要與第一個敵人作鬥爭——病魔。卸任不足一年時,盧拉便被查出患有喉癌,經過三年的化療(包括刮掉了標誌性的胡子)和手術治療,最終痊愈。相比之下,2021年確診新冠對他而言都顯得“不足掛齒”。盧拉在與喉癌作鬥爭時剃掉了頭發和標誌性的胡須。圖源:路透社

盧拉在與喉癌作鬥爭時剃掉了頭發和標誌性的胡須。圖源:路透社

戰勝癌症後,盧拉便宣布重返政壇,但在2014年選擇支持其老部下、時任總統羅塞夫連任,而非競選總統、取而代之。然而,隨著羅塞夫遭到彈劾而提前結束第二個任期,來自司法和政壇的問題,成為盧拉卸任後最嚴峻的個人危機。

2014年,巴西檢方啟動“洗車行動”大規模反腐調查,矛頭指向巴西石油公司的貪腐問題。隨著調查的深入,巴西檢方先後對盧拉提起了九項訴訟,包括貪腐、權力尋租、阻礙司法,並於2016年搜查盧拉的住宅、將其扣押質詢。

在此期間,時任總統羅塞夫於2016年3月任命盧拉為自己的總統幕僚長(這正是盧拉擔任總統時羅塞夫擔任的職務),理論上可使盧拉憑借這一公職享有司法豁免權,因此這一任命被巴西聯邦最高法院以“幫助盧拉規避起訴”為由凍結。2008年1月15日,盧拉在哈瓦那革命宮的招待會上檢閱儀仗隊。圖源:Claudia Daut/路透社

2008年1月15日,盧拉在哈瓦那革命宮的招待會上檢閱儀仗隊。圖源:Claudia Daut/路透社

羅塞夫很快自身難保,盧拉也旋即陷入牢獄之災。從2016年9月起,巴西檢方正式起訴盧拉。2017年至2019年,盧拉先後在兩起案件中被判犯下貪腐罪,總刑期累計長達25年零11個月。

自始至終,盧拉都沒有停止與司法部門的抗爭。他不止一次將針對自己的貪腐案調查和審判稱為“非法行動”和“鬧劇”,認為自己是政治迫害的犧牲品,還怒批報道相關事件的媒體帶有偏見,對他本人大搞妖魔化和輿論定罪。同時他向聯邦最高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未果(6票反對、5票支持),於2018年4月入獄服刑。

顯然,盧拉沒有因為鋃鐺入獄而放棄抗爭。監獄之外,他的支持者發起了“釋放盧拉運動”(全稱為“保衛盧拉與巴西民主國際團結委員會”),巴西勞工黨更是在盧拉仍在服刑期間,堅持提名他為該黨總統候選人,且民調一路領先。盧拉被支持者抬到巴西聖保羅附近的金屬工人工會總部,那裏設置了路障來阻止盧拉入獄。圖源:米格爾·辛卡裏奧爾/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盧拉被支持者抬到巴西聖保羅附近的金屬工人工會總部,那裏設置了路障來阻止盧拉入獄。圖源:米格爾·辛卡裏奧爾/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就連巴西司法係統內部也圍繞著盧拉的出獄問題持續博弈。2019年6月,美國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曝光了調查盧拉案件的法官莫羅與檢察官達拉格諾的通訊記錄,暗示二人聯合策劃給盧拉定罪,以阻止他在2018年競選總統,引發巴西國內外軒然大波。來自八個國家的17名律師、司法部長和法官更是呼籲立即釋放盧拉。

當年11月,聯邦最高法院以6票支持、5票反對,推翻了原有的強製規定,即被定罪的罪犯在首次上訴失敗後須立即入獄,使得盧拉結束了580天的監獄服刑,得以在監外訴諸其它一切上訴手段。早在2016年,盧拉的律師便求助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並得到後者的關切。盧拉在巴西南部監獄的一個房間裏講話。圖源:Editora Brasil 247

盧拉在巴西南部監獄的一個房間裏講話。圖源:Editora Brasil 247

出獄後,盧拉更是積極活動,即便在兩周後遭到延長刑期的法院判決,但他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2021年3月,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埃德鬆·法欣裁決,盧拉在“洗車行動”反腐調查中受到的各項指控與巴西石油公司貪腐案並無直接聯係,因此此前庫裏蒂巴第十三聯邦法庭對盧拉做出的所有判決“均無效”。

重獲清白後,曾經的貪腐醜聞和年齡似乎是盧拉在政壇卷土重來的最大阻礙,但事實證明,去年5月立刻宣布再度競選總統的盧拉,依然是巴西政壇最具影響力的當家人物。

盧拉於2022年10月30日宣布在巴西總統選舉中獲勝後,向聚集在聖保羅保利斯塔大道的人群發表講話。圖源:世界報盧拉於2022年10月30日宣布在巴西總統選舉中獲勝後,向聚集在聖保羅保利斯塔大道的人群發表講話。圖源:世界報

從當年6月開始,他的民調支持率便遙遙領先。之前八年任期留下的輝煌政績無疑是盧拉最大的招牌,尤其是與當下博索納羅時期形成了鮮明對比:改革停滯、公共開支縮減、經濟衰退更甚於羅塞夫與特梅爾時期,人均GDP相比於盧拉上次執政末年下降了約4000美元,2019年至2021年間更是有960萬人的收入下降至貧困水平……

對此,盧拉巧妙地創造了“進步”與“倒退”二分法的話術,稱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代表著進步的力量,而博索納羅會令巴西繼續走向倒退。加上“巴西特朗普”的言行多次表現出對國家現行製度的衝擊與排斥,盧拉還打造了“民主秩序維護者”的人設。

2022年10月28日,巴西巴西利亞的一家酒吧,盧拉和博爾索納羅在O Globo頻道進行總統辯論。圖源:EVARISTO SA/法新社2022年10月28日,巴西巴西利亞的一家酒吧,盧拉和博爾索納羅在O Globo頻道進行總統辯論。圖源:EVARISTO SA/法新社

巧合的是,巴西國旗上的國家格言“秩序和進步”,也被盧拉(和博索納羅)緊扣利用,將這次大選上升到捍衛國本的高度。

麵對民生艱困的現狀,盧拉在迅速完成左翼聯盟“巴西希望”的整合後,多次表示過去12年自己創造的成果遭到了破壞,尤其是社會民生政策,以私立高等教育補貼、保護亞馬遜雨林、增加公共衛生開支、重啟“加速經濟增長計劃”、重返世界大國地位等競選政策,喚起支持者對“往日美好”的回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博索納羅的失利。盧拉支持保護熱帶雨林,所以也被視為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希望。圖源:本詹寧斯/衛報。

博索納羅的失利。盧拉支持保護熱帶雨林,所以也被視為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希望。圖源:本詹寧斯/衛報。

為了爭取博索納羅的基本盤之一——福音派教徒,親天主教的盧拉甚至在10月19日的講話中強調自己不支持合法墮胎,還承諾尊重宗教自由。麵對競選期間層出不窮的政治暴力現象,盧拉也強調要結束仇恨和暴力,顯示出他已經做好了全國執政的準備。

多次回擊西方對華偏見,巴西新總統可能成為中國強援?重返總統府易,重返“盧拉主義”難

盧拉的回歸,無疑是拉美地區乃至全世界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首先,“盧拉主義”對巴西的影響太過深遠。 作為巴西曆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統,盧拉的施政理念並不激進。他堅持可控的改革理念,以貧困群體為重點進行有限的結構性變革。秉持著兼顧社會穩定和國家分配的方針,盧拉表示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自由主義”為途徑,逐步縮小貧富差距。

這種施政理念被稱為“盧拉主義”,其目標是在盧拉與巴西龐大的保守力量之間調和關係,並“調解”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衝突。盧拉主義的核心策略在於談判,即政府在既得利益集團與貧民群體之間持續斡旋,在不引發體製動蕩的前提下,為後者爭取更多的福利和發展機會。

盧拉2002年的競選口號:“我想要一個像樣的巴西”。圖源:蓋蒂圖片社盧拉2002年的競選口號:“我想要一個像樣的巴西”。圖源:蓋蒂圖片社

正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迅速發展的契機,盧拉主義打造消費主導、信貸支持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國有經濟增收,也積極融入國際市場,令巴西製造業、銀行業、零售業獲益良多,脫貧計劃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00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新增4000萬中產者,為2200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2010年,巴西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1萬美元,與俄羅斯一道成為新興市場中引人注目的“金磚國家”。

經濟的發展令盧拉在國際舞台上更有底氣推行其“打造大國地位”的外交政策。他打破了巴西傳統的低調保守外交風格,頻繁出訪,為巴西贏得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主辦權,讓奧運會第一次來到南美洲。

盧拉在國際舞台上的高調亮相,連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都在2009年的倫敦G20峰會上感慨他是“地球上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並將此歸功於他的外表,稱自己“愛這個家夥”。

盧拉的支持者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的波爾特拉桑巴舞學校。照片:布魯納普拉多/美聯社盧拉的支持者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的波爾特拉桑巴舞學校。照片:布魯納普拉多/美聯社

正如前文所述,盧拉主義的成功,讓盧拉本人功成身退、載譽而去,令過去12年江湖始終都有他的傳說。盧拉的再度勝選,還為整個拉美地區投下了一枚震撼彈:這個地區第一大國的大選結果,更被視為該地區集體回歸左翼執政時代的標誌。

算上巴西,拉美地區將有九個國家實現左翼政府,尤其是地區前六大經濟體(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秘魯)全部“左轉”,“新粉紅浪潮”已有形成之勢。雖然各自國情不盡相同,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全球性通脹問題對民生負擔的加重,及其導致的貧富差距擴大、貧困人口逆生長、貧困問題日趨嚴峻,無疑構成了左翼政黨進入政治舞台中央的民間基礎。圖源:路透社

看起來,對於具有類似價值理念的拉美左翼力量而言,盧拉的回歸無疑給他們打了一針興奮劑。然而看著周邊鄰國左翼政府的執政情況,這位左翼老兵應該也會保持清醒:2022年,“盧拉主義”的回歸恐怕遠不如盧拉回歸那麽容易。

2011年離任時,不少巴西人讚譽盧拉既團結了巴西、也改變了巴西,而如今這兩件事的難度都已經“呈指數級增長”。

2003年1月1日,盧拉在就職典禮上開著一輛敞篷車遊行。圖源:傑斐遜魯迪/CB/DA Press2003年1月1日,盧拉在就職典禮上開著一輛敞篷車遊行。圖源:傑斐遜魯迪/CB/DA Press

上任後的盧拉,麵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分裂國家。盧拉與博索納羅的施政理念與支持群體完全對立,二者的支持率也幾乎持平。回溯二人在競選期間,尤其是電視辯論中幾無風度的互相攻訐,包括“撒旦教徒”、“戀童癖”、“食人癖”、“強盜”、“騙子”、“精神失常”等實屬人身攻擊的話語,可以想象盧拉與其右翼對手所代表的陣營,幾乎沒有什麽可以互相包容的底線共識。

盧拉的支持者在巴西貝洛奧裏藏特慶祝他的勝利。圖源:Sopa Images/Rex/Shutterstock。盧拉的支持者在巴西貝洛奧裏藏特慶祝他的勝利。圖源:Sopa Images/Rex/Shutterstock。

中間選民數量不到一成的事實,表明巴西民間的價值認同也極度分裂。這種情況下,盧拉將要麵對半數甚至更多的反對民眾,施政難度超乎尋常。在10月2日的巴西議會選舉後,右翼政黨更是在參眾兩院占據多數議席,“朝小野大”的政黨格局,在理論和實際上都令盧拉舉步維艱。在政治極化的大環境下,過去屢試不爽的“談判政治”還能發揮幾成功力,也打上了問號。

再度團結國家希望渺茫,改變國家更是“高難作業”。拉丁美洲通訊社指出,除了一個右翼反對派主導的國會和極化的社會,博索納羅還給盧拉留下了一堆深遠的社會問題,包括持續攀升的貧困率、嚴重的失業率、愈演愈烈的社會暴力。

盧拉政府正式就任後,他麵對的將是3300萬人缺少食物、政府負債GDP占比近80%、通脹率仍處高位、失業率接近10%、過去十年經濟增長近乎停滯的嚴峻現狀。既有的經濟活動現狀已經難以為繼,盧拉承諾的擴大公共開支隻會進一步增加政府負債壓力,向來支持博索納羅的產業界如何建立對新政府的信心,盧拉亟需找到改變的突破口。

盧拉表示,在他描述的極右翼民粹主義者博索納羅充滿仇恨的選舉之後,他的國家需要經曆一段“自我反省”。圖源:納爾遜阿爾梅達/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盧拉表示,在他描述的極右翼民粹主義者博索納羅充滿仇恨的選舉之後,他的國家需要經曆一段“自我反省”。圖源:納爾遜阿爾梅達/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縱觀地區周邊國家,智利的博裏奇新憲法公投受挫,秘魯的卡斯蒂略深陷司法調查。各國過往的福利政策與社會改革都未能解決根本矛盾,隱藏的問題在疫情和政治極化時代激烈爆發。不願意傷筋動骨的盧拉主義在20年前收到奇效,但在今天恐怕難以成為治國良藥。

曾多次回擊對華偏見,有望加入“一帶一路”

在國際舞台上“令巴西再次偉大”,無疑是盧拉心中的一個執念,他的外交政策也是國際社會的重要關切。10月29日,盧拉在法國《世界報》發文,宣稱巴西將回歸國際舞台的領導地位,尤其是環保和可再生能源領域,重申巴西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列,強調與拉美各國、加勒比國家、非洲和金磚國家的合作。

10月29日,盧拉在法國《世界報》發文。圖源:世界報10月29日,盧拉在法國《世界報》發文。圖源:世界報

在目前國際安全局勢和地區熱點問題突出的情況下,盧拉還意味深長地強調要尋求與歐盟戰略夥伴關係的正常化,以“製衡可能存在的中美新冷戰”。

顯然,“南南合作”與“體現大國地位”是盧拉外交政策的重點,另一方麵美國也高度重視自己眼中的拉美“後花園”。因此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刊文指出,盧拉當選後,美巴關係進入了需要鞏固的關鍵時刻。

與此同時,該文還認為盧拉有望采取不同的方式處理對華關係。在博索納羅時代,巴西政府一方麵在涉華問題上措辭偏消極負麵,另一方麵中巴投資與貿易關係未受影響、穩步發展。但由於巴西政界對華不友好的雜音,兩國其它領域的合作仍達不到經貿領域的水平。

拜登和博索納羅於6月在美國舉行雙邊會議。圖源:BBC

拜登和博索納羅於6月在美國舉行雙邊會議。圖源:BBC

相比之下,盧拉政府更有可能同步注重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擴寬合作領域。這位接種過中國科興新冠疫苗的總統,不僅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高度讚揚中國“有一個強大的政黨、強大的政府”引領的發展成果,在國際舞台上也多次回擊西方國家的對華偏見。

盧拉曾爆料,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期間,默克爾、薩科齊、布朗(時任英國首相)、奧巴馬等人希望與他同框出席活動,同意共同指責中國為“地球上最大的汙染惡魔”。對此,他的回應是:“聽著,我知道中國在製造汙染。但誰來為中國之前的曆史汙染買單?研究英國工業化的曆史委員會在哪裏?”

盧拉和奧巴馬(左)於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與中國和其他領導人會晤。法新社/Jewel Samad盧拉和奧巴馬(左)於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與中國和其他領導人會晤。法新社/Jewel Samad

博索納羅時代,巴西更注重其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地位,而盧拉對金磚國家的強調,被視為重視中國和金磚國家平台。他曾提出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的G5組織,以在改變國際秩序上更具主動性。

盡管現在無法判斷盧拉是否希望借助金磚國家平台抗衡西方世界的影響力,但通過這一平台加強與中、俄、印的雙邊和多邊交流,甚至影響全球多邊外交格局,無疑是盧拉的考量。

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盧拉與胡錦濤(左)握手。盧拉希望巴西與北京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圖源:Dida Sampaio /Agencia Estado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盧拉時代的巴西也有望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其中 ,作為他為改變巴西而可借用的外部力量,同時又不激怒美國。對盧拉而言,他所想要實現的“再工業化”或許未必完全與中國相向而行,但與中國保持持續性的良好關係,無疑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他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推動國家產業升級、提升巴西國際影響力的可能性。

“中國人民需要記住一點,當我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時,有很多巴西人不高興。有很多朋友反對我這麽做,但我說了,‘不,我想讓中國人參與談判,而不是把他們排斥在外,這有什麽問題嗎?讓他們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讓我們把一切事宜都合法化’。”

盧拉周日在聖保羅舉行的選舉之夜聚會上做手勢。圖源:卡拉卡尼爾/路透社盧拉周日在聖保羅舉行的選舉之夜聚會上做手勢。圖源:卡拉卡尼爾/路透社

蟄伏十二載,盧拉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這位縱橫政壇數十年的左翼老兵,能否依舊自如地應對後博索納羅時代的巴西,這無疑是比總統大選結果更大的懸念。

巴西大選結果出爐,科學家歡欣鼓舞

中國科學報 |2022-11-02  

10月31日,據《自然》報道,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巴西總統大選中獲勝,讓科學家們鬆了一口氣。他們表示,現任領導人無視科學、削弱環境政策、輕視少數群體。因此,該國科學家和學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支持Lula上任。

據悉,現年77歲的Lula於1980年創立勞工黨,並在2003年至2010年連任兩屆巴西總統,其間他促進了可持續發展,使數百萬人擺脫貧困,並大幅減少了亞馬孫地區的森林砍伐。他帶領勞工黨大力投資支持該國科學、創新和教育發展。這些都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今天是巴西充滿希望的一天。”巴拉那聯邦大學化學家Elisa Orth說,在過去的幾年裏,總統Jair Bolsonaro削減研究經費,攻擊科學家、學者等,使許多學生選擇遠離科學領域。因此,“我們給相信科學、相信教育的人投了選票”。

Lula卸任後曾因涉嫌貪汙腐敗而被判入獄19個月,定罪在2021年被撤銷,他得以在今年參與總統競選,並在與現任總統Bolsonaro的決選中獲得了近51%的選票而勝出。據悉Lula將於明年1月就職。

在選舉勝出後的演講中,Lula表示,解決環境問題將是他的首要任務,與此同時要解決饑餓和貧困問題。他還歡迎通過國際合作結束為清理出牧場用地而導致的亞馬孫地區森林砍伐。科學家、環保主義者和許多致力於遏製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排放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世界領導人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因為在Bolsonaro執政的4年間,亞馬孫森林損耗達到了15年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盡管Lula在總統選舉中名列前茅,但Bolsonaro的支持者在10月2日舉行的國會議員選舉中獲勝。這意味著即將上任的Lula政府在執行上述相關議程時將麵臨更多障礙。

盡管如此,許多科學家仍然對巴西新政府持樂觀態度。

英國牛津大學環境科學家Aline Soterroni表示,Lula政府將麵臨為新的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支持的挑戰,但他過去在解決森林砍伐問題上的做法給了人們希望。

裏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物理學家、巴西科學院前院長路易斯·達維多維奇表示,Lula是唯一一位在競選期間提到科學的總統候選人,這也是人們對他寄予希望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Lula表現出了傾聽、學習和團結人的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