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是個死亡陷阱

(2022-09-08 00:00:33) 下一個

環球時報專訪《美國陷阱》作者、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高管皮耶魯齊:中國給美國“長臂管轄”沉重一擊 

2021-10-08 07:09

https://www.sohu.com/a/493854083_162522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陳青青】 “我沒有孟晚舟女士幸運,我的公司和祖國沒有給我如此強大的支持。”同為美國政府“長臂管轄”受害者的前法國電力巨頭阿爾斯通集團高管、《美國陷阱》一書的作者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近日發出這樣的感慨。幾年前,因阿爾斯通相關業務對美國企業構成競爭,皮耶魯齊作為“替罪羊”在美國被以商業賄賂罪名判刑,在被扣5年(其中入獄25個月)後獲得自由,而阿爾斯通這家法國的“工業明珠”也付出支付高額罰金、最終將核心業務出售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代價。國慶節期間,《環球時報》記者視頻專訪皮耶魯齊,談到孟晚舟獲釋時他再次強調,“這是一場中國應對美國利用所謂‘法律’來達到其經濟目的的勝利,而這場勝利也給美國長期以來的‘長臂管轄’沉重一擊”。

回擊“長臂管轄權”的一場勝利

環球時報:當聽到孟晚舟女士和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的時候,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麽?

皮耶魯齊:我聽到消息時正好在巴黎。孟女士和美國司法部簽署暫緩起訴協議(DPA)的消息讓我感到驚喜,這份協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通常當一個人被美國調查甚至起訴時,美國司法部的檢方不會提供簽署 DPA 給被起訴人成為替代方案。這個人要麽接受審判,那麽在美國打官司——贏或輸。美方提供給孟女士簽署的不是認罪協議而是 DPA ,這種類型的協議通常適用於針對公司,所以它非常獨特。

環球時報:您的《美國陷阱》一書揭開了美國對外國實體和個人發動秘密經濟戰的黑幕,特別是您當初是以被迫認罪的方式接受了美國不公正的審判。在得知孟女士以“不認罪”方式獲釋並回到中國後,您是什麽感受?您的經曆和孟晚舟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皮耶魯齊:孟晚舟以“不認罪”方式獲釋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因為在這種協議中,當事人在承認某些事實的同時也和檢察官達成一致——當事人並沒有犯下任何美國聯邦、州或是地方罪行。

很明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使用它的“長臂管轄權”針對特定行業中的特定公司,這些行業大部分都是戰略行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針對過日本的東芝,然後是法國的阿爾斯通,現在是中國的華為。從這些案例中,我們都能看出美國將管轄權應用於外國企業以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但我的案子和孟女士的案子區別之一在於——當時我在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被捕。在被監禁之前,我沒有任何機會做真正的反擊。另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孟女士得到華為公司和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因為中方很快就明白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法律案件,而是美國對中國發起的經濟戰的一部分。

我的案子開始於 2013 年。那時候,至少在歐洲,我們對美國利用其司法製度來針對國外特定公司的做法知之甚少。所以我沒有得到我的公司的支持,也沒有得到法國政府的支持。而現在,我認為大家對美國的這種行徑更為了解,也可以做出反應。阿爾斯通案發生後,法國在2016 年也頒布相關的反腐敗法——《薩潘第二法案》,以保護本國企業不被“長臂管轄”。

我認為,孟晚舟的案件有望開始減緩美國針對外國企業或個人的“長臂管轄”。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國家真正為本國公民挺身而出,保護本國企業。也許這不會阻止美國繼續運用“長臂管轄權”,但至少這是一場勝利。

環球時報:這樣的勝利未來是否會促使其他國家或公司與美國的“長臂管轄”作鬥爭?

皮耶魯齊:是的。有一些國家已經對美國的“長臂管轄”做出反應。我認為第一個真正做出反應的國家是英國。英國人在2010年頒布自己的反腐敗法——《2010 年英國反賄賂法》,以抵消美國法律的特殊應用。當時,美國針對的是英國的一家大公司——英國航空航天公司,要求它支付數百萬美元的罰款,這使得英國人明白了美國的做法是針對英國企業,因此,他們需要製定自己的反腐敗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公司。

我的案子發生時,阿爾斯通和法國政府都還沒有準備好對抗美國——隻是把我的案子看作是法律案件,而不是經濟案件。但之後,法國政府為保護法國企業不僅頒布新法案,還因為阿爾斯通案有了前車之鑒,在應對美國針對法國興業銀行和空中客車的案子時,讓事件在法國當地解決,也沒有人被逮捕。

在美國對中興、華為等企業采取行動後,中國也開始製定一些新的法律,包括出口管製法和反外國製裁法。由此可見,很多國家都開始對美國法律的域外影響做出反應。比如,俄羅斯也做出反應。

“中國需要表現出自身的實力”

環球時報:自美國不斷為中美貿易製造摩擦以來,您怎麽看中國做出的反應和采取的對策?

皮耶魯齊:這就像在兩國之間打乒乓球。從2020年到2021年,為保護自身經濟利益,中國通過和實施了多部法律,正在建立法律框架來應對美國的“長臂管轄”。

環球時報:作為一個國家的政府、公司或個人,還需要做些什麽才能贏得應對美國“長臂管轄”的勝利?

皮耶魯齊:現在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就像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與日本打經濟戰一樣。同樣,美國也這樣針對過歐洲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不表現出很強大,美國就不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你。隻有當你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有時甚至采取報複措施時,美國才會有所收斂。比如,當美國借反壟斷問題攻擊法國和歐洲的企業,對它們進行罰款時,一些國家也以反壟斷為由對美國企業處以巨額罰款。之後,歐美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表現出自身的實力,否則就不會被美國當成是一個有價值的對手。那樣的話,中國的企業就會不斷被美國打壓。

環球時報:在應對美國打壓方麵,歐洲公司是否也麵臨與中國企業同樣的挑戰?應對這種單邊行動需要做些什麽?

皮耶魯齊:美國的一些行動是針對特定技術的,但有些不是針對技術,而是針對一些公司和一些銀行。例如,在歐洲支付給美國的最大一筆罰款是由法國巴黎銀行支付的 89 億美元,用於解決與華為案類似的出口管製問題。其實歐洲在中國之前就受到美國相關製裁、禁運、出口管製和腐敗案件的治外法權的打擊。

相比中國能及時通過相關法律應對來自美國的打壓,歐盟的問題是,27 個成員國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其中一些國家更傾向靠近美國,一些國家則希望歐洲能從軍事角度和經濟角度更加獨立。例如,關於歐洲的數據保護法,現在我們開始討論保護公司數據,避免數據從歐洲傳輸到美國。回應美國的“長臂管轄”,歐洲仍需要時間。歐盟在製定相關法律之前需要成員國達成一致,而美國很擅長讓歐洲國家之間相互較量,所以往往歐洲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成一致。

環球時報:據了解,加拿大、墨西哥也有阻斷美國“長臂管轄”的立法,如嚴禁本國國民屈從於美國法令,並懲罰違反“阻斷法令”的企業和人員。美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做法,還能得逞嗎?

皮耶魯齊:美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做法顯然是不公平的,但這也和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地位息息相關。回顧曆史,當一個國家擁有軍事霸權時,它就試圖將自己的法律強加於世界其他地方。例如,羅馬人在侵略其他國家時會強加上自己的法律,拿破侖將法國法律強加於他所征服的土地,英國人也是如此。但是現在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這種“長臂管轄”,同時,不同的國家也正在對這種情況做出反應。

能製定相關阻斷美國“長臂管轄”法律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法律要發揮作用。比如,在法國,我們也有阻斷法,禁止法國公司在接受調查時將信息傳輸到外國司法管轄區。問題是這樣做的公司並沒有真正受到法國法律的懲罰,它們更願意將相關文件轉移到美國,以減少要支付給美國的罰款。

“沒有人能預測美國接下來會如何針對華為”

環球時報:法國企業家馬克·拉敘斯曾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芯片企業的創始人,並與中國有很好的合作。但當這家企業被美國盯上後,拉敘斯就一步步跌落“美國陷阱”。他也在新書《芯片陷阱》中揭露了美國如何迫害外國企業家,如何阻礙他國高科技企業發展。你們在寫書揭露真相的時候有過猶豫嗎?

皮耶魯齊:我和拉敘斯很熟,是很好的朋友。他的故事和我的經曆很相似。其實,拉敘斯也多次提到等我寫完《美國陷阱》這本書後,也把他20年前的故事寫出來。坦率地說,寫這些故事有風險,不寫也有風險。而我覺得,我有責任把美國的這些做法寫進我的書中,這樣做可以保護法國公司不會再受到類似傷害。我也想警告很多大公司的員工,因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是繼我們之後的受害者。其實這類的事件一直在發生,在許多國家,有著很多“孟晚舟”和“皮耶魯齊”,他們或許有一些還在美國的監獄裏。當我從監獄出來後,我沒有猶豫就出版了這本書。

環球時報:對身處這場漫長的、同美國的“經濟戰”中的歐洲企業和中國企業,您還有什麽建議?

皮耶魯齊:2015 年,我成立了自己的谘詢公司,因為我認為企業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製定流程,以最大限度來降低這種風險。在公司中,需要實施反腐敗流程,編寫行為準則和合規流程,任命顧問和代理以及選好中介,並且需要製作一個風險示意圖來確定潛在的腐敗風險在哪裏。公司內部也需要有預警機製,並且對合作夥伴進行盡職調查。如果合作夥伴(經銷商或代理商)行賄而企業管理層從中受益,企業管理層就要承擔責任。

一旦企業出現了問題,可以為自己辯護,說“已經盡我所能”,通過實施所有流程和政策來防止問題在公司內部發生。同時,企業需要對最容易麵臨這些風險的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培訓,這些都是我們在公司層麵可以做的。而在國家層麵,可以參考像法國或者中國正在做的事情——出台相關法律來保護本國企業。

環球時報:如果讓您用一個詞來描述美國針對阿爾斯通等國外企業的做法,您會用哪個詞?

皮耶魯齊:我想更會用“務實”這個詞。美國是超級大國,在捍衛自己的利益,美國人會使用一切手段捍衛自己的利益。無論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當總統,美國都不會改變,他們總是會為美國的經濟利益而戰。

我認為,沒有人能預測美國在針對華為的案件上接下來會做何動作,華為也不是唯一一家被美國針對的企業。可能還會有一些規模較小、案件也不太引人關注的國際企業,它們受到美國的調查或起訴而不得不麵對此類問題。如果該公司所在的國家能製定法律並在自己的國家處理案件,則可以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像我們在法國處理的興業銀行和空中客車公司的案例一樣。隻要一家公司不受美國管轄,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

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等創作經濟學著作

美國陷阱

美國隻用一招便可以殺死一個公司,已經有27個公司上當。美國陷阱到底講了什麽,西方企業之間的競爭竟是如此可怕。任正非辦公桌上的這本書亮了!《美國陷阱》到底講了什麽?
 
一分鍾了解《美國陷阱》
 
《美國陷阱》作者皮耶魯齊 第二次接受審批 被關了400多天《美國陷阱》是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和馬修·阿倫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
該書以皮耶魯齊的親身經曆揭露美國政府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該書不僅展現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製”收購過程,也展現了美國如何利用“長臂管轄”、《反海外腐敗法》等司法武器打擊美國企業商業競爭對手的內幕。 [1] 
 
 
作品名稱
美國陷阱
外文名
LE PIÈGE AMÉRICAIN
作    者
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馬修·阿倫
類    別
經濟學
首版時間
2019年
字    數
260000
 
 
 

內容簡介

在《美國陷阱》一書中,皮耶魯齊以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曆披露了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製”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揭露了美國的公共權力和國家暴力如何直接和間接地為美國企業在全世界的擴張與競爭開路的真相。 
 

作品目錄

編輯 播報
引言
1.打擊
2.檢察官
3.第一次開庭
4.懷亞特看守所
5.回憶
6.一通電話
7.他們把我忘了
8.斯坦
9.克拉拉
10.第二次開庭
11.監禁125年
12.起訴書
13.一切都能適應,看守所也一樣
14.家人才是唯一的依靠
15.從懷亞特看美國司法
16.我的量刑指南
17.A囚室
18.阿爾斯通拋棄了我
19.重回紐黑文法院
20.證據
21.檢察官的“環球巡遊”
22.《反海外腐敗法》
23.認罪協議
24.克拉拉探監
25.解雇
26.6個月過去了
27.全家出動
28.我有一份新工作
29.4月24日的宣告
30.與斯坦的真相時刻
31.通用電氣的神話
32.皮洛士式勝利
33.通向自由
34.自由
35.重回法蘭西
36.與馬修·阿倫的會麵
37.開口或緘默
38.在股東大會上發飆
39.司法部檢察官會議
40.阿爾斯通的認罪協議
41.麵對議員的柏珂龍
42.最後的出售障礙
43.勞資調解委員會之戰
44.無法容忍的敲詐
45.審判時刻
46.再度分離
47.再度入獄
48.暴力及非法買賣
49.國民議會調查
50.馬克龍到訪美國
51.終獲自由
尾聲
後記
附錄
致謝 [2] 
 
創作背景
 
《美國陷阱》是皮耶魯齊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創作的。2013年4月14日,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
這場抓捕不僅僅是針對他個人的行為,而是美國政府針對法國阿爾斯通的係列行動之一。之後,美國司法部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並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這家曾經橫跨全球電力能源與軌道交通行業的商業巨頭,因此被美國人“肢解”。而皮耶魯齊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監獄,恢複自由。 [1] 
2019年,皮耶魯齊成立了谘詢公司,致力於幫助歐洲的企業和領導層意識到“美國陷阱”的存在,並及時采取防範措施,這正是他寫作《美國陷阱》一書的重要目的。 [3] 

作品思想

《美國陷阱》的記述,凸顯了法國人所理解的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選擇性執法,以及司法背後可能代表的商業利益裹挾。作為親身經曆者,皮耶魯齊對美國的司法製度給出了細致的觀察,尤其對司法機構用輕罪指控或者減刑來壓迫和利誘嫌犯揭發或者做汙點證人的做法,有比較深刻的批評。他因為應訴和服刑,輾轉了美國的多家監獄,也因此對美國監獄係統,尤其是外包給盈利機構經營的監獄係統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對經濟罪嫌犯及未決嫌犯缺乏足夠的保護,也有全景式的揭露。皮耶魯齊認為美國司法部“構陷”他背後的利益驅動是:幫助通用電氣壓垮阿爾斯通,收購阿爾斯通的明星產業。
該書提出了兩點重要的觀察:
第一,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的確有重點打擊非美國的跨國公司的味道,其背後一方麵可以陰謀論地揣測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盛頓的遊說能力大大強於海外跨國公司,另一方麵也凸顯了美國司法部有通過訴訟讓跨國公司就範,收取大量罰金的動力。當然,由於美元清算體係在紐約,紐約的檢查官處於“屬地管理”的地位,也很願意調查跨國公司這樣的“大魚”,因為一則可以揚名,二則可以帶來巨額罰款,兩者都會成為他們在政壇上進階的資本。
FCPA法案雖然1977年就通過,但是在最初的30年並沒有多少判例,但是2008年後開始有爆炸式增長。可以揣測的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司法部通過FCPA案件給出巨額罰單的確可以補貼政府不足的預算。
按照《美國陷阱》中的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司法部海外反腐調查案件中,隻有30%的涉及外國(非美國)公司,但是這些公司貢獻了67%的罰款總額。而罰款超過一億美元的26個案例中,21個是外資公司,包括西門子(8億美元)、道達爾(3.98億美元)和戴姆勒(1.85億美元)這樣的歐洲巨型企業。
相反,美國企業的遊說似乎有效地多,司法部從沒有在美國石油企業,比如美孚這樣的巨頭,或者國防企業,比如通用動力等這樣的巨鱷身上挑出任何毛病。按照皮耶魯齊的說法,這些領域和阿爾斯通所在的裝備行業一樣,都充斥著海外交易利用中間人行賄的潛規則,美國公司真能免俗?
第二,博弈美國的司法流程,即使歐洲人看來,也不容易。
首先,美國司法機構會選擇一開始嫌疑犯做交易,尤其是皮耶魯齊這樣的小魚蝦,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釣大魚。FBI第一次抓捕皮耶魯齊的談話就是希望發展他做臥底。而在被調查企業內部發展臥底,搜集更多證據,是司法部常用的做法。阿爾斯通就有一位被美國司法部“策反”的臥底安插在公司核心部門,成為與調查人員全方位合作的眼線。可惜,皮耶魯齊對此根本不了解。如果以事後阿爾斯通對他的態度來評判,選擇合作可能避免他深陷牢獄之災。
當皮耶魯齊選擇不合作,寄希望於律師的辯護之後,美國司法機構采用第二招,狂轟濫炸,用海量的文件來拖垮當事人。在美國,查閱卷宗、對案件進行複核鑒定、尋找有利於被告的證詞,這些步驟的費用都必須由被告人支付。因此狂轟濫炸,比如檢方提出幾百萬份文件,就可能壓垮大多數被告人,因為看完這些文件需要律師付出大量時間,律師費也會貴得驚人。
最終,皮耶魯齊雖然並不認為自己犯罪——他隻是阿爾斯通隱秘雇傭中間人流程中的一環,而按照歐洲人的理解,如果企業高管隻是按章辦事,沒有中飽私囊,如果企業被判觸犯海外反壟斷法,不應該由個人來承擔責任——仍然不得不選擇認輕罪,並因為審判所在地美國康涅狄格州從未審理過FCPA案件,法官希望樹立一個典型而被“重判”了30個月監禁。
《美國陷阱》一書最重要的意義是提醒全球化的中國企業,必須要直麵全球化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一方麵中國跨國企業需要進一步認清美國的“治外法權”可能給企業以及企業的高管帶來的新風險;另一方麵,中國的跨國公司也非常有必要進行“普法”教育,因為在短期內美國司法體係的“長臂原則”不會改變,隻有了解不同的司法實踐,致力於合規,才能對企業和企業的高管真正給予有效的保護。至於美國對海外反腐法的更為嚴格的執行,在全球基本已經成為大趨勢,許多發達國家都已經簽署了OECD反腐敗條約。 [4] 

作品影響

編輯 播報
該書一經出版,《經濟學人》、法蘭西電台、瑞士《每日導報》、德國《經濟周刊》等媒體深度報道,引發全球對美國“長臂管轄”的熱議。 [1]
202106/0717:51:33
來源:新華網

“美國陷阱”之一:政策反複無常 世界穩定“亂源”

字體: 小 中 大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國際觀察)“美國陷阱”之一:政策反複無常 世界穩定“亂源”

  新華社記者

  近年來,美國的對外政策呈現出日益顯著的不確定性。從奧巴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再到拜登政府,美國在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軍費分攤等問題上反複搖擺變化。與此同時,人們發現,美國在與他國交往時變得越來越自相矛盾,在貿易和價值觀等問題上似乎沒有統一原則。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自身實力的相對下滑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演變,美國正變得日益焦慮不安,所采取的應對之策正讓這個國家成為幹擾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變數。倘若美國在此過程中出現失控,不僅會給它自己造成一場災難,更會殃及全世界,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政策多變,反複搖擺

  對近年來華盛頓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的西方盟友感觸最深。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在伊核協議問題上“進進出出”,華盛頓的立場如過山車般翻轉往複,而歐洲國家永遠是第一線的感受者。在阿富汗問題上,今年初,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剛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態暫不撤軍,美國轉過頭來就宣布撤軍。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方丹在《外交政策》網站刊文評論:“(美國外交理念的)劇烈搖擺,讓盟友精疲力竭、勉力平衡、冷嘲熱諷。”

  雖然拜登政府今年1月上台後不再像特朗普政府那樣突出強調“美國優先”,並設法修複與盟友關係,但分析人士指出,盟友對美國外交立場的穩定性依舊深感懷疑。

  方丹指出,盟國對拜登政府重建彼此關係的誓言並不確信,擔心特朗普式世界觀——狹隘定義自身利益,抱著交易態度對待盟友——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新常態”。他們害怕一旦美國政府換屆,其外交風向又將逆轉。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傑雷米·夏皮羅刊文指出,拜登政府確立的外交目標過多,如尋求重獲“全球領導地位”、打造“中產階級外交”、推行美式價值觀等。這些目標並不完全相容,實行起來難免顧此失彼,更不可持續。

  有分析指出,縱覽美國近年提出的外交口號和采取的政策,不論是單邊“退群”“美國優先”,還是“中產階級外交”“從實力地位出發”,都是華盛頓戰略焦慮、喪失自信的證明。一個焦慮和不自信的美國接下來會怎麽做?國際社會對此很難預料。

  言行不一,暗藏私心

  對美國盟友而言,美國外交政策除了穩定性可疑,還有不少方麵讓人“不放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會不會為了自身利益犧牲盟友。事實證明,這個“不放心”確有道理。

  拜登政府上台後推行所謂“中產階級外交”,叫停美國和加拿大石油管道項目,“買美國貨”計劃也可能將加拿大供貨商排除在美政府合同之外。此外,特朗普政府時期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不少盟國加征的鋼鋁產品進口關稅至今未被撤銷。

  在對華關係上,美國的政策也讓盟友感到“不靠譜”。業內人士指出,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後,美國小麥、大豆等農產品大量對華出口。這讓盟友們懷疑,美國號召他們對華強硬,背後動機不純。

  煽動對抗,危害全球

  麵對自身實力相對下滑和國內問題層出不窮,美國不是從內部著手解決問題,而是向外部找原因,將中俄等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特別是將中國塑造成“最大戰略威脅”,糾集盟友針對中國進行戰略遏製、圍堵。

  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做法給全球和平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也讓國際社會在應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攸關全人類利益的問題時遇到極大困難。就連不少美國專家也認為這樣做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也難以成功。

  在多個研究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範·傑克遜在《外交事務》網站刊文稱,美國增加對印太地區軍力投入以圍堵中國是“愚蠢行為”。他表示,在該地區避免戰爭的最確定方式就是克製,而不是派遣更多軍隊保衛一條並不存在的“紅線”。比起大國競爭,大多數地區國家更關心氣候變化、經濟不平衡和從疫情中複蘇。

  美國前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柯慶生則刊文表示,一味尋求對華搞冷戰式遏製隻會削弱美國、離間盟友。中國處於全球供應鏈關鍵位置。在21世紀,任何單純為損害中國經濟或鼓勵別國和中國經濟“脫鉤”的行為都會失敗。

202106/0822:30:22
來源:新華網

“美國陷阱”之二:深陷“霸權焦慮” 癡迷“被害妄想”

字體: 小 中 大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國際觀察)“美國陷阱”之二:深陷“霸權焦慮” 癡迷“被害妄想”

  新華社記者黃尹甲子 楊晴川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表示,美國遇到了典型的帝國問題——相信自己的強大,給自己製造麻煩,最終會麵臨不可收拾的局麵。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新政府上台以來,不斷宣稱要同中國展開“極限競爭”。在“霸權焦慮”和“被害妄想”的共同作用下,這個超級大國認定中國的發展已經威脅到其全球霸權。

  美國總統拜登4月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發表上任以來首次演說時宣稱,美國同中國等國正處在一場“贏得21世紀”的競爭之中。雖然這是一場麵向國內受眾的演說,他提及的各項政策、倡議卻大多指向一個主題——大國競爭。

  拜登2月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就提出要與中國“極限競爭”。為此,拜登政府正試圖重新整合聯盟網絡。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政府高官透露,美國正醞釀建立以本國為核心的技術聯盟,以求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保持優勢。

  拜登之後更進一步暗示,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存亡將取決於美中競爭結果。這充分反映出美國擔心失去霸權的焦慮感。

  但事實上,美國霸權的衰落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固有矛盾不斷激化,虛擬經濟泡沫擠壓實體產業,連年征戰過度透支國力,種族矛盾和移民問題愈演愈烈……

  上屆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結束時,美國累計已有約40萬人死於新冠疫情,是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特朗普留下的,更是一個經濟疲軟、債台高築、族群對立、貧富懸殊、盟友離心的國家。疫情也隻不過是美國霸權衰落的催化劑、顯影劑。

  據統計,過去40年,美國精英與平民、資本家與勞動者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中位數工資水平長期停滯,低學曆群體實際收入下滑,社會貧富分化已接近一戰前夕的水平。早在2014年,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學者埃爾布裏奇·科爾比和保羅·雷托就在《外交政策》雜誌發文稱,美國優越性的下降連普通人也感受到了。

  美國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主席安德魯·巴切維奇更深刻地指出,冷戰早已結束,但美國的冷戰行為以及為此建造的國家機器仍在運行,包括高額軍費、不負責任的情報機構、容易滋生腐敗的軍工體係。為此,美國犧牲了許多生命,浪費了數萬億美元資金,消耗了國力,遭遇了國內混亂。

  因此,有觀察人士指出,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並非“外生”,而是“內生”。在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相對衰落的情勢下,美國立起“假想敵”,更充分暴露其“霸權焦慮”和“被害妄想”。正如巴切維奇所言,重操“冷戰語言”或將扼殺美國,這個國家處理國際關係需要更大智慧與洞察力。

202204/1918:39:29
來源:新華網

“令人憤怒和鄙視”——從《美國陷阱》看美私營監獄

字體: 小 中 大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國際觀察)“令人憤怒和鄙視”——從《美國陷阱》看美私營監獄

  新華社記者黃偉

  “這所監獄對利益的追逐,是以侵犯基本人權為代價的,這可真令人憤怒和鄙視。”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在《美國陷阱》一書中寫道。

  2013年,美國以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為由將皮耶魯齊逮捕入獄。這位法國商業精英目睹了美國私營監獄聚斂無厭、暴力橫行、極限壓榨等黑幕,把它們寫入了《美國陷阱》。事實上,這些現象在美國絕非關押皮耶魯齊的那座私營監獄所獨有。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將國家懲教職能推給資本機器,放任眾多私營監獄成為瘋狂逐利的工具。鐵窗背後的真相,充分暴露出“美式人權”的虛偽性。

  “什麽都要花錢”

  喝水要先買塑料杯;電視隻有畫麵,想聽聲音要在看守所商店買收音機和耳機……花錢,永遠都在花錢,在美國的看守所裏,日子就是這麽過的。皮耶魯齊在書中如此回憶被關押在羅得島州懷亞特看守所的那段日子。

  後來,他又被關押到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莫香農山穀改造中心,情況也大同小異。莫香農山穀改造中心由美國私營監獄巨頭GEO集團運營。為賺取盡可能多利潤,GEO將包括夥食、暖氣和醫療在內的一切服務削減到最低限度,同時提高囚犯小賣部商品的售價,並將犯人的“居住期限”盡可能延長。

  無論對囚犯還是非法移民,美國私營監獄公司都進行著形形色色的巧取豪奪,有些地方連被關押者的基本溫飽都無法保證。據英國《衛報》報道,在美國私營監獄業另一巨頭懲教公司(曾用名“管教公司”)管理的佐治亞州斯圖爾特移民拘留中心,幾乎所有被關押者都表示,僅靠監獄提供的夥食是吃不飽的,許多人不得不去中心小賣部高價購買食品。一位墨西哥非法移民告訴媒體,這正是監獄想要的結果。

  據美國媒體報道,2020年,美國懲教公司的收入高達19億美元,其中82.2%來自私營監獄業務。而GEO的收入更高達23億美元。

  暴力隨時降臨

  囚犯之間經常拿著刀具鬥毆,有人自殺、有人被強奸、有囚犯在食物中藏著鋒利的玻璃碎片企圖謀殺他人,還有囚犯因缺乏治療而死亡……這都是皮耶魯齊被關押在美國私營監獄期間親眼所見。

  暴力橫行的情況在美國私營監獄司空見慣。堪薩斯州聯邦公設辯護人梅洛迪·布蘭農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囚犯們害怕懲教公司的私營監獄,因為在那裏每天都有生命危險。美聯社報道,懲教公司在堪薩斯州的萊文沃思拘留中心,去年5月到7月期間平均每月發生超過36起暴力事件。

  據《淘金者》周刊報道,美國私營監獄暴力事件不斷,囚犯襲擊事件比公立監獄多28%,“它們不停尋找壓縮成本的辦法,已變成危險和墮落的堡壘”。

  無從逃避奴役

  在莫香農山穀改造中心,所有囚犯每天被迫從事長時間勞動,隻得到極少的報酬,而且根本無法逃避。“這簡直就是現代的奴隸製。”他在《美國陷阱》中寫道。

  據英國《衛報》報道,來自孟加拉國的舒艾卜·艾哈邁德2017年被羈押在斯圖爾特移民拘留中心,每小時工作隻能換來50美分。在那裏,如果拒絕工作,被關押者會被關禁閉。

  盡管拜登政府上台後要求美國監獄管理局和美國執法官局停止使用私營監獄關押聯邦罪犯,但私營監獄公司已開始另辟蹊徑。GEO集團告訴投資者不必擔心,稱公司在拘留和監視非法移民方麵的收入可以抵消部分損失。去年,曾關押皮耶魯齊的莫香農山穀改造中心因與聯邦機構的合同到期而一度關閉,但與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簽訂合同後又重新開放,用於關押非法移民。

  美私營監獄業的未來,正如美國民權聯盟堪薩斯州法律主管莎倫·布雷特所說的那樣,“他們總有機會賺錢。”(參與記者:宋盈)

評論:美國是個富裕國家死亡陷阱

深度   焦點新聞   Wednesday 2022/09/07 
 
據大西洋月刊報道 上周,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提醒美國人注意關於美國人生與死的兩個事實。



令人遺憾的是,第一個事實並不令人意外:新冠大流行導致許多人死亡,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約79歲下降到2021年的76歲,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兩年降幅。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國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他們的預期壽命降至65歲,接近二戰期間的全美平均水平。

預期壽命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數據,它把一個國家的科學進步、政策錯誤和社會罪惡綜合在一個數字裏。這個數字建立在一個奇怪的假設之上。預期壽命的公式是這樣的:如果美國人在一年裏度過自己的一生——比如說2021年——一般人能活多久?它的目標是捕捉一年的情況。但它想象的是一種沒有人會過的生活。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幾乎肯定會在2022年及以後激增,這不僅是因為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還因為災難加速了mRNA疫苗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延長預期壽命。
 
 
第二個事實可能更令人擔憂:美國的預期壽命低於其他高收入國家。雖然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情況在大流行的第二年有所改善,但在有了疫苗後,死於新冠的美國人仍然比研發疫苗之前更多。
 
 
對這一事實的任何解釋都必須從美國右翼對疫苗的奇怪排斥開始。在奧密克戎浪潮期間,美國人接種疫苗的可能性更低,接種疫苗的可能性更低,死於新冠的可能性比幾乎所有同齡國家都要高得多。“人們肯定不會把降壓藥當成一種政治行為,但由於一些媒體和民選領導人的錯誤信息,美國人將疫苗視為一種政治聲明,而不是健康決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約書亞·沙夫斯坦說。
 
 
然而,美國人的死亡之謎顯然比疫情要深得多。美國遭受了大量的地方性流行病,這些流行病已經把美國變成了富裕國家的死亡陷阱。

上世紀90年代之前,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與德國或英國相差無幾。但根據一篇比較美國和歐洲嬰兒死亡率的論文,美國嬰兒更有可能在5歲之前死亡;美國青少年更有可能在20歲之前死亡;美國成年人更有可能在65歲之前死亡。西北大學經濟學家、該論文的合著者漢內斯·施萬特(Hannes Schwandt)說:“歐洲的白人和黑人,無論在高貧困地區還是低貧困地區,總體上都比美國的生活結果好。”盡管我們擁有非凡的財富、創新和閃閃發光的電器,但美國人總體上仍然不夠長壽。

美國高死亡率的一些最直接原因是槍支、毒品和汽車。美國的槍支和槍支暴力比任何其他富裕國家都多。我們的藥物過量死亡人數比任何其他高收入國家都多,無論是總體還是人均。甚至在大流行之前,主要是因為阿片類藥物流行和藥物過量,已經導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下降。美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於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歐盟。即使以每英裏駕駛裏程計算,美國的死亡率仍高於歐洲大部分地區。

那麽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最近幾個月,我一直在研究一個富足的議程,我發現至少有兩個地方,以一種迂回的方式,富足可以讓人長壽:住房和預防保健。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生產率最高的城市及其附近缺乏住房,使得中產階級家庭遠離了收入最高的工作。除此之外,這增加了開車上班的人的通勤時間。美國人駕駛汽車的人數比任何其他經合組織國家的公民都多,而駕駛的代價不僅僅是車輛死亡。頻繁的長時間通勤和缺乏適合步行的區域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美國人久坐不動這一點上位居世界首位。一項計步器分析發現,典型的美國人每天隻走5000步。這一數字明顯低於研究中其他國家的居民,包括澳大利亞(9695步)、瑞士(9650步)和日本(7168步)。

當你把久坐不動的行為模式和美國大量高熱量食物的選擇結合起來,你就會看到美國例外論的另一個特征:我們的肥胖率。美國成年人的肥胖率為40%,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平均水平的2倍,是韓國和日本的8倍。盡管體重和健康之間的確切關係還存在爭議,但無黨派的聯邦基金(Commonwealth Fund)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40至85歲的成年人中,大約五分之一的死亡是由肥胖水平造成的。在中央商務區附近建造更多住宅可能會減少開車時間,並有望增加總的有氧運動。

如果說美國的住房短缺使我們的健康狀況下降,那麽美國的醫生短缺則會使可治療的疾病得不到控製,導致更昂貴的病例。美國的全科醫生人均水平低於大多數富裕國家,部分原因是美國的醫學教育既漫長又昂貴,這鼓勵醫生成為高收入的專科醫生。除了缺乏負擔得起和可獲得的初級保健外,我們的可避免死亡率在任何富裕國家中都是最高的。(經合組織對“可避免”死亡的定義包括與酒精、槍擊、事故和流感有關的死亡。)增加初級保健醫生的數量將減少可治療疾病(如中度高血壓)發展為昂貴疾病(如心髒病)的機會。

這一切都是相當悲觀的,所以讓我以兩個有點樂觀的觀察來結束。美國在某些領域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比如癌症治療。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男性的前列腺癌死亡率最低,部分原因在於積極的篩查。美國的乳腺癌死亡率比其他類似國家下降得更快。這些事實表明,美國並不是完全無能,而是有選擇性地有能力,如果我們將醫療保健政策的重點重新放在某些切實的成果上,我們可以迅速改善。

另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是,美國移民的壽命與世界上任何群體的人一樣長,甚至更長。事實上,外國出生的美國人比本土出生的美國人壽命長得多——男性比本土出生的美國人長7年,女性比本土出生的美國人長6.2年——因此,從2007年到2017年,僅移民就占了美國預期壽命增長總量的一半左右。

這是為什麽呢?也許移民中的自我選擇偏見使他們比典型的本土出生的美國人更有責任心。也許他們更有可能搬到城市地區,比如紐約,那裏步行機會更多。也許在國外出生的習慣和美國的醫療保險是長壽的好配方。

美國異乎尋常的高死亡率是我們國家的恥辱。這應該是我們國家的當務之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