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28)
陸媒:全球通脹嚴重爆發 為什麽就中國沒事
新聞來源: 米宅海外 於2022-07-15 5:07:52
提示:新聞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2022年,全球進入一個極為癲狂的狀態。在2月,俄烏衝突爆發,疫情開始第三波擴散
能源開始暴漲,局勢開始惡化,國與國爭端爭鬥頻發。
多國陷入一場危機的邊緣,全球麵臨嚴重通貨膨脹。
多國物價暴增,生活成本急升。
歐洲19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達到8.6%,創下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記,通脹率超10%的國家更是有9個。
美國通脹已經達到50年來的新高,最新CPI通脹達到了同比上漲9.1%,漲幅創1970年以來的最大值。
英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更為嚴重,5月CPI同比漲幅9.1%,達到198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土耳其5月通脹率更是飆升到73.5%
IMF 預測 2022 全球平均通脹率將達 7.4%,創 1997 年以來新高
但是奇妙的是,在全球通脹爆升之際,中國卻完全不同。
3月,中國CPI通脹僅僅上升了1.5%。
5月,中國CPI通脹也就同比上漲了2.1%。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全球都處於通脹漩渦,而就中國沒事呢?
供給
通脹的本質,就是供給。
假設市場上有100塊錢,對應的是100個雞蛋。現在印刷貨幣太多了,變成了500塊錢,那麽1個雞蛋的價格就由1塊錢漲到了5塊錢
這就是通脹。
在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大經濟體不斷地放水刺激經濟,市場上印太多錢了!
尤其是2020年初,世界各國都開啟了瘋狂印鈔模式。
和其他國家相比的是,中國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央行並沒有大規模超發貨幣救市。隻是略微降息和定向放鬆信貸
所以,雖然中國也寬鬆,但是和其他國家相比,算是非常克製了。
國企資源控製
很多國家的通脹根源,在於能源的緊缺和供應鏈的斷裂。
在俄烏危機影響下,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簡直是一天一個樣,越來越高。
全球多國出現天然氣荒,石油荒,嚴重影響到國內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在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推動下,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自然都會受到波及
結果就是全社會的通貨膨脹,物價的普遍上漲。
而中國,對能源民生等商品有著嚴格的控製壟斷製度。
其實,中國不是不通脹,而是結構性通脹。
民生裏的糧食,衣物等不通脹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的PPI生產物價指數一直不低,但是反應到CPI的話就變低了。
但是,國內PPI為什麽沒有向CPI傳導呢?
中國有個神奇的部門叫發改委,發改委的職能所在就是調控物價。
很多產品並不能隨意漲價,要經過嚴格的審批,要是沒有發改委這個神奇的部門,很多生活必需品產品不漲上天!
比如說糧食,最近多國發生糧食緊缺現象,但是中國糧價一直穩定。
1 在全球主糧自給率93%以上,國內糧價自成體係,國家根據國內需求製定糧價體係,所以中國糧食價格長期與國際糧食倒掛
2 中國早就儲備大量糧食——據美國農業部估算,到2022年年中,中國將擁有全球69%的玉米儲量,60%大米儲量,51%小麥儲量。
3 發改委控製糧價,絕對不允許炒作上漲。
能源方麵也是一樣。
中國的大宗商品沒有完全市場化,大幅是被管製。
比如動力煤漲上天,發改委強行按住,不許動力煤漲價,國企頂上生產,平價提供電廠。這操作別的國家玩不了
這就保證在終端,民生能源的價格不會漲得離譜。
油價方麵,中國則囤積了大量的原油類產品,近期也購買了大量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所以中國汽油隨著漲價,但是漲得沒有突然特別離譜。
消費
中國GDP已經到了全球第二,但還可以維持非常低價的人工成本,這是全世界都罕見的。
其他國家有點錢就要提高工資待遇。而工資待遇一提高,所有和人相關的行業的工資都會一起暴漲。居民手上的錢一多,通脹就起飛了。
工資,拉低了通脹。
現在疫情抬頭,造成的經濟的流動性大大降低,比如航空、旅遊、餐飲等非必需消費大大減少,這些產業相當於被打斷腿,從事這些產業的人口和收入大大降低消費需求被抑製,供大於求,物價自然很難有效抬升。
大家除了日常生活所需,都開始了節儉生活,能不花的錢就不花了,消費欲望走低。
需求減弱,通脹,自然也被壓製了。
權重
中國通脹的權重,豬肉醫療占權重占比較大的部分。
1 現在豬肉略過剩,導致食品總價格增速較緩,掩蓋了蔬菜價格的上漲。
2 醫療改革降低價格,醫療是核心cpi中的第二權重。
3 服務cpi可以當作勞動力價格,消費不足,失業率高、導致勞動力價格低迷,拖累總體CPI.
4 至於其他的,芯片,半導體,高精密儀器,設備這些占CPI權重較小,雖然上漲,但是拉動不了整體成本的上漲。
製造
中國的全業態生產鏈足夠長,足夠全麵,可以將原材料上升的價格給消化掉,是全球唯一一個經受了疫情還依然全產業鏈在開動的供應鏈
比如A產品因為油氣價格上漲,其價格也有所提升,但是B產品卻因為資源紅利或發改委限價有所下調,多個產品一組合,最後的價格又給抹平了。
最後
綜上所述,我們之所以還沒有被國外猛烈的通脹波及到,究其根本也不過是暫時。
該來的,總會來。下個月,一切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