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紀錄片 中興通訊如何艱難出征海外

(2018-04-18 17:49:45) 下一個

 

日本紀錄片裏的中興通訊:科技企業這樣出征海外

2018-04-19 07:41:11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飯統戴老板

http://tech.sina.com.cn/csj/2018-04-19/doc-ifyuwqfa4318492.shtml?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戴老板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通信行業的老牌企業,中興通訊,迎來創建以來最大的“至暗時刻”。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這家公司中國科技巨頭做出了令人窒息的罰單: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開展任何業務往來。這對大量核心元器件需要從美帝進口的中興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有券商甚至表示:“如果公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壞的結果是破產。”

  對於中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本文暫且不做探討。我們嚐試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述一個關於中興通訊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日本NHK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力量》。在這個三集的紀錄片中,NHK詳細記錄了中興通訊出征海外的經典項目:埃塞俄比亞移動網絡項目的大量細節。這些細節,會告訴一個國內媒體從來沒有告訴過你的中興通訊。

  NHK是日本最大的電視廣播機構,收入甚至遠超BBC。這家日本的“央視”一向有拍攝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傳統。從誕生以來,已經拍攝了超過5000多部中國紀錄片,比如著名的《故宮》、《絲綢之路》和《激流中國》等係列。在日本的一眾媒體裏,NHK屬於對華態度相對友好的那類,關於中國的報道也較為客觀和公正。

  不過,NHK的“相對公正性”也在漸漸消褪。2012年安倍上台後,NHK的管理層大換血,現任NHK會長籾井勝人等人均是右翼分子。但《中國力量》出品時間是安倍上台前的2009年,角度尚算客觀,而且攝製組跟隨中興通訊員工,深入埃塞俄比亞偏僻的農村和落後的城市,披露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細節,這是NHK的中國同行們幾乎沒有做過的工作。

  下麵,本文將帶大家解讀這部紀錄片,這是一個典型的“科技企業出征海外”的故事,裏麵既有背井離鄉的工程師,也有焦慮疲憊的經理人,更有幕後推動這一切的神秘力量,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才是所謂“大國崛起”的真正的幕後功臣。

  為了便於讀者理清線索和邏輯,本文將這部紀錄片分成四個部分:

  1.中興埃塞項目的背景

  2.艱難的海外項目施工

  3.全球崛起的幕後力量

  4.中興事件最辜負了誰

  下麵進入正文部分:

  1.中興埃塞項目的背景

  埃塞俄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國家積弱人民窮困。2006年,整個埃塞俄比亞移動電話用戶數50多萬戶,占全國7700萬人口不到1%,手機近似奢侈品,國家通信基礎設施更是薄弱,除首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基本上沒有移動信號覆蓋。

  2006年8月,埃塞俄比亞政府提出了野心勃勃的移動通信建設計劃,既沒有技術,也缺乏資金的埃塞,自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在這一年的11月,埃塞俄比亞派出龐大的代表團,來華出席中非論壇,在兩國政府的引導和安排下,埃塞電信與中興通訊簽署了15億美元的合同,由中興負責建設整個國家的電信網絡。

中興董事長侯為貴(左二)拜訪埃塞首相中興董事長侯為貴(左二)拜訪埃塞首相

  為一整個國家建設一張通信網絡,對於中興通訊也是第一次。埃塞俄比亞項目成為中興出海的標杆性項目,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和象征意義,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下圖為中興為埃塞設計的通信網絡,圖中密密麻麻的黃色標記都是需要安裝的通信鐵塔。

  於是,在兩國高層和埃塞民間的強烈關注和期待下,項目開工了。

  2.艱難的海外項目施工

  NHK的攝製組,跟隨了中興通訊的兩隻施工隊伍,深入埃塞俄比亞的鄉村,展現了整個項目施工過程的種種艱難。在第一隻隊伍中,施工隊伍的車行駛在泥濘的鄉村小路上,NHK攝製組跟在後麵,在顛簸中邊走邊拍。

  中興通訊的施工人員分兩類,一類是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人員,打扮類似國內的建築工人,一類是負責調試基站和網絡的工程師,基本都是國內高校通信專業的畢業生。首先出場的安裝設備的工人。

  這個坐落於深山溝裏的村子,交通條件惡劣,大型起吊設備根本無法進入,所以需要施工人員和當地村民一起用手搞定。下圖就是中興員工和當地黑大叔一起,七手八腳地抬一隻碩大無比的基站天線。

  與村民一起,用繩子把天線給吊到50米高的鐵塔上去。

  整個村子全部出動,能幫忙的幫忙,在一幫圍觀的村民也露出非常期待的眼神。

  天線吊裝成功,設備調試順利,周圍手機瞬間有了信號,村長代表村民,用手機打了當地第一通移動電話,笑得合不攏嘴。

  第二支施工隊,安裝過程就複雜的多。不過他們同樣也是開車行駛在泥濘的鄉村土路,一路顛簸前往施工現場。

  車開到半路,陷入泥濘動彈不得。

  最終靠圍觀的村民,才把車推出來。

  一下車,前來調試設備的工程師就蹭蹭蹭地往50米的鐵塔上爬,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在鐵塔上調試天線,這個工作非常吃力。

  發現無法解決的故障,隻好再爬下來,去機房找問題。

  在機房發現本來應該6根電源線,現在隻有4跟,少了2根。

  電源線都是從中國運來的,當地無法買到,工程隻好停了下來。

  NHK記者采訪剛才爬鐵塔的這位工程師,他坦言,“工期非常近,壓力特別大。”

  缺少的不僅是電源線,還有其他很多零配件,遠在埃塞俄比亞首都的建設指揮部連夜開會解決。

  中興埃塞俄比亞公司副總經理廖永康,為此焦慮異常,因為零配件的缺失,會導致整個工程無法按時完工,項目可能前功盡棄。

  零配件都要從中國本土運過來,涉及到海關和物流問題,一屋子人都在發愁,誰都沒有好辦法。

  深夜,廖永康一邊抽煙一邊打電話向總部求助,最終決定不惜代價,用空運的方式把設備運過來,即便這樣做可能會導致項目虧損。

  問題解決了,疲憊至極的廖永康直接在沙發上睡了。

  在等待國內零配件運至施工現場的這段時間,NHK拍攝了中興這些工程師們在埃塞的生活狀況,跟隨工程師來到了他們居住的宿舍兼辦公場所。

  埃塞俄比亞項目,中興從國內派遣了超過1000名員工,遠赴非洲參加建設,其中有一半被派到施工前線,他們平時辦公的地方,簡陋異常,如下圖所示。

  簡單桌椅上,擺上一台筆記本,邊抽煙邊幹活。

  宿舍雇了一個非洲姑娘給他們做飯吃,看視頻應該是在做非洲版的農家小炒肉。

  出境的還有海天醬油,背井離鄉的人們,也隻有這點兒中國味道能夠解一解鄉愁了。

  飯好了,一群人圍在桌子前狼吞虎咽。

  或者直接蹲在地上吃。

  住的地方也很簡陋,一張床一張桌子。

  房間裏的水龍頭都是擺設,根本沒有水。

  每天隻有一桶水可以用,舍不得洗澡,隻能擦擦身子。

  雖然艱苦,但這位工程師給NHK記者遙指自己負責的鐵塔基站,如數家珍。

  這位工程師說:“自己撒的汗水,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NHK在紀錄片裏說道:“員工個個都是中國名門大學的技術精英,雖然工資加上特別獎金,一個月也隻不過12萬日元左右,但自願來工作的仍然前仆後繼。”什麽是工程師紅利,這就是工程師紅利。

  終於,隨著設備的到齊,埃塞俄比亞的手機網絡也逐漸接近尾聲。

  工程師為上次沒開通的村子,裝最後一塊板卡,受到村民的夾道歡迎。

  最後一塊板卡插上,這個村就能通手機信號了。

  全部OK。

  按照慣例,中興會送給當地村長一部手機。

  村長給親戚家的固定電話打了一個,情緒激動。

  感謝中國企業。

  周圍村民也很嗨皮,一臉奔小康的樣子。

  埃塞俄比亞比亞的網絡,就是在無數工程師的日夜兼程之下,克服泥濘雨季和緊張工期的困難,終於全部開通。到了2009年,埃塞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了400萬戶。

  這其中的艱辛,恐怕隻有那些在偏僻鄉下抗設備的安裝工、在50米高塔上調天線的工程師、在辦公室沙發上蜷縮著睡覺的經理人,才能完全體會。

  3.全球崛起的幕後力量

  中興等公司的出海,除了公司本身的業務擴張動力之外,背後還有更大的力量。事實上,中興和埃塞俄比亞簽署15億網絡合同的契機,就是2006年盛況空前的“中非合作論壇”。

  各類地方政府主辦的會議,也成為企業進軍非洲的跳板。

  在埃塞俄比亞項目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支付項目15億美元的建設費用的,是來自國家開發銀行銀行的“買方信貸”,即埃塞俄比亞從國開行貸款15億美金,來支付給中興通信作為承建費用。這是相當多企業能夠“走出去”的基礎。

  在紀錄片中,國開行的金融業務人員,作為神秘的幕後推手,也前往了埃塞俄比亞的項目現場。他們的著裝,跟現場的工程師完全是兩個畫風。

  時任中興通訊董事長的侯為貴也重點感謝了國家開發銀行。

  當然,除了中國技術和中國資金,要想贏得這些非洲國家的合同,還需要一些其他因素,比如:

  在國家的推動下,中國企業囊括了加納、博茨瓦納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津巴布韋、讚比亞的礦山開發、尼日利亞、安哥拉、蘇丹的石油開發,在30餘個國家的投資超過80億美元。

  因此,中興這類企業能夠在全球搶占市場份額,離不開員工的衝鋒陷陣,也脫離不了國家戰略的語境和支持。

  4.中興事件最辜負了誰

  在埃塞的項目接近尾聲的時候,NHK捕捉到了一個細節:中興在埃塞的員工,在2009年10月1日國慶節聚在一起看國慶閱兵。

  背井離鄉的中興員工們在常去的中國餐館二樓聚會。

  組織聚會的是前麵焦慮疲憊的廖永康,項目臨近尾聲,他也一臉輕鬆。

  一群男人,對著一台大屏幕電視看閱兵直播。

  閱兵開始,整齊的分列式從北京傳到萬裏之外的埃塞。

  聚精會神的員工,眼裏亮晶晶。

  身處異國的人們,總有一種感情特別強烈。

  大家都在聚精會神的看著閱兵。

  在唱國歌時,不由自主的全體起立。

  年輕的工程師,唱到“起來,起來……”

  這個年輕人眼裏,似乎寫著對自己未來,對公司事業,對國家前途的所有的憧憬。

  但顯然,這種憧憬在2018年,陷入了最大的危機。

  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擁有高達1000億人民幣的年銷售額。成就這個數字的,是奮鬥在全球各地的中興員工,是他們一磚一瓦積累而來。這些龐大的銷售數字、搭建的客戶網絡、搶占的市場份額、積累的專利技術,如今卻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懲罰,被推到了懸崖邊上。

  中興麵臨的這場危機,大背景是中美貿易戰,導火索是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但真正的原因,卻是管理層一連串愚蠢的行為。作為長期跟蹤中興通訊的研究員和投資者,我跟很多同行一樣,對它的情感經常可以用四個字來表示:怒其不爭。

  中興的管理能力,一向被業內人士所詬病,比如早些年的利潤漏洞和高管腐敗,近幾年的執行力缺失,以及這次的頂風作案、明知故犯、舍本逐末,把本來隻需要付出1的代價,硬生生給折騰到了10。

  不過無論如何,在這種關頭,我毫無疑問站在中興這一邊,希望這家科技巨頭能夠順利渡過難關。不過也希望在事情平息之後,中興通訊的管理層能夠好好地向自己8萬名員工道歉,珍惜手中的權力,因為任何愚蠢的舉動,影響的都是8萬個家庭的生計。

  中興通訊的背後,是8萬員工的汗水和青春;“大國崛起”的背後,同樣也是億萬勞動人民的勤奮和堅忍。任何一種宏大敘事或者強國論調,都不應忘記幕後為之付出的普通人。

 

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