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德國的中醫藥研究和中醫藥發展概況

(2018-02-01 13:42:26) 下一個

 

德國的中醫藥發展概況 德國的中醫藥研究

來源:中醫中藥秘方網 作者:www.21nx.com 發布時間:2016-07-30
[作者簡介] 陳錦鋒,男,出身於中醫世家,幼承庭訓,矢誌為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曾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工作多年。2005年起在德國漢諾威醫學院作為訪問學者工作2年。2007年起在德國多家中醫診所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2012年起創立德國慕尼黑中醫專家門診。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而中醫藥作為中國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帶一路”的貫徹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今中醫藥已經被全世界所認識,德國作為世界強國之一,也是歐洲的經濟火車頭,中醫藥(針灸)在德國的發展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本文擬從德國中醫藥的方方麵麵,係統地介紹中醫藥在德國發展的情況。
 
1 德國的中醫藥發展概況
1.1 德國的中醫藥曆史 歐洲對針灸草藥的認識,最早見於16世紀晚期和17世紀早期,其後由法國、奧地利等鄰國傳入德國。這些最初由多部書籍和文章對中醫藥做的介紹,雖然是不係統的、片麵的,但對人們認識中醫藥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見圖1)。18世紀德國醫學界對中醫學有過批評、詆毀,但19世紀到20世紀中葉,人們對中醫藥的興趣逐漸增加。比如,Franz Hubotter曾在上海同濟大學任教,兼做內科醫生,中醫譯著與著作很多,1953年最先把中醫學講座搬上德國大學課堂,並堅持到1967年逝世。20世紀50年代起,許多德國學者到中國接觸和認識了中醫。隨著德國醫學界對中醫藥的了解與日俱增,大量的翻譯、著作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甚至創辦了針灸與中醫刊物,編寫德國人專用的中醫教科書,這些書籍和文章雖然多是間接的、經過二三次的轉譯本,如中文譯為英文再譯為德文,有不少謬誤之處,但客觀上使得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逐漸完善起來。而針灸是最先為德國公眾接受的中醫療法,也是中醫藥體係中最具神秘色彩的醫療手段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針灸進行探索。人們對針灸療法廣泛的認同,遠遠高於對中醫藥的認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針灸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Sarlandiere. Memoire sur l’electropuncture. Paris 1825.)

圖1  1825年歐洲的經絡穴位圖

 
1.2 德國的中醫醫療機構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文化交流的發展,中醫藥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信息交流日益方便,可以通過網絡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地的文化和醫療技術,使得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容易接觸到中醫藥,對中醫藥的整體治療觀以及很小的副作用有所認識,開始學習中醫、介紹中醫。而針灸療法則是德國醫療界認識中醫藥的先鋒,在德國得到很好的認同和發展,一時間在德國遍地都是針灸診所。據統計,目前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有將近300家針灸診所,在幾乎任何一個診所聚集的“Aerzte Zentrum”(直譯為“醫生中心”,指的是幾家相互獨立的診所,共同租用一個建築的不同房間,分別治療不同係統的疾病,比如有治療內科病的,有治療婦科病的,有治療骨科病的等等。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紮堆開診所,聚攬人氣,吸引病人就診。至於這個“醫生中心”有什麽醫療服務項目,完全由診所自己協商決定。當然,如果是和醫療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的診所,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不允許開太多有相同醫療服務項目的診所,私人診所則不受限製),都有針灸治療項目。據資料顯示,德國有數萬名醫生會應用針灸、拔罐等中醫藥方法對病人進行診療。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巴伐利亞州的魁茨汀中醫院開診,它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德國巴伐利亞州衛生部門共同興建的,這是中醫藥在德國發展的重要裏程碑。該院是德國第1家也是全歐洲第1家中醫院,是第1家也是唯一的1家可由保險公司支付醫療費用的中醫院,保險範圍包括“中草藥”“針灸”“氣功”和“推拿”等治療手段。該院自開辦以來,由於療效顯著,影響頗廣,深受好評。
目前在德國其他比較大的中醫醫療機構,還有中國中醫科學院(原中國中醫研究院)與德方合作在克萊恩裏特斯弗建立的“歐洲中醫康複中心”,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德國一所療養公司合作在法蘭克福設立的“歐洲針灸中心”等等。
中醫藥(針灸為主)在德國越來越被認識、了解,中德合辦的醫療機構不斷增多,醫療保險也大多支付部分治療費用,公眾對中醫藥的需求也日漸增高,但中醫藥目前在德國醫療衛生事業中所占的比例仍很小,仍舊是非主流醫學,並沒有類似於中醫藥在中國國內的地位。盡管如此,中醫藥在德國的發展依然很迅速。
 
1.3 德國的針灸和中醫學術組織以及協會 20世紀50年代之後,德國陸續出現了一些針灸和中醫學術組織,此後這些組織逐漸增多,目前各種針灸、氣功、養生等中醫學術組織不勝枚舉。其中成立比較早的、比較大的協會為德國醫生針灸協會[Deutsche Aerztegesellschaft fuer Akupunktur e.V. (DAGfA)],負責對德國醫生進行針灸培訓,並發給相應證書。其餘幾個大的中醫藥行業協會有1956年由萊因霍爾德·福爾博士(Dr. Reinhold Voll)創建的國際福爾電針醫學學會(Internationalen Medizinischen Gesellschaft für Elektroakupunktur nach Voll e.V. (IMGEAV))、成立於1974年的德國針灸-耳針醫學學會(German Academy for Acupuncture Auriculo Medicine Inc)、1978年由漢學教授曼弗雷德·波克特(Prof. Dr. Manfred Porkert)在慕尼黑組建的中醫學會(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ciety-Societas Medicinae Sinensis,SMS)、以及已經舉行了46屆的歐洲規模最大的德國(羅滕堡)中醫藥學術大會(TCM Kongress Rothenburg)等等。但這些學術組織幾乎都是由西醫醫生成立的,鮮有由中醫醫生自己成立的學術團體,因此部分由中國來到德國的中醫專家計劃在2016年4月成立血統純正的中醫學術組織,名稱暫為德國中醫學會(TCM-Verband chinesischer Aerzte e.V.),注冊地點為德累斯頓。顯然這個由純正中醫專家(非西學中人員)成立的中醫學會,將使德國中醫藥的發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以上這些學術組織以及協會擁有數量可觀的會員,比如德國醫生針灸協會擁有8700名會員,規模和實力相當驚人。這些學術團體大多有自己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學術刊物,如《德國針灸雜誌》、《針灸理論與實踐》等,學術活動頻繁,不斷開設和舉辦各種中醫藥講座、針灸培訓班和研討會,舉辦相關展覽,還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針灸學術大會等,並經常組織德國醫務工作者到中國中醫院校、醫院、科研機構進行考察、學習、進修,包括在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行臨床實習、教學。
現今各種中醫藥學術組織不斷湧現,會員人數也日漸上升,一些德國醫院和診所也已正式開設中醫治療部門,不僅針灸,中藥、食療、推拿、太極、氣功也都得到廣泛的推廣與運用。中醫藥在德國以至在整個歐洲的影響也正逐步擴大,西方人對中醫藥的興趣正日益增強。
 
1.4 德國的中醫藥研究和學術工作
1.4.1 德國的針灸研究 針灸是德國最早認識,也是接受最廣泛的中醫療法。因此,對針灸的認識和研究也比較深入,尤其是對針灸鎮痛的研究,充斥於醫刊雜誌、報紙電台等。比如在德國有名的雜誌《明鏡》(《Spiegel》)上可以找到很多有關針灸的學術文章,如:“Chronische Schmerzen: Akupunktur hilft. Aber warum?(慢性疼痛:針灸有幫助,但是為什麽?)”,“Arthrose:Akupunktur hilft verzweifelten Kniepatienten(關節炎:針灸幫助絕望的膝病患者)”[1]。更為專業的針灸學術雜誌也有很多,比如《Akupunktur》(《針灸》)、《Akupunktur & Aurikulomedizin》(《針灸和耳針醫學》,見圖2)等等。
 

圖2 《針灸和耳針醫學》雜誌

 
針灸在臨床各科的研究和應用也非常廣泛,諸如止痛、戒煙、減肥、治療抑鬱症、治療不孕等等,不勝枚舉。其中有報道證實,頭胎生產前進行針灸催產,能使產程從10 h縮短到8 h[2]。而在德國醫院婦產科待產前,幾乎所有的孕婦都會被詢問,要不要進行針灸備產,如果同意的話,就會由助產士在病人身上進行針灸治療,針刺備產在德國幾乎成了常規的治療手段,雖然助產士對針灸的掌握程度還是相當膚淺的。
2007年本人在德國漢諾威醫學院工作期間,曾起草關於針刺研究的博士課題“How does nonpharmacologic complementary therapy have effect on mood disorder——rapid acupuncture responses in controlled fMRI study on depression”(非藥物性的補充療法對情緒障礙有何影響——對抑鬱症快速針刺反應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對照研究),可惜由於申請不到課題經費,沒有能夠進行下去。2016年計劃再次起草有關針灸治療精神科疾病的博士課題,目前正處於和迪特裏希教授(Prof. Dr. med. D. Dietrich)商量和討論階段。
德國其他有關針灸的高層次研究,比如作為博士課題研究針刺的機理和作用等,尚未見報道。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針灸療法雖然在德國被廣泛認可,但仍舊是非主流的、非正統的,申請科研經費極其困難;另一個原因是德國尚缺少中醫的高端人才,即便有為數不多的中醫高端人才,又不一定同時具備科研的能力或條件。不過隨著中醫藥在德國的持續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有關針灸、草藥等中醫藥的高水平研究。
 
1.4.2 德國的植物藥研究 德國對植物藥的研究,多是分析植物藥的主要成分,然後根據這些主要成分的作用,開發新的植物藥。這些植物藥的現代研究,使人們對草藥的認識更進一步加深,對拓展中醫藥的適應證範圍、避免中醫藥的毒副作用、規範中醫藥的量效關係等等大有裨益。比如德國著名的銀杏葉製劑,現在用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拓展了傳統中醫藥認為銀杏葉和果(白果)斂肺平喘的適應證範圍。另外,山楂葉和山楂果含有多種有機酸、黃酮、糖類、苷類,傳統中醫用其消食化積、活血化瘀,德國用來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也用於老年病和抗衰老。有德國人用半邊蓮來治療肌肉關節疼痛,傳統中醫藥則用來治療瘡癰腫毒、蛇蟲咬傷、濕瘡濕疹等。
德國對植物藥的研究雖然並非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之下進行的,但有時候也與中醫藥的傳統認識不謀而合,比如車前草在德國有很多劑型,用於治療咳嗽咯痰,而中醫藥除了用車前草治療小便不利(如泌尿係感染等),還用於痰熱咳嗽。
 
1.4.3 德國的中草藥市場 2004年4月30日生效的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要求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植物藥必須向成員國主管部門申請注冊,隻有經審批同意後才能在歐盟市場上繼續作為藥物銷售和使用。為了讓植物藥行業完成注冊,新指令給出了7年過渡期。從2011年5月1日起,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已經正式全麵實施,未經注冊的中藥將不得在歐盟市場上作為藥物銷售和使用。這使得中草藥對德國的出口多少受到了影響。
目前,在德國很多藥店可以買到經過嚴格檢測的中草藥,有生藥飲片、片劑、膠囊、散劑以及顆粒劑等多種形式,但中藥注射液比較罕見。藥店還能提供煎藥服務,甚至有些德國藥店開通網上訂購中草藥服務,然後郵寄給病人。部分符合歐盟標準的中成藥,比如少數幾種內服丸散、外用膏丹等,也能在不少藥店見到。這些草藥來源於世界各地,有從中國、荷蘭等進口的,也有德國本地產的草藥。總體上來說,德國的中草藥品種基本上能滿足日常的醫療需要,但有些中草藥品種仍舊稀缺,比如因為擔心禽流感,很多藥店沒有雞內金,或者隻有雞內金的顆粒劑。而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藥雷公藤,根本就見不到。德國中草藥的價格與國內相比昂貴很多,比如6副常規中草藥飲片可能需花費150歐元左右。
 
1.5 德國的中醫藥教育 德國的中醫教育起步較晚。80年代以來由於中醫藥的良好療效,社會需求量大增,才使得有關教育發展較快,出現了各種短期培訓班、度假班、業餘班,間或在現代醫學院校開設某些專業或學科,還組織大批學員到中國學習和進修。比如德國針灸協會(Deutsche Aerztegesellschaft fuer Akupunktur e.V. DAGfA)、德國針灸學會(Deutschen Akademie fuer Akupunktur)等等,都提供針灸的培訓和教育。德國目前已經有30多個醫學院開設了針灸課程,另有10多所大學開設了“中國醫學”講座。比如慕尼黑大學從1977年首次舉辦針灸講座,經過多年的中醫藥發展,慕尼黑科技大學已正式開設了中醫研究生課程,將授予中醫碩士研究生學位。由德國著名中醫臨床和教育專家韓鵬教授(Prof. Dr. Carl-Hermann Hempen)負責主持這項工作。
雖然在德國至今尚缺乏以中醫、針灸命名的院校,更無完整規範的中醫教育體係,而且從總體上說辦學層次不高,中醫藥教育水平有限,但中醫藥的教育在德國正在不斷地發展、壯大。
此外,在德國電台、雜誌、報紙等媒體上,還經常出現介紹針灸、氣功、草藥,以及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營養谘詢等內容,甚至在德國連鎖有機食品超市Alnatura中,還有“五行”茶。在聖誕市場上,還見到印有太極圖的掛包。這些無疑會加深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也激發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藥產生興趣,並進而進入中醫藥的培訓機構學習中醫藥。這些媒體對中醫藥的宣傳,客觀上促進了中醫藥教育在德國的發展。
 
2 德國的中醫藥從業人員
     在德國隻有注冊醫師、心理治療師和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可以從事醫療工作[3]。由於心理治療師隻能進行談話性治療,因此隻有注冊醫師和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可以從事中醫藥治療。除了注冊醫師和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以外的其他群體如理療師、按摩師等雖然也可能學習了中醫藥方法,但由於本身資質問題和法律限製,不能從事創傷性治療(如針刺、放血療法等),沒有處方權,隻能從事按摩、足浴、拔罐、耳穴貼豆等,不屬於醫療活動。
     德國的注冊醫師,一般是指經過大學對現代醫學的係統學習和臨床實踐,通過國家組織的數次醫療考核,合格後頒發行醫許可。一般情況下,德國的注冊醫師都是博士畢業,也有很少情況下,沒有獲得博士頭銜,自己參加國家組織的醫療考核,通過後而獲得行醫許可的。在德國隻有學習成績很好,才能進入醫學院校學習,而能堅持到畢業、通過國家醫療考核的就更少了。所以,能獲得注冊醫師的資格相當不容易。因此,德國醫師的專業素質還是相當高的。但對於想從事針灸的注冊醫師,從2000年起還必須向國家保險公司提供A證書,即相當於140 h針灸基礎課程培訓的針灸水平,每年必須參加至少25 h的針灸進修,針刺治療才給予報銷。2003年的第106屆德國醫師代表大會,將針灸培訓作為合法醫師進修的條例,並規定了針灸進修的具體要求,從法律上確定了針灸的合法性。獲得醫學針灸師證書之後才被允許進行針灸治療,而注冊醫師的中藥處方權往往無需特別資格考核。
     在德國除了西醫,其他醫學都不能視為常規醫學或正規醫學,而命名為非常規醫學、傳統醫學、替代醫學、自然醫學或補充醫學。1939年2月17日德國通過了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法律,Heilpraktiker指的是從事非常規醫學(非西醫)的人,即未經國家考核但持有開業執照的行醫者。在德國其他的行業,如縫紉、理發、打字員、修腳、花匠,甚至農民都要接受專業訓練,往往需要二、三年時間,領取結業證書經審查合格,再予考核後才能錄用。唯有傳統醫生則不然,報考人員不需要醫科專業文憑,隻要年滿25歲,由醫生出具健康證明,由市政府出具無犯罪記錄,就可以報考。而考試也不需要國家統一考試,僅由地方衛生部門聘請西醫主考。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沒有經過醫學教育的人員,如家庭婦女或其他從業人員,在短期學習醫學知識並通過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考試後,從事醫療活動。客觀上講,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的醫學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成員複雜,沒有處方權,所用藥品費用和其它治療費用常常被保險公司拒付,因為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醫療行為”而不受法律保護。而在德國能夠從事針灸療法的從業人員,除了注冊醫師以外,就是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了,因此,某些從事針灸療法的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或多或少影響了中醫的信譽,對中醫發展不利。但必須看到,近年來從中國國內過來的一些中醫藥專家,由於不能取得德國的注冊醫師資格,往往隻能考取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執照行醫,這部分人代表了德國中醫藥的最高水平和發展方向,極大的擴大了中醫藥的影響。
     由於一些提供針灸治療的德國注冊醫師的診所,主要治療方法並不是針灸,隻是把針灸當成一個吸引病人的手段和可以增加收費的項目,治療效果並不完全來自針灸。雖能對針灸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但對中醫藥(針灸)的促進作用有限。而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由於不能從事現代醫學治療,則主要靠替代醫學如針灸、草藥、按摩、整脊手法、順勢療法等作為治療的措施和生存的手段,是德國中醫藥發展的生力軍。
     如上所述,在德國隻有注冊醫師和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可以從事中醫藥工作。但從對中醫藥的了解、認識、掌握程度上,從事中醫藥的人員大致還可以分為幾類(見表1)。
 

1  德國中醫藥從業人員特點

醫師分類

中醫藥從業人員

教育

人數

主要特點

注冊醫師

 

 

 

 

 

 

 

 

 

Heilpraktiker

(傳統醫生)

 

 

 

 

 

 

 

 

 

 

 

 

 

 

 

既非注冊醫師,又非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

德國人、在德其他國歐洲人、華人後代

 

 

1代華人

 

 

 

 

德國人、在德其他國歐洲人、華人後代

 

 

 

 

 

 

 

1代華人

 

 

 

 

 

 

1代華人等

歐洲教育

 

 

 

 

中國教育、歐洲教育

 

 

 

歐洲教育

 

 

 

 

 

 

 

 

 

中國教育

 

 

 

 

 

 

中國教育

多數

 

 

 

 

少數

 

 

 

 

多數

 

 

 

 

 

 

 

 

 

少數

 

 

 

 

 

 

少數

現代醫學知識紮實,學習中醫較晚,大多隻經過德國本地周末班中醫課程或者中國院校的函授課程。中醫藥並不是主要治病方法,一般隻是宣傳和收費手段,公立醫療保險每年能報銷10次治療膝痛和腰痛的針刺治療費用,私人保險等報銷針刺費用一般不受限製。對中醫認識較為客觀,但欠缺中醫的正規係統教育和中醫臨床經驗。

    大部分是國內西醫出身,來德國後繼續學習西醫,通過德國國家醫學統考獲得注冊醫師。一般在中醫診所任職或者自己開診所後,才對中醫藥有需求。現代醫學知識紮實,學習中醫較晚,大部分會回中國短期學習中醫。有潛力,對中醫認識較為客觀。

 

    報考Heilpraktiker執照沒有任何學曆和專業要求,因此其他行業失業、想轉行做醫療服務者,或家庭婦女等等,經過13年左右現代醫學的短期學習,可考取Heilpraktiker執照。考試難度較高,每次隻有大約30%的通過率。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由於自身醫學知識有限,並且受法律眾多限製,如不能通過注射或靜脈給藥,故難以從事現代醫學,多數轉而從事替代醫學,如中醫藥、印度醫學、順勢療法等。雖然現代醫學知識有限,學習中醫較晚,但迫於生存壓力,有些人會在德國本地係統學習中醫,還有些人去中國短期學習中醫,並獲得中醫碩士和博士頭銜(有多少含金量值得懷疑)。對中醫認識有時會盲從,比較欠缺中醫臨床經驗,但以中醫藥為主要治療措施者,對中醫藥關注度很高。

    大部分是國內正規中醫藥院校畢業,或者在國內已經是中醫專家,有著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由於德國不認可中醫院校的文憑屬於醫學專業,很少會直接發給醫師行醫執照。因此必須考取Heilpraktiker執照才能從事中醫藥活動。這部分群體代表了德國中醫藥的最高水平,由於經驗豐富,語言能力強,了解當地地域特點和風土人情,能三因製宜(因地、因時、因人),療效很好,較有信譽,影響很大。

 

    大部分是國內正規中醫藥院校畢業,或者在國內已經是中醫專家,有著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但由於語言能力有限,不能通過Heilpraktiker執照考試,因此不能自己開中醫診所,隻能在注冊醫師的診所或醫院任職,雖然未能獲取行醫執照,但可以向勞工局申請許可,在德國醫師的監護下進行針刺等創傷性治療,而在Heilpraktiker診所任職則隻能從事非創傷性治療,即不能從事針刺等治療。也有些華人開中醫按摩店,但不能從事針灸和中草藥治療,不被認可為醫療活動。

 

 
      無論注冊醫師還是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他們要獲得行醫執照,就必須係統地學習現代醫學,參加現代醫學考核。獲取行醫執照後,隻要不違反法律,可以從事其他體係的醫療活動,比如中醫藥、印度醫學、順勢療法。所以在德國合法從事中醫藥的人員都有堅實的現代醫學知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針刺導致的醫療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對現代醫學知識缺乏,尤其是解剖學知識不足,導致在身體重要部位針刺過深,或者角度錯誤,或者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認識不足、延誤搶救。這些血的教訓,促使人們反思。因此,國內中醫院校基本上都設置課程為:中醫課程約60%,西醫課程約40%。其中解剖學的學習持續時間最長,用一學年的時間掌握身體部位的構造。在德國從事中醫藥,特別是針灸,必須先通過現代醫學的考試,這與國內中醫院校的課程設置異曲同工,可以減少很多由於針刺過深或針刺角度問題等導致的醫療事故。這種對現代醫學知識的嚴格考核製度,能夠保證醫療活動健康有序,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當然,這也提高了從事中醫藥活動的門檻,不像英國等國家,開中醫診所沒有醫療考核,甚至還能開成中醫連鎖店,因此,德國醫療體係還是相當嚴謹的。
     雖然在德國從事中醫藥的人員,並非都在中國係統學習和實踐過中醫藥,專業水平也良莠不齊,但大浪淘沙,療效決定一切。在中醫藥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鑽研,不斷提高中醫臨床技能,就能不斷提高療效,使中醫藥不斷發展向前。否則,隻把中醫藥(針灸)當成宣傳的手段,在中醫藥方麵淺嚐輒止,必然不會有很好的療效,也會被醫療市場淘汰,當然也就無從談起對中醫藥發展做出貢獻。
 
3 德國的中醫藥報銷情況
      德國是世界上第1個建立醫療保險製度的國家,迄今已有110多年的曆史,分為公立醫療保險和私人醫療保險。現行醫療保險法中已將中醫藥列入傳統療法範疇。自1986年起,已有不少保險公司承擔一定數額的針刺治療費用,條件是針刺治療要在政府衛生部門認可的醫療點施行。1991年3月開業的魁茨汀中醫院可以得到醫療保險公司報銷幾乎所有的中醫藥治療費用,包括針灸、草藥、氣功、推拿等,雖然這隻是特例,但已經讓醫療保險公司認識到了中醫藥的獨特療效。
      2006年起針刺治療慢性腰痛和膝痛等痛證的醫療費,可以從公立醫療保險裏報銷,但仍有很多的限製,如:(1)必須在和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的注冊醫師的診所或醫院裏治療,才可報銷。注冊醫師開的私人性質的醫院或診所(Privatarztpraxis),等同於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診所,公立醫療保險對針灸是不給予報銷的。(2)隻有針刺才可能報銷,艾灸和中草藥不報銷。(3)隻有膝痛和腰痛這兩種疼痛疾病才給報銷。(4)每年隻報銷10次針刺治療的費用,每次費用36.72歐元[4]。
     這些限製說明了中醫藥在德國略顯尷尬的地位。在公立醫療保險能給予報銷的醫師診所或醫院裏,大部分是西醫大夫在做針刺治療,而真正的中醫專家由於不被承認醫學背景,隻能考取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執照,以這種執照行醫,公立醫療保險公司是不報銷針灸等治療費用的。
     當然,部分高收入人群購買的私人保險或者在參加公立醫療保險之外自己額外購買的附加醫療保險,以及國家給公務員(如教師、政府職員等)設立的Beihilfe醫療保險,大部分可以報銷針刺治療的費用,但艾灸一般不予報銷。中草藥隻有很少數的保險能報銷,比如少部分政府雇員的Beihilfe醫療保險,可以報銷在德國藥店購買的中草藥費用。中醫推拿按摩並不在醫療保險報銷名錄裏。拔罐療法不僅見於傳統中醫,在東歐一些國家,也是古老的治療手段,因此很早就被德國認可,大部分的私人保險、附加醫療保險以及Beihilfe醫療保險都會報銷拔罐治療的費用,極少數醫療保險公司(比如歐洲專利局為員工買的私人保險)不報銷拔罐治療費用。
      此外,還有一些私人性質的互助醫療保險,比如有些按摩師或理療師自己出資成立互助協會,在協會成員生病時,統籌安排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報銷。
     在德國,參加公立醫療保險的人仍舊占絕大多數,隻有少數收入高的人群才有能力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附加醫療保險對已經發生的疾病的治療費用不予報銷,隻報銷購買附加醫療保險之後發生的疾病治療費用,而很多身體相對健康的人們,由於公立醫療保險能夠覆蓋大部分的疾病治療費用,覺得沒有必要再購買附加醫療保險,因此,有附加醫療保險的人們也隻是少數。國家給公務員(如教師,政府職員等)設立的Beihilfe醫療保險,雖然限製較少,但每次報銷針刺治療費用的額度比較低。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德國的醫療保險公司在中醫藥治療(主要是針刺治療)費用報銷上有各種各樣的限製,但比起以前已經是巨大進步,今後隨著中醫藥的影響逐漸擴大,相信醫療保險公司對中醫藥治療費用的報銷,會寬鬆一些。
 
4 中醫藥在德國和中國的區別
 
 

見表2

 

 

 2  中醫藥在德國與中國的區別

 

     德國

    中國

發展曆史

認可程度

 

 

 

 

報銷與否

 

疾病種類

 

 

 

患者數目

 

療效評價

 

 

 

專業水平

 

 

 

 

 

 

 

 

 

 

 

發展趨勢

    幾十年

    中醫藥雖然在德國短短時間內得到廣泛的認可,但認可程度仍然很有限,有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中醫藥,即便對中醫藥有認識,很多人也隻是認識針刺治療。當然也有少數人對中醫藥有深入理解,常進行中醫養生或中醫治療。

 

    見前述

 

    患者生病時首選能報銷費用的西醫治療,最後找到中醫治療的,基本上都是西醫看不好的各個係統的疑難雜病。患者常把中醫藥治療當成最後的希望,寧願自掏腰包也要來看中醫。            

   

    較少

   

    由於主要是疑難雜症,又僅靠中醫藥手段治療,有時候還缺少一些關鍵的中草藥,有時候起效緩慢,但由於專注於這些疑難雜症的研究和治療,往往能見到奇效,治好很多西醫治不好的頑症。             

 

    德國的中醫藥水平與國內不可同日而語,有很大部分從事中醫藥人員接觸中醫藥較晚,甚至用德語學習中醫,即便能短期到中國學習,也難以領悟中醫藥的精髓。隻有少部分在中國接受過正規中醫藥教育,並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赴德中醫專家,才是德國中醫藥的中流砥柱,他們代表了德國中醫藥的最高水平。由於受到諸多限製,這部分中醫專家,在德國隻能用有限的中醫手段,解決西醫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必須盡最大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病人見到療效,所以這些專家對中醫藥的鑽研契而不舍,始終走在中醫藥發展的前列。由於這部分中醫專家大部分以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身份行醫,不能像國內那樣中西醫結合,所以他們對純粹的傳統中醫藥孜孜以求,對其發展功不可沒,其專業水平有時候可以與國內中醫專家相媲美。

 

    發展迅速,從無到有,從少數人知道到遍地針灸診所。今後對中醫藥的認可,必然會進一步加深,醫療保險或許會增大中醫藥的報銷額度,草藥或許會納入報銷範疇。       

    30005000

    在西醫傳入中國前,一直是主流醫學,西醫傳入後,與西醫並駕齊驅。中醫藥深入民心,幾千年來,保障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有些人說中醫無用,是對曆史的不了解。

 

    中醫藥治療被各個醫療保險公司認可,幾乎均予報銷。

 

    從養生保健到診治疾病,從預防疾病到病後康複,中醫藥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診療費能報銷,所以不僅疑難雜症,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國內中醫藥治療的主要內容。

 

    往往人滿為患

 

    國內有著大量的中醫專家,豐富的草藥資源,以及層出不窮的臨床和科研文獻,對各種疾病的診治,常常立竿見影。

 

 

    中國是中醫藥的發源地,也是全世界學習中醫藥的聖地,代表著全世界中醫藥發展的最高境界。隻有在中國經過多年的正規、係統的中醫藥學習,以及經過多年的中醫臨床工作,才能成長為真正的中醫藥專家。

    中醫藥在國內的發展大致可分為:純粹的傳統中醫藥(不包含西醫成分),以及中西醫結合。國內中醫藥的發展,在這兩個方麵都處在世界前沿。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醫藥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過度,必然是百花齊放,生機盎然,依然傲立於世界中醫藥界之巔。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醫藥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過度,必然是百花齊放,生機盎然,依然傲立於世界中醫藥界之巔。
 
5 中醫藥在德國的市場和未來
     針灸和中草藥在德國得到快速的發展,一是因為有神奇治療作用,而且副作用小,尤其是治療疼痛疾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症等療效顯著;二是因為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給現代醫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因為以中醫理論指導的養生保健觀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當然對針刺療效的報道也一直存在著爭議,但大部分研究肯定了針灸療法的神奇之處。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了針刺可以治療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消化係統、運動係統、泌尿係統、婦科疾病、皮膚病、心理和精神疾病等9大類疾病,在德國中醫藥治療涉及到了幾乎各個係統的疑難雜症,許多人把中醫藥治療作為最後的希望。
     目前,德國民間與政府對針灸持肯定態度,認為它是現代醫學的一種重要的補充或替代,針刺治療費用也能部分從醫療保險報銷。但這些並不意味著中醫藥(主要是針灸)在德國有很大市場,接受中醫藥治療的患者也不像國內那樣人滿為患。中醫藥在德國仍舊是非主流的替代醫學,而針刺治療被認為隻是眾多治療方法之一,並沒有被認為是傳統中醫藥體係的一部分。許多德國中醫界的同仁,在中國受過多年的正規中醫藥教育,有著國內的醫師資格,正努力爭取在德國也被承認醫師資格,而不僅僅是Heilpraktiker(傳統醫生),這也是將在2016年4月由中醫專家成立的德國中醫學會(TCM-Verband chinesischer Aerzte e.V.)的宗旨之一。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加強,相信作為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藥體係,必然也被世界各種逐漸認同。為了促進德國中醫藥的發展,德國針灸或中醫學會和國際學術團體要相互主動積極地聯係,壯大自己的學術隊伍,加大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交流,進一步開展高端的科研課題研究、開展規範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和考試認證、製定中醫藥國際標準等,借著“一帶一路”的大好形勢,使德國的中醫藥發展與國際中醫藥的發展保持一致,甚或引領潮流。
 
 德國的中藥研究
 
.概況

  自60年代起,麵對化學合成藥的毒副作用和諸多疑難病症,出現了藥學“回歸大自然“的呼聲。1980年,聯邦德國政府要人委婉地表示,“無意阻止天然藥物的臨床應用“,實際上推動了開發天熬植物藥的熱潮,及至90年代,全德藥用植物達900餘種,生產植物藥品在2萬種以上,占市售藥品14萬種的1/7。有調查表明,78%的德國婦女服用過草藥,其中半數已學會選用一般植物藥療疾祛恙。1953年成立的德國藥用植物學會(GA)是國際上同類組織中最為活躍的學術團體,每年1次歐洲範圍內的學術研討會,每4年1次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先後出版了多種會議論文集,如1976年慕尼黑版《具有藥理性的、生物治療活性的新天然產物和植物藥》、《植物組織的培養及其生物枝術的應用》,1980年法國斯特拉茨堡會議文集《天然藥物》。該學會定期刊物《藥用植物》是高水平的國際雜誌,能反映世界植物藥研究水平。自從19世紀中後期以來,德國製藥工業發達,出現了艾利希(Ehrlich P,公元1854-1915年)、杜馬克(Domagk G.公元1895-1964年)等製藥專家,也有從植物中提取藥物的傳統,尤其在植物化學成分檢測、組織培養和化學分類等現代藥學研究方麵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中草藥著作傳入德國已有200多年,18世紀荷蘭人羅·姆(G. E. Rumpt)把金陵版《本草綱目》帶到德國,收藏於拍林的國立皇家圖書館,隨後又收入1603年江西版的《本草綱目》、明代官修本草彩色圖冊《本草品匯精要》清代抄本。依據1749年法文版翻譯的《中華帝國全誌》德文本由杜赫德編輯,在羅斯托克出版,共4卷,第三卷為中醫專輯,包括《脈經》、《脈決》、《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名醫別錄》、《醫藥匯錄》的部分內容,收入中藥如阿膠、五倍子、人參、三七、冬蟲夏草等,還介紹了一些中豆方劑。19世紀,德國進口中國的茶葉和肉桂、當歸等中藥材,至本世紀90年代的植物、動物藥材進口額每年己達600萬美元以上,研製成藥內銷或出口。全德國還有百家中藥或植物藥廠,十餘個中藥研究機構,對中藥活性成分的提取、質量檢測、體內代謝和製劑特性的研究都很有成績。   

2.人參研究

  中藥人參100年前傳入德國,自公元1854年起不斷分離出新的化學提取物,人們用多種方法提取皂甙、糖類、酸類有效成分。德國始終活躍在人參類植物基礎研究行列。人參的生理調節功能多半來自皂甙成分,人參皂甙有多種結構,常含有3-6個葡萄糖分子,還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果搪、蔗糖等糖類,水解或醇、醚提取物含有齊墩果酸、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氨基酸、萜烯類、維生素類,共達百餘種物質。其藥理作用主要是促進膽固醇代謝、蛋白質合成、調節神經體液平衡(適應原樣作用),還影響到人體細胞的核糖核酸代謝和某些轉錄過程,因而可保護肝髒等重要髒器。歐美人篤信人參,而似乎並不喜歡同種植物西洋參,他們不講究人參性溫、大補元氣,抑或西洋參性寒、益氣養陰,更強調人參含有促蛋白合成因子(Prostisol, Protein Synthesis Stimulating Factor)等物質的良好作用。再者,人參科植物(包括三七)全草均含有效成分,故不應丟棄人參蘆頭、外皮和地上部分(花、葉、莖)。

3.銀杏葉、山楂葉提取物

  近十餘年,綠色浪潮(green wave)推動著歐美對植物藥的開發。到1993年,歐洲拳頭產品銀杏葉製劑的出廠價近3億美元,山楂葉製劑2700萬美光,德國產品占一半以上。德國的草藥管理法規最為完善,1978-1995年,政府已批準了230多種植物藥與合成西藥同等對待,納入法定醫療保險和進出口管理辦法,德國醫生中的80%懂得植物療法,尤其常用銀杏葉、山楂葉之“兩葉製劑“。  
  銀杏是侏羅紀的孑遺植物,保持著1.5億年前的生態待征,中國仍有3300年前的銀杏樹株。它有許多非常之處,①1945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後,該處的銀杏樹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②銀杏的近緣植物曾有50多種,都在250萬年前的第4紀冰川時期滅絕了,僅留銀杏一科一屬一種。③從化學成分來說,銀杏內酯類不見於其它植物。④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和療效,廣泛用於心血管病、呼吸係病變、神經係統疾患的治療。近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所屬15個研究中心已用雙盲法觀察銀杏提取物(GBE)對器質性神經係繞疾病的療效,結果顯示對抑鬱症極為有效,對早期老年性癡呆有防治作用,成為天然的中樞神經營養劑(賦活劑)和增智劑,且無毒副作用,但對其有效成分還不十分清楚。德國啟動他的藥業研究優勢角逐於歐美市場。L975年西德Schwabe製藥公司推出泰波寧(Tebonine),有片劑、針劑、口服液、長效緩釋片等劑型,1984年銷售額8,400萬馬克,1985年增至13,900萬馬克,居循環係統疾病用藥之首。至今,歐美生產銀杏葉製劑仍采用Schwabe專利工藝生產。70年代,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製藥廠藥物研究所等單位就推出銀杏葉製劑治療冠心病和腦血管病。之後,歐洲Kloss、Schwabe等提取水溶性或脂溶性產物,並建立了生產專利。銀杏葉的主要成分,①內脂類,為強效血小板活性因子(PAF)拮抗劑。②黃酮類化合物35種,其中雙黃酮6種,至今未發現生物活性,而黃酮苷元、黃酮苷共24種可以消除氧自由基,但這類物質廣泛存在於其它植物,似乎不是銀杏葉獨特療效的關鍵成分。③桂皮酰衍生物有5種,有人報道其Ia、Ib對心血管係統有調節作用,尚未經廣泛證實。④多種有機酸,其中大尿喹啉酸類可能是廣譜的中樞神經氨基酸拮抗劑,似能增強腦細胞耐缺氧能力,改善腦代謝,但未經最終證實。這種有機酸結構並不複雜,若確有療效,人工合成也不困難。⑤有害成分,銀杏的外果皮及葉中含有烷基酚和烷基酚酸類可能有致過敏、致畸變作用,4‘-甲氧基吡哆酸是主要毒性成分-維生素B6拮抗劑,抑製大腦中穀氨酸轉化為氨基丁酸(GABA,即氨酪酸),而後者是恢複腦細胞功能的一種中樞性介質。
  山楂葉與果含有多種酸、黃酮、糖類、甙類,中醫用其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旨在開發抗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藥物,也用於老年病和抗衰老。

4.抗腫瘤植物藥的研究

  長期以來,對植物藥的成分側重於低分子有機化合物領域。近年因分析儀器的改進、研究方法的更新,逐漸轉向結構複雜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比如向多糖類開發抗腫瘤藥就是引人注目的課題。
  多糖類又稱多聚糖(Polysaccharides),分子量在數萬或數百萬,植物多糖包括澱粉、纖維素、葡聚糖(如香菇多糖)、果聚糖、樹膠、粘液質、粘膠脂(如瓊脂)等,其中有些免疫激活多糖是癌細胞抑製劑,但特異性較差。80年代,德國的Franz G等研究組最為活躍,證明許多植物多糖、真菌多糖有抗腫瘤活性。這包括已用於臨床的香菇多糖(Lentinan)、雲芝多糖(Ps-K,Krestin)、豬苓多糖等。香菇多糖有高分子量(40萬-80萬)的葡聚糖,也有小分子蛋白的香菇多糖,二者均同樣具有抗肉瘤柞用。Franz G等的實驗證實,香菇多糖既能抑製移植癌,又能強烈抑製原發性自身癌的生長,且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性生物感染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對宿主正常細胞無毒性,增加白細胞介素II(IL-2)等淋巴因子的釋放,提高免疫活性。臨床用於晚期胃癌或複發性胃癌,可改善生活質量,廷長生存期。多糖類製劑也用於肝癌、肺癌和子宮頸癌,給藥方法多樣,可口服,也可皮下、肌肉、靜脈或腹腔內注射,可單獨用藥,也可配合化療、放療,或用於手術切除之後。 苦楝皮具有清熱、燥濕、殺蟲的功效,印度作為強壯、鎮吐藥用,德國的Franz提取到活性葡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
  一枝黃花為菊科植物,具有疏風清熱、肖腫解毒的功效,用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德國分離到果聚糖,也具有抗腫瘤作用。
  他們發現,多種抗腫瘤多糖在用藥10天後方才使腫塊縮小,因而療效機理不象化學藥物那樣殺滅惡性細胞,而是通過免疫激活作用來取得效果的。但是尚需進一步篩選,並弄清有效基團、作用機製、提高生物利用度。
  80年代以來,德國還在開展抗癌新藥紫杉醇的研製加工,原料是紫杉(紅豆杉、Taxus)的樹皮。中醫用其枝、葉,有利尿、通經之功;主治腎疾、消渴。此項研究率先由美國國立癌研所(NCI)、布·邁施貴寶公司發起,它們在1971年就提取了紫杉醇。德國亦經動物試驗和臨床試用,認為紫杉醇是有前途的抗癌藥,深入研究正在進行。
  1999年,德國科隆瑪道斯公司的蘭茨因教授發現槲寄生屬植物中有一種名為“Mistellek- tin“的物質具有抗癌作用,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該物質就象“特洛伊木馬“那樣平靜地進入癌細胞,然後釋放出有效成分,殺死其蛋白質化合物(Eiweisssynthese),從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已經進行的動物試驗證明,每公斤體重隻需要十億分之三十克這種物質的提純物,就能夠使小白鼠大腸癌增生的速度降低50%。此外,它對於腎癌及支氣管癌的發展也具有比較明顯的抑製作用。這種提純物質可以利用基因技術獲得。

5是.其它研究

  1990年,德國科學家發現生薑在一定程度上可抑製癌細胞生長。
  1997年,德國哥德堡大學的藥學研究人員提出:洋荊可分離出3種化合物,它們均有多巴胺類作用。科學家雖至今未能弄清其化學結構,但試驗表明這3種化合物均能與多巴胺受體結合,而且可抑製垂體細胞分泌催乳激素。德國研究人員認為,洋荊中的3種活性物質全然不同於溴隱亭,也就是說它們決非麥角堿衍生物。在德國醫院進行的雙盲臨床試驗證實,婦發連續3個月使用洋荊提取物可顯著減少體內催乳激素分泌量,而安慰劑組則基本無變化。洋荊提取物製劑有望成為一種新型帕金森氏病治療藥。
  1998年,海外科研人員發現,價廉物美的草本植物和大豆製品中含有豐富的天然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是更年期婦女的福音,能夠緩解她們的潮熱、出汗和精神不安症狀。
  德國科研人員經過30年的長期研究與臨床試驗發現,大豆與草本植物中含有有助於婦女平安度過更年斯的天然激素。其中,豆漿與黃豆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還是老年婦女的身體健康,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和保護婦女心髒,卻不會引起任何激素類的副作用。
  1999年,德國科隆大學的醫學家通過試驗得出結論,一種名為老人蒿的茶和丙酸杆菌具有明顯的增強人體抵抗力的功效。該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這兩種“藥物“可以刺激人體內殺傷細的活性,從而起到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的作用。科學家們主要是通過在科隆冰球俱樂部進行的試驗得出這一結論的。他們所以選擇冰球運動員進行試驗,是因為大運動量的訓練及比賽會大大消耗運動員的體力,而體力嚴重耗損又是導致人們身體抵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科學家們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服用兩次丙酸杆菌製劑,結果發現,受試者體內的吞噬細胞和殺傷細胞的活力明顯增強;另一組則每天定時飲用一種由高山植物老人蒿製成的茶,結果也證寮受試者體內的白血球明顯增多,殺傷細胞的活力也得到了加強。科學家們也證實,這兩種“藥物“同樣適合不是運動員,但從事重體力活動的其他群體服用,至今尚未發現它們有任何副作用。
  德國的Kaempgemd製藥公司用從丁香中提取得到的丁香酚和異丁香酚製成新藥,可以加工成片劑或包衣片、粉末劑或液劑,治療艾滋病取得良好效果。至少在20例患者中,長期每次以毫克的劑量給藥後,症狀完全消除,有些病例在停藥一年中仍保持良好的狀況。
轉載自“導醫網” http://www.daoyi.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