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 網易博客 2012-07-28 06:06
http://frank-waterloo.blog.163.com/blog/static/20523902920126286459465/
2012-07-27 21:54 博友宇聞 對我的日誌《借花獻佛:看看加拿大比中國好的10個方麵[轉]》評論道:
欣賞他山之石! 勿忘“中國特色”。
說得好哇。我到加拿大十幾年了,問過的人也有上千了。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無論他們的國家是窮還是富,成年移民都懷念自己的故鄉。從生理角度看,這是因為大腦中留下了太多的兒時記憶,抹不掉哇。這些好與壞的記憶,隨時閃現出來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
讓我關注思鄉問題的,是2003年的一個電視紀錄片,那是加拿大的一個多語電視頻道的訪談節目。訪問了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60多歲的女人。
在加拿大,被訪者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大家庭。像中國的奶奶一樣,整天為晚輩操心和忙碌,享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叮囑這個,埋怨那個。想方設法調換食譜,看著晚輩狼吞虎咽,心裏像喝了蜂蜜。
她們都是在十幾歲的時候移民到加拿大的。半個世紀的時間已經過去,一談到自己的家鄉,她們都馬上熱淚盈眶,說,總有一天要回家鄉。
但是,可以想像,如果她們真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會發現,一切都變了。熟悉的建築沒了,取代的是新的建築。熟悉的人沒了。取代的是新生代,不免傷感。原來讓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隻存在記憶裏。
不免讓人想起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武陵春》,雖然說的不全是思鄉,但是,有兩句用到這兒也多少貼點兒譜: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成年後移民,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從心理上,新地方永遠不是自己的家,想念中的家鄉也物非人非不停地變,越變越非。在這個世界上,今生今世,再也沒有美好記憶中的家鄉。
有兩位來加拿大已經半個多世紀的70多歲的婦女,一個來自英國,說,想家,時常流淚。一個來自德國,說,每隔幾年就衝 (rush back my hometown) 回家鄉看看。
在被我問過的這麽多移民中,隻有一人例外。是一位精幹的印度女士,30多歲,是印度某大學法律碩士畢業,當時正在加拿大學習法律,準備將來當律師。晚上在肯德雞打工謀生。她的回答讓我理解了什麽是斬釘截鐵:
加拿大好,環境好,幹淨,人人彬彬有禮,這才是人類生活的社會。
這回答,讓我震撼。哇!呀!她真是另類,我忍不住對她側目,恨不能把她永遠印入大腦。
中國有句話,說: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這位印度女士也沒有批評母醜。然而,她言詞切切喜歡加拿大的漂亮,恰恰是在暗示不滿自己母親的醜。
她說:加拿大才是人類生活的社會。顯然,在來加拿大之前的30多年裏,她沒有生活在人類社會,至少不是生活在文明社會。
那個社會,環境不好,髒,人也不懂禮貌。不但,人多擁擠,而且,還迷信落後。拜牛為祖,任其滿街亂跑。人與牛,隨地便溺。沒有羞恥感,人與獸等同。
不信呢,請看2012年3月28日的報道:<India's Minister for Sanitation Promises End to Open Defecation in a Decade>〈印度衛生部長承諾在未來10年解決印度隨地便溺問題〉,more than 50 percent of households in India do not have toilets. 印度超過50%的家庭沒有廁所。
還有哇,印度雖然是個民主社會,卻無法製止腐敗的猖獗。
就是這樣一個令人作嘔的國家,它的人民還在混混亟亟的意淫,我們是文明古國,世界第一,頂頂的好。
請您看看我的博文《廢了,文明古國的文明》,看看另一個印度人,目前工作在金融大鱷索羅斯資助的紐約開放社會研究所的政治評論家和作家 - 巴沙拉特·皮爾(Basharat Peer),是如何看和說他的文明古國的。
每個國家都有出類不俗的智者,一是一,二是二,實話實說,決不用遠古的文明掩蓋現實的醜陋,閉上眼睛胡說。
批評,才是真正的愛國,促進自己的祖國邁向真正的文明。意淫,是糊塗蟲的虛假愛國,促使自己的祖國滑離人類文明。
作為來自中國的移民,心理路程也與老外的相似。漂泊在海外的華人,沒人不想念自己的故鄉,沒人不愛自己的祖國。隻是,愛國的方式已經清醒務實,很少盲目的隨聲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