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ellness

覆蓋內容有心理學概念,症狀,治療手段,教子有方,心理學趣味常識, 中醫心理學之博大精深等
正文

家長在萬聖節時的注意事項

(2017-10-26 11:46:28) 下一個

 萬聖節時很多小孩喜愛的節日,雖然不是法定節假日,但是家長和小孩基本上那天都是早早的回家吃完晚飯便準備道具服裝、填滿發糖的容器、抑或裝扮好自己和孩子開車或步行去要糖。有的十幾歲的學生會結伴自己的朋友和同學興高采烈地把要糖當成一次社交活動。萬聖節之所以非常有吸引力可能是和各種各樣的刺激活動畫麵有關。各家各院門前的陰森暴力的裝飾,商店中可購買的恐怖的道具服裝和惡心的麵具等都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的對暴力傾向的渴求。聽起來無厘頭,但人性的確是有陰暗的一麵,這就是為什麽存在主義和人文主義哲學一致強調人生的意義在與自我升華和淨化。不無道理。 所以近幾年很多家長尤其是婦女在媒體中強烈提出應該禁止萬聖節。不管怎麽說,萬聖節是個很特殊、可以有很多正麵趣味的兒童節日 (當然每年要糖的人群中也不乏college學生和成年人及老頑童們。)我個人覺得禁止這個節日是不現實也沒什麽實際意義的。暴力的場景豈止萬聖節才有?畢竟這個節日是個傳統節日,留給很多人趣味美好的回憶。難道說某些人討厭氣球,生日就要被禁止了?這顯然不合邏輯。 可是有這種呼聲的家長的擔心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這幾年不斷聽有人在發放的蘋果中放有HIV的針頭,糖果袋裏放狗屎什麽的。家長有防範之心並且極力保護小孩不暴露在暴力和驚悚的事件中是不可厚非的。萬聖節中的玉米地迷宮,鬼屋,及麵具對年齡尚小的小孩來說可能是十分有恐懼感的。尤其現在的高科技,很多場景和道具都是逼真度爆棚的。

萬聖節(Hallowe)這個詞兒起源於 Hallow event hallowed evening Hallowed的意思是可怕的。在古時,十月三十一號有另外一個名字叫Samhain Sah-win)。它是異教徒 (帕根)們新的一年的開始。他們相信這一天他們的祖先會回家和他們團聚並提供他們好的建議和幫助。人們在這天會把紅蘿卜挖空然後放入蠟燭來指引這些祖先的靈魂找到家。在門口的台階上他們會放豐盛的食物祭祀祖先。 後來,基督教的教堂也可是將這一天采納。但基督教們的這一天的傳統是為了指引那些失落的靈魂,也就是沒有在天堂中找到一席之地的。這一天在英國教堂中是在全聖日即十一月一日之前一天,全聖日就是天主教們歡慶所有聖賢的日子,十一月二日是他們的全靈日也就是為煉獄中的死亡者祈禱日。現代的萬聖節已經沒有了這層宗教信仰的意義。也就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很重要的一點萬聖節給人們的啟示便是認識到邪惡的真實存在,這便是現代萬聖節的標誌性意義了。當然,現代過萬聖節,沒有人去品味什麽正義與邪惡的關係。過萬聖節不過是一群樂不思蜀的疲累的小孩們嚷嚷著因為糖吃多了肚子痛和家長極力想方設法把糖果藏起來以免小孩吃多了生出多動症了。

?                                                   

不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個人生活,要想生活得有滋味有質量就一定要有儀式感和過節時有節日氣氛。萬聖節在這一點上滿足了中產階級家庭的儀式感的需要。小孩和家長們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和布置夠美道具服飾之類。在加拿大,因為感恩節與萬聖節十分接近,很多家庭借著感恩節長周末早早地就把萬聖節的南瓜,蜘蛛絲,骷髏架什麽的都擺在前院了,這倒是有點怪怪的感覺,因為桌子上擺著火雞,南瓜派,土豆泥紅薯泥,家裏散發這桂皮蠟燭帶來的豐收喜悅,門口缺失陰森森的布局。不管怎麽說,萬聖節讓大人小孩都有了期盼。萬聖節的度過便標誌這深秋的結束,冬天便開始了。在北美,萬聖節這一天也是夏令時該冬令時的一個周末。

至於小孩會在萬聖節暴露在什麽樣的恐怖和暴力場景中,這完全依賴與家長的判斷力。家長不要天真地認為“人心都是肉長的”,“再壞的人也不會對孩子下手”。做家長最好伴隨自己的孩子去要糖,最好在大孩子還沒有開始行動之前就帶著你的小孩去要糖。不要帶小孩去鬼屋以為在哪裏恐怖的隧道,突然跳出的人會嚇到小孩。

三歲以下的小孩著實不需要參加要糖活動除非時他們自己幼兒園或學前班組織的聚會。四歲到六歲的小孩情緒情感上時極其脆弱的。輕易被嚇到可能會終生留下情感的疤痕。簡單的說“這都不是真的”時不會幫助這個年齡段小孩釋懷的。有些家長認為膽子都是嚇大的,多鍛煉幾次抗驚嚇的能力便會提高。老實說,這是不一定適合任何小孩的。膽也是會嚇破的不是?在給小孩打扮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搞得十分驚悚。最好時弄一些比較陽光向上的主題,比如打扮成可愛的南瓜,卡通人物,動物之類的。家長應該對小孩強調萬聖節是個非暴力的節日。要糖時要禮讓要對發糖的人有禮貌而且不要貪婪地拿很多糖。要來的糖應該仔細檢查分類之後在給小孩吃。多餘的糖果應該放起來避免過多食用。也可以捐給辦公室和非營利機構做慈善。

總之希望家長和孩子度過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傳統節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