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ellness

覆蓋內容有心理學概念,症狀,治療手段,教子有方,心理學趣味常識, 中醫心理學之博大精深等
正文

怎樣治療小孩的上學恐懼症?

(2017-05-13 14:50:44) 下一個

上學恐懼症的發病原因有很多。要根治必須找到最終症結。每個人在第一天上學時都會十分緊張。記得我第一天上學是心情就非常緊張因為一想到很多陌生的小朋友突然一下子出現。其中自己認識的就那麽一兩個。幫助我不那麽太緊張的是我媽給我做的新衣服買的新書包。我心裏很想看看別人都穿的什麽並想在別人麵前顯擺一下。這隻是個人的小回憶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一個小孩又上學恐懼並不一定說是他/她對上學這件事擔心焦慮或無法克服上學恐懼。就象Marjorie  Pelcovits 博士說的九月焦慮是非常正常的。她在治療一個即將上五年級的小孩說他看起來對新學期開學有點焦慮。小孩說:“我以為焦慮是指迫不及待地要做某件事。” 博士確認說:“某種程度上說, 是的。有趣的是不論是緊張的焦慮還是渴望的焦慮,人體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

         那麽說到這裏,很多家長可能聯想到:“難怪小孩總是到了星期天晚上開始抱怨肚子痛。人在焦慮的時候,體內一種神經遞質的濃度會發生變化。通常為業界認可的是叫5-羥色胺或血清胺。恰巧這種遞質的80%的接受段會在胃中。這就是為什麽小孩會抱怨肚子痛。既然知道了這種化學變化,家長還應該審查一下是不是小孩在學校中與老師或同學相處有問題。也許是因為小孩剛到一個新學校,也許是因為家長正在鬧離婚,也許是小孩的了精神方麵的疾病比如社交障礙症。顯然導致上學恐懼症的原因很多 所以要治療的話,首要步驟之一便是對個體進行生理心理的全麵測試和診斷。隻有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治療。

        當然說總比做來的容易因為大多數有類似問題的小孩會表現的十分正常。在臨床中,那些有上學恐懼症的小孩多半是行為良好成績優異的小孩。這些小孩的社交能力表現的十分正常,他們通常是被同學們推崇的並和任何人都處得來的。 在這群小孩中,女孩比男孩更容易的這種恐懼症——這或許是因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承認心理弱點。而且小學生比高年級學生更容易承認他們有上學恐懼症這個事實。臨床上,高年級的學生的恐懼症程度和潛在問題會更複雜。雖然這些小孩在學校深受每個人的歡迎,他們其實會有很多同伴關係問題。比如一個15歲的就診女孩兒的父母反應她在升高中之前的夏天開始和很多行為不太好的孩子們交往。事實上,青少年在過度階段是心理十分脆弱的時段,譬如搬家到新城市,從初中升入高中,因此更容易得恐懼症。

        具體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小孩的問題呢?首要的家規應該是不論如何,小孩必須上學。 如果這一點是不可行的,小孩不得不呆在家裏的話。家長要確保小孩在家的一天是無聊透頂的。如果呆在家中比上學更有趣或更舒適,那小孩會繼續拒絕上學。當一個小孩逃學很多次後,家長應該與校方建立合作關係以達成互相理解。家長不應該指責老師或同學“你對我的孩子做了什麽?”並讓校方知道你在盡力幫助你的孩子克服恐懼問題。同時,小孩應該知道並了解家長校方都在努力幫助他/她。 家長應該多花點時間和老師溝通並獲得作業以防止小孩在學習上落下太多。在策劃如何讓小孩重新開啟上學模式,家長和校方應就節奏問題達成協議。原因是讓一個逃學很久的小孩開啟全職學生模式會事半功倍甚至導致功虧一簣。所以,家長和校方最好有創意的合作循序漸進地是小孩接受正常上學的日程安排。當然教會小孩一些管理焦慮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很多時間,焦慮未必直接來源於走在學校走廊裏眾多同學之間是的失控感或感覺每個同學老師都注意的盯著他們看並議論紛紛,大多時間是因為不上學很久後返校鮮明的暴露了他們不同於其他學生(潛台詞便是他們不正常)而導致的羞恥感。以下是幾個幫助小孩克服上學恐懼症的小貼士,家長可以試一試:

·        在開學前安排小孩和老師校長見麵,參觀一下學校以便對環境產生親切和熟悉感;

·        找一個本校的同學帶領小孩到學校四處轉轉了解一下學校的地理格局;

·        幫助小孩一起想象一下上學第一天的情景。最好是有細節的比如在哪裏等校車什麽的。一般來說,如果小孩知道上學沒什麽他們是無法掌控的,上學的環境沒那麽陌生,他們的焦慮會被緩解。而且,有節奏的日常日程也會緩解焦慮;

·        家長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小孩探討他們具體的擔心是什麽並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列如,和小孩一起想一下怎樣和新同學聊天;

·        提醒小孩他/她不一定是唯一一個新同學;

·        提醒小孩過去曾經對某些事感到害怕時是如何戰勝恐懼的,他們要相信自己是同樣可以解決問題;

·        幫助小孩設想一下未來。很多焦慮的小孩的焦慮來源於印象中他們會一直“一個人站在那裏沒朋友沒同伴玩。” 這通常是一種非合理想法因為不論怎樣小孩在學校都會遇到興趣相投的其他小孩。因為知道午餐時坐哪兒,下一堂課去哪兒的這種熟悉感會產生心理上的融入感和舒適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