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ellness

覆蓋內容有心理學概念,症狀,治療手段,教子有方,心理學趣味常識, 中醫心理學之博大精深等
正文

怎樣幫助小孩融入社交群體

(2017-06-04 12:59:30) 下一個

你是否有時覺得你的小孩好像總是在一定的場合下不太著調?他們有時明顯是努力想融入並在舉止言談上下了不小功夫,可是他們就是不被同伴接受並無法在同伴中受歡迎。這是他們十分焦慮和煩躁尤其是在他們越努力就越失敗的時候。在學校或課外活動中,他們總是最後一個被挑中,總是找不到活動的同伴。他們自己一個人吃午餐、一個人課間坐在操場的角落中。他們有時會問為什麽同伴們不太喜歡他們。

         除了一些種族信仰歧視因素外(這一點絕對不可小覷,即使在北美宣揚多元文化、尊重多種宗教信仰的社會環境下,隱性的對移民的歧視還是十分嚴重的而且比顯性公開的歧視更容易挫傷一個小孩的自尊心), 家長應該考慮是否是因為小孩的待人接物及社會行為方式有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看,有一種心理症狀叫dyssemia (dys=difficulty; semia=signs) 即對社交中的非語言信號和信息的不理解和不感受。這些小孩非常想融入一個群體可就是無法保持正常的友誼關係就是由於他們溝通技巧有缺陷。他們對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意義不了解。 於是他們和他人在社交互動無法得到積極的反饋。

非語言溝通是關鍵

        非語言溝通是通過小孩使用節奏、時機、個人空間、手勢、表情、體位、語調語氣、包括著裝首飾和個人衛生狀況等在社交活動中傳遞個性、興趣和喜好。比如如果同伴都在談論小怪獸遊戲而你的小孩談論他對小黃人的喜愛,其他的同伴自然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你小孩這個“異類”。 一般小孩不會同時在上述的幾種非語言溝通方式上有缺陷。而且多半情況下,這些缺陷是可以被彌補的。總之這種缺陷分兩大類:表達類和接受類。 表達是指小孩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通過非語言方式傳達給他人;接受類指的是他們無法詮釋他人的非語言信號和信息已達到有效的人際交往。相對於語言溝通形式,非語言溝通更持續更本真所以更容易被他人相信並更容易在情緒上影響他人。 這就是為什麽有非語言溝通障礙的小孩不會收到同伴的喜歡的根本原因。

同伴的影響十分必要

         我們經常聽說同伴影響導致小孩不聽話、有抗拒心理、抽煙喝酒吸毒等負麵報道。可是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影響也會是積極的必要的。尤其是在社交行為養成上。非語言 溝通障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孩沒有適當的場合和機會學習這種溝通技能(不錯,這絕對是一種可學習的技能而不同於智商等與生俱來的功能)。 這種技能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養成所以家長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和特長技能培養如鋼琴古箏繪畫聲樂的學習而剝奪小孩和同年齡小孩玩耍的機會的話,小孩通常在日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

           當然一些感情創傷也可能導致社交障礙比如父母離異或失去親人等經曆。 然而由於非語言溝通技能是可學習的,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隻要早期意識到問題,通常經過專業人士的谘詢指導下,小孩的這項技能會快速提高並有效的進行健康而成功的社交活動。有一點家長應該了解就是如果小孩隻交往一個或兩個朋友而不願意多交朋友的話並不說明小孩有社交障礙或有非語言溝通技能障礙。 隻要你的小孩可以持久地保持和他/她的僅有的一個或兩個朋友的友誼,這隻表明小孩有個性而不是有非語言溝通障礙。 以下幾種表現才是有障礙的表現:

·        老師或同學或玩伴描述小孩對社交信號不敏感、沒有技巧;

·        被其他小孩說成是“傻冒,” 但智商卻正常或超常;

·        被看成是社交不成熟類;

·        在危險時不知進退;

·        不懂遊戲規則也不守遊戲規則;

·        不能了解他/她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後果;

·        感覺自卑、傷心、寂寞、焦慮、與眾不同、和容易困惑;

·        固執己見,即使行為會導致被懲罰或失敗也一意孤行;

·        有時語言溝通有效有時有無效等。

       如果你的小孩有五個或更多上述症狀,你應該約見心理谘詢師探討一下如何幫助小孩提高非語言溝通能力。同時作為家長,你也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孩提高該能力:

1.      和小孩一起看電視電影,但你要用遙控器隨時控製音量和畫麵然後讓你的小孩解釋一下電視電影中此段要表達的情緒和情感;

2.      在逛商場和商店時或操場上和小孩閑聊一下他人的非語言信號和肢體語言。並對他們的說法進行及時點評和確認。

專業人士治療非語言障礙一般分三步,所以不要以為提高和改善會一夜之間有所提高:1)幫助小孩真正意識到她的缺陷,然後解釋治療的原則;2)積極練習。在治療時,專業人士會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教會小孩有效地表達自己直到她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3) 實際應用。小孩在家長老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實戰操作以便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總之,由於同伴的影響總是十分深遠的因為它最終影響小孩成人後的人際關係模式。學會慎重選擇朋友和同伴便是非常重要的。 在以後的小文中,作者會談談如何幫助小孩正確認識友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