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來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漫議英語昵稱

(2021-07-16 17:24:52) 下一個

有英語諺語雲,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字麵意思是,到了羅馬,就照羅馬人的樣去做。翻譯成簡練的漢語是,入鄉隨俗。用時髦的官方語言表達是,溶入主流文化。據此,移居海外的華人很多人都給自己起了英語名字,如,John,Peter,Luke,Mark等。讓國粹主義者失望的是,這跟崇甚媚誰沒有五毛錢的關係。

細究起來,這些英語名字多出自聖經,John有約翰福音,Peter有彼得福音,Luke有路加福音,Mark有馬可福音。北美是基督教文明覆蓋的範圍,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華人圏子裏叫Jack的特別多,而聖經裏並沒有這個名字。不過,稍微查一下辭源,我們發現,上帝還是脫不了幹係。

英語名字John源自拉丁語名字Ioannes或Iohannes,後者來自希臘名字Iōannēs (?ω?ννης),而這個希臘名字又來自希伯來語名字Yohanan (????????)或Yehohanan (??????????)。據說,Yohanan的意思是,Graced by God(蒙受天恩),Yehohanan的意思是,God is Gracious(上帝榮耀)。起源的時間大概在亞曆山大大帝東征之後。理性的推斷是,在希臘化時期,被征服的伽南地上的猶太人用希臘文拚寫相應的希伯來語名字。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隨著文明的西移,希伯來語裏的????????最終成了英語裏的John。

到了英語裏,John又分化出三個昵稱形式: Jack, Johnny, Jackie。英語昵稱有十幾種構成形式,常見的是去掉結尾處的一兩個字母換上,或直接加上ie/ee/y,如,Jack變Jackie,John變Johnny,Charles變Charlie,James變Jimmy。至於John變Jack,據說是十七世紀時的特殊用法,叫加小詞(addition of diminutives),類似於北京土話在貓,狗,板凳,小子前麵加“小”,後麵加“兒”,表示親昵。具體說來,一個雙音節的詞,取第一個音節,加上in或kin,表示親昵,如,Walter變Watkin,Thomas變Thompkin,Robert變Robin,John變Jankin,Jankin變Jackin,Jackin進一步簡化變成Jack。John的三個昵稱都是非常流行的英語名字,而且最後的Jackie還男女通用。

一個失去根據地的文明,曆四千年而不亡,其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歎服。假如當年的猶太人全體起立,舉手宣誓,猶賊不兩立,大丈夫名叫Yohanan,行不更之,坐不改之,他們會象蘇美爾人,阿卡德人,亞述人,及古埃及人一樣,早就被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了。環顧四周,能與之並肩而列的似乎隻有中華文明,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然而,自豪歸自豪,故步自封卻不好,該變的還是要變。放眼北美華人圏子,遍地John,Jack燒烤忙,這便是變的初級階段。個別精英可能為某個意識形態殉道,但對芸芸眾生來說,社會形態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樣的勤勞在哪裏能換來更多的美味可烤。上升到哲學高度,可以說成,重要的是,怎樣活著生活品質更高。

香港人經曆了大英帝國90年的殖民,對希臘化時期猶太人為生存而變這一點,他們的體會尤其深刻。香港藝人多數都有英語名字,其中一位影星名滿好萊塢動作片圏子,英語名叫Jackie Chan。因為他的緣故,如果一位華人叫Jackie,又恰好姓陳或程,在稍微正式的會議上做自我介紹時,他/她(政治正確越來越邪門)多半會用那位影星製造點幽默,I am Jackie Chan but I do not know gongfu,幽默效果大致相當於,我是成龍但我不會武功。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北美華人圏子裏叫Warren的多了起來,Warren Tang,Warren Wang,Warren Zhang,等等,不一而足。稍為審視一下當今的世道,我們發現,那個叫Warren Buffet的老頭脫不了幹係。據說那個老頭富可敵國,他是如何致富的呢? 炒股。老頭在金融界呼風喚雨,萬千股民唯他馬首是瞻,人送雅號“股神”。

在海外華人圏子裏,與國會議員共進午餐,如果是議員買單,可以考慮,如果自己買單,除非有要事相求。而與股神共進午餐,自掏腰包是肯定的,而且還是天價,即便如此,能有這種機會也是股民們無上之榮光。很多人為了請他吃一頓飯,不惜擲出重金,最高價位曾經超過兩百萬美元,可見人們對那位老頭有多麽崇拜。順便提一下,猴年馬月,拔得頭籌的某位金主還是個華人,難怪有那麽多華人叫Warren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或知道而不願意承認,錢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是使用錢的人,而且還要看如何使用。如果大量的錢進入股市,不是流向生產領域,而是原地打滾,那末,它幫助的就不是生產者,而是炒作者。理性告訴我們,這種局麵的結果是價值重組,而不是價值增值。換言之,財富會以更快的速度向少數人手裏集中。當大資本高手段在股市上的獲利高於生產時,生產領域的錢就會向股市倒流。在這一意義上,上市是圈錢的同義詞。

這時的股市本質上就是一個賭場,一個號稱有規律而實際上沒有理性的賭場。散戶們虔誠地研究著50天,33周等曲線,費盡移山心力,猜測大戶和莊家手上有幾張主牌,而大戶和莊家卻可以看著散戶手上的牌出牌。廣大股民們不知道,或知道而不願意承認,如今的股市就是賭場,所謂股神實際上都是實大戶或準莊家。

這一判斷放之George Soros,Warren Buffet等人尤其準。令人費解的是,人們稱前者為“金融大鱷”,而稱後者為“股神”。從邊緣人的觀點看,二者在金融領域,一個是秋風掃落葉,一個是吮吸細無聲,卷錢的方式不同,卷錢的本質相同。既稱前者為“金融大鱷”,何不稱後者為“金融水蛭”?

Warren Buffet,中文音譯多為,沃倫·巴菲特。不過,Buffet是個多義詞,看見這個詞,北美華人最先想到的不是股神,而是館子,那種進去隨便吃,自己動手,吃多吃少一個價的館子。作為館子的Buffet是個源自法語的詞。英語裏有不少詞來自法語,其發音也遵循法語讀音規則,如,ballet,讀芭蕾,而不讀芭蕾特,Chevrolet讀雪佛萊,而不讀雪佛萊特。同理,Buffet讀[b??fei],與之比較接近的漢語音譯是,白費。據此,北美很多華人把Warren Buffet稱為,沃倫·白費,尤其是炒股輸了錢的。有時他們也管自己叫白費,但仍然費而不知疲憊,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感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