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0年,柏拉圖在兩篇對話①裏編了個故事,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個關於亞特蘭蒂斯的古老傳說。據柏拉圖,故事是他舅舅克裏提亞(Critias 460 - 403BC)講的,克裏提亞是聽他爺爺老克裏提亞講的,老克裏提亞是聽他爹多羅皮德(Dropides)講的,多羅皮德是聽索侖(Solon 638 – 558BC)講的,索侖是聽埃及祭師講的,而埃及祭師是根據神廟的記載講述的。此外,克裏提亞還特別指出,老克裏提亞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快九十了,他大概十歲。故事大意如下。
從前,眾神抓鬮劃分勢力範圍,海神波賽冬抓到直布羅陀海峽以外的一個海島。島上一片平原,波賽冬在上麵修築水陸交替的同心環狀地帶,兩圈陸地,三圈海水。最外環以外還有一圈長牆,長牆開口與海相連。他住中央島,上有二泉,一冷一熱,冷泉灌溉土地,熱泉供冬天洗澡。他愛上島上一個凡人女子,並和她生下五對雙胞胎兒子。老大名叫亞特拉斯(Atlas),整個島因而稱為亞特蘭蒂斯(Atlantis),周圍的海則稱為大西洋(Atlantic)。長子為王,其餘為諸侯,代代相傳,各自統治領地。
島上礦產豐富,遍地黃金白銀,還有青銅。森林茂密,遍野獸群,有馴養有野生,還有大象。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有各類糧食蔬果,還有香料。總之,島上生活所需應有盡有,那是太陽底下完美的豐盛。中央島上建起中心城堡,中心城堡裏有王宮和神廟。王宮的牆是黃金做的,神廟的牆用白銀包裝。環形陸海之間有橋梁,王宮與外環之間有道路。陸地平原上河渠交錯,引水灌溉,通船運輸。環形港灣裏停滿艦船,商賈雲集,繁忙不已。
王室財富無限,勢力無敵,千艘戰船,萬輛戰車。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惜,他們與凡人不斷混血,神性逐漸減弱,人性占據主導,最終被貪婪攫取,失去神美。勢力範圍延伸到地中海,遠至埃及。九千年前,亞特蘭蒂斯與地中海人之間爆發戰爭。在雅典人的領導下,地中海人戰勝亞特蘭蒂斯。宙斯決定懲罰亞特蘭蒂斯,於是,大地震和水災發生,一天一夜的時間,亞特蘭蒂斯被大海吞沒了。
柏拉圖的故事既象寓言,又象神話,還象陶淵明的一源桃花,更象借他人之口自誇,反正不象實話。如果把故事比作黃河的話,到柏拉圖這裏,已經拐了五道彎了,而且中間有一段細得幾乎斷流。這讓我想起一個借錢的故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留學生剛出國門,手頭拮據,向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借500塊錢。第一次因生計借錢讓他心中懊惱。拿到錢後,仁兄手裏攥著一摞鈔票,莫名其妙地往樓外跑。在樓道裏與一女士撞了個滿懷,連歉也沒道,繼續往外跑。
女士對過路人說,“看!那家夥拿著那麽多錢跑什麽呢?”過路人說,“不知那家夥是偷的還是搶的?” 第二過路人對第三過路人說,“快看!那個家夥搶錢了! ”第四過路人問,“什麽?有人搶錢?哪兒呢?”第五過路人往外一指,“在那裏!”有兩個大嗓門兒的喊道,“得有人截住那家夥!他搶了錢!”於是,仁兄被兩個保安摁倒在地。
這個現實故事剛好也拐了五道彎。拐過這五道彎,仁兄從借錢人變成搶錢人。難道柏拉圖的故事就能免俗?時隔兩千五百年,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成為絕響,一家之言,自成體係,乍一聽,似乎可信,細一想,漏洞百出,再一琢磨,裏麵講的道理卻是不俗。竊以為,這個故事就是柏拉圖自己編的,目的為何,另有專文討論。
總之,在一大批現代人那裏,亞特蘭蒂斯這一故事既象聖經又象史詩,攪得他們既將信將疑又心癢難耐。將信將疑者蓋因其無實證,無旁證,也無否證。對於一個三無產品,但凡具有基本批評性思維的人都不敢當真。心癢難耐者情況則有點複雜。一部分人是因為柏拉圖在古希臘哲學領域裏英名蓋世,所以不敢輕看這個故事。他們拿柏拉圖對話當聖經讀,精力集中於其理性成份,選擇忘記其非理性成份。
另一部分人則帶有某種功利色彩。如前所述,柏拉圖把故事來源的曲折交待得非常清楚。他之所以這麽做,恐怕就是怕人追根溯源。然而,現代人自有自己的道理,他們多以荷馬史詩的例子為依據。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裏有一個關於特洛伊的故事,世人都把它當神話聽,但德國商人施裏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01/06 - 1890/12/26)當真。他以荷馬史詩的描述為根據,按圖索驥,還真找到了特洛伊城,並且發了橫財。於是,各種假說猜想紛紛出籠,各種實地探險紛紛上路。
人們的想象如群鳥一般展翅飛翔,從地中海的聖托裏尼島(Santorini),馬爾他島(Malta),到西班牙的加的斯(Cádiz),撒哈拉的眼睛,從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Azores),加那利群島(Canary),到百慕大海域,巴哈馬群島,甚至南極。跨度之大,想象力之豐富,令人目眩。納粹德國甚至以國家的力量去尋找亞特蘭蒂斯。高貴如培根(Francis Bacon 1561/01/22 - 1626/04/09)者也未能免俗。不過,培根是個君子,動口不動手。他寫了一篇小說,叫新亞特蘭蒂斯②,其中暗示,亞特蘭蒂斯在美洲大陸。迄今為止,沒有一處能完全滿足條件,但人們似乎並不甘心。
從名稱地貌上看,最接近亞特蘭蒂斯的當數撒哈拉之眼,即位於撒哈拉荒漠西部,毛裏塔尼亞境內的裏查結構(Richat Structure)。中世紀時,有人根據希洛多德(Herodotus 484-425BC)的描述繪製出世界地圖,圖上撒哈拉北部的山係就叫Atlas,如今還是如是稱呼,Atlas山南大片平原,東部叫Atarantes,西部叫Atlantes,這在名稱上與亞特蘭蒂斯掛上了鉤。
撒哈拉之眼大概位於Atlantes的西南部。撇開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柏拉圖筆下亞特蘭蒂斯的地形與裏查結構高度吻合。從環形帶的大小到環帶的層數,從周圍的地勢到附近的海域,都相差無幾,仿佛柏拉圖就是依據裏查結構來描述亞特蘭蒂斯的。這在地貌上與亞特蘭蒂斯掛上了鉤。
另據考古發現,一萬年前,撒哈拉地區水草豐美,人畜興旺,應該有過發達的文明。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編的,那末,古埃及人有可能見過文明興盛的撒哈拉之眼。於是,裏查結構成了目前探尋亞特蘭蒂斯的大熱門,不少人駕車深入撒哈拉荒漠,去考察裏查結構。感謝那些人上傳的視頻,它們使無力遠征探險的人可以坐在沙發上臥遊撒哈拉之眼。
從興旺毀滅上看,最接近亞特蘭蒂斯的就數聖托裏尼島及其周邊的美努因文明。一個澳大利亞富人堅信,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就是希臘的聖托裏尼島。他一心尋找亞特蘭蒂斯,以至於走火入魔。據說,他變賣了家產,準備去聖托裏尼,在附近海域潛水探尋。結果,希臘政府不批準他的計劃,他隻能望海興歎。這個執著的澳洲人,遭遇令人同情,精神令人敬佩。
美努因(Minoan)文明比雅典文明早了近千年,殘留的遺跡科諾索斯(Knossos)就在離聖托裏尼島不遠的克裏特(Crete)島上。科諾索斯考古發現表明,美努因文明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全盛時期,美努因人的生活令現代人豔羨,住四層的高樓,著漂亮的衣飾,灑香水,飲美酒,迎四海商客雲集港灣,觀自家猛士翻越公牛。楚王好細腰,僅限女嬌娥,美努因人更勝一籌,無論男女均崇尚筆管細腰。
公元前1600年左右,聖托裏尼島火山爆發,火山口沉入海平麵以下,引起的海嘯和環境變遷改變了文明發展的進程。據說,降落的火山灰厚到讓許多城邦深埋於地下,讓愛琴海地域的土地兩年沒有收成。處於盛期的美努因文明從此一蹶不振,並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青銅時代古埃及文明崩潰的“海上人”(the sea people)應該就是那些失去家園的美努因人。如此,亞特蘭蒂斯島的沉沒便與美努因文明的陷落掛上了鉤。
不過,柏拉圖是個“講理”的人,不是“講故事”的人。那麽,他為什麽要講這個故事呢?
-------------------------------------------------------------------------------
① 兩篇對話。
在線英文文本參閱 《克裏提亞篇》(Critias) 108d-121c 和 《蒂邁歐篇》(Timaeus) 20e-25e
漢語翻譯文本參閱 蒂邁歐篇 和 克裏提亞篇
② 新亞特蘭蒂斯。在線英文文本參閱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The New Atlantis, by Frances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