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川普蓋牆,中國撒網。北京計劃在南中國海建水下觀測網絡

(2017-03-05 07:38:20) 下一個

北京計劃在南中國海建水下觀測網絡

 

北京要在南中國海搭設獨一無二的水下觀測網絡的計劃不僅會強化其對這一有爭議水域的主權聲索,同時將給中國提供石油勘探、礦產搜索以及可能的軍事用途提供信息。

國營媒體《環球時報》本周的網絡新聞說,中國科學院上海聲學研究所和上海同濟大學將建立一個覆蓋華南和東中國海的“長期觀測網絡”。但本周無法得到該研究所對此事的評論。

政府的中國海洋信息網在周六的網站上引用一位學者的話說,這個平台將提供“實時”海底信息,並從化學、物理和生物學方麵進行探索,為“多方麵應用的綜合需求”服務。

有關專家說,這個觀測平台將提醒另外五個對南中國海有主權聲索的競爭對手,加上美國,中國對這一地區控製的程度。

分析人士預計,這一觀測網絡將成為一個實體的水下平台,有一係列電纜延伸到中國海岸。它可以用來收集有關軍事情報、海底礦物或海底石油鑽探的數據。

不過這一海底觀測係統最初並非作為一個軍事項目開始的。相關討論始於2011年,最終吸引了中國地震局以及海洋石油鑽井公司中海石油集團的重要人物的注意。

2016年6月,上海文匯報引用中國專家的話稱,中國需要一個水下研究網絡在國際上競爭。該報道引用了加拿大東北太平洋時間係列海底網絡實驗觀測站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海洋觀測計劃為例。

去年2月,中國為了探測海底礦產通過了一項有關深海海底勘探的法律,給水下觀測網帶來新的發展勢頭。

中國聲稱對南中國海大約95%的地區擁有主權,這片350萬平方公裏的水域從台灣西南岸一直延伸到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台灣、越南和菲律賓也對這片地區或其中部分地區聲稱主權。他們看重這裏擁有的漁業資源、海洋航道和可能的海底化石燃料儲備的前景。

美國對南中國海地區沒有主權繩索,但由於有船隻通行而堅持航行自由。中國自2010年以來開始采取行動對這裏進行軍事化,引起華盛頓的警覺,也轉而引起北京擔心美國政府想遏製中國的擴張。

過去五年來,中國填海造島,建設軍事設施,並讓中國船隻在有爭議水域通行,使東南亞國家感到憤怒。

在東中國海,中日兩國對一個無人居住的島鏈有主權爭議。日本方麵周四發現在那附近出現中國戰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