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戰爭中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恩恩怨怨 (三)

(2017-01-28 18:06:12) 下一個

美國有沒有用原子彈威脅過中國?

  如果美國議員或將軍們頭腦發熱喊著用幾十顆原子彈消滅中國,那隻是反映了一部份美國人的心態,營造出一種氣氛,不代表美國政府用原子彈威脅中國,雖然引發的外交風波會很大。

  因為他們沒有決定權,原子彈使用的唯一批準人是美國總統。杜魯門雖然一邊把麥克阿瑟形容成戰爭狂人,一邊自己卻用原子彈威脅中國。

  前麵說到的11月30日記者招待會上,杜魯門在聲明中大談中美友好曆史,但他在記者提問環節中發出了核威脅。

  杜魯門說:“正如往常一樣,我們將采取任何必要手段來應付軍事局勢”。

  記者問:“那是否包括原子彈”

  杜魯門:“包括我們(美國)所擁有的各種武器。”

  記者追問:“總統先生您說所擁有的各種武器,是否在指正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我們一直在積極地考慮使用它,我不希望有一天使用到它,它是一種可怕的武器,不應該用來對付無辜的男人,女人,兒童,可是原子彈一旦使用,這種情況就無法避免。”

  這完全是對中國赤祼祼核威脅,沒有任何掩飾,幾個小時後,杜魯門讓他的新聞秘書查爾斯.羅斯發表了另一份聲明,來為自己洗地,不希望別人“誤解”他之前的言論。

  新聞秘書查爾斯.羅斯這個小人物等一下還要提到。

  杜魯門的言論後果非常嚴重,倫敦一百多名工黨議員馬上寫聯名信,向首相艾德禮抗議杜魯門的核戰爭叫囂。

  如果美國當時可以對中國使用原子彈,那麽蘇聯也可以對歐洲使用,歐洲的驚恐可想而知。

  艾德禮首相12月4日抵達華盛頓,當天下午4點到5點35分,英美領導人舉行了第一輪會談。

  在布萊德雷和馬歇爾介紹完朝鮮局勢後,艾德禮表示不會再向朝鮮增派英軍,他建議美國人換位思考。

  現在中國人怎麽想?中國人正在為勝利而得意洋洋,他們決不會按照聯合國原則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不是聯合國成員,中國人顯示了力量,品嚐獨立的滋味。即使蘇聯想結束,毛澤東也不會被說服。

  首相最後很現實告訴美國人,停火是雙方價錢問題。

  杜魯門總統和艾奇遜國務卿卻認為中國是蘇聯衛星國,不主張談判。

  艾德禮再次反駁這種看法,還是堅持要講價錢。

  杜魯門認為很難在談判上取得成功,中國要的是兩樣東西:

  1,聯合國席位,

  2,台灣。

  就算美國答應,共產黨還會要印支半島,香港,馬來亞。

  美國用英國的地盤嚇唬英國人。艾奇遜還告訴艾德禮:共產黨是每天晚上要跟我們結帳的。

  在會議氣氛有點沉悶時,英國駐美大使弗蘭克爵士巧妙總結了雙方觀點,並建議發表聯合聲明。結束了第一次會議。

  英美矛盾

  第二天的會談移到了美國總統遊艇威廉斯堡號上,因為英美會在這次會談中就朝鮮問題攤牌,在當時是最高機密。

  杜魯門一開場就告訴英國人,美國決定不撤出朝鮮半島,如果萬一撤出,也是被迫撤出(戰爭失敗)。因為韓國一直對美國效忠,不能扔下不管。

  艾德禮表示堅決跟美國站在一起,但灘頭陣地能守多久?

  杜魯門仍堅持不會主動撤兵。

  艾德禮重提昨天艾奇遜拒絕談判觀點,艾德禮認為如果發動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我們不一定能傷害到中國,而中國倒可能傷害我們。

  依他看,朝鮮問題不是大戰一場,就是坐下來談判。而大戰,歐洲盟國是反對的。

  對於中蘇關係,艾德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鐵托主義”在中國已到時機成熟階段,蘇聯控製不了中國,我們的目標是分化中國人和俄國人,因為他們在遠東是天然的敵手。

  首相希望中蘇會散夥,而我們應當讓中國人相信蘇聯不是他們唯一的朋友,如果我們仍然把中國視為蘇聯的衛星國,那就錯了。

  艾奇遜很得體的反駁了艾德禮的看法,他的論點的是,如果接受中國人對朝鮮半島的“侵略”行為,那麽歐洲也得接受蘇聯將來的侵略,這是無法理解的。

  杜魯門提到了蔣介石,他在參議院裏有一些好戰的朋友,蔣對台灣興趣不大,他想回到大陸糾纏。艾奇遜插話,就算撇開蔣,台灣也不能落到中共手中。

  在總統和國務卿的輪番爭辯下,艾德禮強調任何行動要通過聯合國。弗蘭克爵士在僵局時及時插話,表示是否可以考慮共產黨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艾奇遜堅決拒絕考慮這個問題。

  下午4點50分,遊艇會議結束。這次會議除兩國政要外,總統新聞秘書查爾斯.羅斯也參加了,他是杜魯門的親信(友誼開始於中學時代)。

  然而在他回到辦公室整理會談材料時,查爾斯.羅斯突然暴斃在辦公桌旁,美國宣稱他是死於心髒病突發。第二天下午三點前就勿勿下葬。

  還有一些涉密內容,美國一直沒公開,隻能等待將來。

  12月6日上午,美英主要談經濟事務,下午談建立北約統一指揮機構。

  12月7日,再談朝鮮問題,艾禮德將牌攤開:

  一,英國認為新中國應當在聯合國有個席位,承認這是英美分歧。總有一天,我們終究要跟他們打交道,裝著看不見對麵一個“討厭鬼”,是沒有用的。

  二,他懷疑朝鮮戰爭會從有限戰爭變成無限戰爭,如果中國是聯合國會員,就有可能討論,盡管這不符合你們(美國)胃口。比起跟聯合國之外談判,能讓我們少丟些麵子。

  三,隻要中國進了聯合國,我們就能用聯合國原則來對付他們,否則,不可能。

  艾奇遜國務卿表示在中國軍隊進展迅速時給中國甜頭是嚴重錯誤,接下來就跟艾德禮大談道德的力量。

  杜魯門插話,如果讓中國進入聯合國,會導致美國政治力量分裂。從聯合國看,這隻能為蘇聯增加力量。

  馬歇爾國防部長認為,台灣決不能丟掉,雖然對美國沒有特別的戰略意義,但落到敵人手中,則是個禍害。

  艾德禮談及《開羅宣言》,杜魯門說現在情況變了,中國是一個不友好國家,對美國有著刻骨敵意。丟掉台灣,將使我們的側翼暴露無遺,我絕不能同意失去台灣。但同意首相說的中國將究會發現,真正朋友在倫敦或華盛頓。

  艾德禮麵無表情表示,如果你們一直與中國作戰,那就不會使他們認識到這一點。

  杜魯門堅持不會撤出朝鮮。艾德禮重申朝鮮問題上英國與美國站在一起。

  最後,美英發表《聯合公報》,杜魯門表態,美英將盡一切可能,通過一切途徑,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希望世界局勢永遠不至於有使用原子彈的必要。

  秩事一則:1952年6月2日伊麗莎白二世登基那天,中國人民誌願軍特意不對朝鮮英軍開火。

  整掉麥克阿瑟

  12月13日,上午十點,杜魯門會見美國國會領袖,告知他們在朝鮮戰爭危急時刻,美國需要在全國進行動員。

  總統告訴議員們,在朝鮮戰場我們還能守住一條防線,第十兵團也可以成功從中國陸軍包圍中撤退,但整個戰局很糟糕。

  蘇聯很可能抓住這個機會,在西德,印支半島,南斯拉夫和伊朗製造事件,危及美國利益。

  馬歇爾則談到了日本,現在日本隻有七萬五千名警察,沒有軍事力量,蘇聯和中國接下來可能會針對日本發動進攻。

  杜魯門向議員們宣布,他在考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

  議員與議員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全國緊急狀態意味著征兵和征稅,可能還有管製和糧食配給。但也意味著隨著戰爭機器開動,工業將迅速運轉起來,對軍工集團明顯有利。

  12月15晚十點半,杜魯門發表廣播演說,《告全國人民書》(這樣好理解)

  12月16日,杜魯門宣布美國進行緊急狀態。

  12月19日,麥克阿瑟在東京催促參謀長聯席會議增援日本,他認為日本可能受到突襲。

  在明知國內隻有第八十二空運師可以派遣的情況,麥克阿瑟有意給國內出了難題。而美國不可能把這唯一能立即出發的部隊調往日本。

  1951年1月1日,漢城被中國人民誌願軍攻克。

  1951年1月3日,白宮回應麥克阿瑟,可以為南朝鮮軍隊提供三十萬人規模的武器裝備,來緩解日本壓力。

  1月6日,麥克阿瑟回電,武器不如給日本國民警察後備隊。(老麥是擔心這些武器一到南朝鮮軍隊手中,會馬上成了中共的裝備)並不斷催促白宮同意攻擊中國東北,及讓蔣介石軍隊大規模登陸東南沿海。

  1月9日,在杜魯門指示下,白宮回電,老麥的報複措施,總統正在考慮,如果他判斷朝鮮損失嚴重,他可以先將部隊撤入日本。

  1月10日,老麥要求總統澄清指令,他說自己既要保護朝鮮陣地,又要保衛日本,現在的兵力不夠完成此種任務。如果白宮因為政治原因要他堅守朝鮮某個陣地,那麽軍事失敗責任應由白宮負責。

  麥克阿瑟這種態度已經狂妄到令人發指。

  杜魯門在1月13日回複長電給麥克阿瑟,作了六條指示,最後一條是“全國人民感謝你的卓越指揮和你的軍隊在萬分困難環境下的出色表現。”

  這等於要準備讓麥克阿瑟下台了,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戰局好轉的時機。

  3月初,聯合國軍將陣線推回到三八線。

  3月2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給老麥發報,指示現在南部“侵略者”已經被基本肅清,三八線以北他的行動權力將被限製。

  3月21日,老麥回電,建議不要對他在三八線以北的軍事行動進行限製,這對肅清整個北朝鮮敵人計劃是行不通的。

  當白宮還在針對老麥回電進行研究開會,並打算草擬總統聲明時,當時美國想通過聯合國名義允許軍隊跨過三八線作戰,但這需要與英國,法國協商。

  結果麥克阿瑟再次發作,目無領導,3月24日,老麥在東京率先發表聲明,他揚言赤色中國通過不宣而戰取得了軍事優勢,是因為聯合國軍一直在聯合國監督下作戰(跟我老麥沒關係)。

  如果聯合國改變把戰局限製在朝鮮境內的決定,那麽他的軍隊作戰範圍將擴展到中國內陸基地和沿海地區,赤色中國注定會發生軍事崩潰。

  朝鮮問題應按問題本身來解決,而不應受台灣問題,聯合國席位問題影響,則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軍事問題的結局得在戰鬥中解決,在此之外基本問題是政治性的。在我作為軍事最高司令官權限內,我隨時準備與敵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戰場上舉行會談,努力尋求不流血解決途徑。

  麥克阿瑟這份聲明,不但前後矛盾,而且使杜魯門無法發表自己的聲明。這不是性格問題,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背後有明顯政治力量在推動。

  如果杜魯門對這份擅自發表的聲明忍氣吞聲,他的總統權力和威望必將蕩然無存,接下來,麥克阿瑟背後的推手會出麵引發政治危機。

  現在盟友和對手都認為美國要盡全國進攻中國大陸,這又是另一種政治風險。

  當時盟國們都不敢將麥克阿瑟聲明稱為“檄文”,結果挪威大使非常二逼的用了“檄文”一詞,這就尷尬了,美國主帥和統帥撕逼大家都心知肚明,隻是不能說破,現在好了,麥克阿瑟以下犯上得到官方確認了。

  當天下午,杜魯門和艾奇遜等人開了碰頭會,杜魯門把以前發給老麥的命令翻出來給大家看,問:“有沒有指令或意思模糊不清的地方?”大家眾口一詞:“沒有”。

  3月24日晚上,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專電給麥克阿瑟,請他以後發聲明必須符合總統命令,另外,如果中共有停火要求,必須立即報告請示。

  軍方很多將領本來就看麥克阿瑟不爽,他打勝仗可以,一打輸,就四處甩鍋,嘩眾取寵。隻是他戰功甚大,威望極高,一直不敢硬碰硬,現在機會來了。

  美國向來是文管武,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要向最高權力發起挑戰,向憲法原則發起挑戰。

  而原則問題不能讓步,杜魯門也等到機會了。輿論上早已開始,隻是挺麥派相當強大。

  要拿下麥克阿瑟需要政治上的周密部署。3月份眾議員馬丁給老麥寫信,大談白宮不用蔣介石軍隊的愚蠢政策。

  3月20日,老麥回信,大談自己如何英明,白宮如何愚昧等等,倒了一地苦水。

  白宮把麥克阿瑟回信印發給國會議員和高級官員,議員馬丁在4月5日,親自宣讀了這封回信。

  麥克阿瑟已經完全背離中央路線,作為駐遠東最高軍事統帥,還跟國會談論軍事問題,倒麥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4月6日上午,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布萊德雷,哈裏曼(總統特別助理)碰頭商討如何處置麥克阿瑟。

  哈裏曼說兩年前就該把他革職,早看出這不是個好東西。1949年老麥批準日本國會的一個法案就跟白宮政策背道而馳。

  國防部長馬歇爾勸杜魯門要慎重,動了麥克阿瑟,國會的軍事撥款會很困難。

  布萊德雷從軍紀角度出發,認為必須解除麥克阿瑟職務。

  艾奇遜支持把老麥革職,但建議一定要慎重,否則總統將而臨任期內最激烈的鬥爭。

  接著杜魯門召開內閣定期會議,請大家談談對馬丁那封回信的看法,摸底。

  核心班子再開會,杜魯門要馬歇爾把麥克阿瑟與國防部從1949來的所有電報進行整理,第二天九點拿到橢圓形辦公室。

  4月7日上午,大家到了橢圓形辦公室,馬歇爾態度變了,他昨晚看完所有電報,覺得兩年前就該把麥克阿瑟革職。

  4月9日,布萊德雷告訴杜魯門,昨天參謀長聯席會議已統一思想,支持中央把老麥革職。

  這樣,軍方,國務院全部站在了杜魯門一邊。布萊德雷當場起草命令,解除麥克阿瑟各項軍事職務。並由駐朝美軍第八軍司令官李奇微中將接替麥克阿瑟職務。

  下午3點15分,杜魯門在命令上簽字。

  為了給麥克阿瑟留下麵子,馬歇爾建議先由艾奇遜將命令交給穆喬(駐韓大使),再交給陸軍部長佩斯,再由他飛往東京,當麵將解職令交給麥克阿瑟,當時佩斯在朝鮮。

  結果,穆喬到朝鮮找佩斯時,他正跟李奇微在前線視察,電話裏又不能說,等他回來麵呈,已經過了好久。

  4月10日晚上,布萊德雷勿勿求見杜魯門,說解職令已被泄露,正在追查,但已無法控製擴散。

  這樣,杜魯門已經無法再給麥克阿瑟保留麵子,不得不以羞辱性的記者招待會形式宣布將麥克阿瑟解職。

  4月11日下午一點,杜魯門讓新聞秘書肖特去發布記者會,一份文件是解職聲明,第二份文件是解職令正文,再散發一些背景村料。

  當天晚上杜魯門親自發表廣播講話,解釋為什麽將麥克阿瑟革職,雖然講話主要是圍繞朝鮮局勢。

  麥克阿瑟回國後,引發巨大的感情衝擊,兩院的軍事委員會,外交委員會,紛紛請老麥來演講,再舉行聽證會。

  布萊德雷將軍被議員罵得狗頭噴血,有人還要艾奇遜辭職。最終因前期工作作得細致,杜魯門穩住了局勢,而且李奇微幹得也算不錯。

  但挺麥派一直跟李奇微作對,1952年5月,駐意大利司令官克拉克替換了李奇微。

  直到1953年7月27日,在打打停停之後,各方於板門店簽下了停戰協定。

  8月7日,國務卿杜勒斯與李承晚簽下軍事協議,美國取得在韓國無限期駐軍權。

  11月,李承晚與蔣介石締結了兩個傀儡之間的軍事同盟。

  艾木豪威爾改變了杜魯門時期的台灣政策,宣布台灣“非中立化”,背後藏著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的陰謀。英國外長艾登在下院表示不安。

  正如丘吉爾所說“朝鮮問題比僵局還可怕,也許是死局。”

  到今天為止,朝鮮半島的確走向了死局。

  但反過來想,如果是一個統一韓國,我們早會有一場與美國的全麵戰爭。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在侵略性上沒有什麽區別。

  麥克阿瑟想從東北和東南沿海進攻中國,艾森豪威爾,杜勒斯時代就開始就想這麽做,隻是黑手被打疼縮了回去。

  這是艾德禮(右二)1954年率工黨最強代表團來北京。

  毛澤東歡迎艾德禮的到來。

  一名誌願軍女戰士得到毛澤東的簽名。

     很多人到今天也不明白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脫離曆史背景說風涼話誰不會?

  把美軍形容成正義文明之師,那誰是邪惡的?

  它關係著整個世界,不把美國打疼,中國不安,世界也不得安寧。

【後沙月光,察網專欄作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