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的話

遊走在中英文化之間的思考
正文

弗朗西絲‘一板一眼’的生活(七)

(2017-01-31 07:01:14) 下一個

按常理兒,94歲的老人,大多是呆坐在沙發上,或輪椅上冥思打盹,百無聊賴地打發著人生最後不多的時光,如果常常有人來陪伴,說說話,喝喝茶,便是給這蒼白無力的日子加了點色彩和質量。

於是我常常去看弗朗西絲。聖誕假期從美國回來後,因為有將近一個月沒見到她,再加上一月的英國陰冷潮濕,許多人都生病了,(我對這樣高齡的老人,一個月沒見到,心裏就不是太有底了。)很是惦記。於是不顧旅途勞頓,時差困擾,第一時間驅車去她那裏。按門鈴,心中依然隱隱忐忑,直到聽到狗叫,她隨後開門,伸開雙臂迎接我,我這心才落到了肚子裏。

進屋還沒有落座,她看似很不經意的問我:‘我是不是忘記了我們今天的約會?’

我立刻有些尷尬:‘不是你忘記了,我們沒有約我就過來了。Sorry!

不是我多心敏感,如果了解像弗朗西絲這樣老派英國人的都知道,預約到別人家是多麽重要的需要記住的禮儀,哪怕是對94歲的人,這種生活態度是長在骨子裏的,不論時間長短。我公公婆婆和我們見麵也都要提前幾個星期約好,而且約好的事情輕易不改,這就是規矩。約好的時間,如果沒準時,以後也難在圈子裏混。

和弗朗西絲處久了,便熟悉了她的規律,早上930遛狗,11點喝咖啡(一定是咖啡,不是茶,)下午230 遛狗,330喝茶(一定是茶,不是咖啡,)每星期我去幫她遛一次狗,有時候我忙到3點過才過去幫她遛狗,到四點過回到她那裏,我會自覺說不喝茶了,因為如果我要喝,她就要陪我喝,但她已經喝了,對於她來說打破習慣是很不舒服的。這些都是很典型的英國人的習慣。

每次去拜訪,告辭之前,她都會拿出小本本,和我約好下次見麵的日子和時間,如果定好,我也不會輕易改變,她當然也就會準時地,準備好地等我來。老太太的這種生活方式源於即使在這個年紀,她規律的生活裏,每日都有固定的內容,如果別人不期而至,便會打破她的計劃,這於英國人來說,是對別人生活的打擾,沒有教養的表現。

那老太太除了那些固定遛狗喝咖啡茶的時間,其他時候都怎樣打發的呢?有一天我去時,看見她滿桌子擺滿了簡報,字條和寫滿密密麻麻鉛筆字的紙,原來每年一月,老太太會做個頭一年的年報,把發生過的大事,她圈子裏的人事等都寫下來。94歲的人,每次見我都會問我狗狗多大年紀了,以及我們是如何認識的之類的問題,我很奇怪過去一年的事情,她哪裏能記得清楚呢?她拿出一個小本說:‘我每天寫日記。’ha, here you go!

不知道我們那一代人是否是最後一批普遍還有習慣寫日記的人,從上世紀出成長起來的弗蘭西絲可謂是純粹地保留這樣習慣的人,她到現在為止沒有用過電腦,手機,以前每年寫的東西都用一個小打字機打印出來,一輩子當圖書管理員的她,1986年退休以後,開始寫家族的故事,從她的祖父輩開始寫起,到現在依然筆耕不輟,她的日子豈能用打發來形容?她近百年的人生,點點滴滴,親曆親為地記錄,是當代人在紛繁浮躁的日子中漸漸喪失的一項很有意義的行為。

弗朗西絲寫下的東西按內容和年代分冊,關於家族的那一冊,她裝訂了三本,給她兩個弟弟一人一本,說以後後人可以看看前輩的生活故事,於我看來這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可惜小弟弟去年去世,享年83歲,其後人對這冊子不是很在意,說家裏書太多,就還給了姑姑。‘挺遺憾的!’弗朗西絲說了一句,卻沒有多評價,寬容,隨性,淡泊之態感染了我。我試著問:‘我能看看嗎?’她很高興地借給我,但特別關照:‘隻有這麽一本富裕的。’我非常認真地告訴她:‘下星期來遛狗時一定還給你。’她放心地笑了。

回家已過下午茶時間,冬日的英國天黑得格外早,再加上陰雨連綿,空無一人的家裏顯得格外冷清。打開暖氣,擰亮台燈,蜷在沙發上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有20個章節,描寫一個典型中產階級的,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家庭故事,做為一個對英國過去的生活舊事有強烈興趣的中國人,(唐頓莊園粉絲)做為一個經常碼字,以前是記者的我,看弗蘭西絲,一個普通圖書管理員的文筆和故事,讓人無比傾佩。晚上先生回家,我非常激動地讓他讀讀。夜深,他讀完說:寫得不錯,你知道嗎?我外婆也有一本這樣的自傳書,就在我家書架上,有時間你讀讀,這在英國很普遍。

難怪這個國家出那麽多大作家。以前出,現在還出。源於這個民族普遍的讀書寫作,勤於思考的習慣。這也許和天氣有關,和遛狗也有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cme 回複 悄悄話 唐頓粉絲 握手!
寫東西需要很大毅力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