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魯迅雜文。 忽然想到》讀議(一)

(2021-03-01 04:14:56) 下一個

《魯迅雜文:忽然想到》讀議(一)

 

 

 

做《內經》(2)的不知道究竟是誰。對於人的肌肉,他確是看過,但似乎單是剝了皮略略一觀,沒有細考校,所以亂成一片,說是凡有肌肉都發源於手指和足趾。宋的《洗冤錄》(3)說人骨,竟至於謂男女骨數不同;老仵作之談,也有不少胡說。然而直到現在,前者還是醫家的寶典,後者還是檢驗的南針:這可以算得天下奇事之一。”

 

議:

 

魯迅學的是醫,做起文章,說是學文的,妥妥的。據說,舊時,縱然是學物理化學的,都行文有致,甚至書法也不錯。

 

羨慕的地方是:

 

那時的人,張口說出的,都是足份量的自己話。並沒有想到“原創”,自然也就沒有山寨的機靈。

 

二,每個字後麵,都有好幾十個字的預備,沒有Google 那樣廣博。隻是前者是自己的私藏,用起來的,尺碼早已量過,還帶點個人的氣味的合適;後者則是公用的文庫字庫,點戳之勞而已,做出的文章像搭積木,主意是別人預設好的,措辭不過是湊出那個預設。所以,

 

三,文章像批量生產出來似的,看到簽名,才知道是誰的。

 

 

“牙痛在中國不知發端於何人?相傳古人壯健,堯舜時代蓋未必有;現在假定為起於二千年前罷。我幼時曾經牙痛,曆試諸方,隻有用細辛(4)者稍有效,但也不過麻痹片刻,不是對症藥。至於拔牙的所謂“離骨散”,乃是理想之談,實際上並沒有。西方的牙醫一到,這才根本解決了;但在中國人手裏一再傳,又每每隻學得鑲補而忘了去腐殺菌,仍複漸漸地靠不住起來。

 

議:

 

讀民國時期的文章,會恨沒有好的語文可學的命,和自己也不因此努力去找著學的懶。譬如“幼時曾經牙痛,曆試諸方,隻有用細辛者稍有效,但也不過麻痹片刻,不是對症藥”這樣的敘述的精練準確,至今也不能夠。而魯迅寫這話,大約想也沒想過修辭之類的吧?

 

“西方的牙醫一到,這才根本解決了;但在中國人手裏一再傳,又每每隻學得鑲補而忘了去腐殺菌,仍複漸漸地靠不住起來”,化作共和國語言,當是“先進的科學醫學知識技術傳進中國,這才根本解決了醫治牙痛的問題........”雲雲。比比,像高小與高校差距,更有點“我爸是李剛”和“陳勝者,陽城人也”的意思,所謂秀才遇見兵。

 

 

“牙痛了二千年,敷敷衍衍的不想一個好方法,別人想出來了,卻又不肯好好地學”。

 

議:

 

隨意在Google copy 的時文,語自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 “學術性的東西,網上很多(人)搞不清楚。這沒什麽好解釋的,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沒有任何背景考慮。”

 

隻有這樣說:魯迅說人話,主編不說人話。

 

真要問:我們還會正常說話?說正常話嗎?

 

 

“康聖人(5)主張跪拜,以為“否則要此膝何用”。走時的腿的動作,固然不易於看得分明,但忘記了坐在椅上時候的膝的曲直,則不可謂非聖人之疏於格物(6)也。身中間脖頸最細,古人則於此斫之,臀肉最肥,古人則於此打之,其格物都比康聖人精到,後人之愛不忍釋,實非無因。所以僻縣尚打小板子,去年北京戒嚴時亦嚐恢複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一月二十五日”

 

 

議:

 

“大批判”搞得規模“史無前例”,直至“西單民主牆”,到當下比當年戰鬥隊還多的群圈,有堪與這一比的尖銳,文采,自己的文章?

 

甚至會覺得魯迅說得是外語,“碰撞不上的痛苦”何必來自歐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