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的話

遊走在中英文化之間的思考
正文

弗朗西絲的家史—少年時代(十一)

(2017-02-09 10:05:52) 下一個

弗朗西絲先天聽力有障礙,那時候也沒有助聽器,但舊時代的教育理念是不會讓這樣的生理缺陷成為不進取的借口,她在上學前就開始學會從嘴型解意,而且明白自己需要付雙倍努力去達到別人的高度。(和中國教育的傳統很相似哦。)

她的第一個學校是即使在當時也僅存不多的極度傳統女校。由兩個在教堂任職的老處女管理。她們執意讓孩子們稱呼她們‘格林女士’而不是‘格林小姐’,‘我們又不是大白菜。’她們宣稱。(格林的英文green.)這麽死板古怪的兩個老女人,把學校管製地非常宗教化,比方說在學校果園裏最好的棵蘋果樹上的蘋果一定是祭獻給上帝的,每個星期天雞下的蛋必須給牧師送去。學校裏沒有像現在幼兒園寓教於樂的方式,犯錯誤是要罰站的,而被罰站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極其羞恥的事情。弗朗西絲經曆過兩次這樣的遭遇:一次她認為上帝把埃及的馬沉到紅海裏是不公平的做法,對此提出了異議;另一次她忍不住問:諾亞方舟上是怎樣處理動物的糞便的?事後她媽媽為了安慰她受到懲罰後受傷的心,告訴她:上帝讓它們都冬眠了。

在這種宗教占極大教育比例的時代,小小的弗朗西絲卻有著自己的個性和思想。她曾經向家人宣布自己想當演員而不是像她的祖輩那樣做傳教士,因為演員可以掙不少錢。(近百年後的今天,我女兒宣布她想當醫生,因為醫生有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弗朗西絲是非常超前的。)當然她也做過那種躲在被窩裏用電筒偷偷看閑書的‘劣跡’。那時候著名兒童作家Enid Blyton的書也屬於閑書,不像現在,還要化不少力氣才能把孩子們從電子遊戲裏拉出來讀一本Enid Blyton. 那時候如果書裏描述一個少女去聚會時抹了點口紅,家長便覺得這樣的書少兒不宜,不知道當時的雜誌編輯如何看待如今少年雜誌上有關約會和避孕的話題。

弗朗西絲少年時代,雖然沒有像現在孩子放假去海外旅遊,或學校組織外出郊遊的活動,卻從來沒有和自然脫離。再加上他當醫生的父親對動植物的好奇,讓他們從小就在顯微鏡下看奶酪的黴菌,和花蕊的形狀,從她啟蒙時期的教育可以看到,自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到現在弗朗西絲還懷念小時候漫山遍野的野花,和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她說現在有些花都見不到了,真可惜。這樣看來,原來在我的眼裏,英國美麗的鄉村,從四月到十月鮮花盛開的詩意景象,其實已經是打了折扣的了。記得去年一個英國老人帶我到荒郊野外去尋找一種野生蘭花,他告訴我現在這種蘭花越來越少了,後來我們終於發現了幾隻,小小的花朵,非常像一隻蜜蜂頭紮在兩片花瓣裏,我蹲下來看了好久好久,想象著在久遠的過去,這裏曾是鮮花爛漫的青青草地。中國的自然環境已經淪陷,英國也在世界環境惡化的大趨勢下漸漸走著下坡路,我也隻能從弗朗西絲的孩童記憶裏尋找似曾相識的,我祖輩曾經生活過的那片遼闊的土地中華大地。

家境優裕的小弗朗西斯到1933年還沒有對貧窮和失業有些許感受,她唯一對貧困的概念來自於每天去沙灘路上遇到的一個路邊賣藝的,每次她都給他一分錢,然後想,他冬天到哪裏去呢?他們家四個孩子,個個都是去的私立學校,當時的醫生家庭,還沒有聽說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的。(不像現在,由於大量有錢的外國人送孩子到英國私校,讓這些學校坐地起價,搞得本土中產,包括醫生都不一定能負擔孩子的學費了。)而且,當時的私校,即使是女校,也不會教做女紅,因為那些是仆人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五六年,然後就和弗朗西絲(以及整個英國社會)訣別了。戰爭在慢慢逼近,她第一次有這個概念是有一次去一家中國餐館吃飯,門口有一個告示:‘日本人不準入內!’她問父母為什麽?這才知道日本人侵占了中國。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商店外麵貼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故事,但一個‘日本人不準入內!’在精神上是多麽提氣的一件事啊。如果沒有弗朗西絲的記錄,我們如何體會得到海外華人的錚錚鐵骨?他們可真不是圍著鍋台,卑微地賣幾盒盒飯的廚子啊。直到今天,每年春節英國華人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意氣高揚的雄獅會和遊行,比國內此時出現的一個個空城,沒有鞭炮,年俗寡淡的景象有著鮮明的對比。那些批判海外華人崇洋媚外的是否真正用自己的腦袋思考過這個問題?扯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你老公說的對, 真的就是風格不一樣, 我無論如何都寫不出這麽好看的故事.
如果可能的話2016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有意思,我們兩個也許都有到餐館見別人點的菜都比自己點得好的心態。我看了你的文章後,開始自慚形穢,給我老公一說,人家安慰我說:也許隻是風格不一樣。他是個大字不識的中文盲,何以能體會文學的高低。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你這簡直是在像寫小說一樣, 故事情節又豐富又引人入勝, 好文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