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時,我在北京,經曆了好幾年在國內到處奔波的媒體生涯後,我決定歇上一段時間,寫寫回憶錄,(真的!)學學英語充充電什麽的,於是到車公莊國際飯店後麵的一個小英語培訓機構報了名,上起了課。當時來教英語的,也都是一些留學生。最記得有一個女老師還帶著牙套呢,典型的勤工儉學那種。老師們年輕,有時候周末晚上上完課約著去酒吧坐坐,喝點烈的,跳跳舞什麽的。有一次趕上聖誕期間,同學們準備好好聚聚,這個帶牙套的老師穿得很夜生活的樣子,我自己忘了當時穿的什麽了,但到現在還記得這位老師半開玩笑的替我扯開衣服最上麵兩顆扣子,說:‘Minnie, you don’t know how to dress up!’ 我當時也沒在意,我不懂怎麽穿衣服?你個小丫頭片子!
出國以後,從最開始嫌英國人不如法國人洋氣,穿著太暗淡,平實,有時候自己覺得穿得一鳴驚人卻絲毫引不起別人注意,到現在我也不知不覺暗淡下來,15年了,我也想鬥膽說說在英國人圈子裏混了這麽久以後,關於他們對品味的體會。可以嗎?
品味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而且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品味是最好的。我一直都隻用一種香水,也許會被人笑話,同樣的,我也笑話那些不停換香水的人。客人到我家,建議我把那張宜家買的床換成宮廷洛可可式的,此人對法式家俱貌似很在行,聽得我雲裏霧裏的。等我到她家去參觀的時候,發現線條裝飾複雜的家居堆砌在房高不到三米的房子裏,除了覺得擠還是覺得擠!
英國人一向認為好的品味意味著減法:它是小眾的,冷靜的和不張揚的。有好品味的人買花喜歡素淨的,床單用白色的,鞋總是幹幹淨淨,他們還一定會手寫感謝卡;有好品味的人很少說髒話,聊天時總不時提出些問題。自然而然的,好品味總是和有禮貌聯係在一起的。他們不會用簡短的網絡語言,如果邀請你到家裏吃飯,總會事先寫信問問你有什麽忌口的。你到這種人家赴宴,也總能夠吃到好品質健康的飯菜,比如說野生三文魚和漿果布丁。
在審美上的含蓄還表現在有品位的英國人一般都比較喜歡平和的藝術形式,而且大多數熱衷印象派。在英國人家裏或高檔飯店,背景音樂總是柔美的,若隱若顯的,餐巾紙也是看上去很舒服的素色。有一個秘密大多數非英國人也許還沒有注意到,有品位的英國人愛給孩子取名‘湯姆’或‘安’,當他們聽到人叫‘藍色’‘月亮’‘冰’‘蘋果’什麽的時候,心裏便會咯噔一下。中規中矩的英國中產認為寵物應該都是訓練有素的,而且擁有配套的服飾和行李。他們一定每日還從郵箱(真正的)裏取出一摞白色的銀行賬單信封,仔細檢查。(絕不會在網上去做這些),他們的廚房裏各種瓶瓶罐罐,都是以正確的方式開合,並且舊的油沒用完,是不會開新的的!
好吧,下麵的事實讓我寫這段文字時手心出汗:英國人認為沒有品味的人一般喜歡吃辣的,說話大聲,動作風風火火,家裏的碗筷不成套,喜歡去那種all included(全包)的假日旅遊地。一點品味沒有的人一定記不住曾經見過的某人的名字,還會抱怨Gucci的東西太貴了。當然沒有品味的人也會不停翻看迪斯尼電影,穿有洞的牛仔褲,他們的孩子要不叫‘彩虹’,要不叫‘拿破侖’。他們經常爆粗口,胸罩帶子也時不時地暴露在外麵,她們總是化很濃的妝,浴缸裏用很多泡泡,而且常常使用推拉不方便的抽屜…
英國於我來說是一個水很深的國家,在裏麵泡了這麽久,沒人告訴我底在哪裏,我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試探著淌了15年,個中滋味,再過十五年,看看品得出,品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