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天然酵母(sourdough)大概是在6年前吧,那時網上一些烘焙高手們紛紛曬出自製的天然酵母,我也就是那個時候一頭就紮進這個坑裏的。開始好幾次培養的天然酵母都失敗了,在快放棄的時候,網上熱情的焙友們給我推薦了兩個網站(sourdoughhome.com,bike9.com),又仔細查了好多資料,漸漸了解一些天然酵母的原理習性之後,在他們的鼓勵下又鼓起勇氣挑戰這個充滿傳統魅力的老酵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深深愛上天然酵母獨特的風味,再也舍棄不了。
當然有了天然酵母,並不是說一般的商業酵母就不好,對於增加麵包的口感也好,激發麵粉的風味也好,天然酵母對熱愛烘焙的人來說隻不過是一種錦上添花的追求,鄉間磨房老爺爺烘製的麵包是麵包。大街上精美櫥窗裏的 麵包也是麵包。
所謂的天然酵母,是用水果,葡萄幹或黑麥粉等作為培養用的養分,聚集飛散在空氣中的酵母菌和乳酸等菌類來作為發酵種。小時候,家家做饅頭的老麵頭,還記得嗎,就是天然酵母!
網上太多關於天然酵母的資料了,各路高手們對天然酵母的分析到極致,到處可以搜索到需要化學博士才能看懂的圖表和名詞。曾經不自量力的試著能讀懂,後來在讀“聖經”創世紀那章的時候,知道3000多年前埃及就有酒政和膳長了,可見他們已經知道如何用酵母菌種來釀酒和烘焙麵包了,那時候的人們大概不會知道什麽是厭氧細菌和酵素吧!還有家鄉的外婆和媽媽們也不知道啥叫優勢菌種吧,但是她們不是也做出了香甜的饅頭和大餅了嗎!
所以拋開一切令人雲裏霧裏的理論知識,去深信一個道理,實踐再實踐!
所以還是把來自網絡我參考多次的天然酵母配方簡簡單單分享出來(也是謝謝一位熱心網友的提醒,用了多年才知道配方來自麵包達人德州農民,我隻是記錄下當時的具體時間和酵母的狀態,天然酵母的變數很大,要根據酵母的狀態來調整喂養時間,不能照本宣科。如果想更精進直接參考她的新浪博客)。在這個百家爭鳴高手如雲的時代,有時未必能把握好每一個術語和要素,偶爾會反思一些,這真的那麽重要嗎?對於每一個單單喜歡烘焙的人來說,用不太精確的文字記錄下那一刻對烘焙的最真感覺,不期望有深刻見地和火花四濺,一切就會變很輕鬆易行。
第一階段 - 種液配方來自《The Bread Baker's Apprentice》
天然酵種裏包含很複雜的一個生態環境,其中對我們最重要的是yeast(酵母菌)和 lactobacillus(乳酸菌),yeast是麵包發酵膨脹的主力,而 lactobacillus則製造一個酸度很強的環境,使其他有害細菌無法生存,這也是天然酵種裏酸味的來源。製造天然酵種的過程實際上是製造一個合適的 環境(就是種液)讓原料裏的yeast(酵母菌)和 lactobacillus(乳酸菌)茁壯成長,直到形成一個穩定的狀態(酵種)。
開始培養種液之前準備好筆和紙,便於記錄每天的時間和狀況。
第一天早晨:
黑麥粉(Rye) 60克
常溫水 8 5克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便於記住製作時間,例如我是早上8點鍾開始混合水和麵粉。
野生yeast(酵母菌)到處都有,所以用來做種液的原料也千奇百怪,現在用黑麥粉或全麥粉的較普遍。試過好幾種原料還是絕對黑麥粉酵母活性最強。sourdoughhome.com網站的作者詳細介紹過水質和漂白粉對酵母菌的影響,一般水質硬的地方建議用瓶裝水。培養天然酵母畢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就要考慮找到最方便便宜的辦 法,否則難以持久,所以先試自來水,混合粉和水。
第二天早晨:第一天24小時過後種液沒有多少變化,麵糊也沒有酸味,
把第一天的種液和60克高粉,57克常溫水充分攪拌,放入容器,加蓋,室溫放置24小時。
第三天早晨:書上說今天很關鍵,第三天早晨觀察種液應該有漲50%,這次漲了 好多,有大量氣泡
這時取其中一半(按重量大約131克),加入60克的高粉,57克常溫水充分攪拌,放入容器,加蓋,室溫放置24小時。
第四天早晨:
種液應該至少漲了一倍,如果沒有就再等12到24小時,反正要漲一倍。取其中一半(按重 量大約124克),加入60克高粉,57克常溫水充分攪拌,放入容器,加蓋,室溫放置。
等待種液要一直到漲一倍,可能是4小時到24小時。非常感恩,我的種液在室溫23C左右用了6個小時就漲了一倍,沒有任何黴點,嚐一下,有些苦味和酸味。也就是在第4天下午,我的種液就已經達到要求了!
然後取出上麵的種液99克, 混合227克高粉,227克常溫水放入幹淨的容器,加蓋,室溫放置6小時,看到有很多泡泡產生,這說明到第四天晚上我酵種培養好啦!
這就可以把它正式變成酵種了。
如何喂養酵種
喂養的重量比例是酵種:水:粉 =1:1:1(既水粉比例100%),網上采用的各種水粉比例都有,但是水和粉的總量不能少於老酵種的量,否 則營養不夠,酵種吃不飽。例如每次喂的時候,我是取老酵種,水,和粉各150克,拌允,放入幹淨容器,加蓋。多出的酵種丟掉,否則會越喂越多, 無法維持。
種液變為酵種喂養分兩個階段:
1)嬰兒期 -- 書中介紹酵種生成的頭5天,還比較脆弱,室溫保存,每天喂2次,即每12小時喂一次,每一次酵母種都必須漲至一倍以上。實際上我的酵母種第一次喂養隻花了8個小時就漲一倍(也就是到第五天早晨);所有我第五天就喂養了3次,到第6天,隻用了6個小時就漲到最 高,明顯比第一天茁壯了不少,第七天酵母越來越強壯,開始散發老酵母特有的香味,略略有點酸味。所以我的酵母種嬰兒期隻用了3天。
2)成熟期 –過了嬰兒期,我是第八天早晨,最後喂一頓,等到開始冒泡,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從那天起,每周把酵種取出冰箱一次,回溫一個小時後,加入與酵母種等量的水和麵粉(也可以時全麥粉),混合均勻,12小時內必須至少漲至一倍以上,這時酵母種就可以直接拿來做各種麵包裏,然後每次都根據需要的量留下一些酵母種,我一般每次固定留下150克的酵母種(多餘的扔掉,否則會越養越多,再加入等量的水和粉,共計450克酵母液混合,等到開始冒泡放入冰箱冷藏。我基本一周要做2到3次麵包,所以每周喂養酵母種還是比較多的,活性維持的比較好。每次酵母種都可以漲至2到3倍。
有一個問題我現在還在尋找解決方法,就是隨著培養的次數加多,酵母種會越來越酸,網上的解答是酸味來自發酵過程的副產品:醋酸。如何去掉醋酸味,在網上也沒有找到特別可行的方法。我用的方法加一點堿麵中和,但是會對香味有一點影響。總之學無止境,在烘培的路上慢慢學習摸索吧!
天然酵母可以拿來製作各種雜糧健康歐包,法棍,軟式麵包,可頌等,經過幾年的練習,基本可以用100%雜糧來做麵包了,天然酵母激發出各種雜糧麵粉的香味,絕對不會讓人失望。whole food超市的各種雜糧麵粉基本都搬到家裏了,為了跟上高手們步伐,又添置了各種工具:各式發酵藤模,烘焙石板,專業割刀,發酵布等等。可見這也是一個極其敗家的愛好呀。現在麵團整形和割刀的手法跟專業Artisan還有好大的差距,慢慢來吧!